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 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目的:观察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收治对象为血液净化患者,总例数为200例,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日-2018年5月10日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责任制护理)、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7.45±1.27)分、抑郁评分(6.23±1.37)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00%(医嘱执行不到位1例、透析机破膜2例、操作不当1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血液净化;应用效果;观察
血液净化为医院特殊科室,其具有较高操作风险,对操作人员专业技术要求十分高,患者平均血液净化时间为4小时,大部分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而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透析工作质量密切相关[1]。而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模式,将每位患者作为中心,能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2]。因此,本次研究对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进行分析,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文收治对象为血液净化患者,总例数为200例,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日-2018年5月10日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责任制护理)、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100例):组内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30岁-70岁内,平均为(49.21±1.01)岁。
对照组(100例):组内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31岁-70岁内,平均为(49.15±1.23)岁。
两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代表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且成立。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应用责任制护理方式。
1.应根据医院分级管理体制,将护理人员根据专业能力、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分级,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组成护理小组,选择具有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3]。
2.护理人员应分析风险事件因素,例如透析器破膜、透析机和管路接错、透析机参数设置错误等,再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对透析过程中易发、高发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操作熟练度,再开展透析机使用方式培训,加强对医院透析机的维护,预防破膜情况发生。制定医院血液透析制度、操作规程、操作流程等,从而利于操作规范化,强化临床风险事件的严重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执行零风险建立[4]。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血液净化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焦虑抑郁量表,主要由2个分量表14个项目组成,其中7个项目评定抑郁、而7个项目评定焦虑,焦虑分量表中7个项目主要突出神经症的精神症状,1.感到紧张、2.有些害怕感觉、3.心理具有担忧想法、4.能舒适的坐着、感到放松、5.由于害怕而发抖、6.具有动荡不安感觉、7.突然感觉到恐慌。抑郁分量表项目主要反映精神迟滞、愉快感缺乏、抑郁等:1.依然乐于做过去喜欢事情、2.能看到事情好笑的一面、3.感到高兴、4.感觉到精疲力竭、5.对自身外表失去兴趣、6.怀着欣喜心情期待事情、7.能享受广播电视节目,一共具有6条反向提问条目、其中5条在抑郁分量表中、1条在焦虑分量表中,每条项目使用0分-3分进行评定、总分为21分,9分作为抑郁或者焦虑临界值;评分大于9分则代表具有抑郁或者焦虑、评分低于9分则代表无抑郁或者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和数据,其中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采用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T值检验;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用计数资料检验,用卡方值检验,若2组间差异存在意义,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果
2.1对比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观察组焦虑评分(7.45±1.27)分、抑郁评分(6.23±1.37)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所示。
2.2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00%(医嘱执行不到位1例、透析机破膜2例、操作不当1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所示。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血液净化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后,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常规护理效果不佳,无法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而通过应用责任制护理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5-6],首先建立风险小组,收集归纳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点,总结风险事件,再根据事件原因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同时在透析前应对每位患者病情程度、体质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可能发生的透析反应,提前制定一项预防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透析效果,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现如今,责任制护理已经成为血液净化中的首选护理操作方式,受到多数患者青睐,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7-8]。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焦虑评分(7.45±1.27)分、抑郁评分(6.23±1.37)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00%(医嘱执行不到位1例、透析机破膜2例、操作不当1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文艺,刘远金.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ICU血液净化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5):2033-2036,2044..
[2]李素琴,冯志坚.血液净化治疗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9):1778-1780.
[3]陈转红,武冬,杨晓蓉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护理配合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7):950-953.
[4]李俊,肖琼.人性化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1):351-352.
[5]苏春雄,林换年,兰玲鲜等.不同血液净化治疗在AIDS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85-87.
[6]范大丽.集束化护理对血液净化治疗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2):35-37.
[7]孙晖,曹淑媛.血液净化治疗在儿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7):666-667.
[8]杨献玲,李丽景.血液净化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5):67-68.
论文作者:刘卫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风险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发生率论文; 评分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