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认识与21世纪的课堂教学_课堂教学论文

对学生的认识与21世纪的课堂教学_课堂教学论文

对21世纪的学生和课堂教学的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世纪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315(2000)03—0104—05

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却还在痛苦地抉择:怎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怎样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提供数量质量不足的矛盾。

我们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但是,在基础教育中,21世纪的中学生应当具有哪些素质,怎样求得全面发展,至今还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与措施。为此,根据今天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科学地预测新世纪的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找出现行教育的不适应之处,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这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 新世纪的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

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基础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就不仅应当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在法律道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种种能力。也就是说,要给学生在21世纪一展宏图所需掌握的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

1.写作技能和全面阅读、理解的能力

写作是读写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有效地进行交际的关键。写作本身要求思考和推理,这有助于发展主动性,因为写作需要理出头绪、组织思想、进行对比。

阅读也是读写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同写作一起,首先要解决识字、解词、造句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尽管经常在讨论识字和阅读理解的优点,尽管目前在争论语音教学、语法教学对整个语言教学的关系,但事实仍然是,如果要在21世纪让学生得到发展,就必然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而广义的阅读,还包括了对各科知识语言的理解。

2.数学、逻辑和推理的技能及运用

数学一直被看作是一种语言,一种交际的方式,一种了解世界的途径。数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数学的抽象性一直是很多学生深感头痛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良好教育技能和经验。抽象思维作为最高的思维形式,是下世纪的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之一。

下个世纪,数学将更注意培养学生在功能性和操作性读写方面的能力,如利用表、图、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应用数据和研究数据的技能等。学校将把能够表明研究以及收集、理解和应用数据是何等重要的人请进教室,现实的例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还将与统计学相结合,这是处理信息和应用数据的必然。虽然今天的数学教材早已有了这方面的内容,但还不够明确,还不能适应计算方面的技术要求。可以设想,下世纪的数学将更侧重于理论与应用的一致性。

3.科学知识基础,包括应用科学知识

科学发展以及对这些发现的应用已经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21世纪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1世纪,国家将继续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基础教育中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更应向综合的优势而非目前分科的优势发展。这是21世纪中国普及高中甚至大学教育对综合人才素质的要求。

4.应用计算机及其他技术、技能

计算机以及其他技术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学生需要发展操作和制造这些系统的技能。信息技术激励学生积极地学习,帮助学生进行文摘研究,获取知识信息,利用资源来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在21世纪,具有操作和制造计算机及其他技术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

5.有效地利用技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最终到达学生大脑的信息将供过于求。教育不能简单地帮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因为计算机的联网、电视报刊、课堂学习等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没有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在21世纪将会被视为低级的技能。学生需要的是懂得怎样处理和利用每天接触到的大量的但常常是互相冲突的信息。一是选择信息,当信息多得成灾时,信息的分检将成为必然,即挑选出于己有用的信息。二是综合分析信息并分类,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组合。三是信息加工,包括对信息的合成、重组、改变、加进想象成分等等。在21世纪,信息选择的技能将是对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

6.对世界地理、历史和世界事务的理解

政治、技术、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已跨越了自然的和政治的疆界。地理知识的缺乏将对我们理解这个日益缩小的世界造成障碍。我们的地球正变得前所未有的拥挤,自然环境受到更大的威胁,资源更加贫乏。学习地理知识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改造中国、改造世界,求得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协调发展。

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学生需要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国事务和世界事务。这种理解可以帮助学生热爱和平,帮助他们探索各国将会如何以不同的形式联合起来,发展人类共同的事业。这也是促使教育更具国际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及其发展,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7.外语知识

如果我们无法用世界市场的语言来进行交际,那么我们就不能被别人所理解。下个世纪,我们应更充分地欣赏其他民族的科技、风情、文化等,就更应注意其他语言这个工具。

当然,科技的发展已有了“快译通”一类的简单翻译机,人机对话在计算机上已有突破。下个世纪,预测一种能随身携带、具有人机对话和多种语言选择翻译功能的“快译通”会面市,但它仍需要一部分人成为外语专家以保证各种语言交际中的适应性,保证机器的完善和发展。因此,至少在几十年内,学生的外语知识水平及能力,将是扩大对外交往的必需。

8.批判性思维及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批判性思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肯定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创造性思维即“在头脑外面”思维的重要性。江泽民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具有创新头脑的人才,要靠教育培养。

解决问题的技能属于教育的最终目的。受教育者具有归纳和演绎推理技能,为解决问题能提供一个得出结论的逻辑框架。但是学生偶尔也需要依据顿悟,即超传统推理过程的灵感、悟性。

可见,21世纪的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思维、逻辑推理思维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9.公民技能

现代社会的公民,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的体魄还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公民,还必须具备法律道德知识、人际交往技能、自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法律与道德是公民行为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法律道德知识,就是帮助他们作出负责任的决定,不致于轻率从事而出现违法或违背道德的错误。

