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论文_陈玉峰

(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中医证型构成比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5种中医证型FBG、LDL-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患者TC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痰湿壅盛证及瘀血阻络证患者TG及LDL-C水平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各类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及瘀血阻络证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更高,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以改善预后。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412-01

高血压是较为常见的慢性病,其以舒张压和收缩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损伤[1]。中医证型是患者社会心理因素、个体本身与疾病等综合作用,也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病理属性的概括,相互影响后的一种外在表征。中医辨证注重个体化治疗,施治理论强调从中医证型出发,防止靶器官损害为主,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症状,在高血压防治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2]。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例,女性89例;年龄60-88岁,平均(70.29±3.24)岁;病程3-10年,平均(6.29±1.50)年;饮酒史33例,吸烟史67例,冠心病78例,心率异常54例,糖尿病42例,高血压家族史35例。记录患者中医体质特点,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将高血压中医证型分为5类,瘀血阻络证33例、阴阳两虚证46例、痰湿壅盛证27例、阴虚阳亢证35例、肝火亢盛证19例。

1.2 方法 对所选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相关性。抽取患者5ml静脉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采用cobas6000C501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种中医证型FBG、LDL-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患者TC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痰湿壅盛证及瘀血阻络证患者TG及LDL-C水平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糖及血脂指标比较( ,mmol/L)

注:与痰湿壅盛证比较,*P<0.05;与瘀血阻络证比较,#P<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其病理主要为虚、瘀、痰、火、风,与肾、脾、肝等脏腑关系密切,属中医“中风”、“头痛”、“眩晕”范畴,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为本,本虚标实,痰浊内蕴、肝阳上亢为标[4]。血瘀证的病理机制是血脂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机体血液流变学改变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多表现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瘀血阻络证,导致其老年高血压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的相关指标多表现异常升高。血脂异常与中医的血瘀、痰浊密切相关,肾虚水失蒸化,脾虚水湿内生,痰浊乃津液代谢障碍之产物,停留凝聚而成痰[5]。本研究结果显示,痰湿壅盛证患者TC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痰湿壅盛证及瘀血阻络证患者TG及LDL-C水平高于其他3种证型,表明,老年高血压各类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及瘀血阻络证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更高,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以改善预后。瘀血阻络证TG较其他证型高,血瘀则津液环流不畅,各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血脂TC、LDL-C较高,出现脉络壅滞不畅,浊脂沉积血府,浸淫血脉;而痰湿内聚,血行瘀滞,水液不行,终致痰瘀互结,闭阻脉络而发病。痰湿壅盛证及瘀血阻络证可能较其他证型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需要在后期动态健康监测予以重视[6]。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各类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及瘀血阻络证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更高,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梅艳,倪淑明,李治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02):94-97.

[2] 郭晨贤,崔萍,王肖龙.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影响的相关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4):2863-2866.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5,380.

[4] 王广娟,赵颖馨,孙尚文,等.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17(05):349-352.

[5] 黄沁,孔燕莹,孙世宁,等.11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04):598-602.

[6] 赵伟,李薇.依托家庭医生工作室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效果[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06):795-797.

论文作者:陈玉峰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7

标签:;  ;  ;  ;  ;  ;  ;  ;  

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论文_陈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