黑龙江省边境开放战略的理论思考_经济建设论文

黑龙江省边境开放战略的理论思考_经济建设论文

黑龙江沿边开放战略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沿边论文,黑龙江论文,理论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实行“南联北开”、“沿边开放”战略,是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与周边国家的传统经贸关系所决定的。我们实行这一战略以来,扩大了经贸视野,拓宽了经贸渠道,活跃了边境贸易,初步形成了一条开放的沿边经济带,推动了全省的经济发展。据1993年统计,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边境贸易总额达到2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0%。全省批准直接利用外资项目1717项,合同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5.9%、98.2%。

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黑龙江省的开放历史和对外经贸技术合作历史比较悠久,渊远流长。

黑龙江省17世纪中叶起,同沙俄、苏联和俄罗斯的经贸关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黑龙江省成为全国对苏经济合作的重要地区。50年代,黑龙江省的贸易方式是以货易货的记帐贸易。据1959年统计,外贸收购额4.15亿元,出口为3.95亿元,其中对苏出口3.4亿元。从1961年至1980年期间,按国家规定,黑龙江省改为只组织货源、调口岸省出口。1981年经贸部批准黑龙江省开展部分出口商品和地方外汇的进口自营业务,由过去单纯的货源省,转向自营进出口业务的口岸省。这期间黑龙江省对苏自营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1983年为1833.5万美元,比1982年增长212.8%。到1987年为1.7439亿美元,占全省自营出口创汇额的21.9%。此外,黑龙江省被授权从事边境贸易和改革后对苏的自营贸易。这样形成了国贸、地贸和边贸,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对苏贸易形势。1983年至1987年5年累计边贸进出口完成总额近1.5亿瑞士法朗。进出口商品种类超过400种,结构基本合理,显示了边贸的强大生命力,受到两国人民的欢迎并逐渐受到世界的瞩目。

二、难得的地缘优势

英国学者哈·麦金德在其著作《历史的地理枢纽》中提出了现代的地缘战略理论。麦金德认为,全球可以分成若干个大岛。联于一体的欧、亚、非三大洲是其中一块最大的陆岛。其次为南北美洲大陆,再其次为澳洲大陆。所以他称欧、亚、非大陆为“世界岛”。他认为,在这块世界岛上居于顶端部分的欧亚大陆,是决定世界发展的地理中枢或“枢纽”,因此他称之为全球的“心脏地带”。谁占据和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理论的核心是地缘优势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诚然,麦氏理论的提出,是从政治地理和军事地理的角度出发,有其历史背景。当今,在世界商战激烈争夺中,地缘战略仍有其重要意义。被麦氏称之为“心脏地带”的欧亚大陆,是世界的发达地区,也是商战激烈角逐的旋涡。黑龙江省正处于世界“心脏地带”的东部,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亚太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最有活力的地区”。有人预言,到本世纪末世界经济大体形成北美、西欧和亚太三足鼎立的格局。在迅猛崛起的亚太地区将形成两个区域性经济圈,一个是东南亚经济圈,一个是东北亚经济圈。东北亚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蒙古、日本和朝鲜半岛。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初步形成世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经贸中心和科技中心。黑龙江省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贸往来的交通枢纽,具有难得的地缘优势。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特产丰富,工农业生产基础雄厚,能源充足,交通方便,科技教育比较发达。改革开放以后,商业服务设施得到较快发展。现在,将哈尔滨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国际经贸城市的战略正在实施,大庆高科技开发区进行规模推进,辟建中国黑河——俄罗斯阿穆尔跨国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框架讨论已经结束。一条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经贸大通道正在加紧建设,并已初具规模。这条集陆、水、空为一体的国际经贸通道,经黑河、绥芬河、满洲里等口岸可直接进入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作为大通道的对接点,黑龙江省已有国家一类口岸黑河、绥芬河、密山、虎林、同江、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富锦、东宁、逊克等21个。这些口岸呈扇面形分布在边界地区,成为多选性国际通道。目前,绥芬河铁路站场改造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设计通过能力由原来的110万吨提高到200万吨以上;哈尔滨至黑河公路,哈尔滨至绥芬河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8亿元;滨洲复线建设进展迅速。水空通道也有突破性进展。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三个航空口岸可直接飞往俄罗斯。投资9.6亿元的哈尔滨机场改造工程已按计划进行。江海联运已经开通,从哈尔滨经松花江、黑龙江和俄罗斯的阿穆尔河与日本酒田港联通。

三、开放的区域经济

黑龙江省提出并实施南联北开方针和沿边开放战略以来,全省边境县(市),开放取得显著成就。这些成就。加强了黑龙江省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提高了黑龙江省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知明度。沿边开放带动了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沿边市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1993年9月份统计,边境贸易持续大幅度增长,进出口总额1992年比1987年增长58倍,在全省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54.6%,1993年1~9月又比1992年同期增长80.4%;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扩大,仅1992年对外合作项目、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就相当于前13年的总和,1993年前9个月又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开放口岸已由1987年的3个发展到21个,仅边境县(市)就有国家一类口岸15个。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比较完善的口岸网络。开放的沿边县市,1992年社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比1987年增长近1倍,当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其他县市80%,财政收入增长127%,当年人均财政收入高于其他县市2倍。沿边开放使边境地区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199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高于全省增幅33.6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高于全省30%,在全省16个农村人均收入超千元的县市中,沿边县市就占9个。

