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论文_崔学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论文_崔学慧

崔学慧(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北龙山小学 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信息技术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技术手段,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认知工具,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7-0024-01

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去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呢?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由“要他学”变为“他要学”。有了兴趣,才有利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例如教《颐和园》这一课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出示颐和园的实景图,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由得想进一步了解颐和园:大名园建在哪儿呢?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在学生连连的赞叹声中,老师再开始新课的教学。这样生动巧妙地导入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旧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弊端。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三)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1、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顺利地将具体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如片段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后,即兴写作。对于写得好的,通过实物平台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点评,真实直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法

如教学《南京长江大桥》一课,为什么建造长江大桥?大桥有多长?是谁设计的?什么时候建造的?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却是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来了,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有关资料。

(二)情境教学法

如教学《雷雨》的起始阶段,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动机。

(三)技能指导法

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录音,组织学生进行听话、记忆、复述等活动,可以训练、指导学生的“听”“说”等技能。可以通过播放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可以利用大屏幕呈现阅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呈现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过程,指导学生学习笔顺、分析字形和书写汉字等。

(四)模拟教学法

如教学《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利用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包括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等若干个小模块)开展教学,如点击“松林与海水”课件,便会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下的松树如何慢慢腐烂,松脂球脱落出来,一齐深埋在淤泥里的情景。

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必须明确多媒体技术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必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通过多媒体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智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之处,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对教师授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整合的核心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设计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发展。以立足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中心,加强有利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的积极实践。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教材的挖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里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之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扎实,达到教与学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为21世纪的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84.85.

2、付珍霞.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59.960.

论文作者:崔学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论文_崔学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