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词典学习_对外汉语论文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词典论文,对外汉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 前言

学习语法和学习词典是对外汉语教材整体建设不可或缺的支撑。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材之所以鲜有精品与此有莫大的关系。就是说,缺乏三合一的整体攻略意识。我们强调“整体”,目的在于凸显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导材料(教材)和辅导材料(语法及词典)的有机联系(郑定欧,2000)。本文旨在探寻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学科建设的路子,当然也会旁及学习语法和教材编写的方法论问题。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现存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对动词【解】的处理进行多层面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调查结果的反馈,指出启动对外汉语词典学需要理论建设、规范建设和队伍建设。

一 调查

1.1 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近年出版的、面向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需要而编写的词典,共五本: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孙全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下称“孙本”;

□《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李晓琪、刘德联、牟淑媛、刘元满、杨德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下称“李本”;

□《汉语8000词词典》,刘镰力,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下称“刘本”;

□《汉语水平考试词典》,邵敬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下称“邵本”;

□《HSK词语用法详解》,黄南松、孙德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下称“黄本”。

1.2 调查对象

动词是人类生成语言的核心。下面我们取汉语拼音为jiě的动词条目【解】为例,运用“解剖麻雀”的方式试图了解在上述调查范围内编纂者对它加工处理的理据及方法。

1.3 对条目【解】义项处理的调查

1.3.1 对义项系统的调查

我们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修订本,下称“现汉”)所举的8个义项为参照,根据上述各词典显示的义项数目、分布及排序得出下表。

表一(当中数字为排列顺序)

现汉

孙本  李本刘本邵本   黄本

①分开义  

2  

1

②打开义

  1  1  1(乙)

2  

1

③解除义 3  2  3(丁)

3  2

④解释义 4  4

⑤明白义   5

2(丙) 5

⑥解手义

  6

据此,我们得出相对于“现汉”头5个义项的收录数据(如表二所示)及排列数据(如表三所示。)

表二(当中数字为综合上表除“现汉”外的各本累计票数)

分开义2

打开义5

解除义5

解释义3

明白义4

表三

第一义项:打开义,5票,4票作第一义项处理

第二义项:解除义,5票,0票作第一义项处理

第三义项:明白义,3票

第四义项,分开义,2票,1票作第一义项处理

第五义项,解释义,2票,2票皆作第四义项处理

我们认为,这样的义项系统并不便于学生掌握。从形态一句法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1)具有“打开义”(第一义项)的【解】可单独使用,跟它相搭配的论元只要符合语义条件即可成立。(2)具有“解除义”(第二义项)的【解】不可单用,跟它相搭配的论元不单有赖于语义条件,而且有赖于词的特定选择。如,关乎生理上的原因,可以说“解渴”、“解饿”,但不能说“解咳”、“解晕”。又如,“疲、乏、劳、累”都是近义词,但只能说“解乏”。(3)具有“明白义”(第三义项)及“分开义”(第四义项)的【解】只存在于复合词的形态中,均不能单用。(4)具有“解释义(分析说明)”(第五义项)的【解】可以单用,虽然能跟它相搭配的论元范围十分狭窄,例如:“这道题解出来了”、“这道数学题不好解”、“这个方程式请你来解”。这说明,有必要给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另设一套义项系统。就动词来说,能不能单用以及能与之搭配的论元性质和范围如何就成了义项分合、义项排序十分重要的依据。具体到【解】,我们倾向于仅仅设立两个义项,即“打开义”及“解释义”,其余皆作独立条目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少说有两个好处:一来易掌握易活用,二来避免错误的类推、胡乱的搭配。

1.3.2 对描写义项内容所用的注释语的调查

这有三种情况:(1)全用汉语,如“孙本”和“李本”;(2)加进英语,如“刘本”(英语仅用来释字),如“邵本”(汉英并列来释词);(3)全用英语,如“黄本”。下面就“打开义”和“解除义”进行两项调查。

