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的中国与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年,对中国对世界都是这样。特别是从2008年8月开始大事不断。2008年八、九这两个月,国际上发生了一些大的事情。可以说是四五件大事吧,都是在这段时间发生的,每件事都有它不同的背景。但是,恰恰是那么巧,这九件事都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受到国际上普遍的关注,西方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述,认为这些是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前兆,预示着今后国际关系的大的走向。
比如说2008年8月发生的两件事情,恰恰都是发生在8月8日这一天,8月8日是我们奥运会的开幕日,也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开战日。好多媒体就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做了评论,比如两家比较有名望的报社,一个是《费加罗报》,一个是美国的《洛杉矶时报》,前后不超过一个星期,发表了如下的评论:《费加罗报》是这样说的:这个日子将会被载入史册,这一天象征着中国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复兴。一个星期之后,美国的《洛杉矶时报》也发表了类似的评论,它说:2008年的8月8日两个大国宣告了他们的复出,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说出了一句话:世界,我们回来了!2008年9月,我神舟七号升空,美国发生金融海啸。美媒体说,中国星升天,美国星陨落。而这次美国总统大选创造了历史,奥巴马作为一名黑人当选美国总统。英国《卫报》说:美国人民作出了一个改变自己也改变世界的重大决定。
这些虽然每件事情都有它自己发生的缘由各不相同而且似乎都互不关联,但是这4件事情从根子上来说,倒退20年甚至30年,都是起源于同一个国际形势变化的趋势,那就是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趋势发展的产物。如果再朝前看10年、20年甚至30年,那的确预示着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方向。也就是说格局还没有变但是会变,那么这4个事件预示了国际关系改变的方向。先说说20年前或者30年前加速发展的这两个趋势,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这两个趋势本来是长趋势,为什么说20年前或者30年前开始加速发展呢,这主要是两大变化造成的。一个是30年前中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30年前我们刚改革开放起步,其实开始融入国际社会基本上是从20年前开始的这个进程,当然后来我们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个进程就大大加速了,所以就是20年的时间。同样是20年以前华沙条约解体,苏联解体,原来两个对立的阵营,两个对立的超级大国,一个不复存在了。这就形成了一个包括世界所有人口和所有国家的一个大市场,全球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就大大地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同时苏联的解体、华约的解散标志着原来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向多级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两个趋势加速发展的结果是世界上出现了一批新的佼佼者,一批趁着这两个趋势的东风迅速发展的国家。第一个对这些国家定性的是美国的高盛公司,它在2001年提出了这么一个命题,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个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用了这4个国家国名的第一个字叫做“金砖四国”,每个国家的第一个字拼在一起正好是英文的砖头的意思,“brick” b代表巴西、r代表俄罗斯、i代表印度、c代表中国,正好是4块“砖头”,那么我们中国称之为“金砖四国”。同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的发展,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随后在2007年的时候,日本的证券公司又提出来“vista”远景五国,这五个国家是越南v,印度尼西亚i,南非s,土耳其t,阿根廷a。这时候有的媒体还把另外一些国家列为第三梯队,所以标志着新兴经济体趁着多极化、全球化的东风后浪推前浪,向前发展,成为国际关系当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他们的推动之下使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份量从原先的16%猛增至25%。现在预计在今后50年会占全球GDP的50%。这其中当然是中国的崛起尤其受到关注。(“金砖四国”的GDP在去年的时候已经占到全球的30%,它们的出口贸易占到全球总贸易的45%,外汇储备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70%。)最新的材料说明:今年上半年6个月当中,中国GDP的增长对全球GDP增长的推动作用达到1/3,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能够增长的话,1/3的动力来自中国,所以中国被认为是继美国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引擎。