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农业再生经济必须抓好五个环节_经济论文

加快发展农业再生经济必须抓好五个环节_经济论文

加快农垦经济发展必须抓好五个环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环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8年以来,上海农垦在农业部和上海市的领导和关怀下,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地“换脑子、壮胆子、探路子、抓班子”,走出了一条城郊型垦区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路子。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比1987年增长4.3倍;销售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30%,比1987年增长7倍;出口产品拨交额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比1987年增长4.6倍;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45%,比1987年增长6.8倍;职工年均工资收入6565元,比上年增长23%,比1987年增长3.8倍。经济效益居于全国农垦前列。

一、换脑子,狠抓思想大解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思想的解放,才会有生产力的解放,才会有发展经济的胆略。近几年,我们通过“换脑子工程”主要是确立“四个观念”。即第一要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去开展,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第二要确立全面开拓、效益第一的观念。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农工商,只要政策允许,市场需要,什么有效益就干什么,那儿有效益就在那儿干。第三要确立敢于投入、实现大发展的观念。能上的项目全力上,能争取的发展速度努力争,要有创新业、创大业的胆略。第四是确立从实际出发,追求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观念。求一个实实在在的速度,增强企业市场应变力和竞争实力。

二、抓机遇,确定经济发展新战略

上海农垦的迅速发展,还源于我们敢于打破常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结合垦区实际,确定经济发展新战略。进入90年代,上海已处于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央要求上海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些,这不仅为上海迅速跨入国际大都市创造了条件,也为上海农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我们及时抓住这个机遇,确定了经济发展战略和催人奋进的发展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垦区经济大发展。

1988~1990年,是上海垦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起步阶段。我们狠抓思想解放,为经济大发展作好思想准备。制定了“立足农场,办好农场,走出农场,服务全市,面向全国,跨进世界”的发展战略。走出农场,是为了更彻底地打破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束缚,打破地域经济的束缚,更快更好地走进市场。只有这样,农垦经济才会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发展了,职工生活改善了,才会从根本上稳定和办好农场。这个战略与几十年来所奉行的“安心农场、稳定农场、扎根农场”是截然不同的,它标志上海农垦从此向市场经济迈开了步伐。与此同时,我们提出了到“八五”末实现利润2亿元的目标。在此阶段中,上海垦区的经济迈上了第一个台阶,1988年实现利润首次突破1亿元。

1991~1993年,是上海垦区打入大上海,向市场经济全方位转轨的大发展阶段。我们针对垦区虽然走出了农场,但步子不大,参与上海经济发展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一定实力的问题,制定了“三个参与”的新战略,即“参与市区改造、参与浦东开发、参与国际国内竞争”。要求各农场全方位出击打入大上海,我们连续召开了三大产业的三个专业会,明确了各大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重新修定了“八五”计划,提出到“八五”末,全局销售收入达到80~100亿元。实现利润4亿元,职工收入确保6000元,力争7000元。新的发展战略使全局上下凝聚成一股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巨大力量,各业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1992~1993两年,平均每天有一家三产企业在市区开张。合资企业也得到迅猛发展,1992~1993两年,垦区新办的合资企业等于原有21家的7倍。这一阶段中,上海垦区的经济连续跨上了两个新台阶,1992年实现利润2.1亿元,1993年实现利润4.26亿元。1988年以来的6年间利润连续翻了三番,实现了“八五”计划三年完成。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上海农垦史上是没有的。

1993年底,面对上海正在逐步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以及垦区已有一定经济实力并具备更快发展基础的新形势,我们制定了“龙型经济”战略,即以国内外贸易为龙头,形成“两龙三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带动上海农垦经济步入第三个新台阶。“两龙”即:一是以国内国外贸易为龙头,以市场为舞台,利用垦区在境外建立的26家公司及国内设立的众多企业,在国内外广泛开展贸易活动。二是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克服城乡经济分割、生产与销售分割的旧格局。现在,我们已建成了粮油食品、奶制品、水产品、肉类、蔬菜、禽蛋等加工体系,并正在筹建一座两万平方米的配货中心,逐步建立200家联锁超级市场,由配货中心直接配货。此外,我们还计划买进20辆进口流动超市车,在上海市区销售各类新鲜的小包装农副产品。“三体”即:一是场内场外一体,鼓励农场到附近乡镇、到外地去办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也可以到外地承包企业,做到优势互补。二是城乡一体,利用城市的综合功能来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垦区各农场、公司在市区开商店办企业总计已达800多家,目前,我们在市区已建成或在建的上万平方米以上的大楼有12幢,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有房地产公司26家,开工面积近200万平方米。三是国内国外一体,在努力办好现有境外公司的基础上,通过合资、收购等办法,在境外筹建工商企业。在这个战略思路的引导下,我们不仅能在“八五”后两年做到利润再翻一番,而且到2000年有望实现三大产业销售收入达800~1000亿元,“九五”期间累计实现利润70~80亿元的目标。

