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众包创新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朱宾欣,马志强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摘 要: 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中有关众包创新的文献,利用知识图谱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当前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众包创新领域的主要引领国家;我国研究起步稍晚,研究成果数量领先,但高质量文献缺乏。(2)众包创新的研究对象逐渐由众包创新内涵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再向线上众包平台知识交互转变,研究方法从经典的案例分析方法向实证研究转换。(3)众包创新现阶段研究热点方向主要包括众包与开放式创新、众包创新绩效和众包创新社区平台等。
关键词: 众包创新;Web of Science;知识图谱;综述
1 研究背景
文献中包含的信息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研究领域的热点,有利于学者们追踪最新研究前沿,促进学术发展[1]。知识图谱能够充分利用文献中的丰富信息,在数学、图形学、可视化技术及传统科学计量引文分析方法的支持下,通过空间形态来表现领域、专业、个人文献或作者间相互关系,形象地展示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2]。越来越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采用知识图谱法分析学科前沿和知识基础发展动态,如经济学、档案学、心理学、旅游学等[3-10]。现阶段,知识图谱主流处理工具有12种,它们在支持数据格式、数据预处理方式、构建关系矩阵方法、标准化处理程序等方面各具特征,而CiteSpace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软件。较之其他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具有的优势有:同时支持中英文数据工具;能通过过滤器对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缩减;可提供多种关系矩阵展示复杂的数据特征关系;采用最常用的Salton余弦、Jaccard指数以及DICE强度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支持突发检测法、地理空间分析法、构建网络法和时序分析法等主流数据分析方法[11]。不仅如此,CiteSpace具有强大的数据透视功能,非常适用于新兴学术方向发展脉络的整理,可快速、直观把握该研究领域的特征及总体趋势。
众包创新是开放式创新与Web2.0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当前科技创新的最新发展模式,其巨大价值已获得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同。近些年,学术界对众包创新进行了多方位研究,成果涉及众包内涵、实现方式、技术特征、风险绩效等各个方面[12-15],但相关研究总体而言缺乏系统性,碎片化特征较明显,尚未专门有文献对其发展脉络进行深度归纳与整理。为进一步系统归纳众包创新理论特征,推动众包创新更好地应用于科技创新实践,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最新众包创新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共被引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探析文献共被引群体网络结构变化,直观了解众包创新研究前沿与热点,把握未来发展态势。
2 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WOS)数据库。该库是当今国际上覆盖率和权威性最高的综合性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本次选择的子库包含SCI及其扩展库,SSCI、CPCI-S和CPCI-SSH等主要科学类以及人文科学类数据库;检索式TS=((crowdsourc* or witkey) and innovat*);时间跨度=1998—2017年。以此检索式进行检索并进行适当筛选后得到466篇文献(以下简称样本文献),数据最新时间为2018年2月4日。
3 众包创新研究的时空分布情况
3.1 时间分布
知识图谱用于分析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时,通常根据相关文献的增长和衰减规律来进行年度统计分析,得到其时间分布情况。通过对检索得到的样本文献进行时间分布统计,得到图1。由图1可知,众包创新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3个阶段:2008—2010年为初始阶段,研究成果主要源自于葡萄牙、德国和美国,这些成果是众包创新研究的起源,为众包创新后续研究奠定了知识基础;2010—2015年为快速发展阶段,众包创新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态势,至2015年发文量达到顶峰,该年发文量首次达到100篇;2015—2017年研究增速有所减缓,但研究热度不减,发文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不难发现,在世界范围内,众包创新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
图1 众包创新样本文献的年代分布
3.2 空间分布
研究文献的空间分布,能够帮助学者们明确某一研究领域较为前沿的国家与地区,帮助该领域研究人员了解自己国家(地区)的学术地位,找到该类研究的标杆国家(地区)。本文尝试运用Web of Science中的检索分析工具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得到图2。从图2可以看出,在样本文献中,美国发文数量为149篇,约占总数的32%,处于该领域研究的领先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这与美国本身的科研实力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是英国、中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法国、瑞士及奥地利等国家或地区。不难发现,除中国以外,众包创新研究较多的国家或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
图2 众包创新样本文献中排名前10的发文国家
