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究式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科学活动形式之一,而幼儿自主探究环节是影响活动质量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自主探究 引导 科学活动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获取知识。
探究式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科学活动形式之一,它是教师预先计划和设计的、在教师与儿童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活动中,我认为最难以实施的便是幼儿自主探究环节,与幼儿年龄特点有关。刚进入中班的孩子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更加强烈,他们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是经验少,智力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对周围的事物非常好奇,因而总爱提问题。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且大多幼儿动手能力跟不上思维的发展。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环节在凸显幼儿自主的同时也支持着幼儿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它是影响活动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在中班探究式科学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环节的有效进行值得探讨。
一、改变形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侧重地讲解操作要求
在几次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在自主探究环节中呈现的状态是等着老师的讲解、示范,跟着要求一步一步走,自我探究的意识不强烈。这跟小班时教师边讲解边操作示范的指导形式有关。
为此,在自主探究环节前为保护孩子们的探究欲,我结合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概括性地交代操作步骤、提出操作要求。这样一来,孩子们自主探究的意识更为强烈,操作也更加积极。
中班开始,我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一些科学探究活动中会采取两两合作的形式。为帮助幼儿顺利地合作完成操作任务,增强角色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我通常会在操作后留出一段时间与孩子们交流他们的合作过程,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共同制定、树立初步的合作操作规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幼儿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不要过分关注探究的结果,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
二、抓住关键经验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幼儿进入探究状态
问题在幼儿科学探究过程中起着一种“导向式”的作用,它不仅能发动幼儿的探究行为,而且能引领幼儿的探究方向和保持幼儿的探索兴趣。
在探究《降落伞》活动中,我发现孩子的好奇与欲望只存在于活动前我准备好的降落伞。见到降落伞时,孩子们精神奕奕,纷纷表示对它的喜爱。
我提问道:“降落伞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却抓不住我的问题,而是只顾着与其他孩子讨论自己看过的降落伞,有的甚至转过身去看制作材料。我不放弃,再次追问:“降落伞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它需要哪些材料?”在我的一再追问下,终于有孩子回答了我的问题,效果却不佳。在自主探究环节,大多孩子的兴趣不高,三三两两地摆弄操作材料,有的将材料当作与他人游戏的工具,有的索性放空看其他孩子操作。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推进一个活动的进行。幼儿的探究意识是从发现有“问题”开始的,那么如何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反思《降落伞》活动,孩子们一开始是有兴趣的、有探究欲望的,却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问后兴致乏乏。针对此次活动,我结合孩子们需掌握的关键经验,在幼儿自主探究前将问题设计为:“对于降落伞,你有什么问题?”孩子们开始将自己的疑问说出:“你的降落伞是怎么做出来的?”“绳子的长度会不会影响它的飞行?”“绳子下面绑着的那个东西有什么用呢?”“绳子下面的东西我可不可以换成小盒子?”有了疑问,孩子们想要寻求答案的欲望强烈了,一下子便进入了探究状态。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幼儿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且能激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三、抛出问题,鼓励幼儿深入探究
自主探索环节结束前几分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在很多探究式科学活动中,大部分孩子操作完不是无所事事地放空就是跟其他孩子打闹,继续针对主题探究的意识不强烈,以至于探究不深入。
参考文献
[1]张博 论儿童的学习方式.学前教育研究,2001,1,11-13。
[2]韦钰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5:34。
[3]吴荔红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活动的设计[J].福建教育,2011,7:83。
论文作者:柯晓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幼儿论文; 孩子们论文; 自主论文; 降落伞论文; 科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操作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