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及其护理论文_李晓丽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收呼吸机治疗的相关肺炎患儿100名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单双数床号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人数、临床死亡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人数(7人)、临床死亡率(0)及住院天数(3.32±2.56d)明显少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人数(15人)、临床死亡率(4%)及住院天数(5.34±2.53d)。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儿VAP的发生率、临床死亡率,有利于促进患儿疾病的痊愈,减少住院时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呼吸衰竭的患者本身无感染的状况,在使用气管插管机进行辅助呼吸治疗后或已存在肺部感染的状况,在48小时候出现了病情感染加重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儿童重症监护室较为常见,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发病率及经济费用较高的特点。患儿每多使用呼吸机一天,发生VAP的概率随之上升,临床数据表明,使用呼吸机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数的30%。本次研究选取了100名儿童重症监护室患者患儿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相关肺炎患儿100名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单双数床号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分布在4-10岁之间,平均年龄(7.32±1.42)岁,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3。观察组的患者年龄分布在5-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8±2.42)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1:29。护理人员将本次研究告知所有患儿家属,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自愿进行参与。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发生VAP的主要因素:在为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病房内及医护人员未严格实行无菌标准,导致病房内及医护人员携带的病菌进入患者的下呼吸道,进一步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等状况。加之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过长,呼吸机管道及冷凝水内的病菌受到污染,并黏附在气管插管的表面,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进入下呼吸道,从而诱发VAP[1]。重症监护室的患儿由于病情严重,需要留置胃管提供基本营养,但胃管会影响患儿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功能,导致食管反流的发生,从而使病菌在口咽部繁殖,进而侵袭肺部,诱发感染。多数患儿本身患有肺部原发性疾病,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降低,导致病菌易于在体内定植[2]。(2)净化室内空气:根据诱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对室内的空气定时定期进行换气通风,每日两次,每次半小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地,每日采用动态消毒剂对病房的空气进行消毒。护理人员应将病房的环境及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让患儿能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3)气道湿化:护理人员可采用微量泵泵入湿化法对气道进行湿化,可使用4000U糜蛋白酶与50ml的0.9%氯化钠溶液,根据患儿病情状况,可加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护理人员应根据湿化的程度调整输液泵的泵入速度,通常是采取每小时2-4ml。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若湿化效果不理想,可采取雾化吸入,每日2-6次。对于采取机械通气的患儿,应注意加湿时的温度,应保持在32℃-36℃,避免烫伤患儿。在为患儿湿化气道时,应选择灭菌的蒸馏水,避免出现污染的状况[3]。(4)吸痰护理:在为患儿建立人工气道后,患儿的上下呼吸道失去了自然加湿加温的功能,易出现分泌物粘稠,堵塞气道的现象,加之患儿无力咳嗽,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吸痰护理,对于有力咳嗽的患儿且分泌物较少的患儿,可适当的减少吸痰次数,3-4小时吸痰一次。对于分泌物粘稠且无力咳嗽的患儿,护理人员应1-2小时为患儿吸痰一次,吸痰的负压维持在13.3-26.6KPa。对使用呼吸机的患儿,护理人员在为其吸痰前,应先进行1-3分钟的高浓度氧通气,在吸痰操作完成后,再用高浓度氧通气0.5分钟。在为患儿进行吸痰操作时,必须要遵守无菌原则,要迅速、准确,操作熟练且无误[4]。(5)体位引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局部炎症的状况,为患者选择适宜的引流体位。护理人员可将患儿的臀部抬高,采取健侧卧位,拍打其背部,帮助患儿排出分泌物。体位引流应在患儿进食1.5小时后进行,以免出现误吸胃内容物的现象。此外,护理人员应观察患儿的下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免出现导管脱落。在为患儿进行气管插管的期间,为患儿采取仰卧位,根据患儿的病情,时常更换体位,引流分泌物,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5]。

1.3观察指标

在实验研究结束后,护理人员对100名患儿的中VAP发生人数进行统计,并对患儿的住院时长,死亡率进行记录,再将100名患儿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95%作为可信区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本组研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验时间结束后,50名观察组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人数、死亡率及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机械通气在儿童重症监护室运用广泛,为救治危重患儿做出极大的贡献,对于机械通气的合理使用能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若使用不合理,极易发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次研究对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因素进行探究,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VAP的发生人数及死亡率,有效的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因此,对重症监护室的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我院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凌其英,彭媛,唐敏.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5):717-718.

[2]管璇,林凌洁,童柳赛.第二代儿童死亡指数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1):3605-3607.

[3]葛燕军.心理护理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与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14):2788-2789.

[4]青昆丽.儿童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3,12(10):103-104.

[5]吴卫芳,黄伟云.重症监护室患儿父母心理调查与个体化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35-2136.

论文作者:李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及其护理论文_李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