空间分布的另一种途径是把发文数、合作情况通过“年轮”方式展现。其中,发文数量体现为年轮大小,年轮外层灰色圆圈代表中心性(以被引频率表示,代表了该簇文献的影响力)。本文选取国家(Country)和机构(Institution)两个空间网络节点,采用路径搜索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3和图4。由图3可知,在样本文献中,美国的中心性最大,并且与共现网络中的许国国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合作关系,如英国、西班牙、德国等。图4可以看出,美国关于众包创新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各著名大学,具有代表性的有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Virginia)等。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众包创新研究起步稍晚,首次发文时间为2009年,但是自2011年以来发文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现已排在世界第3的位置,反映出中国在这一领域较快的追赶者步伐。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考虑安全化和节约化。中心建设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懈怠思想,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明确安全责任人,确保安全。实验中心建设要做好五防:防火、防水、防雷、防盗、防病。
5) 提取次数。将艾渣经干燥后进行粉碎,精密称取0.5 g中粉(65目筛),室温条件下,设定料液比1∶60(g∶mL),乙醇体积分数为75%,提取时间为30 min,超声功率400 W,考察提取次数1次、2次、3次及4次对艾渣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总黄酮提取率计算方法同上。
图3 众包创新样本文献的发文国家分布网络
图4 样本文献中美国众包创新研究的主要机构
3.3 学科领域分布
对文献进行学科领域分布统计是有效把握该领域研究内容侧重点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CiteSpace和Web of Science中的检索结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方向和Web of Science类别两个方面进行学科领域分布统计,分别选取了其中排名前10的结果,得到图5和图6。由图5、图6可知,现有众包创新的研究方向与Web of Science类别的范畴基本吻合,主要集中于管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换而言之,众包创新目前在这些学科领域的发展较快,充分反映众包创新研究显著的多学科性和学科融合性特征。
图5 众包创新样本文献中排名前10的研究方向
图6 众包创新样本文献中排名前10的Web of Science类别
3.4 期刊分布
从发文数量和被引频次上看(如图7),由世界最大科技出版社Springer出版的大型科技丛书《计算机科学讲义》(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所刊载的众包创新领域相关文献数量最多;除此之外,《商业视野》(Business Horizons)、《国际工程设计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Design)以及《加州管理评论》(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都是众包创新领域的核心期刊,刊载了该领域众多前沿和热点的研究成果。
图7 众包创新样本文献主要发文期刊1)
另外,在确定一个领域的核心期刊时,高中心性和高共被引频次比单纯的发文数量指标更具说服力。利用CiteSpace对样本文献共引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图8。由图8可见,中心度较高的学术期刊大多从属于管理学范畴,如《管理信息系统季刊》(MIS Quarterly)、《管理评论学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研究与发展管理》(R&D Management)等,其余则主要来自于计算机信息科学,如《国际电子商务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美国计算机通讯》(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信息科学学报》(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等。值得注意的是,共被引频率排名前3的期刊——《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组织科学》(Organization Science)、《管理评论学刊》不仅是管理科学界的知名学术期刊,其所刊载的众包创新相关成果又多侧重于企业管理实践应用。由此可见,众包创新同时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图8 众包创新样本文献共引期刊分布网络2)
4 众包创新研究的演进路径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与热情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生物课程的学习中,也能有效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要实现互动教学法的顺利开展,首先就要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极大,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对学生而言,生物的学习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不能采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乏味与物料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也就要求教师能采用有效的方式能应对生物知识的抽象性。比如可以在教学中对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以声音、画面、视频等多样综合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既能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愉悦,又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众包创新研究的演进路径可概括为(如图10):研究对象从众包内涵及概念逐渐扩展到商业模式创新,从微观企业逐渐扩展到宏观组织层面;研究方法从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为主逐渐演变为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的热点逐步由企业创新模式转变为线上众包创新社区的知识交互行为。就最新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而言,众包创新研究的问题越趋多样化,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更加密切,反映出众包创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学术研究前景。