正是这样一个形势的发展带来了中国的崛起、俄罗斯的崛起,当然还有印度和巴西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当然,像我刚开始所说的,这4件大事都有自己的背景。拿中国的奥运会来说,中国的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和后来9月份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是三个方面的因素确保了它的完成,展示了中国这三个方面的成绩。首先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有了这样的经济实力,有了这样的科技实力,能够做这样的大事。大家都知道我们第一次申奥是失败的,没有成功,第二次才成功了,所以现在回过头来想如果第一次成功的话,我们早8年举办奥运会也不会有水立方,也不会有鸟巢。一个是经济实力的问题,一个是我们观念的开放还没到这个阶段会接受这样一个设计方案,所以有的时候坏事变好事。正好在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来举办这届奥运会,充分展示了我们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果,让世界为之震惊。第二个因素呢,也是受到媒体广泛评论的,就是显示了中国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发动群众的能力,证明了中国政府是个运行有效的政府,包括我们的政治体制,一直受到西方攻击的、贬低的体制,在办这几件大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比如我们的奥运会开幕式达到了使人震撼的效果,如果我们没有动员了这么多的人是做不到的。第三个是群众广泛的热情参与。奥运会的残奥会期间,我们有170万人报名作为志愿者,令人们震惊,残疾人运动员的每场比赛我们也还是座无虚席,观众热情的和残疾人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受到好评。人们的爱国热情不光是在这次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表现出来,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大量的志愿者自发的开着车拉着东西到汶川县城去。神州七号发射上天的时候,只要有电视屏幕的地方都有人站在那看。所以这一系列事情便显出中国人民高度的自信,高度的热情,也让世界受到震动。这三个因素同时具备、密切结合是这次奥运会取得空前成功的关键。我个人敢说这样一句话,以后任何国家举办奥运会都达不到中国这样一个水平,因为一个国家同时具备三个因素相结合的这样一个条件不容易。我们锦涛同志在前不久的讲话里提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被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正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今后中国会在更有利、更主动的位置上发挥国际作用。有个调查也显示了在奥运会之前西方媒体对中国攻击的、片面的、不负责的歪曲的报道占了上风,在奥运会期间27000多各国记者来华,对奥运会本身以及对中国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大量报道使得西方的读者、观众看到了一个比较真实的、比较多面性的中国。所以在奥运会之后,新加坡的《海峡时报》在8个城市进行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说明大部分人在奥运会之后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比如在伦敦80%的受调查者表示,奥运会之后他们对中国持积极的看法,这个比例在奥运会举办之前是27%。在奥运会之后,西方也有不少人表示要到中国来看看。在美国进行了一次普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最知道的中国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排名第一的是长城,第二是鸟巢。长城是占了40%多,鸟巢是38%。所以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把中国和世界的距离拉近了,使得世界上空前多的人看到了中国。我们不能期望举办一次奥运会就完全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了国际舆论环境,我们也不能期望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就完全改变了西方媒体基于价值观的不同、基于文化的偏见和固有的这些问题。所以西方媒体对我们的成功是这样评论的:整个事件是uneventful;说中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来给世界看;中国所做的事情只有在中国这样的体制下才能办得到。当然它们用的话也有难听一点的,这当然有文化的差异。我们觉得,有客人来,当然要把家里弄得干干净净的,他们就说你是把好的一面拿出来给人看。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说的,就是有这么多人亲眼看到中国是什么样子之后,以后西方媒体再做歪曲报道的时候要去衡量衡量、要有所克制,否则你把中国说得越是坏,你自己的信誉越是下降。
