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变电运维技术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与国外还存在差距,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如果这些不足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给我国变电自动维护带来可靠性和稳定性,我国变电运维技术的智能化技术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关键词:变电运维;智能化技术;特点;要求
由于我国对于电网的重视,现在的技术水平有了飞越的提升,变电运维技术也在不断迈向智能化技术的道路。针对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的结构和特点、管理模式、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实际的使用以及面对的问题和对策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我国智能化技术能更好地在变电运维技术中运用。
1 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具有更广的监测范围。这项特点能帮助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可以覆盖整个变电运维系统,相比与传统监测系统的覆盖范围局限性,这项技术更为全面。它不但能够监测到变电站的发电侧、用户侧、电网侧的信息,而且还能够覆盖到家庭用电的信息状态。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相对于传统变电站基于总线,且单向的监测模式,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的另一特点在于它的双向、实时、快速在线监测系统,具有高智能化、人性化的优势,还能实时获取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数据,并且实时对运行系统进行自动评估,可以提前预测变电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必要时还可预警。
2 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管理
2.1 对设备管理模式的要求
目前,变电站设备采用的是专业设备管理方式进行的管理,即变电站的设备检修、设备技术、设备试验、设备缺陷的管理是由电网部门设专人进行管理的,电网管理部门根据变电设备的运行需求来决定变电设备的运行方式。可见,由于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的局限,对设备的管理和对设备技术运用是分开进行的,这样就给变电运维带来了很多弊端。比如,一是多余的运行方式。为了使供电更具可靠性,操作人员会在不了解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情况下,采取冗长多余的操作。二是,风险大。由于对设备的管理和对设备的技术运用是分开执行的,致使操作员不能足够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这是变电站设备使用的潜在风险。一种崭新的设备管理理念的出现是因为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概念的提出,这种理念将变电设备的管理上升到了对整个变电站的管理,这是设备管理和运行管理的高度结合。智能化变电技术的运用,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假如出现问题,设备可以自动地向管理人员发出维修的请求,这就是智能化的运维管理,大大提升了设备管理的效率。
2.2 对信息保障体系的要求
通过分析智能化变电运维的概念和特点不难发现,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的核心关键。变电运维中对信息网络技术的需求不仅包括间隔层、过程层、站控层这 3 个方面,甚至整个智能电网都需求信息网络技术,而且信息采集和交互有利于智能电网的实现。所以,在整个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保障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可为智能化电网以及变电运维中的智能化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这个信息网络系统是涵盖了整个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运维的系统,基于此,便捷的信息访问途径以及便捷的数据信息上传方式是必须具备的。但是,当前的电网技术和智能变电运维技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这是因为信息系统在电网中还有待完善、各信息系统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规划不够统一造成的。
3 实际应用
3.1 智能变电概述
以智能化变电站A站为例,本站于 2015 年 3 月完成改造,6 月底完成投运,至此智能化A变电站改造完成。本次改造,通过二次调试,A变电站采用的是集成测试的运行模式,并借助优质的变电运维试验场地,对用于A变电站的所有二次设备进行集中性综合调试。主要是为了整个变电站能更好地进行组态配置与建模,进一步推进 IED(智能设备变电设备)的逻辑功能与系统功能进行连接。从中也发现 IED 设备中互感器保护反应时间延长的问题,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系统终端运行的系统存在安全性与稳定性差的问题,这也是很多现阶段电网在建设、运维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智能互感器保护反应时间较长
与普通的智能互感器相比较,智能电子互感器传输数据是从互感器内部将数据发送到测控装置或者交换器中,中间还有个环节是单元合并,以此类推,中间环节会更多,数据传输的时间将会被不断延长和扩大。除此之外,对智能变电系统终端(跳闸口附近)的保护处理也会延长互感器的保护时间。电子互感器发传输数据到单元合并环节再到保护装置的整个过程叫做采样环节,保护装置到智能终端接入断路器的过程叫做跳闸过程。相对于传统变电站而言,智能终端、光纤数据传输与单元合并过程须较长延时性,总体来说传统变电运维技术要比智能变电运维技术的智能互感器在保护反应上快6.5 ms 左右。
3.2.2 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中安全性与稳定性差
一是安全性差。传统变电站通信方面通常选用的是点对点方式,与智能变电运维技术相比安全性较高,它的交互机制具有显著性局部的特点。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通常采用对等的信息沟通方式,可将所有IED信息在局域网内达成统一,假如没有及时对数据信息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手段,那么其中任一点局域网遭遇破坏,就会对变电系统造成巨大影响。因为变电系统中IED并不具有点对点对接的特质,所以设备装置之间的间隔点也是不具备的,对于此,利用软件实现防护隔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IED 集中控制体系不利于变电系统的安全性发展。变电系统中的信息记录、设备控制、自动跳闸等功能可以利用软件来实现,可见,软件信息的安全性在变电系统占据重要地位。综上可以看出,变电系统的安全性由安全体系直接决定,因此,目前来说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安全性还较差。
二是稳定性较差。由于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中的互感器是有源电子,其内部要加装有源电子元件,这样会降低运行系统的稳定性。除了有源电子互感器之外,光学互感器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也会发出现不稳定性,原因在于其中的光纤与玻璃的连接存在问题。
3.3 维护策略和发展方向
3.3.1 提高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针对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要从以下方面对智能变电运维技术进行改进:一是设备运行中,需要在电子技术与微型机器使用的基础上将电压关合闸与电波图相结合,在时间确定的前提下保证电压稳定;二是运用微机技术,对设备进行运行状态检测,并处理运行中遇到错误信息,这一运行要点要着重把握;三是自我监测功能的运用,对变电运维系统中进行全方位监控,特别是对断路器的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在系统中发出警报,第一时间通知操作员进行维护,在使用断路器系统的基础上,再利用智能控制器对智能二次设备进行更精确的数据检测,为运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对电子互感器的维修要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型号进行维修,以此保证故障得以及时处理。
3.3.2 加入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的二次系统
智能化变电运维二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高效率的控制、高数据辨识度、局域网保护、操作稳定、时间有序。如果在智能化变电运维的原基础上研制二次系统,能帮助信息自动完成采集和测量,有助于信息的有效控制,能将变电站打造成装备高精尖、系统高集成、高环保性的现代化智能变电站。
4 结语
总之,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是一种发展趋势,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不仅可以将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工作得到完善,还能为信息网络、自动化技术提供专业性技术保障。为信息网络、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技术性的保障。虽然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在目前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技术上问题,但从总体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只要不断提升操作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完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那么整个电网系统的变电运维的效率将会被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艾艳荣,王理强,罗莉.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7):34.
[2]王晓华.变电运维专业生产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9):18.
[3]董立.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7,34(5):206-207.
论文作者:陆爱兰,徐瑛,焦姣,任东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技术论文; 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智能论文; 互感器论文; 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