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足珍 湖南省芷江民族职业中专学校 419100
摘 要:越来越多的中职教育开始使用“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本文将根据现实对双元制应用的优点进行分析,并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方式给出建议。
关键词:中职 电子电工 双元制教学模式
一、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的现状
电子电工专业是一门培养学生具备电子技术、电气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并从事各类电子设备的维护、制造、应用、电力生产和电气制造的综合性学科。虽然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学生能够通过对口单独招生考试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但对口单招名额少、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较差、电子电工工程对专业的要求较高等问题都制约了中职学生通过对口单招进入高等院校。因此,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直接从业,但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文化知识、文化水平比高等院校毕业生差,也导致了他们的工作报酬、发展前景、待遇等不如高等院校毕业生。
二、双元制教学模式
1.“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都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中进行的教育。工厂企业培训为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具有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以及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习。而国家的职业学校开设了电子电工专业的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文化水平。
2.学生有双重身份,既是学徒又是学生。学生在工厂企业中的培训需要签订相应的规章合同,企业在合同中会明确规定学生学徒期间需要完成的工作和应得的报酬;在职业学校中,他们要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仍是学生的身份。
3.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老师也分为两种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在工厂企业中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的老师是实训老师,实训教师一般是毕业于师范学校,但接受过“双元制教育”的培训,且有五年以上的实践经验或者是毕业于专科学校,受过“双元制教育”的培训并具有两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实训教师需要有教师资格证,并通过心理学考试;中职学校的理论教师需要具备教师资格证和技师资格证,并需要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4.学生在接受完学校的教育之后需要通过相应的考试—实训技能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主要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进行测试。考试内容由工商协会或者是手工业协会经过协商确定,当通过两项考试之后,学生才能够获得技术工人证书、培训合格证书以及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三、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应用的优点
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相同,一般为三年制,大多数学生接受为期两年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一年的校内培训,但校内培训的方式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难题,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进入大型的公司和企业,而且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因为大型企业更愿意在高等院校毕业生中寻找或者培养技术型人员,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仅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在技术实践上都要落后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所以难以进入大型的企业。但高等院校许多的毕业生在进入大型企业后的表现并不出色,虽然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就比中等院校的毕业生要强,但是他们工作比较浮躁,工作能力一般。为了改变目前的局面,中职学校和大型企业都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而这种“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企业和学校相结合,同时为学生传授知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优秀的员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润,许多大型企业都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的一线工作人员,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恰好能够为企业能够带来稳定的人才,创造更大的利润。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变化较大,所以,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相比其它专业的学生,更需要紧跟时代,而学校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技术变化较慢,相对较为落后,让学生在企业内接受实训,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企业的利润。
中职学校中具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通过考取“技师资格证”完成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但“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双师”指的是学校的理论知识老师和工厂企业的实训老师,学校的理论老师为学生普及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而工厂和企业的实训教师则为学生手把手的传授实践知识。很多中职院校的电子电工专业的毕业生都遇到过难就业的问题,学校的“双师型”教学更多的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应用难以应用在实践上,学生因工作不顺而否定自己、从而恶性循环,最后转行,所以导致了许多人才流失。
“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能够让学生尽早进入社会,帮助学生学到很多在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中职教育的学生虽然是在应试教育中并不优秀,但是他们在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后,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不比高等院校毕业生差,这也让他们在企业招聘中更具竞争力。目前高等院校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研究型”学校渐渐向“应用型”学校转变,而中职教育学生越来越优秀的技术让他们更容易在对口单招中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参考文献
[1]劳耐尔 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1,(12):68-71。
[2]周鑫磊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3-26。
[3]罗丹 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4):84-88。
论文作者:颜足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高等院校论文; 学校论文; 企业论文; 实训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