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气活血方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和促凋亡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丰颖[1](2021)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作为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显示,上皮性卵巢癌总体缓解率在10%-35%之间,且缓解期相对短暂。尽管在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但大多数晚期疾病患者仍然难以避免地经历了复发,最终由于化疗耐药而导致死亡,其中以铂耐药发生率最高。临床上,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和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此外,上皮性卵巢癌的耐顺铂往往表现出多因素的机制,耐药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被完全了解和认识。因此,现阶段治疗铂耐药/铂难治卵巢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序贯单药化疗来维持生活质量和缓解症状,目前的难题仍需要通过创新疗法的临床试验来实现突破。导师带领的课题组一直以来都在中药领域探索,尝试从中药宝库中挖掘出能辅助治疗和改善这些卵巢癌患者疗效的有效中药或中药复合物,期望可以用于这些晚期或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用于耐顺铂卵巢癌的治疗意义重大。本研究将小剂量雷公藤多苷(GTW)作用于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小剂量GTW对人上皮性耐药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揭示GTW抑制上皮性耐药卵巢癌的作用机制,为GTW临床应用于辅助治疗晚期或上皮性耐药卵巢癌提供实验数据和体内体外评价模型。第一部分GTW对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细胞的作用目的尝试从细胞水平评价GTW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A2780/DDP细胞的培养、冻存及计数:将A2780/DDP细胞放置在含有链霉素、10%胎牛血清、青霉素的培养液内进行培养。培养条件:环境温度37℃,5%CO2,90%空气湿度,换液周期为2-3d。当细胞贴壁率达90%左右时,进行细胞消化传代。当细胞形状变为圆形时,加入RPMI-1640培养基,并停止消化。取出上清液,得到细胞沉淀物。按9:1的比例,分别加入胎牛血清900μl和DMSO 100μl制作成细胞冻存液1ml,调节细胞浓度。将调节后的冻存液和细胞沉淀均匀混合后冻存。在细胞沉淀物中加入10%胎牛血清等,打散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悬液密度至5×104/ml后进行细胞计数。2.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TW、DDP作用于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株的细胞存活率,并计算GTW、DDP作用于A2780/DDP细胞后的IC50测定。3.采用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GTW对A2780/DDP细胞进行干预前后的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分组同前。实验重复3次,取穿膜细胞均值作为反映细胞迁移能力指标。4.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查阅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预实验,并借鉴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采用的实验方案,我们选择如下不同浓度梯度的GTW(50μg/ml、200μg/ml、800μg/ml、1600μg/ml、3200μg/ml)作用于A2780/DDP细胞24h,GTW最低的有效抑制浓度为200μg/ml。随GTW浓度的升高,各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GTW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且IC50为882.1 ug/ml。说明GTW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的作用。2.不同浓度DDP(0.625μg/m L、1.25μg/m L、2.5μg/m L、5μg/m L、10μg/m L、20μg/m L)作用A2780/DDP细胞24h,DDP最低有效抑制浓度为1.25μg/m L(P<0.05)。随DDP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5)。DDP作用于A2780/DDP细胞上的IC50为1.891μg/m L。表明DDP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的作用。3.小剂量GTW对A2780/DDP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浓度为200/800/1600/3200μg/m L时,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W对A2780/DD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第二部分GTW通过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GTW是否能够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来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增强DDP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及耐顺铂作用。方法1将A2780/DDP细胞进行基本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GTW组、DDP组和GTW+DDP组。分别用si RNA-ILK、si RNA-Slug、AKT抑制剂、GSK3β抑制剂作用于各基本分组后,并通过Transwell实验对细胞的变化(侵袭、迁移)情况进行检测。2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的表达情况。3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P组、GTW组、GTW+DDP组能够有效抑制Slug的表达,并且GTW+DDP组抑制作用明显(P<0.005)。转染si RNA-Slug后,N-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E-cadherin表达进一步上调,以GTW+DDP组尤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si RNA-Slug协同增强了GTW+DDP组对A2780/DDP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P<0.005)。