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受到了较为普遍的重视,但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作用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不论是教材中的课文,还是各种文学名著,其中不仅有巧妙的写作手法,还蕴含着作者浓厚的感情,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既能够帮助学生记住生字、生词、语法知识,还能让学生受到作者感情的熏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后一点,能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为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实践中找到一条适合实际情况的阅读教学路径。
一、丰富阅读素材,促进学生理解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是作者在特定时空中的一种感情抒发,是文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但是初中生社会经验较少,人生经历不够丰富,他们有时虽然能够明白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却不清楚这种感情因何而来,这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是不利的。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记住,而是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教材中所没有的丰富素材,如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等,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岳阳楼记》。本文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篇,深刻体现了范仲淹伟大的情操,一直受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推崇。但初中生一般很难深入领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家国情怀。教师可以从范仲淹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上切入,让学生了解到北宋所面临的严峻对外形势和范仲淹任职陕西时看到的民众困苦生活。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范仲淹的感叹究竟因何而起,也会与作者产生共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二、小组合作探讨,拓宽阅读思维
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解读角度比较多,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感受,严格意义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初中生在阅读课文时产生不一样的感想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够缜密、全面,容易以偏概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同时给出一些自由度比较大的问题,引导学习小组去主动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以逐渐成熟、完善,为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巩固打好基础。
例如,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并提出问题:在文章中,作者透出了对塾师什么样的感情?阅读之后,有的学生认为塾师过于严厉、迂腐,作者对他的感情应该是厌恶;也有的学生会觉得关于塾师的情节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轻松愉快的,塾师的出现并没有破坏这种基调,不能说作者厌恶塾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课文中寻找答案,阅读更加细致而深入。
三、课外阅读指导,巩固阅读技能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在具体表现上,经常只是强调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读好书,缺乏进一步的指导。课外阅读书籍与教材课文不同,文后没有相应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的思维,一切都要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陷入困惑,甚至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提起阅读兴趣。特别是现在市场上的书籍质量良莠不齐,初中生的分辨能力还不够强,如果阅读对象存在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例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发现本班学生在学习《智取生辰纲》一课中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这种情节紧凑、冲突激烈的故事。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把《水浒传》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小要求,比如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阅读分享会,每个同学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提出关于《水浒传》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状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地建议,避免学生把重点全放在冲突争斗上,而是去体会《水浒传》所透露出来的英雄情结与反抗精神。
总而言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过长久的锻炼,也需要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有效阅读的良好配合。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样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柄自主学习的“神兵利器”,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能够随时通过阅读等自我学习手段,来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得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成为国家的栋梁。希望广大同仁能够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加强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努力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爱.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74.
[2]陈继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1):104.
论文作者:朱双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塾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课文论文; 水浒传论文; 作者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