沿边县域经济的迅猛崛起,说明在改革开放中只有从本地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立足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开放促开发,以边地贸易带动县域经济的整体启动,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这些边境县市在长期的经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近来边地贸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波折,是暂时现象。市场经济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平稳发展的,既有快速增长,又有市场萧条;既有自身规律的作用,又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是在起伏波动中向前发展的。对外开放中有起有落是必然的经济规律。事物总要发展,对外开放必定逐步扩大,这是大趋势。

四、机遇、挑战与对策

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走势趋于更加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愚来愈加激烈,各国都在寻求市场和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由于俄罗斯政治、经济不稳定,经济活动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比较严重,使我省的边地贸易出现了比较严峻的局面。加之前几年管理不善,我们的一些伪劣商品流入俄罗斯市场,损害了我国的商品形象。近年西方商品拥入俄罗斯,挤占了市场。商品差价逐渐缩小,商品品种需求规律化。俄方商品大幅度提价,对我方商品也增加了进口关税,边贸逐渐向腹地深入。现汇贸易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易货贸易将减弱或消失,贸易伙伴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国内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随着我国“复关”时间的临近,对我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省受计划经济影响较大,大中型企业困难重重,特别是军工、煤炭和森工企业问题严重,历史包袱沉重。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程度还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于加强。特别是与俄罗斯、独联体相邻的北方省区都在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边地贸易的步伐。这些因素都给我省的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在扩大开放中既有困难又面临难得的机遇。从历史上看,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曾有过三次较大的机遇。一次是中东铁路的修建,一次是五十年代重点项目的建设,第三次就是当前的改革开放。第一次是被动的,是被侵略和掠夺时期,后两次是主动的。但是第二次是在计划经济中完成的,第三次则是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的,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迎接挑战,进一步实施边地贸易战略升级,推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我们要认真分析和预测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全面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把扩大开放引向深入,满怀信心地推动新一轮沿边开放高潮的到来。

2.要加强大中型企业的改造和企业的自身建设。大中型企业是市场行为的主体,在扩大开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大中型企业搞好了,我们的沿边开放就有了坚强可靠的后盾,我们省的经济形势就会出现新的局面。一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要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二要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做好内函挖潜扩大外延,以适应外向型经贸发展的需要。三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要研制生产那些适销对路的外向型产品。加强质量监督制度。每个企业都要创造自己的“高、精、尖”的拳头产品。占领市场,树立形象。四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能否搞好,企业家是决定因素。没有合格的企业家,企业就没有希望。我们要努力培养一大批合格的企业家,为我省的改革开放服务。

3.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际经贸大通道建设。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发展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我省在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条件。一要进一步完善边境口岸功能,扩大吞吐能力。二要加快大通道建设。要加快滨洲复线建设,增强“大陆桥”的功能。要加快哈尔滨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同江的公路建设,争取早日接通俄罗斯海参崴的道路。三要进一步开发江海联运。我省抚远至日本酒田港,首航成功。要总结经验,扩大航程和进港面,增强航运能力。四要加快开发区的实质性建设,带动城区改造,增强城市功能。

4.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贸渠道和经贸伙伴。这是增强国际信誉的一个实际步骤。一是在边地贸运作机制上与国际经贸惯例接轨。要尽快形成与国际市场竞争相适应,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和办事规则。二是进出口商品结构要趋于合理。特别是出口商品要上档次、上水平。增强信誉,重塑形象。三是加强边地贸易队伍建设,提高素质。要对外贸人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的荣誉感。要加强外贸基础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外交礼节礼仪的培训。在外贸活动中注意国家的形象。

5.要大力发展南联北开,积极开发和建设“经济增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三角”将成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里最为普通和最为活跃的经济技术合作形式。一是利用南方兄弟省市的资金和技术,利用我省的人力和条件,利用俄罗斯的资源,开展三方或多方合作,形成多边经济小区。二是以哈、齐、牡、佳及边境县区所属地市为龙头,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优势互补,技术合作,形成牢固的“经济增长三角”。沿边逐渐形成开放的经济带。三是积极参与“跨国经济特区”建设。辟建“黑河——阿穆系”跨国自由经济贸易区的构想已与俄方达成了共识,要积极促成它。也可以开辟绥芬河等市县与俄方对应城市筹建“跨国经济特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扩大知名度。

6.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政府功能。要把我省的经济推上一个新台阶,搞好外经外贸工作,就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一要集中有效资金力保重点企业和重要项目建设。二要整顿好边地贸秩序,严力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出境和走私贩私。三要建立和完善边地贸易的法律法规,把边地贸易纳入法制的轨道。四要政府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要加强信息服务,经营服务,法律服务,进出口业务服务。在宏观上要做好经贸方向的指导工作。

标签:;  ;  ;  ;  

黑龙江省边境开放战略的理论思考_经济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