(1)2005年Hippel[16]发表的文献“Democratizing Innovation: The Evolving Phenomenon of User Innovation”。该研究把用户为主的创新现象称为民主化创新,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力和普遍的现象,其涌现主要归因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该研究未正式提出众包创新的定义,但由于涉及了众包创新的主体,为学者们投入众包创新领域研究提供了启发和借鉴,故可视为众包创新研究的前身。
从文献引用的网络节点被引频次和中心性出发,以动态视角为基础,对每一个时间跨度的研究前沿进行总结、归纳、比较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研究领域的演进路径进行分析,可以探索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前沿特征[5]。相关文献在内容或题材上的联系通常用引用关系加以表示,可以反映被引用文献的学术贡献及其对其他文献的影响。CiteSpace软件可以基于共引文献生成研究演进路径图,利用“引用-被引用”的关系,将某个领域研究的知识基础和前沿以时间视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借此能够掌握整个领域的发展脉络。为分析众包创新的演进路径,本文设定时间区间为1998—2017年,网络节点选择被引用参考文献(cited reference),采用路径搜索算法,显示方式为时区视图(time zone)模式。得到如图9所示的施引文集合,代表了众包创新领域演进路径中的关键研究成果。这些关键研究成果包括:
(2)2006年Howe[17]发表的文献“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该研究通过对iStockphoto、VH1等案例的描述,阐明众包是一种新兴的廉价劳动力,大众每天都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去生成内容、解决问题,甚至帮助企业进行研发工作。该研究首次明确提出了众包创新这一说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众包创新研究的开篇之作。
2008年Brabham[18]发表的文献“Crowdsourcing as a model for problem solving: An introduction and cases”。该研究首先介绍了众包的理论基础和示范案例,将众包和开源生产区分开来;其次探讨了众包这一模式应用的可能性,预见性地提出了众包具有激发大批创新者和适用于非盈利部门之外场合的潜力;最后,就众包领域的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个相应的过程。总体来说,该研究构建了众包创新领域的基本内容框架和体系结构,并开创了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微观企业众包创新实践的先河,拉开了众包创新内容研究的序幕。
2009年Leimeister等[19]发表的文献“Leveraging Crowdsourcing: Activation-supporting components for IT-based ideas competition”。该研究认为思想竞赛和潜在领导型用户的积极参与是众包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建立了两阶段计量模型用以探究用户参与的动机和激励机制,而这些动机和激励机制可以支持用户在整个思想竞赛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持续参与性。该研究采用了计量模型的方法探究众包创新参与激励的因素问题,是传统的案例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的开始,为后续众包创新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同时也意味着对众包创新由微观向宏观组织层面倾斜。
2010年Jeppesen等[20]发表的文献“Margina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effectiveness in broadcast search”。通过对超过12 000名科学家的166项科学挑战的数据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个人在成功解决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获胜的解决方案与解决者的技术专长以及问题焦点成正相关关系,并意外地发现女性在成功提交解决方案中的优势明显高于男性。该研究通过剖析外部知识解决内部问题这一事实说明市场机制的有效性,进而拓展了企业的知识型理论,为之后的众包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两种大米淀粉湿热处理前后的 RDS、SDS、RS含量如表4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到,经湿热处理后二者的RS和SDS含量均增加,RDS含量均降低,且YF变化的程度更为显著。研究表明,淀粉糊的消化性能主要与淀粉链结构有关,且发现直链含量越高,淀粉消化率越低[5,6]。如前所述,湿热处理增加了二者的直链淀粉含量,这可能有消化速率降低有关。另一方面,淀粉的的糊化程度也会影响淀粉的消化性能,完整颗粒存在的越多,淀粉消化性能越低[15]。湿热处理促进了淀粉分子的重排,加强了淀粉颗粒的稳定性,可能有更多完整颗粒存在,且YF被加强的效果更为明显,故YF的RS和SDS含量增加的程度更大。
2012年,有两篇文献在众包创新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篇是Estellés-Arolas等[22]的研究“Towards an integrated crowdsourcing definition”, 其意义在于进一步拓宽了众包的范围,指出众包内涵的多样性导致了众包边界的模糊,使得任何类型基于互联网协作的活动(如共同创造、用户创新等)均可视为众包。第二篇为Poetz等[23]的研究“The value of crowdsourcing: Can users really compete with professionals in generating new product ideas?”,由图6不难看出,该文献的中心性最大,说明其处于领域影响力的中心地位。该研究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新产品设计想法主要是由销售人员、工程师或设计师等企业内部员工提供的,最近几年用户才被看作是新产品创意的替代来源,而众包行为中用户观点的新颖性和客户利益都高于传统创新模式;此外还就用户创新的特征进行了探索,通过与经典的新产品开发(NPD)相比,认为众包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收集用户创意、补充企业专业人士想法的有效手段,是开放式创新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种商业模式。
