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贫困地区论文,关于加强论文,对策论文,农村论文,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各地要把扶贫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如何加强和改进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这是在党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认真解决好这一课题,对于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自1996年8月以来,笔者先后到山东、山西、陕西、广西四省 (区)就“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致富”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实行面上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重点调查了列为全国或省(自治区)重点扶持的12个贫困县、26个乡(镇)、31个行政村。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听取了省(区)委组织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省(区)扶贫办的情况介绍,阅看了近70万字的工作总结和典型经验材料,与县委组织部、扶贫办的干部以及乡村干部400多人开了69次座谈会, 还走访了一些贫困村的党员和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大量事实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贫困地区,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脱贫致富,关键也在党,在于搞好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党建可以出战斗力,出生产力。而要搞好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必须正确认识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建设的形势,明确前进目标,进一步确定党建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原则。这是加强和改进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建设的形势
党的十四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建设普遍得到了加强。主要表现在:
(一)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建设的领导。从我们所调查的四个省(区)看,省(区)、地、县均成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县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级分管政工的副书记负专责,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单位(部门)包村责任制,派出强大工作队到贫困地区农村帮助搞好党的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派出的工作队分别到28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包乡驻村,从1996年起工作队队长全部由厅级干部担任,形成了“领导负总责, 单位作后盾, 队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山西省在1996年也派出了21000名干部下到扶贫点上,共包扶335个乡镇、8000多个村庄。从而大大加强了对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建设的领导。
(二)切实调整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这几年各地结合换届,认真贯彻“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对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如山东省莘县1995年结合换届调整了四分之一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广西百色地区共有181个乡镇党委,通过换届选举,1498 名新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742名,占总数的49.53%,比上届增加了4.23个百分点;大专以上文化的436名,占总数的29.11%,比上届增加了11.61个百分点;中专、高中文化的921名,占总数的61.48%, 比上届下降了4.92个百分点;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工、农、商等业务的优秀中青年党员干部选进了班子。 山西省从省地县机关中选派出3000名干部到贫困村挂职。同时,各地还抓了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和业务培训。总的说,班子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
(三)深入开展“双学”活动,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新的提高。自1995年以来,各地都按中央的部署,在党员和干部中普遍开展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章活动,结合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学习致富技术。陕西耀县在“双学”活动中,结合本县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着重领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基本观点,破除姓“社”姓“资”的疑虑和安于现状的自足心理以及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激发自力更生、苦干实干脱贫致富的强烈意识。通过“双学”活动,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市场经济意识得到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大有提高。
(四)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工作向制度化迈出新的步伐,农村经营体制逐步完善。大多数乡镇党委制定了党委议事规则,健全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工作联系点制度。多数村党支部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村干部值班制度。一些乡镇建立了村干部政绩管理制度。大多数村进一步健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了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健全,对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建设,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到1996年11月止,山东省24个贫困县中,已有14个县脱贫,贫困人口由1984年的760万人减少到164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贫困县人口由1985年的1500万人减少到480万人。
