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及其竞争优势研究_企业价值论文

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及其竞争优势研究_企业价值论文

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及其竞争优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优势论文,价值论文,企业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品设计的模块化直接导致了企业能力要素和价值的模块化,企业组织也出现了模块化倾向,产生了模块化组织(Sanchez & Mahoney,1996)。模块化组织是各个高度自律性的分部,就相当于一个个“内部市场”,在不违反界面联系规则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创新(李海舰等,2004)。不同企业的价值模块或价值链按照一定的界面标准相互交叉、融合,形成企业价值网络。价值模块化和基于模块化的价值链的解构、整合和重建是企业价值网络形成的基础,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能够提高网络内部成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价值模块化与企业价值链的解构、整合和重建

企业模块化包括产品(业务)模块化、价值模块化和组织结构的模块化(罗珉,2005)。产品(业务)模块化就是把复杂的产品系统拆分成各个模块,使这些模块之间能够在标准结构中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即插即用。价值模块化就是将产品价值链上的业务能力要素(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配送、市场网络管理等)独立出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组织特性的价值模块的过程。组织结构的模块化就是将一个企业组织解构成若干个小的模块化单位,并使这些模块化单位之间实现关系契约化。产品(业务)模块化、价值模块化和组织结构的模块化是一个依次替进的过程,随着产品和价值的模块化,一体化的层级组织正在被非层级的实体所取代,这些实体表现出可渗透、内部化和模块化等特性,形成模块化的组织形式(Schilling & Steensma,2001)。模块化组织适应于模块化产品的生产,产品设计中的模块化也要求组织设计的模块化(Sanchez & Mahoney,1996),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导致模块化的组织结构。模块化理论突出的是以产品模块化和核心竞争能力来重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追求速度、灵活性和创新是模块化组织的三大理念,模块化组织的精髓是构建一个具有高度自律性、灵活性、创新性的自组织经营实体。在企业内部,组织模块化的过程,表现为围绕产品或功能的模块化来进行部门或分公司的模块化;企业价值链的分解过程,其实就是模块化的过程。在企业外部,组织模块化的过程,表现为企业之间通过外包、代工、联盟等形式组成模块集群化网络组织的过程。模块化组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能够独立行使研发、生产等职能。模块化组织的形成还取决于产品价值链上的某一能力要素能否独立出来,能力要素模块化是组织模块化的基础和前提。

价值模块是指可组成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独立功能的半自律性的子系统,可以通过标准的界面结构与其他功能的半自律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朱瑞博,2003)。价值模块是企业价值链中一组可以为企业带来特定产出的能力要素集合,是构成价值链的价值元素,这些价值元素基于一定的资源基础,如知识、资产或流程。价值模块化是指对企业能力要素进行分解和整合,形成具有半独立性、半自律性的价值子系统的动态过程。传统价值链的解构和新价值链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价值模块化的基础上。价值模块分解是指将一个复杂的价值系统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界面标准)分解为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具有一定价值功能的半自律性的子系统(模块)的行为。价值模块整合是指按照某种联系规则(界面标准)将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具有一定价值功能的模块整合起来构成更加复杂的功能系统。一般而言,企业进行价值模块整合包括定义模块、制定规则和协调模块三个步骤。定义模块就是将整个企业这个大模块分解为一个个子模块。制定规则就是明确各个子模块之间的界面联系规则,确保子模块之间相互兼容,符合统一的制式或技术标准。协调模块是模块整合的落脚点,包括维护和修改界面联系规则,保证最终产品具有统一性、兼容性以及相对于其他替代产品的竞争优势;与各子模块协调,调配子模块之间的资源流动,协调子模块之间的相互竞争,提高产品创新成功的概率。

价值链包括有形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有形价值链又称为物质价值链,是指一种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主要生产流程,包括采购进货、生产作业、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直接价值创造活动和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法律咨询等辅助活动(波特,1985)。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经济时代,构成企业价值网络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知识经济属性的虚拟价值链。虚拟价值链又称为知识价值链,是由企业中的隐性知识和无形资产组成,包含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如产品设计、品牌管理和产品分类管理等。企业的有形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既平行又相互关联。