当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神舟七号的发射,也没有根本改变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实际情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只是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滞后,而且社会发展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最近发生的三鹿奶粉的事件,为我们奥运会赢得的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带来了一次冲击,它也说明了我们国家要建成和谐社会、建成一个法制社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奥运会之后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外界看到的一个中国是高度发展的中国,对我们的期待上升了,但是我们的实际能力,应该实事求是的看到,还是存在相当的差距。我们的外交工作就要在这当中恰如其分的把握,一方面利用奥运会和神舟七号发射带来的良好的结果进一步赢得国际舆论,另一方面我们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再说说金融海啸。金融海啸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和奥运会完全不同的。从近因来说,最近的近因就是雷曼兄弟的破产,美国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为什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有党派原因。意识形态的原因是美国共和党一贯的理念是“市场万能”,市场能够纠正它自己的偏差,不需要政府干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前驻美大使告诉我,还有党派原因,克林顿在当总统的时候,他的财政部长是从雷曼兄弟雇的,所以导致了“海啸”的势不可挡,这是最近的近因。再往前推一段,实际上的因素是从2001年开始,2001年的时候大家知道发生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叫作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本来是要带来一场美国的衰退,但是联邦储备银行连续7次降低利率,刺激了美国的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使得那次泡沫的破裂没有带来应有的衰退。美联储的头头格林斯潘因此而被奉为神灵。但结果好事变坏事,酿成了更大的一次泡沫,房地产泡沫。所以这次格林斯潘也被迫承认他有部分责任。再说远一点,实际上是刚才说的全球化多极化趋势当中美国野心膨胀、手伸得太远的一个综合性的反映。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驾驭全球化趋势建立一超独霸世界这样一个局面。为了这个,它的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启用了新保守主义派。在政治上要用民主价值观改造世界,首先是激化了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矛盾,打了两场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消耗了它的国力,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经济上从里根和撒切尔时代开始,放弃了行之有效的市场管理,全盘接受了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小政府大市场,使得后来衍生出来那么多金融产品的监管节奏跟不上,产生一系列问题,使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大大放大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发生这次金融海啸不是偶然的,是它在全球化多极化进程当中错误判断形势、野心膨胀的必然结果。由于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双双激增,使美国国债达1万亿之多,平均每人3万美元。美国纽约街头有一个电子钟是显示美国国债的,这个钟上只有这么几个位置,现在这几个位置不够用了。所以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呢,国际上普遍评论认为这意味着美国生活方式的终结。(在全球化的20年当中有一个现象,就是亚洲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存钱买美国的国债,借钱给美国让他们买亚洲生产的产品。那么现在普遍认为美国从老百姓到政府靠借债过日子的这种方式难以维持,必须有根本的改变。)那么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关心的问题。从金融行业本身来看,损失不是很大。估计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出口,美国虚拟经济的危机最终会反映到实体经济的衰退当中,到底多严重多长久还有待观察,这是第一层影响。第二层影响是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带来了其他地方的金融危机,这会对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也会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对外出口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挑战、会下降。这有利有弊,从弊来说,是坏事。