1.3.2.1 汉语词典与对外汉语词典之比较

表四

现汉孙本 李本

刘本 邵本

把束缚着或系 把穿戴着或结 把束缚着的或 把束缚着或系 把束缚着或系

打开义 着的东西打开 捆着的东西打 系着的东西打 着的东西打开 着的东西打开

开开

解除义 解除 解除 去掉;消除

去掉;消除消除;去掉

我们看不出汉语词典与对外汉语词典在这方面有什么区别。就是说,现存的对外汉语词典在描写义项时缺乏自己的表述特点。联系到具体的搭配关系,给我们的启发倒是在如何细化义项描写的颗粒度方面。就“打开义”而言,“打开”的对象涉及:(1)穿戴着的,如“解领带”;(2)结捆着的,如“解行李”;(3)束缚着的,如“解扣子”;没有一本词典能把这三个不同的层面说清楚。另一方面,就“解除义”而言,我们认为必须注意论元搭配对动词词义显化的制约作用,如:(1)“解职”是“解除”职务;(2)“解渴”是“消除”口渴的感觉;(3)“解闷”是“排除”烦闷。一般地说,【解】的“解除义”没有“去掉”的意义。这说明,义项描写的准确度有待提高。具体地、过细地、尽量避免衍生歧义地描写词义应该成为对外汉语词典区别于其他汉语词典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缺乏汉语语感的学习者。

1.3.2.2 外语注释的调查

我们一并调查“邵本”和“黄本”所选用的英语注释词语的适用度。下表的设例是原有的,重复的省略。表中“+”号表示适用,“-”号表示不适用。

表五

打开义 untie undounbutton

解手

-- -

解脱

-- -

解围

-- -

解衣服扣儿 -+ +

——他把衣服解开让大夫检查 -+ +

——把手上的绳子解了

++ -

解除义 allay dismiss dispelalleviate

解嘲

-- - -

解除

-- - -

解冻

-- - -

解毒

-- - -

解饿

+- - -

解乏

-- - -

解恨

-- - -

解闷

-- - -

解聘

-+ - -

解约

-- - -

——喝热茶最解渴

+- - +

——尝一口吧,也让你解解馋 -- - -

据此,我们认为用英语注释的改善空间很大。除了一些轻率的、毫无意义的堆砌之外,双语对译的基本原则竟告阙如。我们在此仅提两点。就【解】的“打开义”而言,但凡“包裹、结、领带、鞋带、腰带、纽扣、绳子、鞋子、衣服”等,英语动词“undo”都适用,我们只选用了“纽扣、绳子和衣服”,略嫌不足。而就【解】的“解除义”而言,我们在上面提过,不宜作独立义项处理,因为这在翻译中会带来很多麻烦。“邵本”和“黄本”都给出“dispel”,但竟然无一示例与之对应。“dispel”指消除疑虑、忧虑、恐惧、传言等,而汉语里没有“解疑”、“解恐”等说法。

1.3.3 对义项描写中所配置的语法信息的调查

1.3.3.1 涵盖范围

表六显示五本学习词典示例中所出现的语法信息的涵盖范围。我们把句子视作意义的基本单位,所以只统计例句中的语法信息而不统计例词中的语法信息。

表六(打开义)

信息点孙本李本刘本邵本 黄本

动词重叠+

能愿动词

+

+

趋向:开

++ +

+

趋向:去

+

趋向:起来 +

趋向:下来 +

+++

把字句 +

+

让字句+

表六(解除义)

信息点孙本李本刘本邵本黄本

动词重叠

+

+

+

能愿动词

+

可能补语

+

+

程度副词

+

+

趋向:起来 +

被字句 +

据此,我们认为【解】取“打开义”,跟取“解除义”的句法表现是不一样的。(1)前者能进入把字句,后者一般不能。(2)从直觉上说,两者皆可进入被字句,但取“解除义”的【解】进入被字句只限于“解职”、“解聘”等组态。(3)两者表面上皆可取趋向词,唯前者的适用范围广而往往取具体义而后者的适用范围窄而只能取体貌义(如“起来”,见“黄本”的“他泡在热水里解起乏来”)。另外,从形态一句法学的角度来看,取“打开义”的【解】必须跟【解开】区分而取“解除义”的【解】则必须跟【解除】区分。所谓区分,指的是入句条件不同。我们可以说“把领带解解”,但不能说“*把领带解开”或“*把领带解开解开”。“解职”中的“职”不能接受限定词,而“解除职务”中的“职务”则可以。

上述种种情况给我们的启发是,编写对外汉语词典,确立词表仅仅是第一步,词表背后的义项分立、论元取舍、句法描述才是工作的中心,当然,这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梳理好才思、掌握好工程整合的方法论原则。

1.3.3.2 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隐性的,即把语法信息体现于设例之中;当然,说隐性,并不排除设例的框架有其内在的系统性。另一种是显性的,即以不同的方式把语法信息归纳出来。“李本”、“邵本”属于隐性处理;“孙本”、“刘本”、“黄本”属于显性处理。就显性处理来说,方式各异。表七取“打开义”为例。

