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适应现阶段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系统的健全是必要的,实现各种处理方法的协调应用。在实践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现场环境、软土土层特点等展开分析,做好软土地基施工综合性处理方案的应用,进行最优化处理方法的选择,提升软土地基的处理效益。本文探讨了水利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地基的处理是整个施工项目最为重要的。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处理好软土地基技术,确保了施工的进度,对工程的质量有保障。该技术的处理方式较多,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从而进一步推动软土地基技术的实质性发展。
1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特征以及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1.1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具有压缩量高和强度较低的特点。软土地基中的土质有机物含量较高,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上部建筑所需要的承载力,如果对其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那么就会出现地上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的内部拉应力,造成上部建筑撕裂、倾倒等问题的出现,具有很高的危害性。另外,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比较高,这就导致了土质颗粒之间的孔隙比较大,在承受一定的压力之后,就会出现不规则的变形。而且,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而且危害性较大,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对施工的进度造成影响,所以,在正式施工之前,要先做好勘察工作,为软土地基的处理留出必要的施工时间。除此之外,由于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土壤水分会在自然裸露之后迅速流失,使得原本孔隙率很高的土壤孔隙进一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大大降低地基的承载力。
1.2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综合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软土地基是普遍存在的地基问题,因为软土地基的稳固性比较差,土层组成结构疏松,在工程建设中,无法满足承重需要,工程项目在完成施工之后,对软土地基的压力会超过其承重能力,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的现象,甚至发生坍塌,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当出现长时间的降雨,软土地基吸收过多水分的时候,将会大大降低地基的稳定性,对剪应力造成严重的影响,阻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水利施工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的地质组成进行充分的了解,将工程目的和工程特点结合起来,选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处理,能够对土质结构进行改造,增加其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承重能力,提高了软土地基的质量,能够确保整个水利施工的顺利进行,起到更好的承重作用,满足工程需求,对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2.1排水固结法与桩基法
一方面,排水固结法的重中之重就是充分利用土层本身的渗水特性来装置一些排水设备,一般在水利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水管排水与沙井,该方法通常大多适用于软土地基下沉与安稳方面的状况,充分发挥出加压与排水的功效,切记要从具体施工环境出发并认真做好这项工艺,合理管控好排水的力度,避免使得土层出现干燥疏松的不良状况。另一方面,桩基法具有承载力强、方便快速、成本低与质量高的优势,该方法大多适用于软土层含水量高、土层面积广阔且深厚的情况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它已经逐渐被混凝土桩与钢筋所取代。
2.2 加筋法与振动性水冲法
所谓的加筋法就是把耐拉性较强的某些工程材料埋于土层之中,二者间产生的摩擦力会加强材料与土层间的快速融合,这有利于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并同时减少地基的沉降度,还可以采取软土上部铺满沙子的措施来进一步调节沙子的受力分布,尽可能的降低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变形几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谓的振动性水冲法主要是对基础开展打孔工作,再向内灌注砂石、泥土等并分层次压实其中的物料,关键是要加强稳固,在施工前要优先选择冲击力与自身震动力相差不大的机械设备,还要有上下两孔的喷头,振动的水冲强度至少要在2万Pa 之上,促进水利施工的正常运行。
2.3 换土垫层法与预压砂井法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换土垫层法往往适用于软土地层较为稀薄的情况,它主要更多的是用沙土、灰土与水泥来更换,对于回填的泥土要选择一些压密性较好的土层,旨在防止地基的变形与维护稳定安全性,它的缺陷就是渗透现象严重且成本耗损高,因此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来就地取材,还要注意将那些回填土及时进行分层并压实,务必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要求。而预压砂井法大多适用于淤泥土质、工期较长的软土地基处理,通过改变压力来改变土体的排水性能,确保孔隙水能顺利排出,要清除加固范围内的表层土与植被、插塑料排水板与真空泵对地基内实施增加压强。
2.4 强夯法
强力夯实是将80KN即相当于8tf以上的夯锤,起吊到很高的地方(一般6~30m),让锤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夯实。经夯实后的土体孔隙压缩,同时,夯点周围产生的裂隙为孔隙水的出逸提供了方便的通道,有利于土的固结,从而提高了土的承载能力,而且夯后地基由建筑荷载所引起的压缩变形也将大为减小。强夯法适用于河流冲种层,滨海沉积层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各种地基。
2.5 旋喷注浆处理技术
该项技术方法在水利施工中应用比较成熟,能够实现技术方法之间的调整与融合,并通过技术选择来达到更理想的设计效果。注浆前对软土基层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判断软土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相关问题解决措施,配合技术性方法来完善解决,调配预制出适合的浆料。浆料在高压环境下能够快速的进入到软土基层缝隙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凝固,从而达到对基层的加固效果。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的软土基层加固,水利工程项目基层承载能力有明显提升,可以达到预期的加固控制效果,受到外界压力情况下,软土基层也不容易发生变形,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水利工程结构的威胁。基层旋压喷浆加固后要达到规定养护时间才可以进行后续施工,确保浆料强度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6 添加剂处理控制
添加剂技术中,一般是在地基处理中将特殊物料加入软土层中,如水泥、生石灰,保证土壤结构、成分的合理改 变,使得土体的强度大幅度提升。当软土地基的凝固性、强度要求提高后,对应其硬度、稳定性将会大幅度增加。需 要引起施工人员注意的是,该方法中添加剂成分与土壤之间的配合比,既不能使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也不能使土壤过 于干燥,只有配合比恰到好处,才能发 挥添加剂处理技术的效用,否则将会对 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2.7加强深层搅拌桩处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进程中,软土地基处理还需要严密关注自然天气因素,及时了解天气温度和降水变化情况。避免在未能了解气候和天气环境的情况下贸然实施软土地基处理。尤其是在冬季进行软土地基处理需要加强深层搅拌桩处理,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需要各环节和处理手段和方法都符合水利设施施工处理要求,加强深层搅拌桩处理进而提升地基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中的软土地基进行施工时,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采用恰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才能达到良好的稳固地基的效果,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齐佳龙.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
[2] 曾伟伟. 浅谈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2017(19)
[3] 李军.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
[4]张伟. 浅议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门窗.2018(01)
论文作者:李雪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土地论文; 水利论文; 地基论文; 土层论文; 技术论文; 孔隙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