三、抓改革,建立企业新机制

下放权力,是搞活企业的关键。早在1988年,我们就率先推出了关于下放权力,搞活企业,加快和深化改革的49条意见,当时在上海各产业管理局中我们是比较早的;1992年,我们在原49条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40条意见,把农场局能放的劳动人事权、工资奖金分配权、投资决策权、外汇使用权等各种权力统统下放给农场、公司,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农业部农垦司向各垦区全文转发了这个改革文件。几个月后,国务院颂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下放了十四项权力,上海农垦的改革又超前了一步。

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力度,是深化企业改革的核心。1992年,我们在放权的基础上,又在局、场、基层企业三个层次大力推进了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以及完善承包制和企业产权制度等七个方面的改革。1994年又出台了4个改革文件,规定从每个公司(农场)的新增利润中提取2.5%作为奖金,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教师、医生和一线工人予以重奖;规定对经营者、科技人员、技术工人表现好的,工作需要,身体健康,本人自愿,可以推迟退休年龄,规定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现在,上海垦区的大部分农场及其所属企业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决策机制;自我积累、负债经营的发展机制;竞争上岗、自我激励的用人机制;效率优先、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分配机制。如在分配制度上,农场局对各农场、公司普遍实行工效挂钩,打破了企业之间、员工之间在分配上吃大锅饭的状况;对经营者的奖励实行同企业的利润及职工收入增幅双挂钩,较好地解决了经营者与企业利益、职工收入的增长关系;对销售人员实行销售额彻底承包;对科技人员实行奖励与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的成果挂钩;对工人实行计件工资,灵活多样的分配,使企业间、职工间按贡献大小拉开了分配档次,有力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在劳动制度上,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上岗合同制,已有9.5万名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合同,占职工总数的89%。在人事制度上,已取消了企业管理人员国家干部的身份,干部实行聘任制,能上能下。在住房制度方面,全垦区有80%以上的住房已出售给职工实现商品化,一些农场的职工还买进了设计新颖的小别墅,并配有沼气、液化气及绿化设施。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目标。1994年以来,我们在改革方面重点是抓建制。一是在局这个层次组建上海市农工商(集团)总公司,保留了市农场局的牌子和印章,按《公司法》等有关法规进行规范化运转。二是在农场这个层次实行公司体制,今后在农工商(集团)总公司下面设立各类公司,农场只是公司下属的一个部分。目前农场已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对外以公司为主。三是在基层企业重点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已建立2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和35个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抓改革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1994年,我们在全局范围开展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情况大调查,重点分析投资回报率、劳动生产率、资本金利润率,对调查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好基础。

四、抓投入,建立新的经济发展生长点

没有有效的投入,就不会有有效的产出,要使经济保持快速高效的发展,必须加大投入,按照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的要求,建立新的经济发展生长点。1991年以来,我们各企业自己筹措资金,共投入建设资金48.3亿元,其中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526个。仅1994年,我们就新上了包括十大农业基地、十大技改项目、十大合资企业、十大三产项目、十大建筑项目在内的50项重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5万元。这些投入不仅使上海垦区一直保持了高速高效的发展,而且为今后发展增加了后劲。这几年,上海垦区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以内外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及以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大规模为主的外向型工业企业和“一白二绿”(奶牛和蔬菜、绿化)特色农业三个新的经济生长点上,有效地促进了垦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并为今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抓班子,造就一批敢想敢闯敢干的带头人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上海农垦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还在于我们有一支坚强的领导核心和过硬的干部队伍。抓班子,选好经营者,是我们这几年最重要的工作,我们把建设好一支不仅能勤政廉政、更重要的是能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干部队伍作为全局工作的四大目标之一。在选好经营者,培养各类人才上,我们一是在全局确立了注重实绩的用人标准,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胆选拔重用勤政廉政又富于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近两年,我们调整充实了近20个公司和农场一级的班子,对企业面貌变化不大的经营者坚决调整下来。二是改革干部的选拔任用办法,实行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和组织任命相结合的办法。同时,我们每年都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大规模的引进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的洽谈会,广招社会人才,加快农工商发展。三是支持和鼓励企业经营者大胆创新改革,为基层干部撑腰,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四是加强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使干部在领导岗位上更具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原则性,掌握小平同志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系统性。重大问题的决策具有预见性,改革开放有创造性。五是在干部中提倡奉献精神,要求干部做到勤政廉政。用人制度的改革,把一批敢想敢为的年轻干部推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成为上海农垦经济发展的中坚。

1995年是“八五”计划最后一年,上海垦区决心以更大干劲实现“八五前三年利润翻两番,后两年再翻一番”的目标,使全局利润达到8亿元以上,我们将重点抓好“八句话32个字”,学习理论,加强党建,规划“九五”,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再上台阶。并通过深化改革,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培育和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开展增产节约,实施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等措施,努力实现上述目标,为“九五”期间新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  ;  

加快发展农业再生经济必须抓好五个环节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