2011年 Zheng等[21] 发 表 的 文 献“Task design,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crowdsourcing contests”。该研究认为企业通过赞助诸如众包等类型的共同创作活动,可以得到创新的外部理念和解决方案,而保证众包竞赛活动获取最佳解决方案依赖于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改进的任务设计。该研究通过众包竞赛参与模型的设计,了解了内在动机与外部因素对众包参与度的影响,为众包创新领域参与者行为研究给提供了借鉴。
2013 年 Bayus[24]发表的文献“Crowdsourcing new product ideas over time: An analysis of the Dell IdeaStorm community”。该研究以戴尔公司创意风暴项目为研究案例,创造性地提出了众包创新的具体实现模式——众包社区,并就众包社区的特征展开了研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包社区内大量分散的人群(消费者)持续产生新产品和服务的想法,却从未有人挖掘在线社区中个人努力的动机,并鉴于此对戴尔的创意风暴社区进行研究,发现持续的创意者比独一想法者提出的创意更具价值,但是持续创意者的成功很难保持。该文献是众包创新三维度模型中众包社区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为未来众包社区知识交互行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除了以上关键成果外,图9右上角区域显示的是由近3年最新热点文献构成的研究前沿,同时也代表着众包创新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代表性的文献有:Zhao等[25]从信息系统视角对众包创新展开研究;Simula等[26]将众包创新按运作模式划分为内部型、基于众包社区型、开放型和经纪人型;Piezunka等[27]以组织为研究视角,在依靠众包创新模式获取海量信息时,探究组织在有限注意力限制的条件下对有价值信息的挑选维度和采纳标准;Lopez-Vega等[28]认为外部知识获取对企业创新活动至关重要,因此构建了一个包含2个维度、4种路径的知识搜取机制,目的在于提升众包创新背景下信息收集的质量;Dabirian等[29]设计从7个维度出发对雇主品牌进行评价,认为雇主品牌是接包方选择企业众包任务的重要判断依据,有助于企业吸引更多大众参与项目。
图9 众包创新研究演进中的施引文集合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达到最佳效果,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方向和所期待的目标。
图10 众包创新研究的演进路径
5 众包创新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综上所述,考虑到金融结构在影响技术进步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不同作用机理,本文提出如下待检验假设:金融结构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影响,且影响效果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时,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扩散是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传导途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适宜的金融结构仍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一是开放式创新与众包创新内涵的研究。开放式创新的概念首先由Chesbrough[30]于2003年提出,他探索了一个组织从封闭创新转变为开放创新过程的必备要素及具体做法,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实质是通过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来开发新技术,Web2.0网络的高交互性、双向沟通特性极大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网络的边界,众包创新就是基于Web2.0,通过引导互联网用户参与企业具体创新过程的开放式创新活动[31]。
二是众包创新绩效的研究。企业利用众包创新模式代替原有的科技创新模式,不仅降低了R&D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效率[32]。目前针对众包创新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众包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方面;同时由于企业在众包创新过程中缺乏对众包创新实施过程的认识和把握,存在大量低质量或无效解答方案的情况,因此,针对众包创新绩效的研究也集中于绩效风险方面[23,33-34]。
(2)以发文量、被引频次和共引中心度为衡量标准,现阶段众包创新研究的核心刊物主要属于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多学科性和学科融合特征。
图11 众包创新样本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此外,还可以通过利用CiteSpace中的时区图探究众包创新领域近几年发展与演进的热点词汇。由图12可以看到,以“众包创新”一词为主线,在近3年中,“土耳其机器人系统(mechanical Turk system)”“不确定性竞争关系搜索(uncertainty competition search)”“产品创意管理(product idea generation management)”“知识管理挑战(knowledge management challenge)”“众筹(crowdfunding)”等逐渐成为众包创新领域的热门词汇。
图12 众包创新研究前沿时区图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众包创新的现有文献进行了信息挖掘、整理和知识图谱分析,总结了众包创新相关领域的分布现状、发展脉络和热点领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从众包创新研究前沿国家和地区分布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领导型国家,且美国在该领域的发文总量上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从目前国际领先的众包创新研究机构来看,主要分布在西方发达国家,且以美国的研究机构占主导地位。中国目前在众包创新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在世界排名靠前,但有影响的文献较为缺乏。
