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动论文,责任论文,社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出国内9家药企的13种产品采用了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成为继“三聚氰胺事件”后食品药品领域又一重大安全事件。但这些药企最初的态度都是否认其药品存在质量问题,甚至发生了河北明胶厂经理纵火销毁证据这一恶性事件。这些屡禁不止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仅仅归咎于个别企业家的道德不良显然是不够的。其中深层次原因是企业把自身定位为一个经济实体,片面强调企业的经济利益,在经营中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忘却和否定企业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忽视乃至排斥它所具有的伦理意义,导致责任感丧失。因此,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现实的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保护弱势群体等。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在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伦理责任。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
企业在追求利益时,忽略了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社会责任感造成企业的唯一目标便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顾企业自身利益,而忽视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责任感。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缺少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缺少对生态环境负责的态度。企业最终遵循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对消费者负责,保证企业本身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生态环境负责,保证企业发展有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而不是在不断寻找新的生产资料上费功夫。近几年,每年国内大事件中。都会有企业因不遵守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发生。
企业缺乏伦理感
包括人权意识和环保意识。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负责人伦理道德的低劣造成的。前些年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农民工讨薪,正是企业伦理感缺乏的例证。农民工大多被雇佣在建筑行业,从事危险性大、劳动强度大、收入却不高的重体力工作。然而他们却不能在完工之后拿到工资。一个企业如果连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都没有,那么它根本不会有社会责任感,完全成为唯利是图的经济机器。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依靠破坏生态资源来获取经济利益,很少有企业通过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的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缺少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企业发展的软条件之一,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很好地融入社会当中,与社会形成互动。但是我国企业很少拥有自己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一些大企业拥有企业文化,然而这些企业文化多是督促员工努力工作,如何更好地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很少与社会责任相关。
如何使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义务性质的,如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从世界各国通行的法律制度来看,周围居民享有洁净空气的权利,企业本就应该为污染买单。如果不想因污染而官司缠身的话,企业就该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另一种是非义务性质的,如慈善捐款。慈善捐款具有广告效应,能够向大众传递企业拥有较强竞争力的信息。无论哪个方面,企业都会有一些短时损失,但却能够赢得长期利益。
改变经营者评价指标体系,增加承担社会责任的权重
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社会绩效即企业的社会资本积累和增加意义重大,但对经济效益的价值却容易引起争议。其原因是人们对经济绩效的评价有方法问题。人们一般用短期的财务绩效作为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标尺,又用此结果衡量经营者的能力和水平。虽然统计调查证明,在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某些正相关关系,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提供的利益,如良好的企业形象、目标明确和更讲究奉献的员工队伍、政府更多的支持等足以补偿其付出的成本,但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要许多年后才见效。因此,应改变现有的管理者评价体系,增加履行社会责任指标权重,使企业经营者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激励措施,直接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收益
对于义务性质的社会责任,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减免一定的税收。不过,这种物质奖励只适用于相应制度不健全时期(像目前我国的转型期),一旦制度健全,这样的物质奖励就不应再存在,但可以给予精神激励。对于非义务性质的社会责任,在完善相应渠道和程序的基础上,要通过舆论积极推介这些企业,使得企业承担这类社会责任的收益超过成本。
要通过法律制度,加大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
这是针对义务性质的社会责任而言的。既然是义务性质的,就应该承担。然而,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备且具有弹性,加之地方保护,这些义务性质的社会责任往往被企业束之高阁,特别是环境污染,近些年呈现加剧趋势,使得我们的高经济增长背负着沉重的污染代价。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我们不能指望靠企业的良心和善心来履行义务性的社会责任,政府立法机构要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立法,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纳入劳动法、合同法、企业法、公司法之中,为制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规创造条件,并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法规体系,让违法的企业承担巨大的成本,包括使其停产或取缔,这才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路径。
引入社会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监督
政府要支持相关机构建立包括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并定期公布。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好的经验可资借鉴。我国现阶段,可以利用两种力量来加强监督:一是大众媒体的力量,大众媒体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宣传,加大对企业责任履行状态的信息传递。媒体要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对违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予以曝光谴责,在全社会形成企业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舆论氛围。二是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工会、环保组织等社会群体组织的监督功能,各协会组织既是企业内部联系合作的纽带,是他们互相监督的平台,也是社会和百姓心声的“扬声器”,是企业社会责任状态的有力监督者。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要保护这些社会评价机构和从业人员,在他们正常执行监督任务时免受被曝光企业打击报复。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政府要在全社会推广社会责任理念,普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培育各社会成员相互支持合作、人人讲和谐、人人讲责任的新型社会文化。政府可通过税收、宣传等方式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政府要着力引导企业管理者改变思想观念,要使他们认识到: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企业与社会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政府通过观念引导、制度建设、完善机制等约束企业的行为,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为其他行为主体提供行动的支持、依据和保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引入企业社会责任投资运作机制
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可大胆尝试“社会责任投资”,即普通股民和投资者首选把钱放在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运营中,其特点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决策依据不仅包括对投资对象短期内财务业绩的考察,而且还要对投资对象在社会、环境和企业伦理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综合考察,最终形成投资决策。它并不是要求企业牺牲经济利益为社会和环境做义务贡献,而是把握好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平衡的同时开展企业的投资活动,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形成互补、并存的关系,实现获利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这种通过直接投资于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投资方式,可以有力地推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践行,鼓励他们在生产经营中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
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要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必须培育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为此,企业必须从自身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考虑本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提炼出适合本企业的经营理念,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要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切入点,将承担社会责任视为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将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的一种主导价值观。要围绕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理念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体系,指引、约束、激励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将企业社会责任付诸实践,以达到制度守则贯穿于行为举止、养成为习惯风气、内化为精神信念、彰显为形象特色的境界。
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需要充分发挥经济、制度和道德、舆论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同时,还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辩证地看待和细化公司的社会责任,把握好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公司所应承担的责任强度,把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和公司自身的良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