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午睡行为的观察与教育-以武汉市公立幼儿园A园中12班为例论文

中班幼儿午睡行为的观察与教育-以武汉市公立幼儿园A园中12班为例论文

中班幼儿午睡行为的观察与教育
——以武汉市公立幼儿园A园中12班为例

陈欣怡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 武汉)

摘 要: 午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好的午睡环节的进行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下午的学习活动。午睡环节的进行离不开幼儿园老师的密切关注。由于学龄前幼儿的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等特点,出现了部分幼儿在午睡环节的进行当中无法很好地完成老师的指令,形成统一的午睡环节必要行为,从而影响到了自己以及周围其他幼儿的入睡,也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关键词: 幼儿园;午睡环节;教育质量

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陈鹤琴说过:“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重要的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意志、情感想法等都要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打好,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形成。”那么,午睡环节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幼儿的午睡环节的常见行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好的午睡环节的开展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下午的学习活动的进行,午睡环节的质量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午睡环节的进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半日活动的质量,仅仅只是简单的活动流程进行不能称之为完整的环节进行,在幼儿园的每个活动环节中,幼儿的常见行为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生物功能行为、运动行为、社会行为、性格行为等 。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午睡环节的实地观察研究,从睡前、睡中、[1]睡后三个方面对幼儿在午睡环节中表现出的不同行为进行观察和教育分析,从而可以发现在幼儿园的午睡环节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改善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2.实践意义

(1)为促进幼儿园中班的午睡环节管理提供参考案例

在失眠研究中,慢波睡眠(SWS)在语句记忆(语义记忆)的整合中起着重要作用(Gais,2004)。[2]在小睡研究中,Schabus等人比较那些慢波睡眠小睡的记忆水平,发现只有进入慢波睡眠的人才能提高陈述性记忆得分(Schabus,2005)。本研究不仅证明了慢波睡眠和慢波活动在睡眠时记忆整合中的关键作用,而且还揭示了枕叶区θ波的活动与慢波睡眠期间陈述性记忆的巩固有关,从而证明午睡对陈述性记忆整合的正面影响。

(2)为促进幼儿园中班的午睡环节管理提供指导策略

在观察中,部分幼儿在做好睡前准备后,能够在15分钟内安静并独立进入睡眠状态,但是也有部分的幼儿在睡房安静之后,出现了入睡难、不愿意午睡的现象,笔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在睡眠中主要有以下常见行为。

在观察中12班的午睡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12 班幼儿在午睡环节的常见行为,教育影响幼儿午睡行为的因素,进而为中12班的幼儿教师在午睡环节的管理规范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为一线幼教工作者在午睡环节的工作提供更好的实践参考,促进教育结合更好地实施。

(3)文献综述

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幼儿午睡习惯、幼儿午睡制度相关的文献、资料,本研究以幼儿园午睡习惯相关文献资料为主,采用自然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分析幼儿园的午睡活动,了解午睡活动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

a.国外研究综述

在幼儿午睡习惯中的养成现状领域,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家以各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一些独立而富有特色的幼儿午睡养成体系,对于幼儿午睡习惯中的养成现状的形式、途径和意义进行了研究和说明。

现实中,草根和精英的界限很清晰,向上流动的空间很拥挤,成功的标准也颇为单一。在社会的标签下,甘相伟无疑是个小人物。但他从心底想要读书、想要学习,所做的一切都有着明确的意义。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他的坚持让人感动。

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由当地热惰性较好的厚重石材砌筑,石材两侧分别用15mm厚的砂浆填缝、包裹,建筑最内层涂抹10mm厚的石膏层。在近年新修或改造的建筑中,为更好地隔绝外部炎热的环境,石膏层下方还会添加一层60mm厚的绝缘聚苯乙烯和10mm左右的空气间层作为绝热层。

研究者通过对武汉市公立幼儿园A园中12班的午睡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观察分析,通过分析中12班午睡环节中幼儿的行为,进而为促进幼儿园中班的午睡环节提供参考案例,具有较好的实践性。