表七

据此,我们认为,“孙本”的句型模式失之粗疏且查找费事;“刘本”及“黄本”对动词连带成分不成系统的罗列,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句子)依托,初学汉语的读者无从理解和运用。另外,学习词典中出现的语法术语必须严格地加以限制。

1.4 对示例的调查

示例的可读性是学习词典的生命线。当然,可读性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但通过对五本对外汉语词典有关“打开义”的14句示例和有关“解除义”的12句示例调查,我们认为有几点是不容忽视的,如:

(1)按照学习需要,必须根据易懂、易记、易套用的原则去设例,这里面包括语义单一、组态简约、节奏鲜明等方面的考虑。譬如说:

——“可别系死扣,解起来费劲儿”,当中的【解】不作主要动词。“刘本”

——“把手上的绳子解了”,语义不清。

“邵本”

——“这个疙瘩真难解,我解了半天也没解开”,组态过于繁杂。

  “刘本”

(2)既是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必须用非本族人习惯的表达方式去设例。譬如说,为了表扬孩子自理能力的增强,人们更多地会说:“会扣扣子了”、“会解鞋带了”而不说:

——“孩子会解扣子了”

“孙本”

——“他的孩子已学会解鞋带了”“刘本”

(3)设例用词必须收录在词典正文中,下面的设例不理想:

——“他很利索地把树上的绳子解了下来”“刘本”

——“老汉从树上解下(来)两根麻绳”

  “黄本”

——“饭后吃水果可以解油腻”

 “刘本”

(4)近义词语避免在同一义项的设例中出现,如:

——“他被解职了”/“她怎么也被解聘了?”“李本”

1.5 对【解】的组配的调查

组配是现代词典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近年举行的欧洲辞书学会年会(EURALEX)都把组配(Collocations and Phraseology)归类为主要议题之一。我们下面的调查包括条目【解】内部所列举的组配以及以【解】为打头字的并以独立条目出现的组配。

1.5.1 条目【解】内部所列举的组配

下表按音序重排,以方便比较(只比较“打开义”及“解除义”)。我们只统计条目正文中出现的组配,不算另外附加的组配(见“李本”)。下表中带*号的是在词典正文中没有出现的名词论元,而带* *号的则是没有出现的组态。

表八

据此,我们得出:(1)条目【解】内部组配的数量在上述各种材料中远非一致。就“解除义”来说,差额为从0(见“李本”)到12(见“邵本”),说明随意性相当大。(2)在所列举的组配当中,就“打开义”来说,17项次有7项次(占41%)在相关材料中并未登录,而就“解除义”来说,27项次有多达20项次(占74%)并未登录。这就很难谈得上有什么可读性了。

1.5.2 以【解】为字头的独立条目

相对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2001年)所选定的9项相关条目,“刘本”、“邵本”、“黄本”全部登录。“孙本”为25项,“李本”为7项。为方便比较,我们(1)按音序重排,(2)把“孙本”8项归并在一起,(3)各相同条目后面加义项数,如表九所示:

表九

条目孙本李本刘本邵本黄本

解除1

-

1

1

1

解答1

-

1

1

1

解放2

1

2

1

1

解放军 -

-

1

1

1

解雇1

-

1

1

1

解决2

1

1

2

1

解剖2

-

2

1

1

解散2

2

2

2

2

解释2

-

1

1

1

这表明,除“解放军”一项外,8项中有4项(占50%)的义项分合各异。

1.6 小结

上述5项调查难免给人这样一个总体印象:我们对外汉语词典学从学科的要求来说,理论尚未成熟,规范尚未建立,队伍尚未组成。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工具书的编纂以及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更遑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建设了。

二 反馈

反馈包含理论建设、规范建设与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2.1 理论建设包括基础理论建设以及应用理论建设

