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游园不值”中“值得”论文_刘艳萍

让孩子们在“游园不值”中“值得”论文_刘艳萍

——《游园不值》教学谈

刘艳萍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小学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神交,然后不断打开自己、滋润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这其中的“对话”或“神交”,是沿着单一的轨道向前滑行,还是应该在多轨道上大踏步向前挺进呢?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正是引领孩子们进行多重对话的典范之作,那么,如何引领孩子们在“游园不值”中多一些“值得”呢?

一、在多元感悟中滋养学生

语文“课堂之从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会等待。”的确,多一些等待,多一些耐心,或能捕捉到更好的生成性资源和机会,或能邂逅到更美的课堂风景,从而和孩子们一道走进语文的深处“郁郁乎文哉”。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游园不值》中的“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历来有两种理解,有的学生认为“大概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有的学生认为“是作者自己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别让木底鞋把它踩坏了”。那么,究竟是谁爱惜苍苔呢?面对孩子们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该怎么办呢?是按照教参的理解——“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立即下结论前一种理解是正确的,还是鼓励孩子们各抒己见,充分说出不同的见解以及之所以这样解释的原因呢?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因为,知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在合作、讨论、交流、探究中所折射出的思维之光和创新之光才是更加重要的,其中情感与情感的交融、观点与观点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才能构筑起更加摇曳生姿的学习时空,而这,恰恰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鉴于此,教师面对两种“声音”,应该多等一等,不急于结论,不急于“盖棺论定”,而应让孩子们结合插图仔细阅读全诗,认真揣摩诗人表达的意思;或者查字典,找资料,合作谈论……经过充分酝酿和思考,把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派,双方各自推出代表展开辩论,或从园主的角度出发,或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终“主人紧闭园门构不成爱惜苍苔的原因,爱惜苍苔的恰恰是诗人自己”等富有哲理的观点一一呈现,其中的对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碰撞、交流和认同中,孩子们的眼在洞开,情感的翅膀在飞翔,心灵的触角延伸到了更远处。

二、在品词赏句中提升素养

听过好几节《游园不值》的公开课,不论哪个老师,都绕不过这样的问题:把“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扣”换成“敲”好吗?为什么?其中一个教师通过唐朝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的诗句引入“推敲炼字”的故事,把这篇古诗的重点落在了对“扣”字的理解与解读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犹记得,老师这样提问:同学们,韩愈和贾岛曾经讨论“敲”和“推”字,哪个更好,最后两人都认为“敲”字更好,因为这个字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那么在今天学习的这首诗中,“小扣柴扉久不开”中“扣”字能不能用“敲”字呢?

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于是老师把“敲”字放到具体诗句中,让孩子们读——“小敲柴扉久不开”。之后,教师进一步启发:把“小”和“敲”联系起来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孩子们经过思考,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既然前面有一个‘小’字,在这里就不能用‘敲’字,否则就是前后矛盾。”有的说:“对,‘小扣’就是轻轻地敲,如果直接用‘敲’,给人的感觉就是重重地敲,所以,‘扣’比‘敲’好。”有的说:“‘小扣’体现出了春天的恬静。”……老师最后总结道:大家都说得有道理,对,一个“扣”字竟然包含着这么深的心思和情感,竟然“怕打扰了春天”。嗯,大家都了不起,我们该为这样的“斟酌词句”的精神而鼓掌……

引领孩子们在诸如“扣”这样的关键词和细微处反复品味,并且与“敲”字反复比较,在文字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反复揣摩,是训练学生在语言运用上“培元固本”的策略之一。就《游园不值》而言,不仅仅是“扣”字,其他诸如“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关”字,“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出”字,都可以通过“换字”的方式,让孩子们“比一比、读一读、想一想”,或在比较中恍然大悟,或在比较中醍醐灌顶,或在比较中思路渐开,“终会看到壮硕野性的言语生命的崭露头角”。

三、在拓展延伸中开阔视域

1.读一读《雪夜访戴不遇》,再读读《游园不值》,看看你有怎样的发现?

2.“一枝红杏出墙来”仅仅意味着“红杏”出墙吗?有没有别的寓意?读读陆游《剑南诗稿》中的语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比一比,进一步体会“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的万千景象。

3.“游园虽不值”,但因为“一枝红杏出墙来”而“值”了,不遇中有遇,更“值得”了,生活中还有哪些“没有遇到”却同样“不虚此行”事例,结合实际或查阅资料和同学们分享。

好的古诗词教学,不是把教参对诗句的分析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引领孩子们有个体感悟和多元解读;不是在单一的词句中反复打转转,而是和其他词句的反复对比品味中发现语文的广博、发现语文的绚丽;不是亦步亦趋地拘囿在教材当下和课堂当下,而是尽可能地“走向远方”,让孩子们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虞大明 让课堂住进孩子的心里[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5,(10):1。

[2]潘新和 牧羊言语生命的“野性”[J].粤海风,2005,(1):13-15。

[3]李镇西 得失寸心知[J].教师月刊,2015,(4):023。

论文作者:刘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  ;  ;  ;  ;  ;  ;  ;  

让孩子们在“游园不值”中“值得”论文_刘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