从利的方面来说幸好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早就做了这样的安排,要推动我们的经济上一个台阶,从出口低附加值的制成品转向高附加值的,并且是出口拉动转为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金融海啸为我们的转轨增加紧迫性,增加了转轨的难度,使得我们转轨的时间空间缩短了,要我们在比较快的时间里实现转轨。我想现在我们的农村改革某种意义上也有这种因素在里面,要把农民的消费水平提上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内需。这次金融危机我们是否可以有所作为,也是大家争论比较多的,我看了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是美国的一些金融企业的价格要见底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捞一点,也有的反对这个主张,我主张慎重,美国人都玩不转,我们的金融业还是很年轻的,不要轻易去涉足这里。但是是不是就是说没有机遇了呢?我们还是有机遇的,至少有几个机遇,一个是人才的机遇,一些美国的高端人才都会出来了,在美国在欧洲找不到好的前途,我们国家应该把这些人才,其实许多是我们中国人,吸引回来。第二,经济不好的时候,高级消费品不买了,名牌不买了,不等于说不过日子了。生活需求,衣食住行的东西还是要买的。他们不买名牌了,正好给我们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确立地位、确立影响、提供机遇。第三,可以在受影响的原材料出口国出现危机时我们伸出援手,援助换资源,购买资源或资源型企业。我主张对于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从全局来看这个问题,既看到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挑战,也看到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慎重的出牌,争取利用好这次金融危机,推动我们国民经济上一个台阶。
第三件大事就是美国和俄罗斯围绕着格鲁吉亚问题的事情。这个我放在大国关系的变化里面讲吧。近年来第一个大国关系的变化,就是美俄关系的变化。格鲁吉亚这个事情的发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发生在2008年8月8日更带有偶然性。但是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要说必然性就要从苏联解体以来美俄关系的演变讲起。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利用俄罗斯的削弱想把整个欧洲都作为他的势力范围,搞北约东扩,把反导系统部署在波兰和捷克以及支持科索沃独立,进一步肢解俄盟友前南塞尔维亚。俄罗斯在叶利钦的时代由于苏联的解体带来的阵痛以及他采取私有化带来的国民经济的混乱一度非常衰弱,靠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贷款过日子,所以那个时候是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但是随着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翻倍增长,带动了俄罗斯经济的振兴,使得俄罗斯不仅还清了贷款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储备,实力大增。不能再容忍美国的欺凌,国内民族主义上升。所以在普京担任总统的这段期间,在上述三个问题上跟美国展开了较量。一个就是北约东扩,俄罗斯叫停,你不能再继续扩大下去,到此为止。第二个就是反导系统,你不能再部署在俄罗斯的家门口,你说是为了对付伊朗,实际上是对付我。第三个,反对科索沃独立,如果你宣布科索沃可以独立,那么南奥塞梯为什么不能独立,我可以效仿。犯错误的是犯在格鲁吉亚的总统,这是亲美的,美国扶上台的人,他错误判断了形势,来试探俄罗斯的忍受程度,采取军事行动打到俄罗斯的维和部队。俄罗斯本来就是要找到机会,他就送上门来了,俄罗斯毫不客气,大兵出动。格鲁吉亚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当然是不堪一击了,很快溃不成军,那么俄罗斯先后的占领了这两个地方,让这两个地方宣布独立,然后承认他们并且建立外交关系,使得美俄关系公开破裂。这个事情的爆发是冷战结束以后美俄矛盾长期积累的一次大的爆发。正是因为这样,最后的爆发点给了俄罗斯一个机会,选择了西方一个软弱的小喽啰,作为打击的对象,重整了国威,警告了西方,也引起了欧洲和美国的矛盾和分歧。应该说他这个行动是事出有因、忍无可忍,而且是很聪明的一个行动,及时的采取了行动,达到一石二鸟的作用。而这任俄总统上周发布的第一个国情咨文提出也好在俄东欧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导弹以应对美在波、捷部署的反导系统。(波兰与立陶宛之间)这样三个问题上俄全部做出了反制。由于这样一来,原来美俄矛盾是有一层面纱挡着,表面上美俄领导人之间还是频繁往来,有的时候好像还挺亲热的样子,但实际上双方心里有数,现在这个面纱撕掉了。说起双方心里有数,有一个例子,第一次布什和普京见面以后,布什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觉得普京这个人很好,是一个可以打交道的人,而且特别强调他和普京建立了特别好的个人关系。他有一句话:我看到普京的眼睛,我就能猜到他在想什么。在2008年初的时候情况就变化了,从前的那个普京在布什的眼中已经变了,从可以信赖的人,变成不可信赖的人。这时格鲁吉亚战争开始以后,双方就撕开面纱,公开的互相叫骂了。使得美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逆转。但是美俄之间的关系会不会恢复到过去美苏冷战的时代呢?我的看法是不会的。一个是美俄双方都是目标有限,并非全球争霸。我觉得俄罗斯长远的目标是恢复他原来的势力范围,也就是在前苏联地区,除了波罗的海三国以外重新纳入到他的势力范围里去。