2.1.1 基础理论建设

所谓“基础理论”指的是指导面向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的基础研究的语言学理论。郑定欧(1997)指出,学习语言可以归结为句子的运用。传统的语法、传统的词典向来都是把词汇和语法人为地分开处理的。这种惯性继承也影响到学习词典的编纂。编纂者下意识地一方面把“释义”(对词汇来说)跟示例(对语法来说)分开处理而另一方面把“示例”从属于“释义”。结果是明显的。上述调查的5本学习词典,没有一本详细介绍他们设例的原则而实际上所设立的例子要么偏少,要么偏难,当中出现的语法信息毫无系统性可言。可是,通过示例来引进语法信息已经成为编纂学习词典的大趋势。Hausmann(1990)对“释义”的有用性提出了质疑。磐崎弘贞(1995)把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nary of English的特点归结为“例解文法”(example-led grammar)。Rey(1995)认为示例涵盖语言上的示例、用法上的示例、规范上的示例以及话语上的示例。Stein(1999)强调“运用用法上的示例引出意义”的方法必须清晰地界定。他们谈的“示例”就是在句子框架里实现“词汇”和“语法”的糅合。20世纪80年代末,对外英语和对外法语学习词典学趋于成熟,其标志有二:一是建设句库,二是把词汇——语法的糅合放在完整句中处理。我们认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所需要的基础理论正是句库建设的理论。同样地,学习语法和学习材料的编写也需要句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句库建设的主导思想包括:(1)句子是意义的最小单位。传统上说,词典是“词的一份清单”而学习词典则是在句子框架里“词的用法的一份清单”。就动词来说,这份清单至少包含(a)论元类型;(b)暗含内容;(c)结构格式;(d)足句标志。(2)把词项放在句子框架里加以形式化描写,以图找出一个一个具体词项的句法个性并归纳出词项群的句法特征。这些特征通过尽可能完备的、形式上可观察得到(因而可学习、可记取、可套用)的句法标记来体现,目的在于显化现代汉语组织句子的规律。(3)在这样完整句的基础上构建“词基”。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大家讨论受限的注释用语(Defining vocabulary),当前讨论的议题则是受限的示例用语(Exemplifying vocabulary)。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内含15000词项的“词基”可衍生出内含3000句型的“句基”,同时运用于学习词典、学习语法和学习材料以实现三合一的战略要求。这就是对外汉语教材整体建设的句库基础。

2.1.2 应用理论的建设

应用理论的建设主要涉及的是词典学中的类型学。类型学的考虑是针对“同质化”倾向而言。这直接影响到词典的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我们从一开始就必须在下列关系中明确地找出彼此之间的区别性特征以求科学、严格、整体性的自我定位。这种种的关系指:

2.1.2.1 内向词典(供本族人使用)与外向词典(供他族人使用)的区别:(1)外向词典不是内向词典的缩写本;(2)外向词典只是一种阶段性工具,其基本功能在于引导初学者熟悉目标语并尽快向内向词典过渡;(3)内向词典并不是编写外向词典理所当然的蓝本。如,具有一定规模的外向词典应增设“同义辨析”、“结构特点”、“语域提示”等。

2.1.2.2 积极词典(以生成为主导功能)与消极词典(以解惑为主导功能)的区别:(1)积极词典侧重于口语生成,消极词典侧重于书面解惑;(2)积极词典中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对应性明显,消极词典中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对应性往往受到语境、文化、修辞因素的影响;(3)积极词典自拟示例,经验积累为第一性,消极词典摘引示例,文献积累为第一性。两者之间专家干预的依据和形式是很不相同的。

2.1.2.3 单语词典与双语词典在学习词典学意义上的区别:(1)单语词典不是编写双语词典的范本,如条目设置可因语种之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2)双语词典不是单语词典简单化的翻译本,因为对词典表述的翻译跟对其他文本表述的翻译存在较大的差别;(3)双语之间语义内容相似并不代表在论元类型、结构类型方面的选择具有共通性;需要的是逐项列出以消除任何的“假朋友现象”(falsefriendship)。

2.1.2.4 应试词典与非应试词典的区别:(1)就定性而言,应试词典具有确定的适用性,即适用于特定类型的考试,如“汉语水平考试(HSK)”,其宏观结构及微观结构都有严格的规范;(2)就定位而言,应试词典的条目结构应包含:(a)注释;(b)试题;(c)答案;(d)解析;(3)就定量而言,应试词典的词表、注释用语及示例用语在数量上不能偏离相关考试的要求。

