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80例,分为A组(n=40)和B组(n=40)。B组患者未实行院前急救直接送入医院治疗,A组患者在实行了院前急救后再送入医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A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B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实行急救治疗后取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急救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119-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危险性较大。心脏骤听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危重证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据调查显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患者实行急救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为此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80例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80例,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1~72岁,平均年龄为(46.5±14.7)岁。B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2~70岁,平均年龄为(46±13.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B组患者未实行院前急救直接送入医院治疗。A组患者在实行了院前急救后再送入医院治疗。具体如下。
(1)急救准备:接到急救电话以后,要立即详细的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联系方式以及具体地址。
(2)现场紧急救治:医护人员要立刻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对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利用心电图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特征以及梗死部位。建立静脉通道,注入生理盐水。①心肺复苏成功后,要对患者皮下注射5~10mg的吗啡,同时注入利多卡因;心肺复苏失败的患者,要立即进行电除颤。②患者清醒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2]。③送往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
(3)运送途中:吸氧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联系好接诊医院,告知患者的具体病情。运送途中,避免紧急刹车以及剧烈颠簸等。
(4)与接诊医院做好交接工作,协助接诊医院的医护人员安置患者,同时告知接诊医院医护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的方法以及所使用过的药物。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Barthel指数。统计两组中救治成功的患者,救治成功率=(救治成功例数/总例数)×100%。Barthel指数主要包括:平地行走,床椅转移、修饰、洗澡、上下楼梯、如厕、控制小便、控制大便、穿衣、进食等10项,满分为100分,0~20分属于严重功能障碍,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为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采用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为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A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95%,B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77.5%,A组患者的远高于B组患者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
A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为(70.52±20.5)分、B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为(51.58±18.6)分。A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远高于B组患者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4.8382 P<0.0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呼吸不规律甚至停止或者是意识突然丧失,该病容易引发心律失常,最后导致患者心脏骤停。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患者通常采用的是溶栓治疗,但该方法起效较慢,然而急救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管脉血流量以及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增加[4]。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患者,实施急救治疗,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这是急救措施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心肺复苏是指患者的心跳骤停后,使得自主呼吸以及心脏跳动恢复的一项急救措施。由于受到抢救时间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普遍较低,所以及早的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率就越高[5]。
上述研究数据表明:A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95%,B组的救治成功率为77.5%,并且A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远高于B组患者的。说明急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急救治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显著增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淑锦.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院外急救与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2):189-190.
[2]赵竹莉.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的现场急救分析[J].医学信息,2014,(26):436-436.
[3]张杰清.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3,(12):16-18.
[4]孙洪萍,刘捷.心肌梗塞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321-322.
[5]林丽枝.心肌梗塞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458-459.
论文作者:王燕,陈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心脏论文; 成功率论文; 指数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