有了价值模块和价值模块化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对企业价值链进行模块化处理,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在更为基础的业务构成层面,并与优势互补的其他企业的某些部分进行重组,创造更具竞争性的结构形态。价值链的模块化是指企业传统价值链中纵向集成的战略经营单位(SBU)逐渐被一系列在企业内部实施交易的、具有差异化特征的独立业务结构实体所替代的过程。这些具有差异化特征的独立业务结构实体就是价值模块,在价值模块的基础上价值链被重新组合,使其价值得以更加充分有效地释放(奥瑞克等,2003)。价值链的模块化包括价值链的解构、整合和重建三个阶段。价值链的解构是指按照一定的界面标准将价值链分解为具有独立的交易主体地位、具备一定价值功能的价值模块的过程。价值链解构的实质就是将构成价值链的各个能力要素进行模块化。价值链的整合是指按照联系规则(界面标准)将独立的价值模块整合起来形成更加复杂的价值功能系统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持续下降,具有不同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单个价值模块进行跨企业的重新排列和组合,形成更有效力的价值链,这就是价值链的重建的过程,它包括企业内外价值链的形成和融通两个阶段。

二、价值模块整合与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价值模块和价值链都存在着分解和整合的动态过程。在模块化背景下,价值模块是构成价值链的“基因”,价值模块的整合是价值链模块化的基础。价值链是由一组价值模块按照某一界面规则构成的“基因组”。价值链模块化的过程,就是价值链解构、整合和重建的过程。也就是说,传统的集合型价值链通过裂变、分解,可以形成具有兼容性、可重复利用、符合界面标准的价值模块;这些价值模块按照新的规则和标准、在新的界面上进行重新整合,能够形成新的模块化价值链。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同价值链的企业纷纷采取合作战略,把各自的价值链连接起来,转化为企业之间的价值星系(value Constellation),进而演变成包含供应商、渠道伙伴、服务提供商以及竞争者的企业价值网络(Callahan & Pasternack,1999)。企业价值网络将各种要素能力协同在一个无形的网络平台上,通过不同组织模块之间的协作、创新和竞争,全面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企业价值网络包括两个层次,即企业内部的价值网络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网络。企业的能力要素分为核心能力要素和一般能力要素,企业内部价值网络就是以某一(某些)核心能力要素为中心,由企业内部不同的价值链和价值模块组合而成的网络系统。一般而言,企业在规模变大的同时,将市场关系引入企业内部模块组织之间,使核算单元逐渐变小,形成各个独立的战略业务单位,并将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延伸、分解和网络化,形成企业内部价值网络。例如,海尔集团等企业通过构建企业内部价值网络的管理模式,尽量划小战略事业单位(SBU),形成模块化组织(李海舰等,2004)。企业外部价值网络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及其结构,不同的企业价值链和价值模块相互交织组成价值系统,形成企业价值网络。企业价值网络是在企业价值链和价值模块的基础上形成的,当合作企业发现可以找到共同使用彼此的资源和能力的方法,使彼此都能够创造出自身的、新的、极难为其他企业所理解和模仿的核心能力时,合作企业就会主动对自身价值链进行分解,并与其他企业一起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价值网络。企业外部价值网络将模块供应商、业务流程与系统等合作伙伴结合在一起,在最快时间内开发出最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例如,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以及印度班加罗尔等地的IT产业通过价值模块化整合,形成了跨企业的价值网络。企业内部价值网络与企业外部价值网络共同构成企业价值网络。

