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工程验收质量管理分析论文_周克健

保障性住房工程验收质量管理分析论文_周克健

佛山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

摘要:我国在短时间内建造了数量庞大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工程验收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在设计、施工和验收各个环节都严把质量关,使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要把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成为百姓信得过的工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工程验收;质量管理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所提供的有限购标准、限购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定向安置房等构成。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工程是政府解决困难家庭住房的有效手段。保障性住房工程是一项关乎百姓能否安居乐意、社会能否稳定发展的大工程,是民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所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基本要求,如果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出现了问题,不但人民的财产受到损失、生命受到威胁,整个社会都会因此产生动荡。

一、保障性住房验收中的质量问题

在保障性住房工程完工后进行验收时,一些房屋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并且有的问题范围较大,破坏了住房整体质量甚至严重威胁到了民众生命安全。其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厨房及卫间漏水现象、墙面出现泛黄、室内墙体表面涂层掉落、防盗门损坏等等。其实这种现在在我国各处均有发生,是保障性住房工程中非常普遍的问题。

(一)厨房及卫生间漏水现象

水在某一部位向一定范围内进行渗透和扩散,导致墙体出现水痕,墙皮潮湿。严重会形成水滴,不但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还会影响楼下居民的生活。

(二)墙面出现泛黄

由于在对室内进行铺筑时采用干硬的水泥,导致水泥中存在空隙,因此在墙体容易造成吸水现象的产生,致使墙面出现泛黄。其次是验收前施工单位对地面进行清洗时,将水溅到墙面,由于墙面涂层不具有防水的功能,这也是导致墙面出现泛黄的另一个原因。

(三)墙体表面涂层掉落

由于涂料的抗腐蚀性能差,室内缺少良好的通风环境,致使室内的湿度大,室内的浮沉吸附到墙体上面容易造成墙皮发霉,进而造成墙体掉落的现象。

二、针对保障性住房内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提出相关措施

(一)对于漏水现象的处理

拆除漏水部位周围的瓷砖,清理管道周边的混凝土并将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洗,用原混凝土硬度高的混凝土进行重新浇筑,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凝结,二十四小时之后进行防水试验,确认无误后再利用防水材料进行二次粉饰。

(二)墙面泛黄处理

将室内的水源切断,采用干沙铺法的施工全面清理,将墙面泛黄的部位进行铲除,在墙面上重新刷上一层胶水,且等到胶水晾干后涂上一层漆。

(三)墙体表面涂层掉落处理

先将墙皮进行统一的清理,用砂纸对墙体进行表面打磨,进行重新粉饰,并涂防霉、防潮涂料,值得注意的是,要在施工完成后,保持室内通风,可安排固定人员根据天气情况适当的进行开窗,保持空气的流通。

三、关于保障性住房产生的质量原因的分析

以上保障房住房质量发生的原因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缺少责任心,质量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所导致的。首先,政府保障性住房大部分是按照面积进行分包的,施工单位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不是很高,由于瓷砖、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售价逐年上涨,施工单位就从偷工减料中赚取更高的利润。而且保障性住房工程基本是为收入较低的人群准备,施工单位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他们认为“只要房子不倒,不漏风、能住人,能顺利通关验收就可以了”,正是由于这样的心理,才会出现厨房卫生间漏水、墙体泛黄、墙皮掉落的现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在现场进行质量监管的人员并未有效的开展工作,没有将房屋的安全与质量真正的放在心上,而是对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有的甚至和施工单位有利益上的挂钩,同流合污。正是由于多方在施工过程中的缺位,才导致了此类现象的发生,才为保障性住房工程埋下了隐患。

四、从根源入手,进行彻底整改

(一)进行项目规划

保障性住房项目为困难民众提供基本的住房要求,解决他们居住的问题,所以,对于保障性住房工程要进行项目规划。首先要明确贫困家庭的人口数量,明确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模,户型所占的比例。其次还要考虑生活配套设施,增加居民的生活便利,让他们更有家的感觉。

(二)施工管理

施工是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所以施工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施工管理应该包含技术、质量、安全方面的管理。由于施工人数多,技术良莠不齐,对于工艺、材料、技术方方面掌握的不同,导致施工进度不一,影响工程质量。应该结合施工单位的工作施经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减少违规施工,也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缩短工程时间,减少施工成本,保证质量验收能够一次通过。

(三)开展质量验收工作

认真做好相关验收标准的落实工作,围绕保障性住房过程,树立示范工程。开展质量验收工作,重点对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的工程进行整治,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检测力度,全面进行检测对比,强化工程的动态管理,适当减少对A级工程单位检查次数,增加对C级单位检查次数,将施工单位的信用度作为评估对比的重要根据,对有违法违规操作和不良行为的施工单位,坚决进行处罚。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管理,开展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的检查工作,真正提高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整体质量。

(四)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分户验收。

严格遵守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验收的规章制度,强化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明确施工单位与现场监管在责任,为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分户验收,要求建设单位通知所有住户都参与到验证工作中来,在进行分户验收前,所有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单位需要将验收的准确时间以及地点进行公示,保证参加人数。在验收工程中,如住户对于质量问题提出质疑的,建设单位应立即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在施工档案中进行记录。如建设单位并未进行整改的,住户可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质量监督部门在进行验收时,应对相关的验收记录表进行抽查,对内容进行核查,如发现有质量问题、数据伪造等行为,此次验收工作立即停止,视为验收无效。

(五)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

完善质量责任实名制,针对对象是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地区,施工环节的主要施工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质量验收人员。对施工单位完成的每个施工环节统一进行验收,通过悬挂质量合格验收牌,并且要在验收牌上注明施工时间、施工单位名称、施工主要负责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验收人员、还有现场监理人员等等详细内容。从而实现质量监控的溯源性。在检查中如若发现质量问题,质量管理部门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处理,形成完整的质量报告分析。报告中要有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材料、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整个措施。与施工单位的进行协作,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指派不同的检验人员,确保验收质量。

结束语

当前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近期频发的一些质量问题,在社会形成了不好的影响。保障房住房的建设,施工时间与预算的花费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但绝不是最重要的。质量、安全和管理才是保障性住房工程更应关注的内涵,才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中之重,容不得投机取巧,所以,要全面落实国家政策,把好质量关,从各个环节入手,保证工程质量,还给百姓一个安全、温暖的家。

参考文献:

[1]孙桂琴.浅谈当前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7.

[2]李建英.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J].建筑科学,2017,(12).

[3]赵正宽.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J].房地产开发,2017,(12).

[4]梁淑岩.浅谈保障性住房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7,(01).

论文作者:周克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保障性住房工程验收质量管理分析论文_周克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