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瓮安中学,贵州 黔南州 558000)
摘要:高中政治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贴近社会的教育课程。由于其具有浓厚的时代氛围,因此政治课堂的相关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实践时刻结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虽然进行了较大幅度改进与提高,但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教学问题的长期存在仍然困扰和影响着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本文就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实质性分析,并为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过程更优、效益更佳的教学刍议。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问题 实效性 教学刍议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高中政治学科补充时事政策教育、配合高中其他相关科目德育教育的教学任务,并对政治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新一轮革新,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高中政治课堂带来教学新面貌:政治课堂的教学维度变广,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上的发展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学相长,课堂学习逐步由教师的单向讲授转变为双向对话,营造出了融洽的政治课堂氛围。不可否认,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与创新已经呈现出了活跃的学习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喜的教学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政治课堂教学仍有诸多缺憾,不仅深刻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一定阻碍,具体问题如下:
一、课堂情境创设不合理,情感体验不足。高中政治教材中针对一些政治知识重点都会编入一些富有情节的故事或短文叙述,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却不能充分理解编者的用意,把这些故事短文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而是一味沿袭传统教学风格,生搬硬套,无法将学生带入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自然不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深刻体验,学习效果也会有所降低。
二、问题结构散漫,启发思维较少。课堂提问是增加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但很多教师对问题的提出通常相对随意,并不会考虑问题方式及内容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尤其在课前提问环节,教师如果没有进行一定有序的问题设计,学生的回答将如同过眼烟云,根本触发不到科学性、启发性的思考,甚至与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互不关联,根本无法达到启发性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十分不利。
三、课堂学习形式化,协作学习实质效果难以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政治教学课堂上教师也的确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并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究活动,但其实更多课堂合作讨论只是达到了表面效果,学生几人成组来进行探究,由于缺乏充足的时间和触不到恰到的问题界限,或者是教师对待探究学习的结论过度批判,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清晰的探究结果,或是觉得讨论过于乏味,教师具有针对性的点评也会令他们丧失信心,合作讨论得不到实质性的思想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高中政治课堂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结合当下教学实践,以精心设计的课堂环节来吸引学生,用系统全面的问题体系来掌控课堂节奏,再加以多种有效的课堂互动,不断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改进与创新,就可以为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创造充分适合的环境,促进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升。
第一,创设情境模块,注重情感型教育。中国教育课堂普遍呈现“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与传统课堂的陈旧观念息息相关,尤其在高中政治课上,把以说教为主的课堂转换为情感型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为学生减少抽象、空洞而又脱离实际的知识泛谈,而且能够增加情真意切、生动形象、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内容。要想寓政治教育于情感当中,情境的创设非但必不可少,而且要优质高效: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议学生关注身边时政,在丰富的生活实践情境中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锻炼自身的政治能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公益,与学生共同观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栏目等,多种情境的体验会让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令课堂学习的效益实现更大化。
第二,合理设置问题结构,把控课堂整体进程。在利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实现一定兴趣激发后,利用问题探究对整个政治课堂进行适当的铺垫也是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有力措施。在课堂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简易问题,让学生感受创意和激情,感受政治课并非离生活十分遥远。例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课程内容,可以向学生提出“市民办理各种证件的机构是谁、学生学杂费用免除的政策由谁来监督完成”这样的生活问题,贴近生活的问题涉及使学生回答起来也十分流畅。那么对于这堂课前就具备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有利于营造出更佳的学习氛围;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可以利用需要思考的深层次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层层追问,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具有思想上的连贯性,把零散的、看似不够相关的知识摸清理顺,并对其进行充分的掌握;在课程即将结束,教师可以提出总结性的问题“如何做”来进行学生对知识点的自我总结以及最终学习境界的升华,整个过程充分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同时与生活时刻相关而不失趣味,有目的、有层次的问题结构也会令整个政治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十分浓厚,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第三,引导合作学习,促进高效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学习方式的确值得被提倡,但要想摆脱表面化的合作性质,就需要教师充分担当起引导者与解惑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时要实行走动教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互相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偏差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对于学生们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难点也要适时作出解答,帮助学生更加顺畅地完成整个思维交换过程,同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为接下来课程内容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另外,对于合作探究的效果评价,教师应当尽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语,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活跃度,对于错误的回答也要以合理的方式指导而不是批评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政治课堂的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对今后的政治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董金萍.关于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好家长,2015,(21).
[2]孟建林.注重政治实效性教学 打造高效教学课堂[J].时代教育,2012,(24).
[3]李小玲. 与时俱进,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实效性[J]. 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8).
论文作者:彭清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政治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情境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 《知识-力量》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