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焦虑症状、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为脑卒中用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住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以1:1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康复训练,试验组联合早期药物治疗,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HAMA、BI、NIHSS评分以及DA、NE、5-HT血浆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组间HAMA、BI、NIHSS评分以及DA、NE、5-HT水平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4周后,组间HAMA、BI、NIHSS评分以及DA、NE、5-HT水平再次对比,P<0.05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早期介入药物治疗脑卒中,在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神经功能方面价值突出,具有推行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药物治疗 焦虑症状 神经递质水平 神经功能
脑卒中患者多有情感障碍情况,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资料指出,脑卒中发病中患者心理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均扮演主要角色[1]。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情况明显,以肢体、语言、认知障碍为主,患者承受着身心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增加患者负性心理,是导致患者情感障碍的主因[2]。另外,神经生物因素指出大脑损伤会进一步累及丘脑等部位,直接影响颅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分泌情况,也和情感障碍有关[3]。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焦虑症状会直接影响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早诊断以及治疗是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就我院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早期药物介入治疗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脑卒中确诊患者,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经CT以及MRI检查确诊,排除合并智力、意识、语言障碍等患者。病例选自2015年12月-2017年5月,总计90例,按照1:1比例分组,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试验组:45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50-66岁,均值(56.50±2.30)岁;发病-入院治疗时间1-5h,均值(3.50±0.50)h;病灶部位:对照组:顶叶10例,枕叶16例,额叶11例,颞叶8例。对照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8-69岁,均值(56.80±2.10)岁;发病-入院治疗时间1-6h,均值(3.60±1.20)h;病灶部位:对照组:顶叶8例,枕叶16例,额叶12例,颞叶9例。对照组、试验组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病灶部位等)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加行康复训练。常规治疗包括调节血压、血脂、血糖治疗,基于神经营养物质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治疗等。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语言、吞咽等训练。
试验组——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早期药物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1片/次,2次/d,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药物剂量递增,最大剂量<4片/d。阿普吐仑口服,0.4mg/次,3次/d,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药物剂量递增,最大剂量<4mg/d,连续用药4周。
1.3观察指标
记录脑卒中患者焦虑症状变化(参考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参考BI——Barthel指数测评)、神经功能变化(参考NIHSS卒中量表)评分变化情况以及神经递质检测指标(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变化情况[4-5]。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脑卒中患者实验指标计算。HAMA、BI、NIHSS评分变化等计量观察指标结果以 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的情况下,证明脑卒中患者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神经递质检测指标结果对比
治疗前、治疗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递质检测指标水平变化见表1。治疗4周后,组间DA、NE、5-HT水平对比,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焦虑情感功能障碍明显,诱发因素较多,包括经济负担、疾病造成的生活影响等,均导致患者明显心理负性情绪。另外,脑神经损伤会直接影响
神经传导通路,进而影响患者睡眠、情绪,并影响颅内神经递质分泌,增加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引起情感障碍。现代病理学研究指出,控制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是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关键,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6]。
实验对比了采取早期药物治疗以及未采取的试验组和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HAMA为(10.0±1.5)分、BI为(76.2±6.5)分、NIHSS为(7.0±2.1)分,对照组HAMA为(18.5±2.0)分、BI为(35.6±6.3)分、NIHSS为(9.6±2.5)分。3项指标评分对比,P<0.05。另外,组间DA、NE、5-HT水平对比,P<0.05。
综上所述,早期介入抗焦虑药物治疗脑卒中,在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价值突出,具有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夏田,李禄.早期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焦虑症状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2016,34(5):5-7.
[2]齐艳红,刘苹.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递质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3):49-52.
[3]冯娟娟,尚小平,何予工等.球囊扩张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6):437-439.
[4]邱斌,邢小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疗效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152-2153.
[5]高淑凤,孙培云,焦丽琴等.不同社区康复模式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心理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7):826-827.
[6]陈汉水,童绥君,马祺琳等.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5856-5857.
论文作者:朱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焦虑论文; 神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水平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