三是众包创新社区平台的研究。社区平台通常分为解决问题型平台和创意产生型平台,是众包创新三大主体(发包方、接包方、众包平台)之一。解决问题型平台是众多问题提出者和潜在的问题解决者的汇聚地,后者一般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且受过专门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者,因此,解决问题平台也被视作是一种开放式创新研发媒介。其工作过程可以概括为:当用户提出一个要求,应用程序就会将这一请求发送到任务执行者;任务执行者对此作出应答,然后服务器将回应传给请求者[35]。创意产生型平台的主要特点在于,运用大众人群进行头脑风暴的创新竞赛获得大量的产品创意,是名副其实的开放式竞争平台[28]。Brabham[36]通过对Threadless公司的研究发现,该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利用众包来设计T恤,完全让顾客承担设计、确定产量和促进销售等任务,而Threadless公司本身仅仅只需要对网站进行维护工作而已,因此,Threadless的平台可以被理解为是以用户设计为基础进行大量生产的共同创造平台,是一种典型的创意产生平台。无论是创意产生平台还是共同创造平台,都需要“集体客户的承诺”作为前提保证。
本章通过MATLAB编程,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日负荷预测、BP神经网络算法和指数平滑法进行滚动预测,预测结果如图5所示,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误差分析。
(3)通过对众包创新研究的演进路径分析发现,近些年来众包创新研究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对象日趋多样化;实证研究逐步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代替之前被广泛运用的案例分析方法;基于众包社区的交互式创新正在取代实体间的技术交易和合作研发,成为创新模式的主流。
关键词凝聚了学者的研究焦点,是一份文献的精髓。通过关键词统计和共现分析,有助于快速了解某一领域的静态研究热点。本文中,节点类型选择“key word”,运行CiteSpace软件生成样本文献的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得到图11。通过对图11的梳理,我们可发现目前众包创新研究领域主要热点如下:
我记忆中最早出现的老虎,都被武松、孙悟空打死了。与其说它们是弱者,不如说它们顶起了人类的英雄人物。没人把拍死蟑螂拿来炫耀。
(4)通过对众包创新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发现,众包创新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研究热点:一是众包创新内涵研究;二是众包创新绩效研究;三是众包创新在线社区平台研究。
总体来看,众包创新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6.2 展望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众包创新实践中涌现出的一些新问题,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探索众包创新的交互行为。在众包效益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参与者参与众包创新的内外部动机提出众包创新激励机制,并且从声誉、知识共享等角度对激励机制进行优化。
(2)识别各类众包创新模式中的风险问题。分别从发包方、接包方和众包平台等角度探讨众包风险的产生机制,构建众包风险的评价指标;实证研究具有风险偏好的众包主体行为,在此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众包创新风险规避措施。
(3) 进一步扩展众包模式的实践应用范畴。探讨将该模式用于解决当前热点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形成诸如众包物流、众包医疗等众包实践体系。
注释:
1)图7中的英文期刊中文名称对应表:
在大学阶段,新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目标迷失,随着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改变,新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在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方面会出现茫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必须给自己寻找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在校期间的一个短期目标。
2)图8中的英文期刊中文名称对应表:
馆藏与李铁夫相关的作品、账单、遗物较多,一部分为李铁夫生前使用过的家具、绘画工具、收支账单等,为单独建账。美术馆吴文洁等同志对这些藏品又进行了专门整理,相关图文已出版在《李铁夫研究》一书中。此外,有一部分是与李铁夫相关的书画、摄影藏品,当年纳入了李铁夫藏品的账本,故在此介绍其中四件:
参考文献:
[1]廉同辉,余菜花,宗乾进,等.基于CSSCI的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旅游学刊, 2013,28(3):114-119.
[2]BÖRNER K,CHEN C M,BOYACK K W.Visualizing knowledge domains[J].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2003,37(1):179-255.
[3]李琬,孙斌栋.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J].经济地理, 2014,34(4):7-12.
[4]刘则渊,王贤文.生态经济学研究前沿及其演进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4):3-11.
[5]奉国和,李媚婵.基于CiteSpace的档案学研究可视化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4(5):18-23.
[6]卢小宾,高欢.基于Web of Science的档案学研究热点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5(3):35-38.
[7]辛伟,雷二庆,常晓,等.知识图谱在军事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2):334-347.
[8]詹丽玉,练勤,韩布新.国内外积极心理学领域近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208-213.
[9]赵慧莎,李向韬,王金莲.1998—2014年国内区域旅游研究发展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科学计量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4):203-208.
[10]张娟娟,宗乾进,袁勤俭,等.我国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热点、主体及方法演化[J].经济地理,2013,33(1): 173-179.
[11]肖明,邱小花,黄界,等.知识图谱工具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3):61-69.
[12]任重.基于万众创新的科研众包研究: 定义、理论内涵与启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39(4): 105-113.
