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误区与思考_课堂管理论文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误区与思考_课堂管理论文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误区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效率论文,语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一直是困绕着语文界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探索,展开了大量的教学试验,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总体来看,语文课堂效率仍然不高。究其原因,是不少教师对“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存在着偏颇认识,从而使有关尝试步入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提问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最好办法

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可以长时间保持学生注意力,而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会大大提高。遗憾的是,由于有的教师对所提问题的逻辑缺乏了解和研究,课内提问随心所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他们认为提问效果怎样是课堂上的事,备课时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提问偏离教学目的,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甚至产生误导。课堂实践证明,课堂提问设计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学生积极性的强弱。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提问数量,是课堂提问的关键。真正有教学意义、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问,在于“质”而并非“量”。

误区之二: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纯技巧问题

一些教师认为注意了教学技巧便可提高课堂效率,他们十分注重教学环节的花样翻新。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课内学生活动质量,并不以多少、新旧为衡量标准,关键在于所有的活动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否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一些深谙此理的教师在公开课是为那些不熟悉教育心理学、不知课堂活动质量标准的领导开设的,若任课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自读、思考,领导常常认为教学失败,执教者只得投其所好了。可见不仅要让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纯技巧问题,一些领导对此也必须有充分认识。

误区之三:朗读背诵与思考理解脱节

近几年来,语文界从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汲取营养,强调朗诵的重要性。认为朗诵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许多教师引进这一成果,把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重要语段当作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然而一些教师对学生朗读既不提要求,也缺乏指导。教师即使范读也只是“念”书而已,没有体现出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更没有体现出教师教学功力的积聚。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朗诵必须与思考理解相联系,这是学生掌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意旨、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既要仔细设计自己的范读,又要认真设计学生的朗读,通过良好的范读所传达的观念和认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有目的的朗读以及带着思考的朗读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学会读书。对于背诵的指导,我认为是学法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切不可只把背诵当作学生的课外作业,只顾检查背诵效果,而不顾学生背诵文章的方法是否科学、高效。

误区之四:表达设计与课堂效率没有必然联系

实践证明,越是简洁的教学语言,越有利于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课堂效率也相应较高。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讲解课文唠唠叨叨,启发学生喋喋不休,所提问琐琐细细。对于这种教学风格,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唠叨“是一种教师以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增长学生淡漠与消极的情绪的管理课堂的趋向。这种教学行为在课堂里流行,学生的趋向是对真正重要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师过多统治的条件下,大多数学生必须学习如何遵从、听命和按照指示办事,但他们很少可能学会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的方法或是将概念的技巧应用到课堂以外的情境中去。”也就是说,教师不注意表达设计,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不可能很好的提高。可见,教学语言不简洁,不纯粹是一个表达习惯问题,而且是一个心理问题。一个语文教师,要以简洁的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倾注极大热情。其次要更新教学观念——不少教师的唠叨源于对学生的统治心理。这类教师在内心深处仍把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课堂上不敢大量让学生思考,忽视学生的淡漠情绪,始终坚信自己的讲解才是有效的。要摆脱不良的表达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不在于仅仅改进设计,更重要的是更新教学观念,健全自己的教学心理,在教学设计时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要认真备好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误区之五:认为传统语文教学效率低,见效慢,全盘否定;甚至“外国月亮圆”,全盘西化

一些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方法是过时的陈腐的东西,早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他们主张课堂要全面实现现代化,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技术来武装语文课,要引进外国的语文教学法来改造中国语文课的落后现状,并且声称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唯一出路。笔者对上述看法和主张不敢苟同。中国语文的传统教学法有其不容抹煞的今天仍可借用的精华:知识系统的严密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语言文字的反复诵读与感悟启发思考、举一反三;广泛涉猎注重积累;读写结合……这些可贵的精华不正是我们今天的语文课所缺少而要学习和借用的吗?笔者借鉴我国古代优秀语文教学经验,归纳出“寓讲于读五步法”教文言文,就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谓“五步法”,即学习文言文时通过学生的通读、仿读、诵读、赏析读和课外读五个步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点拔、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篇文言文通过三课时左右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文旨文意,翻译全文,掌握写作,归纳出实词虚词的常见句式,而且能背诵全文。

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既不以全盘否认传统教学法为能事,而是应当学习借用精华部分,也不以全部搬用外国教学法为条件,而是应当结合中国汉语语文的教学实际和特点,有选择地引用和吸收外国教学法为我所用。按着这样的思路去做,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大有希望的。

误区之六: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深耕密植”

一些教师的理论是,课堂容量大,学生即使只记住了课堂的一半内容,效率也相当高了。这样导致他们的语文课成为“压缩饼干”。这种认识主要是受高考这一“指挥棒”影响的,在升学竞争空前激烈、考试决定教师优劣得失的今天,素质教育常常是一句空话,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语文课唯“考”是从。而现在的高考试卷知识面越来越广,有些教师在讲课时生怕遗漏某个知识点,所以采用宁滥毋缺的做法。学习课文不立足于如何掌握精华和要点,而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教学内容无主次、详略、难易之分。这种教学,其致命弱点在于学生不需要发现,也不需要创造,因为所有的问题教师都讲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无论教师或学生,教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发现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现代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模糊了教学重点,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深度的把握。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学生学习语文时,不仅有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而更重要还有发展需要。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的发展价值。就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那种“满堂灌”容量虽大,但就培养学生的素质而言,有什么效率可谈呢?

误区之七:指导学习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备课时更多的是在“我怎样教”上下功夫,而常常忽视了学生“怎样学”这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最重要一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他们掌握了“怎样学”,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效率。个别老师有时自以为课上得很认真细致,知识讲授也十分透彻,可反映在学生身上收获总是不大,考起试来,成绩也难尽人意。其原因,是没有把课文好好地当“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缺乏对学生学习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始终是学习行为上的被动者,而我们又必须都承认一个事实:无论教师讲多少课文,总讲不完所有的文章,所以教师还应该着重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也就是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掌握开启未知问题的钥匙。虽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天两天就可完成,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学进度、减少课堂容量,但也只有这样,才能长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论及的若干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误区,受语文教育大环境的导向和制约,是教师对流行教育理论片面肤浅的理解,是理论没有跟自身、跟学生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广大语文教师,如果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某些提高课堂效率的不良教学行为,并从而端正、优化,则肯定会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标签:;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误区与思考_课堂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