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伴随着新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也为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当中表现尤为突出,传统施工建设技术的运用由于污染程度大、物资使用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可循环长远规划,而随着包括钢纤维混凝土在内新型材料的使用,能够在现有施工环境中将节能环保效益高的优势作用发挥到最大,确保了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助力于社会城市化建设发展,成为了当下工程建设施工部门所采用的主要施工建设材料之一,同时也是道路桥梁施工改革发展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创新发展
当前,受快节奏的社会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发展影响,加快了包括道路桥梁施工建设在内的市政施工工程进程,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建设形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建设标准要求,特别是在当下提高环保意识、强化节能降耗坚持可循环、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的社会潮流中表现尤为突出,而传统建筑材料由于制作工艺、材料成分、产生效益等方面都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要求,逐步被包括钢纤维混凝土在内的新型建筑材料所替代,这也是工程建筑施工发展所经历的历史必经趋势。
一、钢纤维混凝土的主要成分结构及建筑特性
钢纤维混凝土是近年来工程建设当中所运用的新型建筑混凝土材料,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实地考察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在普通混凝土建筑材料当中加入了短钢纤维而形成的新型复合型混凝土材料,而所包含的主要物质成分主要表现为短钢纤维、商砼等,实现了对传统混凝土结构的改造增强了混凝土的韧性,是现阶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当中所使用的重要复合型材料之一。
同时通过不断的施工作业实践所表现出来的建筑特性则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混凝土韧性的增强,由于短钢纤维的加入,促使水泥混合物内部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其中水分与水泥之间相互产生的作用力逐步由短钢纤维而得到进一步融合并将多余的力量转化的短钢纤维当中,进而以增强混凝土的结构延展性,使得其抗压增强效果并不显著但是韧性逐步增强[1]。
其次,由于混凝土当中加入了短钢纤维的缘故,使得在混凝土中间形成了范围较大的受力缓冲区域,促使其在动力荷载的作用下,力量对于水泥整体的冲击力由短钢纤维而逐步得到化解消耗了大量的富裕力量,从而实现了能量的转化减少了对混凝土表面的冲击力。
第三,钢纤维混凝土的耐磨性和耐久性。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后,其耐磨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国内采用了标号为C35和CF35的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5cm×5cm×5cm的试件在国产耐磨机上做等条件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的磨损损失降低了30%;钢纤维混凝土的耐腐蚀性、抗冻融性等均较普通混凝土好[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实现对钢纤维混凝土运用的主要措施
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由于其本身的重要性质,历来是城市建设规划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下社会城市化建设速度逐步加快,以保障居民便利的交通环境,缓解交通堵塞所带来的城市发展压力,成为了道路桥梁建设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而就桥梁建设本身属性来讲,其桥梁的建设形式多以跨越式连接不同地区的道路,这也就使得对于桥梁主体建设的延展性、韧性以及抗压性的综合性质有了较高的标准及要求,因此在桥梁建设关键部位中逐步加强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对于提高工程建设总体质量以及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结合工程施工实际现状完成对钢纤维混凝土的使用。
首先,优化桥梁建设规划设计方案,重点是针对钢纤维混凝土在桥梁建设当中的使用部位和使用数量,以桥梁建设目的为基础以桥梁的车流承载受力最大限制为依据,逐步实现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合理规范使用设计,特别是在桥梁路面浇筑过程当中以及跨越式混凝土构件需要充分保障构件的延展性与韧性,因此在此类施工部位应当增加对钢纤维的使用数量[2]。
其次,根据不同施工部位和基建构件成分制作出不同成分的钢纤维混凝土,根据强度设计值以及施工配制强度提高系数,确定试配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设计值的确定,工程任督计算公式如下:fftm=ftm(1+αtm・ρf・lf/df),其中fftm为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设计值;ftm为与钢纤维混凝土具有相同的配合材料、水灰比和相近稠度的素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设计值;αtm为钢纤维对抗折强度的影响系数(试验确定);ρf,为钢纤维体积率;lf/df为钢纤维长径比;根据试配抗压强度计算水灰比,根据试配抗压强度,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一般浇筑成型的结构范围在0.5%~2.0%之间;计算混合材料用量,确定试配配合比;按照试配配合比进行拌合物性能试验,调整单位体积用水量和砂率,确定强度试验用基准配合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调整水灰比和钢纤维体积率,确定施工配合比[2]。
第三、操作人员的技术操作标准,重点表现为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以及工程建筑主体的施工建设部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首先要把握好对于粗集料与细集料的投入比例和搅拌时间,钢纤维在拌和时分三次加入拌合机中,边拌和边加入钢纤维,再倒人河沙、水泥,待全部料投人后重拌2min~3min,促使其能够水分与物料的充分融合;一方面,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操作细则上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保障作业操作流程能够贯彻执行确保浇筑时间与混凝土凝结时间相互匹配,能够保障工程总体的建设进度[3]。
结语:
综上所述,钢纤维混凝土的使用能够在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上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对道路桥梁主体韧性的技术标准要求,能够在保障建设安全性和整体标准上,通过对规范方案设计明确钢纤维使用标号、范围以及强度、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的适时调整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操作要求等方面,为在道路桥梁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潘慧敏,马云朝.钢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及其阻裂增韧机理[J].建筑材料学报,2017,20(6):956-961.
[2]王国珍,魏勋贺.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及支护特性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8,(5):162-163.
[3]刘中宪,王治坤,张欢欢等.地下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抗爆性能模拟研究[J].工业建筑,2018,48(2):116-122.
论文作者:陈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纤维论文; 桥梁论文; 强度论文; 是在论文; 韧性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