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过程包括企业内部价值网络的解构与整合、企业外部价值网络形成与扩展、企业内部价值网络与外部价值网络的连接与融合等。在模块化时代,由于业务聚焦战略或业务归核战略(Focus strategy or Refocus Strategy)逐渐取代了纵向一体化战略(罗珉,2005),企业内部价值网络趋于分解,业务组合有所缩减,企业的主要战略资源逐渐聚焦于核心业务,将一些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等形式转移到企业外部(Samulson,1994)。同时,随着业务、价值和组织结构等复杂系统的模块化,不同企业的核心能力要素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开放的企业外部价值网络,相关企业价值的创造、交换和共享分布在整个网络之中。企业内部价值网络的模块化整合,为企业融入企业外部价值网络提供了大量“接口”,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接口”,企业内外价值网络相互连接、融合形成企业价值网络。

企业价值网络从组织形态上说是若干战略经营单位模块化所构成的虚拟组织;从业务形态上说是能够突出若干个模块化组织共同享有、互补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组合;从能力要素上说是以核心能力要素为主导的能力要素组合;从价值形态上说是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价值模块的集合。企业价值网络的具体实现形式包括“外包”、“代工”、“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企业进入价值网络的方式包括两种:(1)以单个价值模块参与。企业向价值网络提供能够体现自身核心能力要素的单个价值模块,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该项模块的价值潜力,通过企业价值网络内的重新配置强化竞争优势,并与价值链的上、下游的价值模块实现“共赢”。(2)以价值链(价值模块组合)参与。企业首先对自身价值链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基于价值模块的、更具竞争力的新的价值链,再以模块化的新价值链参与企业价值网络的构建。

在跨企业的模块化整合中,绝大多数企业只能做节点,作为节点的企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核心资源,融入价值网络,就一点做深做透做强做精(李海舰等,2004)。一些具有较强协调能力和价值网络中核心能力要素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企业价值网络中的核心企业。在价值模块的研发、重用和整合中,核心企业担任模块化产品设计规则的设计师,负责制定界面标准和模块之间的协调,并将信息显性化,让各个模块组织共享这些信息和由此带来的竞争利益。一般成员企业是模块设计者和制造者,一般成员企业设计和制造的模块,必须符合核心企业设定的结构、界面和试验规则(Badlwin & Clark,1997)。核心企业比其他网络成员企业有更多的外界资源优化和协作经验,具备不是所有成员企业都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核心企业能够协调网络成员企业能力要素的配置,鼓励成员企业共享关键资源,共同推进技术进步。核心企业从提高整个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能力出发,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成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同时要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核心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既要考虑合作伙伴的能力要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价值网络获得竞争优势,也要考虑合作伙伴的能力要素与本企业所具有的能力要素之间有多大的互补性,能否有效地使用对方的战略资源(王伟,2005)。不同企业把各自的核心能力要素连接起来,通过紧密合作同其他价值链(企业价值网络)展开竞争,而且企业价值网络的成员企业根据需要可以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组合。借助于企业价值网络,企业不仅可以快速进行自身资源的整合,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快速进行跨企业的资源整合,实现能力要素的“强强联合”。

三、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

企业价值网络集聚各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将各种能力要素协同在一个无形的网络平台上,通过不同组织模块之间的协作、创新和竞争,能够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1.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为企业通过价值创新拓展成长空间提供了新的平台。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资源整合、服务整合、品牌整合和文化整合的过程,在企业间形成新型市场关系。随着这种新型市场关系的形成,企业价值网络的成员企业将战略、流程、人力资源、学习能力和外部资源的开发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既形成了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力,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增加了可供共享的资源,拓展了成长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价值网络通过对不同企业的能力要素产出进行组合,使企业之间能够利用对方的资产来发展自己,实现“杠杆增长”(罗珉,2004)。也就是说,企业扩张并非总要拥有所需资产,如果企业价值网络内部其他交易主体拥有该项资产,企业可以调动这些资产来支持自己的增长计划。这样做,企业价值网络内部交易主体可以谋取增长带来的经济利益,同时又无需承担拥有资产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微软(Microsoft)和英特尔(Intel)等计算机产业巨头在发展初期就是抓住IBM/360型电脑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模块生产的契机,通过融入以IBM为核心企业的企业价值网络并以此为发展平台,生产标准化的外接模块(从打印机、终端机到存储器、软件等),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在1981年,IBM决定新推出的个人电脑部件采用微软和英特尔生产的模块化产品(关键部件),极大地促进了微软的DO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微处理器的创新和发展速度。借助IT产业的企业价值网络平台,微软和英特尔迅速发展成为IT巨人,开始赶上甚至超越IBM。

