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荔涵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 目的:分析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28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对照组予以连续蓝光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胆红素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96 h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的疗效优于传统疗法,且见效快,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蓝光照射法;短时多次;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086-02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其病因是由于新生儿对胆红素的转运能力较差,从而产生代谢异常[1]。过高的胆红素可对患儿脑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极大的影响了患儿的生命健康[2]。临床上一般采取蓝光照射对患儿进行治疗,传统多采取长时间蓝光照射,该法操作便捷,但不良反应较多[3]。鉴于此,本院对传统疗法进行改进,采用短时、多次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5年9月住院的280例新生儿黄疸者,其中男153例,女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40例,男72例,女68例,胎龄在29~44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7.04±7.48)周,入院时间在1~5d之间,平均入院时间为(3.42±1.21)d,出生体重在1426.54~3904.72g之间,平均出生体重为(2854.09±482.57)g。对照组140例,男81例,女59例,胎龄在28~43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6.87±7.82)周,入院时间在1~6d之间,平均入院时间为(3.56±1.35)d,出生体重在1438~3870.95g之间,平均出生体重为(2832.94±452.67)g。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
(2)肝功能正常;
(3)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1)排除溶血、G6PD缺乏等原因引起的皮肤巩膜黄染;
(2)合并先心病等其他严重疾病者。
1.3治疗方法
1.3.1一般处理
两组均予以补液、护肝、退黄等常规治疗。
1.3.2对照组 予以传统连续蓝光照射治疗,16h/次,1次/d,一疗程为3d。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3观察组 予以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8h/次,2次/d,两次间隔时间为4h,一疗程为3d。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临床疗效 (1)显效:治疗后,患儿皮肤巩膜黄疸彻底消失;(2)有效:治疗后,患儿皮肤巩膜黄疸基本消失;(3)无效:治疗后,患儿皮肤巩膜黄疸无明显变化。
1.4.2不良反应 观察患儿有无腹泻、奶量减少、脱水、体温异常、皮疹、烦躁哭闹、青铜症等不良反应。
1.4.3血清胆红素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96h后各提取患儿静脉血,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140例,显效100例,占总人数71.43%;有效34例,占总人数24.29%;无效6例,占总人数4.29%;总有效率95.71%;对照组显效84例,占总人数60.00%;有效22例,占总人数15.71%;无效34例,占总人数24.29%;总有效率75.7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其病理基础在于血清胆红素的增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蓝光照射对本病进行治疗,收效明显[4]。本疗法的原理在于,通过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代谢,进而通过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目的,保护患儿脑细胞,避免核黄疸的发生[5]。本法自问世以来,以其简单便捷、经济有效的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然而,既往的蓝光照射是采取连续照射,不良反应较多。鉴于此,我们改进为短时、多次的方式,并就其疗效进行了如下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140例,显效100例,占总人数71.43%;有效34例,占总人数24.29%;无效6例,占总人数4.29%;总有效率95.71%;对照组显效84例,占总人数60.00%;有效22例,占总人数15.71%;无效34例,占总人数24.29%;总有效率75.7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在不良反应发病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副作用极小,对患儿安全可靠,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这无疑增加了本疗法的安全性,更加适用于新生儿。
在血清胆红素浓度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初期无差异,而观察组在治疗96 h后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的临床疗效越突出,患儿可更快的恢复健康,这无疑极大的节省了医疗资源,减轻了患儿痛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缩短了治疗周期,避免了更多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47-48.
[2]孟娥,朱彦.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857-2859.
[3]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58-2360.
[4]李明新,陈维捷,陈伟霞等.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4,(14):69-71.
[5]杨俊玲.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33):154-155,156.
论文作者:黄荔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黄疸论文; 蓝光论文; 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患儿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