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分析论文_张慧慧

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分析论文_张慧慧

张慧慧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浙江永康 321300)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新生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和中段尿培养结果。结果 70例新生儿尿路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是黄疸(23/70)、肺部感染(16/70)、发热或体温不升(15/70)、呕吐或腹胀(7/70)、吮奶减少或拒奶(2/70)、无临床表现(3/70)。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27例,屎肠球菌13例,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11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阴沟肠杆菌2例,弗氏柠檬酸杆菌2例,产气肠杆菌2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光滑念珠菌2例,奇异变形菌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结论 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全身症状为主,主要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可选第三代或二代头孢菌素抗感染。

【关键词】新生儿 尿路感染 尿培养 细菌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88-02

新生儿尿路感染是指某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菌尿或尿中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多。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由于感染病变难以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临床上无法定位,故统称为泌尿系感染。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以不典型的全身症状为主,而泌尿系统症状缺如,容易误诊、漏诊,临床诊断很大程度取决于对本病的高度警惕。新生儿尿路感染未能及时诊断及有效治疗,可迁延不愈,易形成输尿管膀胱反流和肾脏瘢痕形成,影响肾生长发育,进而导致肾功能损害,所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有重大意义。我院新生儿住院病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新生儿尿路感染70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①性别:男43例,女27例;②胎龄:足月儿≥37周63例,早产儿<37周7例;③年龄:早期新生儿≤7天38例,晚期新生儿≥7天32例;④喂养方式:母乳喂养14例,混合喂养12例,人工喂养44例。⑤出生体重:≤1500g 2例,1500g-2500g 7例,2500g-4000g 59例,≥4000g 2例。⑥分娩方式:阴道分娩41例,剖宫产29例。⑦社区获得性感染62例,院内感染8例。

1.2临床表现:极不典型,黄疸23例,鼻塞、咳嗽、口吐泡沫16例,发热14例,体温不升1例,呕吐5例,腹胀2例,吃奶减少或拒奶2例,无尿1例,脐部流脓1例,TPPA阳性2例,无临床表现3例。

1.3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检查:取清晨尿液为标本,收集前会阴部均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以一次性集尿袋固定外阴部收集,对男性新生儿则留取中段尿液镜检。若半小时内未收集到尿液则予以重新清洗会阴部。连续二次尿液镜检报告白细胞均在10个/HP以上。(2)尿培养:对男性采取连续二次中段尿培养为同一细菌生长,女性则耻骨上膀胱穿刺取尿标本,其中2例行膀胱导尿留取标本,培养细菌生长,菌落计数>105/ml。(3)血培养报告全部无需氧菌生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TORCH试验菌阴性。

1.4诊断标准:尿常规离心尿白细胞>10个/HP或尿培养细菌菌落数>10万/ml。[1]

1.5.1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在药敏试验结果前根据基础疾病采用抗生素治疗,待药敏试验有结果时按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1.5.2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症状、体征、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4项将疗效分为4级:①痊愈:治疗后4项均恢复正常。②显效:尿细菌培养阴性,其他3项指标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好转:尿细菌培养阴性,尿蛋白或白细胞比治疗前下降50%,症状和体征好转。④无效:4项指标均无改变。

2 结果

2.1尿培养致病菌分布 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27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11例,阴沟肠杆菌2例,弗氏柠檬酸杆菌2例,产气肠杆菌2例,奇异变形菌1例,革兰氏阳性菌:屎肠球菌13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真菌:光滑念珠菌2例。

2.2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入院后选用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那等积极抗感染治疗,待药敏试验有结果时按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疗程10-14天,均痊愈,其中1例使用美罗培南针治疗7天后治愈,停药后连续2次复查尿培养均为阴性。疗程中未见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3.1本组病例显示新生儿尿路感染以男婴发病较多,与婴儿期以女婴发病较多不同,由于新生儿男婴尿道较长,每次排尿时膀胱内尿液不易排空,尤其有包茎的小儿,污垢积聚也易发生上行感染。新生儿女婴尿道短,外口暴露且距肛门甚近,故感染机会多。

3.2本组病例中有8例为院内感染,其中早产儿占7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各种免疫球蛋白含量低,皮肤不能提供有效屏障。②住院期间大多数早产儿都接受过经鼻管饲养、胃肠外营养、部分患儿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及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③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大量敏感菌株被杀灭,真菌及其他条件致病菌繁殖,因而易引发真菌及条件致病菌感染。

3.3新生儿期的泌尿系感染多为血行感染,同时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极不一致,以全身症状为主,且缺乏特异性,本组病例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哭吵不安、少吃、发热或体温不升、呕吐、腹胀、病理性黄疸、体重不增等,由此可见新生儿尿路感染常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缺乏泌尿系统局部症状,临床医生需高度警惕。对反复发热的新生儿或发热与基础疾病不一致时,尿路感染应作为常规考虑。新生儿尿路感染常易呕吐,故排除喂养不当或外科性疾病后,应考虑尿路感染可能。新生儿尿路感染也是黄疸常见原因之一,尿路感染时,体内具有氧化性代谢产物的堆积或白细胞吞噬微生物是产生的过氧化氢等使红细胞膜更加不稳定,引起红细胞破坏增多,发生溶血,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而且感染同时可能伴发缺氧,酸中毒等更进一步促进红细胞破坏,使得游离胆红素明显增高而发生病理性黄疸,同时由于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等,可减弱正常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致黄疸加重[5]。

3.4本组尿路感染患儿中26例中段尿培养阳性而尿常规正常,因为尿中白细胞在在碱性尿(PH>6.8)、低渗尿(尿比重<1.010)中可使尿中白细胞解体,从而导致假阴性。此外,新生儿尿液渗透压较低,感染变形杆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时,可分解尿素产氨,使PH升高,尿常规可无阳性表现。故尿常规正常不能排除尿路感染可能。[2]

3.4本组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比例明显高于母乳喂养新生儿,母乳中SIgA以及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尿液中存在的寡糖能抑制大肠杆菌粘附于尿道上皮细胞,同时尿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特别是尿道局部分泌IgA,从而可起到预防尿路感染的作用。[3]

由于新生儿尿路感染症状非特异性,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尿常规未见白细胞时,未注意尿液的PH值及尿比重,临床易误诊、漏诊。所以对所以入院的新生儿,无论有无尿常规异常,积极寻找感染性疾病病因的同时,应及时做尿细菌培养。注意细心护理,保持会阴部和龟头清洁,女婴换尿布时应从前向后擦拭粪便,以免污染尿道口,顽固性尿布性皮炎应考虑尿路感染可能。本组尿路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占绝大多数,大肠杆菌最常见,与肖群文等报告一致[4],予偏阴性抗生素,待尿培养结果报告后选择敏感抗生素,疗程1-2周,甚至更长,或根据尿液检查及尿培养结果决定疗程。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64-666.

[2]曾静好,罗树荣,文智惠.新生儿尿路感染34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3):46-47.

[3]王晓波,翟德栋.新生儿尿路感染4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492.

[4]肖群文,李琪,贺湘英,梁琨,徐静,段江.新生儿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1):44-45.

[5]陈淑芳,王有成.以病理性黄疸为表现的新生儿尿路感染29例分析[J].Journal of Chinese Pysician ,2004,6(7):964.

论文作者:张慧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分析论文_张慧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