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信息论文,化与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主席1996年就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要突破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出现将大大改变农业高度分散、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量化规模化程度差、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等行业性弱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普遍应用,也就是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农业将是信息农业的时代。
一、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应该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农业信息化初始阶段可以从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算起。50年代初,美国首次利用计算机研究饲料问题,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农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50—60年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农业科学计算;70年代主要用于数据的处理和数据库的开发;80年代以来,应用重点是知识的处理、农业决策支持与自动控制的研究与开发。美国在1995年有41.6%的农场和46.8%的奶牛场装有电子计算机,而年轻的农场主有70%装备有电子计算机。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信息处理和获取、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实时处理。农业中得到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在我国,农业信息技术起步较晚。80年代以来,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不少已得到应用,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建成使我国的草地资源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将过去由常规方法上百人10年完成的工作量,用该系统只需7 天即可完成,运行3年,节约经费1669万元。农业部1994 年开始筹建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已初具规模,已有1000多个县入网。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于1997年10月开始运行,该网络的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协同工作,联合攻关,避免重复,少走弯路,快出成果,多出成果。目前全国大多数县配备了微机用于信息管理,大部分省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县级农业信息中心正逐步建立。已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优化模拟模型、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预测预报与农业估产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然而,从总体上来说,由于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程度还比较落后。因此,应该加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使我们能够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效果最佳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二、农业信息化重点发展领域
面向21世纪,我国农业信息化重点发展领域包括:
(一)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从综合国力的需要出发,相继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 简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全球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亦成为世界趋势。Internet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的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宽带、高速农业信息网络应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先进信息网络技术,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子网络于一身的高速、宽带的全国性农业信息广域网络。将信息智能化并通过农业信息网络进行传播,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农业信息网络的建成无疑将缩短农业技术的推广周期,并将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
(二)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信息是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然而,网络建设若没有各种数据库的支持,这个网络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其内容应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
(三)农业信息监测与速报系统 应用星(航天遥感)、机(航空遥感)、地(监测网络)技术对主要农作物的估产与长势、土壤墒情、水旱灾害、病虫草害、海洋渔业、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监测、速报与预报。对世界各国主要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和可参与分享的世界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监测与速报研究。
建立农业地理信息系统(AGIS),将3—S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的监测和速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并建立土壤肥力、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病虫害动态、人口增长等模型和不同类型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模型仿真。
(四)虚拟农业和精准农业 虚拟农业由80年代中期问世的“虚拟现实”延伸而来,即用计算机设计出虚拟作物、畜禽鱼,然后实际培育出能与虚拟农产品相比美(品质最佳、产量最高、抗虫害能力最强)的真实作物,从遗传学上操纵产生如某种短秆穗大的粮食作物,带有某种特定滋味的水果等,并能阻断害虫食物通道,破坏其藏匿环境,防止其危害。虚拟农业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将改变传统的育种和管理方式。虚拟农业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也具有令人振奋的应用前景。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研究机构的研究小组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如虚拟芒果、虚拟棉花。研究的内容是虚拟主要农作物、畜禽鱼的育种和管理。
(五)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化农业经济调控管理不但是形势所必需,而且将成为可能。它是全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涉及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该系统包括经济预警、政策模拟、调控决策方案制定等具体内容。
建立以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为对象的生产全程管理系统。在这方面,国际和国内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但技术集成、作物生长机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化,系统决策的准确性与实用化还有距离,适合我国特定自然环境、品种特点的作物、畜禽水产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亟待加大研究力度,以适应农业集约化生产方式的需要。
(六)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的大多数技术都具有经验性强,但数量化、集成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的特点。建立基于多种传媒(计算机网络、通讯、视听等载体)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形象逼真、易于操作、决策得当等特点,是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各级政府部门传播推广实用技术,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三、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趋势
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关专家预计农业信息产业是今后10—20年内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明显的一个行业。农业信息产业化有以下一些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
(一)农业信息数据库向多元化、全球化和商品化趋势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进程,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将会出现一个飞速发展时期。数据库作为一种重要商品,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观念被普遍接受。农业信息数据库从文献型、数值型、事实型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型、多媒体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集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数据库的发展。农业多媒体数据库产品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产品纷纷面世。我国农业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刚刚起步,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和现状,推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多媒体产品。它将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科技咨询和农业教育的发展。它既可以做成光盘、软盘、磁带,也可以储存在网络中心的磁盘阵列中,利用网络进行远距离传输。
(二)农业电子出版物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我国电子出版物产业起步较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有一大批电子出版、复制、制作机构,出版发行的电子出版物达几千种。1996年在北京中关村建立了我国首家电子出版物市场。1998年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电子科技期刊出版社,目前已有2700多种杂志发行电子版,其中农业杂志有200多种。 这充分表明我国电子出版物产业已从探索阶段走向发展阶段。目前,国内农业电子出版物还比较少,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我国农业电子出版物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许多从事开发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外国公司,正在积极开发相关产品,准备打进中国市场。因此,我们要加速开发适销对路的农业电子信息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三)农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将成为农业信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产业是指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软件包的产业。与计算机硬件产业相比,目前软件业的地位正在日益上升,1993年世界信息产业产值的构成中,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56%,第一次超过了硬件产业。目前我国农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研制出一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农牧业管理软件和专家系统,如:多媒体小麦管理系统、棉花生产管理系统、水稻高产栽培计算机模拟模型、现代家畜育种专家决策系统、农场计算机管理系统等。许多农业软件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安微省庐江县农村,农民种田用上了电脑,电脑已成为农民离不开的农业专家,指导农民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相当于将农业专家请到生产第一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般每亩增产10%—15%。农业应用软件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开发前景,我们农业科研和信息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快我国农业应用软件产业化步伐。
(四)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是农业领域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 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范围较广,就其内容可分为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经济信息咨询服务和社会信息咨询服务三大类。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是集知识、智力、技术、信息、资金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需求广、增长快、效益高、省能源、无公害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进程,我国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将朝着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方向发展。
四、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我们认为,其基本涵义不外乎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越来越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之一,以及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的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加大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将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的普遍应用,使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使生产过程的管理实现科学化、智能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化还将大大增强农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有效沟通产销关系,使农产品发挥更大的效益。农业信息网络体系还将明显改善对农作物生长情况以及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是:
1.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和智力都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是信息的积累,智力是知识的激活。信息、知识和智力的价值得到确认和重视,一般商品和劳动中所消耗的物质的比重相对降低,信息和智力劳动的比重相对增加。信息市场构成市场体系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咨询服务和信息产品的有偿交换成为规范和普遍的市场行为。
2.农业信息化将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进步,传统的高耗、低效型的生产结构方式将被新兴的低耗、高效的生产结构方式所代替。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益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得到改造,农业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农业的粗放式和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将被高度集约式的“两高一优”生产模式所代替。农业产业化的劳动密集型比重将下降,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比重将提高。新兴信息技术是农业增长的重要技术基础。
3.农业信息化将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科研成果的迅速推广和普及;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销售与流通;改变农业服务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4.农业信息化将使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越来越少,而从事信息技术劳动,智力知识劳动,包括提供信息产品、农业软件和信息咨询服务的人将越来越多。
5.伴随着上述过程,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传统农业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弊病随之减少,物质资源大量节约,同时农产品的档次、质量和附加价值得以提高。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发展过程。但农业的信息化趋势是必然的。农业信息化集中表现为农业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其结果是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但是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信息化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可能全部代替物质生产。
标签:农业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化农业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