2.企业价值网络内部引入竞争机制,能够形成网络内部市场,降低生产和组织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纵向一体化大型企业的组织规模扩大导致了组织成本的增加、官僚主义盛行和企业效率的降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的激励、活力、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纵向一体化大型企业经历了基于能力要素的业务模块化、价值模块化和组织结构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使得模块化组织成为独立的交易主体,大型企业内部模块化组织之间及与其他企业的模块化组织之间通过网络内部市场交易,能够降低大型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和整个价值网络的生产和组织成本。另外,模块化组织形成以后,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模块整合取代行政协调,从而节约组织成本。模块化组织是企业价值网络中的独立经营单位,具有自我生存、自我演化和自我进化的功能。模块化组织之间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进行“面对面”合作,也进行“背对背”竞争。“面对面”合作是企业价值网络形成的直接动因,各成员企业在模块化的优势环节(关键成功因素)上展开合作,以取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背对背”竞争是指在价值模块的研发过程中,模块供应商之间不能观察到竞争对手的行为,只能观测到“看得见”的信息系统部分,在遵守共同界面标准的前提下,相互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研发,具有“背对背”的特征(朱瑞博2003)。模块化组织之间的合作,为价值模块的研发和整合提供了平台和共享资源;模块化组织之间的竞争,能够产生“淘汰赛”的激励效应,为在共同的界面标准下加快研发步伐、加大创新力度提供了动力。从本质意义上讲,企业价值网络是一个能力性组织。通过自组织方式,企业价值网络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简单问题数量化,把数量问题程序化,把程序问题体系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实质是打造体系,然后不断复制体系。企业的竞争力来自网络体系,而网络体系的竞争力来自各个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网络体系是核心能力的最高态和集大成(李海舰等,2004)。

3.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能够通过供应链管理使成员企业共享模块化经济(modularity economy)。模块化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规模化经济、范围化经济、专业化经济、集群化经济、学习化经济和网络化经济等。企业价值网络是价值模块整合和价值链重组的结果。反过来,企业价值网络又能通过供应链管理,加快价值模块化和价值链的延伸和网络化,使网络成员企业共享模块化经济。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制造商、供应商、渠道中间商和顾客之间的上下游关系进行整合,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顾客价值的过程。供应链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制造流程和物流的无缝对接,构建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竞争武器。模块化经济来源于企业价值网络的“新木桶效应”。企业不再仅仅考虑自己的一个“木桶”,即仅仅着眼于修补自己的矮木板,而是将自己“木桶”解构,拿出最长的一块或几块去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构造一个更大的“木桶”,然后从新的“木桶”中分得自己的一部分。按照模块的观点,企业可以用自己的强势部分与其他企业的强项相结合,这种基于合作构建的“新木桶”的每一块木板都是最长的,从而使得木桶的容积达到最大。也就是说,企业价值网络是不同组织能力要素的最优组合,由于每个成员企业都把焦点放在它最擅长的业务领域,能够最大化地释放它的资源和能力的潜力。企业价值网络凸显每个交易主体的竞争优势,由各个模块化经营单位的核心竞争能力共同构成整个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能力。企业价值网络内部成员企业按照模块化分工,从事专业化生产,能够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干中学”等获得包括规模化经济、专业化经济和学习化经济在内的模块化经济。