2.1.2.5 在华词典(国内发行版本)与非在华词典(国外发行版本)的区别:(1)在华词典跟非在华词典在检字法的选择上应有所不同。可参考法国《汉法口语词典》(Dictionnaire Chinois-Francais du Chinois Parle,CRLAO,2001)的特点。编纂者采用的是“自然”音序法。(2)在华词典跟非在华词典在折射到语言的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应有所不同;前者可着眼于国内背景,后者应当考虑到文化圈的不同。譬如说,英美圈、欧盟圈、日韩圈各自文化点的内涵及分布可以是很不相同的。可参考葡萄牙《基础葡语词典》(Dicionario do Portugues Basico,Edicoes ASA,1990)的特点。编纂者拟定的每一示例都以葡萄牙日常生活为背景。(3)在华词典一般有正规的、系统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撑及周遭生活情景的支撑,这种支撑对于非在华词典来说是难以得到的,所以应当考虑附上供自学用的、全部材料来自词典本身的、自为系统的词汇和语法大纲是最好不过的。可参考意大利《法语学习词典》(Dizionario di apprendimento della lengua francese,Paravia,1998)的特点。编纂者特意设计了一本综合反映词典正文所出现的所有语法信息的语法书。

2.2 规范建设涉及的是词典的宏观设计及微观设计的操作原则

2.2.1 量的切割

操作原则包含量的切割和质的厘定。量的切割,指的是内向词典跟外向词典(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在量的意义上的分界线。超越这一分界线,初学汉语的他族人不再需要外向词典这根“拐棍”,可以要么直接参考比较简单的内向词典,要么参考为他们而设的消极词典(如翻译词典)。从词典学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三项原则:(1)“小词典大语法”指的是把有限的词义单位尽可能合理地、反复地套进尽可能多样化的句法格式中去;(2)就单语词典来说,正文的“词基”指的是在注释语和示例语中所出现语汇的总和;就双语词典来说,“词基”仅指示例语中所出现语汇的总和。要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纠正在编纂过程中“词基”不断膨胀的倾向。(3)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厘定的词表(如“等级”所标定的8822个单位)跟给学习词典厘定的词表是两码事。对外汉语词汇学可以考虑涵盖这8822个单位,但对外汉语词典学不宜这样做。道理是,词汇学的单位包括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而学习词典学只包括积极词汇就足够了。同样,给对外汉语学习语法厘定的句法等级跟给学习词典厘定的等级也是两码事。前者的功能在于按照一定的习得规律满足教学需要,而后者的功能在于满足示例中出现的话语需要。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我们在第一部分对5本学习词典作了调查。基于上述的思考,我们认为,对条目【解】的义项系统可分三层处理,即自由组配、半自由组配和固定组配,如表十所示:

表十

注①:“解冻”仅取“解除冷冻食品的冰冻状态”义,见施光亨、李行健、李鎏主编《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50页。

2.2.2 质的厘定

质的厘定要求编纂者观念上的调整,这主要包括下列五点:(1)是否能够用他族人看得懂的、浅显直接的语言来编写;(2)是否能够用他族人易于接受、易于吸收的结构类型来编写;(3)是否能够把示例设置在一个他们并不感到陌生的、容易理解的语境中;(4)是否能够把示例设置在一个他们感到自然的、从而乐于套用的语境中;(5)是否能够把示例设置在一个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的语境中。

2.3 队伍建设涉及的是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者知识结构的优化

经验不等于实践,也代替不了实践。我们必须适时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果说,内向的消极词典要求编纂者具有较高的语文学(如文字学)及文学(包括古典文学)的修养,那么,外向的积极词典要求编纂者的知识起码包含5项内容:(1)词汇学及双语对比词汇学;(2)句法学及双语对比句法学;(3)语料库语言学操作原理;(4)计算语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5)较高的外语研究能力。

我们认为,这5项知识中应以语料库语言学为中心,这是因为:(1)现代词典的编纂都是语料库语言学驱动的,词典产品更新快、创新快、兼容空间大;(2)语料库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空间:运用来自真实文本的大量事实重新学习词汇学和句法学以便探寻编纂学习词典从句法切入的路子;(3)语料库同时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实证基础,使我们能够:(a)不迷信广为接受的权威观点;(b)打破“经验等于实践”的思维模式,打破“天下文公一大抄”的惯性继承;(c)磨练自己的语感,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培养少作结论多作分析的习惯和敢于试验、善于试验的作风。(4)词典的宏观设计要求我们科学地厘定词典类型化、系列化、等级化词义上和句法上的标准。词典的微观设计要求我们细腻地把握词条、义项、义类的铺展。语料库语言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种种系统或平台,使我们从一开始便有效地控制全局;(5)由语料库语言学驱动的词典学产品在理论方面及在信息方面能大大促进学习语法的编纂和对外汉语教材的整体建设。

标签:;  ;  

论对外汉语词典学习_对外汉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