短期的目标就是北约东扩不能进入乌克兰、格鲁吉亚,把这两个国家作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地带,如果实现这点,那么眼前的目标就能够做到了。那么美国怎么样呢?首先是美国本身,这次美俄围绕格鲁吉亚问题的公开争论,也引发了美国执政党内部对俄政策的一次辩论,有一部分人认为俄罗斯走到现在这一步,美国对俄政策上要负一定的责任,是美国把本来可以搞好的美俄关系搞坏,那么这就为下一届美国政府适当的调整美俄关系提供了一个玄机。另外一方面,西方内部对于北约东扩是不是要包括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也有不同意见,欧盟的一些主要的国家如德国等不同意,他们说如果格鲁吉亚成为北约成员的话,那么这次俄罗斯打格鲁吉亚北约是有义务来出兵保护格鲁吉亚的。不出兵的话北约丢脸了,出兵的话就意味着北约要为格鲁吉亚这样的小国和俄罗斯打一仗,太不值得了。所以北约再进一步东扩,美国也不一定得到欧洲的支持,所以美俄在北约东扩就地停步的情况下达成一个新的谅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三个因素,整个国际的国际形势也不一样了。冷战的时候,美俄两家对立的集团,美国是北约,俄罗斯是华约,而现在呢,俄罗斯孤家寡人。美国和欧盟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所依据于这样一些原因,美俄关系既不可能恢复到叶利钦时代那样,也不会进入冷战这样一个局面。
下面再讲讲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大家都看到了,布什在任的10年是中美关系比较平稳发展的10年,是中美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中国从中美关系上来说特别是2008年中国最关心的两件事情,美国做的还可以。一个是台湾问题,当时是陈水扁搞公投绑大选,美国多次最高层次发重话,阻挡了陈水扁的台独,使得最后陈水扁落选了。这当中美国频频发话,对台湾选民还是有影响的。第二个就是奥运会,奥运会一开始布什就说要带全家来,后来尽管国内国际上有种种压力,他始终不改口。然后在悉尼的时候就公开的讲他为什么要来,他是要表示对中国人民的尊重,这对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好处。他还是西方的头儿啊,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世界上的一支风向标,他来还是有带动作用的,后来有8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我们奥运会的开幕式,这也是空前的。这两笔账还是要记在布什的身上,所以在布什即将下任的时候,美国的评论说,布什这两任没有留下什么积极的政治遗产,唯一的一个就是中美关系。从中国的角度讲,在布什下任以后,布什的全家,老布什小布什都会成为中国的朋友,会经常来中国。当然美国对中国从来不是一面,有合作的一面利用的一面,也有防范和牵制的一面。大家可以看看美国对台军售,60亿美元的军售,无论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是历史上最高的,既有他刺激国内经济的需要,也有他牵制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对美国来说,台湾独立当然更好,但是他知道台湾独立就意味着战争,那么对美国来说现实主义的看法就是台湾海峡维持现状不变,也就是说不独不统。所以对于海峡两岸来往过密,他也有所担忧,要有所牵制。在放远一点,美国对中国还是防范的,美国普遍认为,20年或者50年以后唯一能够挑战美国超级大国的国家不是俄罗斯,是中国,所以尽管从现象上看俄罗斯和美叫板,斗得挺凶,但美国始终把中国排在俄罗斯前面作为潜在的威胁,所以他在我们周围做了一道防火墙。他企图把印度拉过去,搞所谓澳大利亚、日本、印度这样一个防火墙,防治中国强大以后挑战美国。他知道我们现在执行韬光养晦的政策,融入国际社会,融入现有的国际体制,不挑战这个体制,但他不能保证,他用了一个词叫“不确定性”,他不能保证中国将来不挑战这个体制,所以他要做这个防火墙。看来不管谁当选美国新的总统,中美关系不会有大起大落,因为每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时候,都要拿中美关系来说事,说现任的美国总统对中国太软了,这次两位候选人在辩论当中,中美关系不是一个焦点,没有形成一个热点,这对中美关系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幸事。
第三个大国关系是中欧关系。中欧关系不太理想。中欧关系近年来变化较大,而且总体上一度向消极方向变化,是消极面上升,复杂因素增加的一对大国关系。这个不要我讲,大家看奥运圣火传递过程当中的情况就可以看到,欧洲对于奥运圣火传递的干扰和冲击是最严重的。出现这个情况是什么原因呢,我要说这不是偶然,这折射出近几年来中欧关系当中的一些复杂变化。这个复杂变化既包括原来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中积极因素重要性的下降,也包括过去潜在的一些矛盾,或者本来没有的一些矛盾凸现出来,后者主要是三个矛盾:一个是经济上的竞争,第二个是资源上的争夺,第三个是发展模式上的挑战。第一是经济上的竞争,中国经济迅速的崛起,先后超过了法国、英国,马上就要超过德国,这样一些被超越的国家,从国民到舆论再到他们的领导人,有的说了有的没说,不管说没说他们都是不高兴的。欧洲的对华舆论开始发生变化,在法国德国,特别是法国特别突出,有一个评论是这样说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法国经济持续疲软,人均GDP降到世界第17位。2005年中国GDP一举超过法国,法国的醋意开始显现,媒体对华负面报道开始占据上风。