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五通桥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乐山 6148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DIC患者凝血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DIC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至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产妇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凝血检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指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DIC患者凝血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DIC;凝血检验;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113-0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临床上常见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病情进展快,发展猛烈,如果产妇出现DIC,则容易出现羊水栓塞以及妊娠期高血压,使得产妇以及胎儿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对产科DIC患者凝血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并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DIC患者45例以及同期至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产妇45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DIC患者45例以及同期至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产妇4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在21岁至34岁之间,平均年龄(28.45±4.62)岁,孕周在35周至40周之间,平均孕周(37.27±1.34)周,28例初产妇,17例经产妇,对照组中健康产妇年龄在22岁至34岁之间,平均年龄(28.27±4.58)岁,孕周在35周至40周之间,平均孕周(37.18±1.09)周,25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健康产妇并无较大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DIC诊断标准:患者同时存在诱发DIC的危险因素,存在出血、血液不凝、休克等临床症状,且同时满足凝血时间超过正常值3s、血小板水平低于100×109/L、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结果呈阳性、D-二聚体检验结果呈阳性。
1.3 方法
仪器:迈瑞5180血球分析仪,赛科西德SF8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检验步骤:取两组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取血:2毫升注入EDTA二钾抗凝管,用于血小板检查;2毫升注入枸橼酸钠抗凝管,血液标本与枸橼酸钠的比例为9:1,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转速3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层血浆,开展凝血检验,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指数为(89.45±10.17)×109/L,对照组健康产妇血小板指数为(214.37±45.32)×109/L,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指数低于对照组,t=18.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凝血酶时间为(23.13±4.12)s,对照组患者凝血酶时间为(17.29±3.11)s,观察组患者凝血酶时间高于对照组,t=7.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44.78±2.94)s,对照组为(29.03±2.11)s,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t=29.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8.69±2.17)s,对照组为(12.27±2.08)s,两组数据差异较大,t=14.33,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DIC疾病是产科中比较特殊的疾病,是凝血因子、血小板同时激活而导致的体外出血等不良症状,该病的发生具有隐匿性、弥散性[1]。如果患者机体内出现纤维蛋白沉积和DIC凝聚,则会形成弥漫性微血栓,使得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会加剧纤溶蛋白亢进,纤溶蛋白亢进会使得微循环异常,可能出现器官损害、出血、溶血等不良情况,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处理,则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后果[2]。健康人存在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一般情况下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维持相对平衡状态,使得机体内血液能维持一定的凝固和流动状态,如果抗凝系统异常,则容易发生DIC[3]。怀孕和产后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小板水平上升,使得机体内凝血因子、纤溶酶原过度聚集,导致产妇机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4]。分娩结束后,产妇如果发生绒毛损伤,则会显著增大凝血发生的可能性。产妇采用剖宫产术的方式进行分娩时,手术中多种因素使得凝血活酶进入血液中,则容易导致母体外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最终出现血管内凝血。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指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产科DIC患者凝血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血管中的血液出现凝固,则会导致初期血小板水平减小,若机体内凝血因子消耗量较小,则初期凝血酶原时间通常维持正常或缩短。但是该情况在DIC发生、发展中存在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出现广泛性微血栓,会使得大量凝血因子被消耗,加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抗凝血酶作用,会使得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产妇体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升高以及纤维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是导致凝血酶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指出,凝血检验应用于产科DIC患者时,其检验结果能为医师判断患者的临床转归提供可靠依据。综上所述,产科DIC患者凝血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且临床上需加强关于产科DIC方面的研究,加强临床实践,尽可能地减少产妇分娩障碍,以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勇,代丽,甘辞海等.凝血及纤溶指标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1(2):181-182.
[2]彭和平,陈冬莲,陈晓英等.纤维蛋白单体、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检测对产科早期DIC诊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7(20):2992-2993.
[3]梁逸仙,叶锦俊,赵丽等.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联合检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上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1):25-26.
[4]刘烨.分析临床产科患者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32(21):7-7,4.
论文作者:许凤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凝血论文; 患者论文; 产妇论文; 产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血小板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