总之,这些年来;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工作中也有缺点和不足。主要是:(1 )一些县乡党委对农村党的建设工作还不够重视,存在着“重扶贫,轻党建”的倾向。(2 )对贫困地区农村党建工作的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地方不能将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目标与当地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乡村干部和包村工作队觉得党建工作不好把握,抓党的建设停留在整顿班子和抓学习上。(3 )工作不够扎实。有些地方对本地优势至今没有搞清,没有具体规划,扶贫项目没落实到村到户,扶贫资金未用到点子上。(4)有的地、 县党委和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工作上存在偏差。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轻乡镇党委班子建设。结果一些乡镇党委对自己要求不高,干劲不足,依赖包村工作队抓贫困村的工作。二是抓村党支部班子建设,重“调整”轻提高。只注意组织调整,忽视支部成员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提高。致使至今仍有相当一些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一些新调整上来的村党支部书记虽有致富能力,但只顾自己致富,很少考虑全村怎么致富。三是抓经济发展,重“输血”轻“造血”。有些工作队不是把着力点放在帮助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选准脱贫致富的经济发展路子上,而是单纯给钱给物,或把精力放在“跑上头”要钱要物上,导致至今仍有一部分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搞不清自己的经济发展路子。四是包办代替。有的包村工作队对村里的工作实行大包大揽,甚至开群众会也由工作队去发动、通知。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势必影响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建设和脱贫致富工作的进展,即使一时把经济搞上去了,工作队一撤,又会滑下来。(5)党员队伍年龄老化、 素质不高、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还亟待解决。据调查,陕西、山西、广西有些村党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最高的为平均58岁。据山西省委组织部统计,该省贫困地区农村党员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19.2%,初中的占34.3%,小学的占39.7%,文盲占6.2%。广西河池地区, 有的村文化最高的人是初中生,有的村自“文革”至今只出过一个初中生,因而想找一个素质好一点的村党支部书记都很难。有为数不少的党员缺乏创劲,缺乏致富能力,自己无法致富,更无法带领群众致富。 (6)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相当一部分乡镇和村还十分贫困。到1996年山西省吕梁地区仍有90%的行政村是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在山西省的贫困县中,人均收入在400元以下的贫困乡镇有492个,贫困人口占贫困县人口总数的43.3%。据1996年统计,广西河池地区320 万农业人口中,尚有110万人未脱贫;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与县城不通电话, 全地区1588个行政村,通电话的只有129个。从上可见,在贫困地区,搞好农村党的建设和实现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和艰巨。
二、加强和改进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目标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根据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总目标总要求。要进一步搞好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建设,就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的精神,结合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和脱贫致富的需要,把总目标总要求具体化,确定贫困地区农村党建工作的具体目标。这个目标应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的目标体系:
(一)领导班子建设目标。有一个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懂经济、会管理、团结协作、公正廉洁、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班子。这是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班子建设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
(二)经济发展路子目标。有一条适合本乡镇和本村实际的能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经济发展路子。这条路子应是立足于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的、能使本地群众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本地的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并有较好的效益的路子。这个效益既要表现在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上,又要表现在各家各户收入的增加和实现脱贫致富上。
(三)党员队伍建设目标。有一支具有一定致富技能,能在群众中率先致富并乐于帮助群众致富,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在贫困地区,一个农村党员如果没有致富技能并率先富裕起来,在群众中就不会有多少威信,发挥不了多少作用。在党员队伍建设目标中,应当包括发展党员目标,党员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技能的时限目标和到何时有多少党员户成为科技示范户的目标以及脱贫致富目标等。
(四)制度建设目标。有一套加强党员和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能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的党内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包括党员和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办事公开制度、争先创优制度、党委和支委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奖惩制度等。
(五)党建工作机制目标。有一个与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能够促进95%以上的农户过上小康生活的党建工作机制。就是要对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实行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员实行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内容应当包括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阵地建设、经济发展指标特别是农民人均增收指标和每年脱贫户数指标等内容。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应当包括带头学习科学技术,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完成公购粮和各种提留任务,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人均增收指标、帮助贫困户人均增收指标等内容。
(六)经营管理体制目标。有一个比较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一套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
(七)经济发展实绩目标。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农民人均增收指标、每年脱贫户指标、集体经济项目指标、集体经济利益指标等。
按照上述目标奋斗,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必将能够大大提高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建设工作的水平,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应当坚持和实行的几个重要方针原则
为了实现上述党建工作目标,贫困地区农村党建工作必须以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坚持和实行以下几个方针和原则。
(一)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围绕脱贫致富这个中心进行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并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贫困地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以解决温饱问题、实现脱贫致富为中心。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都要围绕脱贫致富这个中心来决定自己的工作思路;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和脱贫致富的要求;并要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脱贫致富的成效来检验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党建工作。