人际交往包括说、听、书面交际技能和成为集体一分子的能力。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强的人,不仅能成为集体中的积极者,也为今后成为领导者铺垫了条件。当然,人际交往技能还包括对他人意见的尊重。21世纪的教室,应是一个共同作出决定和建设集体的实验场所。让不同的人一起和谐共处,并与不同的人一起工作学习,交际的能力是知识和行为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律能力是指对自身行为负责的能力。道德目标的实现,需要具有自律能力。一定的纪律应该被看作是积极的行为方式,自律是遵纪守法的良好表现,它能确保竞争的良性发展。

健康的人,还需具有良好的素质。自尊、自信、自强、人格、意志、兴趣等等,是个人修养的外显。针对青少年时期心理的不稳定特点,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

以上九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下个世纪的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虽然学生个性的发展千差万别,但是,作为21世纪人的基本素质,这些共同的且又具体的知识技能应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得以体现。

二 我国教育在培养学生上的滞后性

面对21世纪,我们在承认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在培养学生方面的积极作用的时候,运用批判性思维反思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滞后性。

1.把学生当作记忆的“容器”

我们的教育,太注重记忆,总认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而把知识都记在脑子里就是真正学到了东西。

有这样一个对比:拿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奖牌的,美国学生比不过中国学生,但拿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则远比不上美国人。根本的原因是,美国的学校教育明确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以便生产创造性的产品。美国人的数学基础薄弱,因为一般性的数学工作自有计算机来完成。重效率的美国人是用人脑来思维创新,而不是用来统计数据和贮存知识。

考试与竞赛是突出展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具有才华的方法,这确实需要相当的智慧。但这种智慧与创造发明的智慧是不相同的。闭卷笔试实际上检测的是人脑在记忆储备基础上的组合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而我们的教育,恰恰把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作为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内容,让学生的大脑成为记忆这些内容的容器,从而也出现了能背诵圆周率后几百位数或多少首古词的“天才”。

问题在于:面对21世纪,我们需要学生具有怎样的大脑?

2.认为学生是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

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因为期望学生能做得像成人那样而不敢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或者低估学生的能力。事实上,哪怕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已具有主动性。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也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靠教育的种种外在手段为维护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不能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精神的满足和能力的提高。

问题在于:面对21世纪,怎样改变这类“训兽式”的活动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切实发挥出来?

3.不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互相之间存在差异,这应当是教师对学生这一客体的客观认识。但是,我们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要求学生,用同一个模子浇铸差异不同的人。

其实,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教育者应当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多姿多彩,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在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但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并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天才则可能被看作怪僻、不守规矩,遭到批评或限制。因此,强求一致,可能会扼杀天才。

问题在于:面对21世纪,教育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个性得到健康而充分地发挥?

三 建立适应21世纪学生发展的现代课堂教学

按照我国教育专家的描述,现代教育就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够满足全民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而作为基础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根本任务,应是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应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步形成,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创造的志向的确立,作为培养的目标。而实现这些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

这里,暂且把能适应21世纪学生发展所需要的课堂教学冠名曰“现代课堂”,它应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课堂教学的定义,就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志

1.科学的教学目标

确定目标应准确、全面、具体、科学,不仅有认识目标,还有思想、品德、情感目标。目标具有层次性,应符合各类学生的实际。课堂一切活动都围绕目标进行,涉及教学各个环节,贯穿教学始终。

2.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组织好教学的重要条件,课堂气氛既是民主、平等的,又表现为紧张、严肃和和谐、愉悦的;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

3.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个人独立学习与同学间合作学习、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4.充分的思维训练

课堂是学生思考的天地,是学生思维的王国。教学过程是师生思维互动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起对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心理冲突,创造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在学科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高超的教授艺术

教师的课堂设计应与内容、学生一致,教学过程应显现教师的水平、能力和风范,因才施教,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根据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二)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现代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学活动。现代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即应着眼于:(1)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思想品德;(2)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做到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2.以人为本的学习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主体意识、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以充分展现的机会。课堂教学中必须有充分的学生活动。

3.平等合作的民主观

现代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彩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现代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以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实效,是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三)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以预期的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为标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课堂设计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达成。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整体性原则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人施教,因势利导,分层推进,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4.知情并重原则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以认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以情意为主要特征的非智力因素。知情结合、以知促情,以情促知,知情并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打破“课堂中心”的封闭状态的教学模式,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进行教学,使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世界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育要“三个面向”的精神。

在这里,本文借用了“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志、基本观念、基本原则,其目的就是要挖掘出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束缚的潜力,克服目前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不适应的地方,建立起一种适应新世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而构筑现代教育的新体系。

[收稿日期]1999—09—15

标签:;  ;  ;  ;  ;  ;  

对学生的认识与21世纪的课堂教学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