(4)研究方法

针对本研究,笔者选取了武汉市公立幼儿园A园中12班作为研究对象,该园是省级示范园,中12 班为该园首席教师主班的班级,其中男生23人,女生12人,共35人,人均4岁,3~4岁的幼儿正处于行动自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其行为动作的发生发展都具有较好的可观察性。笔者在本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观察,[3]根据本研究的主题需要,笔者只选取了本班幼儿的午睡环节的常见行为以及本班教师的管理方法进行观察分析与教育。

b.午睡 SWS 成分对记忆的整合作用

第二,在理论上,迁徙、旅行和旅游,三者有共同的起源和根基——迁移(move),只是由于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表象,并非三者本质上不相容。迁移、旅行和旅游其实是统一的,只不过文化演进的外衣不同。此外,以这种非生计性见异思迁的旅游本质来观照现代社会,也统一了朝圣和旅游,弥合了朝圣和旅游的鸿沟,可以自洽地解释普通的旅游行为,也可以解释富于文化色彩的朝圣。朝圣,不论是西方意义上的朝圣行为还是富有东方色彩的藏区的转山转湖,其实都是一种远古的心理及行为遗存,都是重演祖先的迁移生活历程,是时间意义上的返祖与回归。朝圣中的风霜雨雪、严寒酷热的经历正是体现了祖先的迁移历程。

(5)相关概念界定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本研究中的教师在午睡环节的管理是指教师作为午睡环节的管理者,对于幼儿的常见行为进行的管理。

二 幼儿园午睡环节中幼儿的常见行为

研究者在本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观察,记录幼儿在午睡环节的常见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角度:幼儿睡眠前的行为、幼儿睡眠中的行为、幼儿睡眠后的行为,[4]在记录幼儿午睡环节的常见行为的基础之上,研究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对班级教室的提问访谈,对研究内容进行补充。

(一) 幼儿睡眠前的行为

部分幼儿在起床之后可以自主穿上衣物,甚至自己将被子叠好摆放,中班幼儿在午睡后主要遇到的困难有:无法分辨衣物以及裤子的前后以及正反,或者将鞋子穿反等行为现象。

(二) 幼儿睡眠中的行为

在解决科学问题或社会挑战的同时,会聚研究往往融合各学科特点形成新的创新方式,或开发新的科技产品,从而更好地推动创新模式和创新经济的发展。

情况 8.3 若f3(v)=2,此时最坏的情况是v点关联8个6-面,两个不相邻(3,3,10)-面,v的非三角邻点均为3-点,且它们各自还关联着一个3-面。由R1,R2.1,R3.1或R3.2或R3.4及最坏3-面9+-点情形可得

有的幼儿在其他幼儿已经进入睡眠状态后仍然是清醒状态,便从床铺坐起张望,在老师点名或者走到附近之后马上躺下,但是仍然睁着眼睛躺在床铺上;也有部分幼儿会躲在被子里与周围床铺的幼儿小声交流,影响了自己以及周围幼儿的午睡;还有部分幼儿由于入睡难的原因,在躺下后出现玩被角、玩衣物、玩手等行为。

我院2005-2017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熊丽蓉等(16):2248

(三) 幼儿睡眠后的行为

在午睡结束后,教师会提醒幼儿起床,大部分幼儿在听到老师的指令后能够从床铺坐起,[5]但是也有部分幼儿由于入睡时间晚、睡眠时间长等原因,在午睡结束的时间仍然处于睡眠状态,这时会有周围的幼儿主动去叫还未起床的幼儿。

由于模态变形的不对称性以及整机结构的特殊性,考虑简化忽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先采用整机三维CAD建模,对于套在轴上与轴同时旋转的部件如护环、导条、挡风环等,首先计算出这些部件的质量,并求得相应的转动惯量将其施加对应的轴段上,等效为圆截面[4],再在ANSYS中对其拓扑结构进行简化和修改,删除倒角和小尺寸孔洞,以消除应力集中效应,提高计算精度。其转子最终的FEM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含有12 080个单元,32 266个节点。由于对电机整体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需要耗费较大的计算资源,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午睡习惯中,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可以自主形成良好的午睡常规,但是仍有部分儿童会出现一些难入睡行为表现,部分儿童的难入睡行为表现主要包括有哭闹、请求做事、寻求帮助、小声说话、玩弄手指或头发、咬被角等形式。

