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与湘南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产业转移论文,湘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它以占不到广东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出高于全省三分之二的财富。广东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增长的结果。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主要源于香港产业转移,由于珠江三角洲与香港水陆相连,并且香港人与珠江三角洲人有同样的文化和语言,加之广东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相对于香港来说较为低廉,因此在八十年代初开始,香港的制造业向珠江三角洲进行转移,以此形成香港——珠江三角洲前店后厂格局,到九十年代中期制造业基本转移完毕,而后是资本向珠江三角洲甚至更大的范围扩散。无疑,如没有香港的产业转移,就不可能形成今天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繁荣。
虽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从整体上而言还是处于低水平的增长阶段。为了增创广东及珠江三角洲的新优势,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着重点就是产业升级,这将给珠江三角洲的临近地区尤其是与其地理距离较近又有较好经济基础的湘南地区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
珠江三角洲地区现有产业的形成,是香港产业(制造业)转移的结果。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凭借其天时、地利、人和因素,主动迎接香港的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了我国一个重要的加工业中心,同时,也使香港的产业结构更加高级化。香港制造业向珠江三角洲的转移过程,一方面为香港创造了成百甚至上千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使香港的产业主要集中于金融、贸易、旅游等方面,使得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产业结构趋于异构,从而使双方受益。但完全借助于香港较低水平的产业转移,珠江三角洲及其广东全省要再创新优势将会有很大的困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1、珠江三角洲整体产业素质不高。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大部分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大量的“三资”企业及“三来一补”企业虽可解决大量的劳动就业人口,为地方创造出一定的财富,但这样的经济格局很难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因为今后经济的竞争主要是技术、人才的竞争,广东增创新优势,就在于技术上的创新,发展在全国领先的高技术产业。而目前广东及珠江三角洲的外资中,主要来自于香港的中小资本,相反,世界级的大财团来广东及珠江三角洲投资的数量比不上上海等地。因此,广东及珠江三角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引资的重点将是世界500强的大公司,要求其技术含量较高。而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将向广东的山区及临近省份转移,以提高广东的产业素质和经济的竞争力。
2、珠江三角洲的要素成本已越来越高,难以支撑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珠江三角洲在发展初期就是凭借其土地价格及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但相对应的要素成本也攀升了很多倍,如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势必使其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虽说珠江三角洲的要素成本现在远低于香港,但在全国来说已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一方面,香港的中小资本会有一些逐步向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转移,另一方面,高要素成本地区也必然会吸引更高素质的资本来参与市场的竞争。去年世界上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是美国,那里的要素成本是我国国内无论哪一个地方都不可比的。小小的香港地区,一方面将大量的本地资本向中国内地转移,另一方面,又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在1993年,仅来自美国的投资就达85亿美元,来自日本的投资更达115亿美元(注:郑德良:《现代香港经济》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48页。),今天的香港之路,正是今后珠江三角洲所走之路,只是目前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达不到如此高的程度。
3、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的产业升级正在作准备。据最新的各地规划,1998年,深圳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到464亿元,大的项目有年内动工的深圳地铁、连接香港的西部通道——望海大桥、盐田至大海沙高速公路等。广州市拟开工的大项目有花都国际机场、地铁二期工程、迎全国九运会的场馆建设、内环高速公路等,总投资也有几百亿元。惠州市总投资45亿美元的壳牌石化项目即将动工。珠海市投资100多亿的通往香港的伶仃洋大桥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连县级顺德市也将投入几十亿元到基础产业的建设之中。基础产业的高投入,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经济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将不会是以前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复。
二、充分发挥湘南迎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湘南是湖南省的最南端,与广东陆地接壤,加之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和一定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湖南全省水平,并且与广东尤其是与珠江三角洲有较好的经济交往,毫无疑问,如能充分发挥湘南现有优势,这里将是吸引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领地。
1、湘南具有迎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之初,湘南的区位优势,体现在做广东的“大后方、大郊区、大基地”,以此来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现在看来,这种区位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湘南是广东一个很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广东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副产品的自给率不到60%,相当一部分农副产品要靠外地供给。湘南有比较发达的农业和离广东较近的距离,广东及珠江三角洲自然就成为湘南农副产品的销售地。但目前广东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湘南应在农副产品的质量、服务等方面下工夫以确保市场份额外,更重要的是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湘南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京广铁路贯穿湘南全境直抵广州和深圳,国道107横穿衡阳、郴州直通珠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较发达的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对于加强两地之间的物资交流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广东临近省分中具有这样交通优势的地区还不多。目前,这种交通优势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潜力还很大。第三,湘南的工业基础较好,完全可以适应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要求。湘南地区的衡阳是湖南的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技术力量强的大企业较多,生产潜力巨大,以此为基础,既可以发展技术要求高的工业,也可以发展技术层次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空间较大。郴州的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既可以发展成以矿业为主的开采、冶炼、加工的中心,又适合发展现代农业,还可以大量容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湘南现有的经济基础,很大程度上已超过粤北地区,有可能使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越过粤北而直接向湘南地区转移。而与广东接壤省区目前没有哪一地带具有湘南这样的优势。