(二)必须把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与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结合起来,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选准致富路子为重点。乡镇党委是农村一切工作的“龙头”,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核心,是农村基层组织的主干,是农村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把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建设好了,农村各项工作才能正常有效地运转,脱贫致富的成果才能巩固和发展。
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和村党支部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要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搞好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要选拔配备好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配好书记。要选配一批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懂经济、会管理,能够带领群众苦干实干的同志充实乡镇党委领导班子,选拔一批年富力强、思想解放、有经济头脑、开拓进取、具有自我致富能力并能带领群众致富、得到村民拥护的同志充实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同时做好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选准致富路子,是把农村党组织建设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使党的建设更好为脱贫致富服务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克服就党建抓党建的不良倾向的关键。确定致富路子,应以立足于发挥本地优势为前提,以发展有助于直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为重点,以富乡、富村、富民尤其是家家户户都能干都受益为目标。贫困地区各自条件差别很大,贫困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子也应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路子上,切不可千篇一律,搞一刀切,而要实行脱贫致富路子多样化,努力做到各乡镇各村各户都有自己的路子。
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但从根本上说,还要靠当地的党员和干部解放思想,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因此,建设一支思想解放、具有艰苦创业精神、具有致富能力、特别能苦干实干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是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解决的又一重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着重抓好两条:一条是要发展一批具有致富能力、在脱贫致富中表现较为突出、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农民入党,改变党员队伍老化的现状;一条是认真做好现有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贫困地区的无数事实证明,解决贫困问题首先要解决志气和观念问题。穷在观念,富也在观念。因此,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和致富能力、充分调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
(三)切实改进乡镇党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改进村党支部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就是服务。在贫困地区,最有效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就是要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各种服务。作为乡镇党委来说,就是要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一是由行政命令型转变为示范型;二是单纯由计划指导转变为搞好市场引导和生产经营服务。具体说就是:搞好实验示范,帮助农民解决“想干又不敢干”的问题;组织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想干又不会干”的问题;组织生产服务,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想干又干不了、干不好”的问题;组织产销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条件差”的问题。村党支部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这个中心来开展,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
(四)必须坚持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上级党组织帮助与提高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相结合,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与加强其他村级组织建设相结合,党建部门与扶贫部门相结合。
(五)必须优化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建设的外部环境,建立和健全一套管党机制和能够促进贫困地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搞好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得到外界力量的有力帮助。这种帮助包括组织上的领导、工作方法上的指导和人力、财力、物力、政策上的支持。为此,一要建立管党和管经济相结合的领导机制。县(市)领导小组,应由县(市)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党务和经济工作的副书记和分管农村工作的副县(市)长任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农委、经委、政法委、民政局、扶贫办的主要领导任成员,统一领导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和脱贫致富工作。二要建立齐抓共管机制。要实行三个齐抓共管:一是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省、地领导成员,不管分管什么工作,都要建立联系点,既管党建又管扶贫。县(市)党政领导则要包一点、联一片、管一面,选最难的村来包,作出榜样。乡镇领导要包村包片,实行党的建设、脱贫致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工作效果与领导干部的奖惩、使用挂钩。二是部门齐抓共管。明确规定县党委和政府的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建立工作责任制,切实负责地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这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三要在全党全社会造成重视、关心、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党建和扶贫工作的氛围;政府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方面要给予特别扶持;对发展经济文化要给予政策优惠;要组成省、地、县、乡镇、村多层次互联网络,按照互利原则,优势互补。
(六)必须扎实工作,讲求实效,稳步前进。一般来说,贫困地区农村党组织的工作基础比较差,党员和干部的素质也较低,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搞好那里党的建设,实现脱贫致富,既要积极工作,又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基础工作做起,从最急需解决和最容易见效的工作抓起,一件一件地抓,抓一件就要见一件的成效。各项工作指标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订得过高。要采取逐步积累的方式,稳步循序前进。在有条件的地方,则要做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