4.企业价值网络具有组织柔性,能够实现柔性生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所谓组织柔性是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市场机会等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应对措施的能力。企业价值网络是以柔性化的模块化组织和模块化生产方式为基础。与大规模一体化生产方式相比较,模块化生产方式是一种柔性的生产方式。模块化生产柔性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模块之间的协调速度的快慢。企业价值网络中,功能不同的价值模块,通过重用、改进、整合,如同“搭积木”一样,能够迅捷地制造出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协调生产的规模化与需求的个性化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生产上的“弹性精专”。以满足成组需求为目的的模块化组织具有高度的柔性和自组织特点,企业通过对模块化组织的整合,可以在不改变产权关系的情况下降低协调成本,更好地适应模块化消费。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利用企业价值网络创新自己的组织,将戴尔计算机作为模块核心,将供货方式创新和市场开拓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要素,从外部选择可靠的产品模块供应商并与之建立伙伴关系,使之成为以自己为战略核心企业的价值网络的一部分,与之共享数据库、技术、信息和资源,节约了交易成本,形成了以“快捷供应和完善维修”为特性的企业定位,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企业收益率也远远高于惠普、IBM等竞争对手。

5.企业价值网络是一个自组织系统,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增强系统内企业自生能力。所谓自组织,是指事物通过自己的自发、自行、自我组织起来,走向组织化或有序化的一个过程。作为自组织系统的企业价值网络无需外部指令就能够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自行创新、自行发展,不断从无序走向有序。借助于企业价值网络的自组织特性,企业能够利用知识创造新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适应力、创造力、竞争力和自生能力。具备自生能力的企业不但其产业、产品、技术选择与经济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相一致,并且借助于这种比较优势,自身能够成为企业价值网络的重要环节和节点。自生能力是指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通过正常的经营管理,能够在自由、开放和竞争的市场中取得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企业获得自生能力的基础是要顺应相对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企业价值网络内部企业自生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价值模块的研发、复制、重用和整合基础上的。模块的研发是在遵循产品设计规则(界面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具有半自律性的构件;通过验证和复制,一些基本模块往往成为可重用的模块,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继承与利用已有模块的开发成果,降低开发风险,节约开发费用,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最终增强企业的自生能力。

6.企业价值网络具有较强网络外部性,能够引导企业从地理接近性向组织接近性过渡,更有利于企业集聚发展。价值网络中的成员企业通过共同遵守价值模块的界面标准,共享信息、技术和其他优势资源,能够表现出较强的网络外部性。构成网络外部性的元素包括网络规模和网络外部性强度,网络规模或网络强度的差异都将形成网络外部性的差异,网络规模越大外部性经济就越明显。为分享企业价值网络的网络外部性,具有地理接近性的企业将自发进行模块化整合,实现组织改造,以自身优势资源参与价值网络成为一个节点。即使是不具有地理接近性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组织模块化参与企业价值网络。模块化背景下的组织接近整合地理接近,有助于企业之间能力要素的互动与调整,优势互补,促进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达到最终产品的最优。美国硅谷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工业园依托企业价值网络的外部性,吸引相关企业集聚、进而形成本地IT产业集群;同时,新竹工业园主动引进和学习先进技术,在与硅谷互动的过程中,以组织接近整合地理接近,成功地以OEM(委托制造)和制造加工切入到硅谷的企业价值网络,成为硅谷在全球资源整合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全球IT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朱瑞博,2004)。目前,台湾地区制造了世界上80%的电脑主板、80%图形芯片、70%的笔记本电脑、65%的微芯片和91%的扫描仪。

四、结束语

随着价值模块的整合、价值链的解构和重建,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逐渐形成。企业价值网络集聚各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将各种能力要素协同在一个无形的网络平台上,通过不同组织模块之间的协作、创新和竞争,能够产生新的竞争优势,使成员企业共享模块化经济、增强自生能力。企业以价值模块化为基础,对自身价值链进行整合,融入企业价值网络,能够分享网络内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企业价值网络为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模块化时代,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自身价值链,而且取决于企业对自身所在的企业价值网络的理解和适应,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企业价值网络之间的竞争。

标签:;  ;  ;  ;  ;  ;  ;  ;  ;  ;  ;  

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及其竞争优势研究_企业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