2、湘南人的开放意识较浓,相对湖南别的地方而言,湘南人更容易接受市场。广东最先的改革开放灵气吹到湘南,湘南人闻风而动,走出湘南而发展湘南,湘南人最早在广东建立起自己的市场和基地,把大批的农副产品和生产物资销往广东。湘南人在广东及珠江三角洲的庞大劳动大军既为湘南老家积累了财富,更重要的是在珠江三角洲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积累了经验,加强了湘南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且出生于湘南的广东企业家也大有人在,一旦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大规模向外扩散,湘南迎接产业转移的适应期将会很短。珠江三角洲最初的企业家出身于洗脚上田的农民,他们虽说文化不多,但其见识不少,他们瞄准香港,香港人怎样做他们就怎样做,因而对市场的认识比较深刻。今天在珠江三角洲的“打工一族”,一部分已回家创业,他们有顽强的创业意识,缺乏的就是资本。一旦珠江三角洲的一部分产业往湘南转移,他们将在湘南新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3、湘南地区物产丰富,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既可以吸引珠江三角洲的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此发展,甚至可以吸引一部分香港中小资本来此投资。珠江三角洲一部分企业,已意识到要素成本的提升而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压力,纷纷把生产的车间移到了外地。如深圳的康佳就移师北上,科龙冰箱在成都办分厂,美雅集团兼并长沙毛纺厂等等,这样既进行了低成本扩张,又大大开拓了市场。当然,湘南地区可能很难与这些大企业合作,但完全可以吸引珠江三角洲的一些中小资本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为香港产业向珠江三角洲的转移,主要是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优势,通过在珠江三角洲的生产,在香港转口世界各地,其中之一是珠江三角洲到香港的运输成本很低,珠江三角洲的大多数乡镇就有港口直通香港。湘南到香港的距离较珠江三角洲远,但低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可以弥补从湘南到珠江三角洲的运输成本,这样一来,对香港的中小资本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企业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香港对广东的重要作用在于广东的产品通过香港输往世界各地,而湘南可以做到的是,将产品输往珠江三角洲,再通过珠江三角洲而输往香港。要将珠江三角洲作为湘南与香港乃至世界的桥梁。湘南与珠江三角洲之间不应该仅是一种市场的互补关系,更应该提升到产业互补、经济互补的高度来认识。而相对低的要素成本是促进这种产业互补的一个先决条件。
三、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迎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应该说是大势所趋,至于转往哪里,就要看珠江三角洲周围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它不象香港的产业转移,香港唯一与珠江三角洲陆海相连,香港人本身就是以前的珠江三角洲人,香港产业转移至珠江三角洲具有必然性。但若湘南能抓住机遇,提早准备,完全可以吸引一部分产业来湘南发展。目前应着力做好以下的工作:
第一,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对引资的作用不言而喻。就目前而言,湘南的基础设施还显得落后,尤其是交通。湘南与珠江三角洲的差距,从外表看来,就是交通设施的差距。珠江三洲地区已是市与市之间通高速公路,县与县之间是一级公路,镇与镇之间是二级公路,真所谓路通财通。珠江三角洲的路实际上也是引进外资而修建的。而湘南到珠江三角洲的公路靠狭窄的107国道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条件不如湘南的清远市筹集几十亿修建清连一级公路,现已显示出很大的效益,这值得湘南借鉴。如坐等国家兴建京珠高速公路有可能会错过时机。实际上外商对投资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清连一级公路就是通过外商投资而建成的。如能打通连接湘南到珠江三角洲的瓶颈,从而使得一些人在湘南上班,而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生活,不但会使湘南的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将会形成湘南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与经济的一体化。
第二,要着力做好宣传湘南的工作。要组织好在珠江三角洲的招商引资工作,甚至在香港推介湘南。珠江三角洲的各个地市,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到香港的招商引资工作,极力宣传自己,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如中山、顺德每年在香港的招商会上就能吸引到几亿美元的外资。湘南的区位优势,完全可以到香港进行招商引资,这是一个试探性的工作,可使香港商人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湘南。而在珠江三角洲,更应该主动将某些项目直接推介。在这方面,哈尔滨人已走在了前面,他们主动南下,就要求深圳的一些企业家直接到他们那里去经营企业,开办实业,提供非常优惠的条件,这在珠江三角洲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辽宁省现在也捷足先登,派出大型招商团南下广州和深圳,以最优惠的条件希望广东的企业家去兼并那里的企业,去购买那里的企业。他们甚至提出如在他们那里投资,将作为外商看待,享受与外商同样的优惠政策。
第三,要转变利用外资新观念,要将引进珠江三角洲资本(金)作为当前的一个主攻方向。凭湘南现有的条件,要吸引世界大财团来投资,目前恐怕有困难。深圳、海南和上海能吸引到全国的资金,这完全是因为那里的政策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需要,要吸引大量的国内资金投入到湘南来发展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而要靠自身的积累,能量也极其有限。利用珠江三角洲的资金来发展自己,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珠江三角洲产生了一大批身价上亿的民营企业家,只要有好的政策,好的项目,能吸引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来湘南投资,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应该多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联系,动员他们将一部分转移来湘南,可为他们提供现成的设备和厂房,在税收、收费等方面给予照顾和优惠,简化手续,是可以转移一部分来湘南投资办厂的。一旦他们在湘南办厂有利可图,就会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湘南投资。这叫做以外资引外资,只要在这个地方赚到钱,自然就有资本来这里获取利润,产业转移就具备了现实的基础。珠江三角洲经济越发展,越有资本沉淀,越要为资本找出路,湘南地区也就越能吸引到更多的资本。这样,在湘南和珠江三角洲之间,可以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现。同时,由于在这两者之间,多层次生产力水平与多层次消费需求结构的存在,也能从根本上打破市场需求同构这一经济发展的陷阱,形成合理的市场需求梯度序列。并以这种合理的市场需求梯度序列,来带动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重组,形成新的产业分工,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序列,这也将会把湘南的经济发展与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