法国的国际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说,总体上看,中国现在对法国还不是威胁,但是在经济层面中国确实构成了挑战,过去我们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大市场,现在看来,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低的社会福利等方面造成低成本,使得中国企业有了强大的竞争力,客观上构成了挑战。从整个欧洲来说,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逆差在不断扩大,在去年达到了1370亿欧元。所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北京召开的中欧峰会上说,中国的崛起有可能被欧洲视为威胁。第二是资源上的争夺。2006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与非洲领导人的峰会,但我们没有想到欧洲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如果说拉美是美国的后院,非洲则是欧洲的传统后院。我们要进军非洲了,欧洲自然不好受。法国总统在2007年7月的法国驻外使节会议的报告中谈到,中国已经进入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注目的复兴时期。但它自己却将对原材料的贪得无厌的追求变成一种控制战略,特别是在非洲。德国执政的基民盟在亚洲政策中说,崛起的中国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渐渐成为西方的竞争对手。法国《解放报》记者评论说三个问题不能相信中国,即知识产权,人权和民主,非洲。第三是发展模式上的挑战。中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取得成功,会被一些国家效仿,欧洲认为构成了对他们的挑战。德国的基民盟谈到,中国的成功向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政治秩序,削弱了西方制度的吸引力,这就构成了中国对欧洲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挑战。所以,欧洲对华态度的改变或说调整原因是中国的崛起以及欧洲对中国崛起的新的看法。另外一个方面,当初中欧伙伴关系有着很坚实的政治基础共同支持多极化。这一点的重要性开始下降,当初这个伙伴关系建立时的重要性之所以比较大还是由于苏联解体,欧洲国家不再面临苏联和华约的威胁,所以要更多的有条件摆脱美国的影响,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随着中国和俄罗斯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兴起,美国地位的相对下降,他们有点同病相怜。欧美共同价值观上的认同,欧洲要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平衡中俄的崛起。向美国靠拢的现象比较突出的表现为法国和德国,大家都还记得,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当时法国的总统希拉克、德国的总理施罗德,还有俄罗斯中国四家联手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四强反一超的例子,当时我就说过,这是一个罕见的现象,不会频繁出现,果不其然,大选之后新的领导人改变了这样的做法。萨科奇当选了以后就马上以度假名义到美国访问,这在法国是史无前例的,这引起了法国舆论的哗然,戴高乐主义一直是主张维护法国独立地位,不要跟在美国后面走。然后他上任以后不久又正式访问美国,德国也是这样,所以日本就有个新闻媒体曾经评论过,说美国和法国领导人两次会谈一共6个小时,美国和德国领导人谈了8个小时,福田去访问美国的时候,两人就谈了一个小时,日本讲这句话的时候就带有醋意了,好像美国重视法国和德国,对于一向紧跟美国的日本还有怠慢。这个做法本身就说明了法德和美国关系的接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法德大选以后和美国关系的戏剧性的变化。法国国防白皮书起草者有这么一句话,它说从莫斯科到德黑兰再到北京,我们看到了强权政治依靠民族主义的巨大凝聚力又开始卷土重来,这种局面之所以令人担忧是因为它的出现还伴随着美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日益衰落。所以正是这种形势变化使欧洲积极支持多极化这样的一个战略在中欧关系中的重要性开始下降。有一个人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是英国金融时报的:过去30年当中中国经济的惊人崛起使得很多国家和地区感到不安,最不安的可能是欧洲。过去法国德国的领导人甚至想同中国建立充分合作伙伴关系,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重心逐步向东移,欧洲选民当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即中国的崛起与其说是件好事,不如说是件坏事。当然我的观点还不像他说的那么悲观,主要原因是中欧关系当中有一个基本面,是中美关系没有的,那就是中国和欧洲没有地缘政治上的冲突。台湾问题上,欧洲也没有那么深的利益,所以在这样两个基本面的关系上,中国和欧洲的关系与中美关系不同。这一段的反复很大程度上是感性因素,情绪化的反映,随着这事件的过去,中欧之间恢复合作关系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最近已经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迹象。比如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欧洲还希望中国出手来帮助解决这个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问题。特别是法国提出重建国际金融体系,与美争取部分主导权,需要中国支持。德国报纸说“默克尔学会了自我批评”。欧盟已正式提出要与美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要实现这点必然要借助中国。实际上中欧关系也不可能太恶化,因为经济上还是个互利共赢的关系。大家都记得奥运圣火传递期间双方的网民都很激动,欧洲有网民说抵制中国货,有一个人甚至发誓一个月不买中国货,结果发现坚持不下去,他无法判断那个东西里没有中国生产的部件,另外一个因素是他说我要不买中国的衣服我要光着身子上街了。中国的网民也发动抵制家乐福,到现在家乐福还是很红火的。所以这个说明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还是要全球合作共赢。