总之,问题既是培育工作的绊脚石,也是我们改进工作方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动力。认识问题,面对问题,突破问题这是我们做好培育工作关键。

当遇到上述的困难时,部分幼儿能够寻求周围幼儿或者老师的帮助,部分幼儿出现了哭喊大闹的行为,也有部分幼儿并未寻求他人帮助,也没有哭喊大闹,而是坐在床铺一动不动。

三 幼儿园午睡环节教师管理的问题

(一) 对于不同幼儿采取相同的指令

教师在午睡习惯中不重视对幼儿睡眠状况的反复巡视,导致了在午睡习惯中幼儿在教师离开自己的床铺附近后便会开始出现小声交流、嬉笑等现象,造成午睡秩序混乱。在实际情况中,午睡习惯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对幼儿睡眠状况的反复巡视和睡眠环境的持续维持。

说到这里,《易经》64卦排序的缺陷不言而喻。《易经》64卦排序,从表面上看符合“两两非覆即反”规律,但做出64卦序奇偶(阴阳)综合图,则出现了奇数(阳)偶数(阴)无对称分布规律,杂乱无章,不符合“阴阳就是数量,数量就是阴阳”的分布规律(参见后面图6《易经》64卦卦序奇偶(阴阳)分布无规律),这就是《易经》64卦排序的缺陷之所在!

(二) 在幼儿午睡习惯养成中忽视睡姿安全

在幼儿午睡习惯中,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氛围,有利于幼儿在午睡习惯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在午睡习惯中教师通常把纪律维持侧重放在睡眠的开始阶段,而忽略了睡眠过程中睡姿安全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午睡习惯过程中都应该进行巡视,教师要及时对儿童的睡姿进行纠正,这样能使幼儿获得更良好的行为,减少午睡过程中的危险情况的发生可能。

四 提高幼儿午睡质量的建议

进行适宜的引导,从生理上看,幼儿的高级神经活动抑制功能不够完善,易兴奋,5-6岁为幼儿脑兴奋性最高期,在午睡过程中,有的时候只是很小的一点外来刺激,都有可能引起他们注意力的分散,或者脑神经的活跃,从而而造成入睡困难。

对于不愿意午睡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安静地躺在床上休息,这也是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也可以让他们少睡一会儿,醒来后安静地躺在床上,不要影响其他幼儿午睡。

五 结论

午睡习惯是幼儿园习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因此本研究尝试在幼儿园习惯教育的基础上去界定幼儿园午睡习惯的教育。幼儿园午睡习惯是指以一日生活中的午睡环节中的习惯养成为内容,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为目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有助于幼儿成为一个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

参考文献

[1] 李鸣.浅谈幼儿午睡质量对其活动的影响[J].科学时代,2009(01):143.

[2] 赵大勇,符明秋,汤永隆,等.关于午睡研究的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02):421-425.

[3] 张薇.学前儿童发展权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8):135-136.

[4] 范鸿雁.浅谈幼儿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25.

[5] 吴至凤,赵聪敏,赵雪晴,等.婴幼儿睡眠质量与体格发育的关系[J].重庆医学,2009,38(22):2806-2808.

[6] 刘月兰.浅析儿童学前教育的误区[J].教育现代化,2018,5(20):341-342.

本文引用格式: 陈欣怡.中班幼儿午睡行为的观察与教育——以武汉市公立幼儿园A园中12班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8):210-211,25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8.089

作者简介: 陈欣怡,女,汉族,湖北人,本科,应届毕业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标签:;  ;  ;  ;  

中班幼儿午睡行为的观察与教育-以武汉市公立幼儿园A园中12班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