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疗经过,分析其临床特点,患者依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胸痛患者发生率中年组(37.14%)明显高于老年组(19.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绀患者发生率中年组(22.86%)低于老年组(4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以年龄作为分组依据,两组患者病程有所差距,其余无明显差异。结论:密切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更应加强预防措施,努力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肺气肿、支气管炎,以及其他慢性肺胸疾病,或者肺血管病所引起的心脏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者右心功能不全[1]。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护理过程,分析其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男20例,女18例,年龄52~85 岁,平均(70.7±2.4)岁。本组38例患者慢性肺心病的基础病变为间质性肺炎2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9例,肺尘埃沉着症1 例,病史8~17 年,平均12.5年。38例患者的诊断符合1980 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伴有高血压者20例,高脂血症者8例,糖尿病者10例。将38 例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不同年龄分为两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年龄<60岁者纳入中年组,15例;年龄≥60岁者纳入老年组,23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以及梗死部位。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止痛、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扩冠、营养心肌、控制心力衰竭以及抗凝等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1 一般护理 ①吸氧:可改善心肌的缺氧状态,肺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时应注意用氧浓度不宜过高,最高流量3L/min 间断吸入,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及用氧后的反应,防止肺性脑病发生,3 天后可改为1~2L/min 持续吸入,鼻导管及湿化瓶每天消毒。②休息: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气短气喘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协助患者翻身,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限制探视,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活动量,防止下肢血栓。③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含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宜。多食水果、蔬菜、豆制品等,少食多餐。
1.2 .2 疼痛的护理: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以及应用硝酸甘油等药物的效果,心前区疼痛不能缓解者遵医嘱给予吗啡、哌替啶等镇痛剂,及时解除疼痛,避免情绪激动。
1.2.3 咳嗽咳痰的护理:教会患者有效咳痰,适量饮水以稀释痰液,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遵医嘱给予祛痰药,效果不佳可雾化吸入,轻叩背部以利痰液排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 输液的观察与护理:硝酸甘油20ml+0.9%NS 以每小时2ml 持续泵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根据血压调节泵入药物的浓度,使收缩压维持在100mmHg 左右,静滴氨茶碱时滴数不易过快,每分钟20 滴左右,告知患者不能自行调节滴数,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加重心脏负担。
1.2.5 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护理: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急性期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血压、呼吸,并做好记录,如出现意识障碍、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则提示心源性休克,立即报告医生并且积极配合抢救,密切监测心律变化,当连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室性早搏或多源性早搏应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预防恶性心率失常。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气急等表现,听诊肺部有无湿罗音,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的入量,尽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一旦发生肺水肿立即按急性肺水肿处理。
1.2.6 排便的护理:嘱患者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芹菜、香蕉、橘子等,晨起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每天协助患者顺脐腹部按摩2~3 次,增加肠蠕动,保持1~2 天大便一次,便秘患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及润肠剂,必要时可给予灌肠,排便时嘱患者勿用力,以免加重病情。
1.2.7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家庭、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给予安慰和鼓励,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防止过度兴奋,保持情绪稳定。在解释和安慰患者时语气和蔼,语言得体,关心和体贴患者,保持融洽的护患关系,创造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字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方面老年组长于中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类型基本相同,中年组发生胸痛患者为5例,占33.33%,而老年组发生率则仅为17.39%(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发绀人数为4例,占26.67%,老年组发绀人数为10 例,占43.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 中年组患者好转出院13例、死亡2例,治疗成功率为86.67%,死亡率为13.33%;老年组患者好转出院18例、死亡5例,治疗成功率为78.26%,死亡率为21.74%。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可因肺动脉压力增高,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部分患者伴右心功能衰竭[2]。此外,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可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从而使患者因缺氧而继发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也随之增加,此时患者极易发生心肌梗死。有报道显示,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为1.25%~1.56%[3]。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如不能及时予以救治,预后较差,因此及早、正确诊断该疾病能够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和机会,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应对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诱发因素、临床症状及特点准确掌握,以便临床中在遇到此类患者时能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本研究中显示中年组患者胸痛发生率较老年组高,可能与老年患者随年龄增加而使机体各项功能减退,痛阈相对降低有关;此外,也可能与呼吸困难、心律失常造成掩盖胸痛症状相关。对老年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加强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工作,将对机体的损伤减至最小,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来弥补治疗的不足,努力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唐国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2例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06):475-476.
[2]马向荣,周占钰.血清心肌酶测定在慢性肺心病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J].内科,2007(03):353-354.
[3]邹天士,林绍欣,陈浩波.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J].中国基层医药,2005(09):1134-1135.
论文作者:张德欣,姜丽文,陈龙利,张晓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患者论文; 肺心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统计学论文; 老年论文; 两组论文; 差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