最后一对关系就是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简单地讲,几句话就行了。实际上是从我离开日本,我在任驻日大使的时候先后接待了江泽民主席、李瑞环政协主席、朱镕基总理,正要接待李鹏委员长的时候,日本教科书问题出现了,小泉上台了,最后李鹏委员长没来。自从我离开以后一直到去年我们那的两位大使都没接待过我们的领导人,中日关系正值僵局。随着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兴起,我对中日关系的前景还是审慎的乐观,所谓审慎的乐观,中日之间经济上的互补性最强,日本现在最大的出口国是中国,日本经济要振兴,主要还不是靠美国,而是中国。所谓审慎的是,我们历史的积尘太厚了,两国国民的感情相距甚远,日本岛国居民,心胸比较狭窄。明明知道自己的祖辈干了坏事,但不愿意我们指责它,对这个很反感。但是你们日本的政要有什么错我们非要说不可,所以渐行渐远。这一点要靠两国国民,因为从长远来看,日本不可能走军国主义道路,再来侵略中国,没有这个可能性。中国国民也大度一点,日本更应该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触犯我们的敏感神经,这样才有可能在两国居民认同的基础上中日关系有大的发展。
最后我谈谈格局。刚才说的这几件大事,西方媒体这么轰动性的报道还是有点道理的,它预示了将来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那么这样一个国际关系格局到底怎么样呢,现在有种种说法。有比较一致的说法就是单极世界梦的破灭,美国要建立一个单极世界这个梦破灭了。这个说法说的人比较多,也比较有根据。比如英国《卫报》的记者,2008年8月28日的文章中,拿格鲁吉亚来说事,格鲁吉亚是美国单极世界的墓地,这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在这篇文章里他说高加索地区发生的事件标志着一个国际关系的转折点,对此已经没有任何异议了。第二种看法认为已经进入了多极世界,持这个看法是俄罗斯,俄罗斯的领导人梅德韦杰夫2008年9月6日说,我们到来一个关键的时刻。在8月8日以后这个世界已经和以前不同了。还有第三种观点就是到了无极世界,什么叫无极世界呢?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现在已经开始衰落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达到一个极的程度,所以是进入了一个无极世界。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就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美国,就是美国能不能在总统大选之后走出这个怪圈,放弃原来的单边主义、放弃扩张的野心,同时好好的整顿自己的家里,改变过去这种靠借债过日子的生活方式,那么美国还是有希望的。毕竟美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各方面实力最强,如科技、经济、军事和影响力。而且按照最近的调查,世界各国竞争力的榜首,美国还是第一位的。所以只要它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世界,有所收缩有所调整,那么它还能维持一超的地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个墨西哥的评论,说这次美国经济危机之下有多少死尸,第一具死尸就是共和党的新保守派,第二个死尸就是市场援交式主义,第三个死尸可能是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包括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第三个死尸还不能确定,只是可能是,还要看美国怎么处理。那么这次奥巴马当选就表示美国人民希望改变;而奥巴马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人,也确实可以进行彻底的改革。他当选后第一句话就是:美国终于迎来了变革时代。且民主党在参众两院巩固了自己的优势,标志着保守派30年统治的结束。但能否做到尚待观察。另外一个因素取决于其他国家,我的看法是世界上其他的大国,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个实力和政治意愿来挑战美国这样一个地位。如果这两个因素存在,那么世界还不会是一个多级的世界。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这个世界的特点就是一超尚存,独霸难行,是一超多强协商共治的局面。这里有关系不是绝对平等的,美国还是实力超过其他国家,但是单靠他一个国家来办事情还需要同大家一起协商。如果真的出现这么一个一超多强,协商共治的局面,那么世界会出现一个相当长的和平与稳定,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会有一段相当长的战略机遇期,从现在这方面的态势看这种可能性还是最大的。
标签:中美关系论文; 俄格战争论文; 中国崛起论文; 中国法国论文; 法国经济论文; 俄罗斯奥运会论文; 美国媒体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