[13]庞建刚,刘志迎.科研众包式科技创新研究: 基于网络大众科技创新投入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 2016(5):184-192.
[14]胡昭阳,汤书昆.“众包科学”的组织类型及其特征[J].科技管理研究,2016(4):195-200.
[15]高铭,王毅.众包项目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6(3):105-107.
[16]HIPPEL E V. Democratizing innovation: the evolving phenomenon of user innovation[J]. Management Review Quarterly,2005,55(1):63-78.
[17]HOWE J. 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EB/OL].(2006-06-14)[2018-03-14].http://www.wired.com/wired/archive/14.06/crowds.html.
[18]BRABHAM D C. Crowdsourcing as a model for problem solving: an introduction and cases[J]. Convergence, 2008,14(1):75-90.
[19]LEIMEISTER J M, HUBER M, BRETSCHNEIDER U, et al.Leveraging crowdsourcing: activation supporting components for it: based ideas competi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9, 26(1):197-224.
[20]JEPPESEN L B, LAKHANI K R. Marginality and problem-solving effectiveness in broadcast research[J].Organization Science,2010,21(5):1016-1033.
[21]ZHENG H C, LI D H, HOU W H. Task design,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crowdsourcing contes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11,15(4):57-88.
[22]ESTELLÉS-AROLAS E, GUEVARA F G L. Towards an integrated crowdsourcing definition[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2,38(2):189-200.
[23]POETZ M K, SCHREIER M. The value of crowdsourcing: can users really compete with professionals in generating new product ideas?[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2,29(2):245-256.
[24]BAYUS B L. Crowdsourcing new product ideas over time: an analysis of the Dell IdeaStorm community[J].Management Science, 2013,59(2):207-225.
[25]ZHAO Y X, ZHU Q H. Evaluation on crowdsourcing research: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J].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2014,16(3):417-434.
[26]SIMULA H, AHOLA T. A network perspective on idea and innovation crowdsourcing in industrial firm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4,43(3):400-408.
[27]PIEZUNKA H, DAHLANDER L. Distant search, narrow attention:how crowding alters organizations’ filtering of suggestions in crowdsourc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5,58(3):856-880.
[28]LOPEZ-VEGA H, TELL F, VANHAVERBEKE W. Where and how to search? Search paths in open innovation[J]. Research Policy,2016,45(1):125-136.
[29]DABIRIAN A,KIETZMANN J,DIBA H.A great place to work!?Understanding crowdsourced employer branding[J].Business Horizons,2017,60(2):197-205.
[30]CHESBROUGH H 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M].Cambridge: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31]PENIN J,BURGER H T.Crowdsourcing of inventive activities:definition and limi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1,5(2/3):246-263.
[32]BLOHM I, LEIMEISTER J, KRCMAR H.Crowdsourcing: how to benefit from many great ideas[J].MIS Quarterly Executive,2013,12(4):199-211.
[33]SUN Y, FANG Y, LIM K H. Understanding sustained participation in transaction virtue communiti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1,53(1):12-22.
[34]MORRIS R R, DONTCHEVA M, GERBER E M.Priming for better performance in micro crowdsourcing environment[J].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12,16(5):13-19.
[35]HOWE J. Crowdsourcing: Why the power of the crowd is driv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M].New York:Crown Business Press,2008:23-25.
[36]BRABHAM D C. Moving the crowd at Threadless: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on in a crowdsourcing application[J].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10,213(8):1122-1145.
Knowledge Maps Analysis of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Based on CiteSpace
Zhu Binxin, Ma Zhiq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Through searching the literature about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in Web of Sc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and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in this field by using knowledge graph.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l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leading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the research in China is a little late, the quantity of research results is leading, but there is a lack of high-quality literature. (2)The research object of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to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then to online crowdsourcing platform knowledge interaction,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is transformed from classical case analysis to empirical research. (3)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of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include crowdsourcing and open innovation,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community platform.
Key words: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Web of Science; knowledge mapping; literature review
中图分类号 :G254;F124.3;G3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7695(2019)09-0001-09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09.001
收稿日期: 2018-06-04,修回日期:2018-09-06
基金项目: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创新研发战略及绩效评价研究”(2014GXS4D105)
作者简介: 朱宾欣(1990—),女,江苏溧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管理;马志强(1964—),男,江苏扬中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标签:众包创新论文; Web论文; of论文; SCIENCE论文; 知识图谱论文; 综述论文;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