2.在si RNA-ILK转染后,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P组、GTW组以及GTW+DDP组A2780/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以GTW+DDP组抑制作用明显(P<0.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转染前,各组ILK、p-AKT、p-GSK3β和Slug的表达下调。尤其在GTW+DDP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转染si RNA-ILK沉默ILK后,ILK、p-AKT、p-GSK3β和Slug的水平下调更为显着,N-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下调,而E-cadherin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以GTW+DDP组尤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si RNA-ILK协同增强了GTW+DDP组的抑制作用。3.AKT抑制剂(MK2206)可抑制A2780/DDP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AKT抑制剂协同促进了GTW、DDP和GTW+DDP对A2780/DD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AKT抑制剂促进了GTW组、DDP组和GTW+DDP组的p-AKT、p-GSK3β、ILK蛋白水平的进一步下调。促进了各组A2780/DDP细胞的E-cadherin水平的上调及N-cadherin水平的进一步下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4.GSK3β抑制剂可抑制A2780/DDP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GSK3β抑制剂协同促进了GTW、DDP和GTW+DDP对A2780/DD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以GTW+DDP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GSK3β抑制剂诱导了GTW组、DDP组和GTW+DDP组slug、p-GSK3β水平的上调,但不影响p-AKT、ILK。GSK3β抑制剂协同促进了各组细胞的E-cadherin水平上调、N-cadherin水平下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TW可协同DDP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增加A2780/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2.GTW通过靶向调控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对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产生有效抑制。通过靶向调控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水平上调,N-cadherin、ILK、p-Akt、p-GSK3β和Slug的水平下调,以GTW+DDP组尤为明显,说明GTW可通过ILK/AKT/GSK3β/Slug途径靶向抑制肿瘤细胞的EMT来增强对DDP的敏感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耐顺铂作用。第三部分GTW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体内成瘤作用的研究目的通过构建荷耐顺铂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尝试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GTW可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EM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EMT相关转移及化疗耐药(DDP-耐药)。方法1.取4~6周龄体重15~20 g的雌性裸鼠48只,按每组12只,随机分为四组,驯化一周。2.取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常规培养,在裸鼠腹腔建模时候,取0.2ml的细胞悬液进行接种,密度控制在每ml细胞数量为2×107个。接种满96 h后,在裸鼠尾静脉处抽血0.2ml,离心后吸出血清,-80℃保存,备用。抽血完毕后,当肿瘤体积达到50mm3时,接受以下处理:(1)对照组:每隔一天取生理盐水0.2 ml对裸鼠进行灌胃处理,持续10次。(2)GTW组:1 mg/kg/d GTW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腹腔注药,持续14次。(3)DDP组:顺铂4 mg/kg/d,腹腔注射给药,第1、8天给药,总共用药2天。(4)GTW+DDP组:1 mg/kg/d GTW生理盐水稀释成终体积0.2 ml,腹腔注药,持续14次。在第1天、第8天,按照4 m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DDP,总共用药2天。3.接种后,每天观察荷瘤裸鼠的活动情况、肤色、精神状态,并在接种的第7天起,对荷瘤裸鼠的体重、腹围进行隔日观察,当荷瘤裸鼠的腹围增大时,认为腹腔转移瘤产生。实验截止到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每周测量两次肿瘤体积,并称重小鼠。实验第22天时,每组取3只小鼠进行安乐死后解剖,观察腹腔成瘤、成瘤位置,统计肠系膜上肿瘤的数量,取下肠系膜以及上面的腹腔转移瘤进行称重。同时留取移植瘤标本,保持无菌,-80℃保存。其余小鼠用于评估生存曲线。4.采用ELISA法检测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荷瘤裸鼠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的变化5.用Western Blot检测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6.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均值表示±SD。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1.裸鼠腹腔内成瘤后,各组肿瘤体积及重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各组瘤体积:对照组平均为1916.463±52.491mm3,DDP组平均为1014.021±52.553mm3,GTW组平均为1196.322±51.681mm3,DDP+GTW组平均为680.321±33.652mm3。对照组的肿瘤体积最大,DDP组、GTW组及联合组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DP+GTW组的减小程度最明显。而GTW组和DDP组瘤体积次之(P<0.05)。各组瘤重:对照组平均重0.8210±0.1260g,DDP组平均重0.4797±0.0054g,GTW组平均重0.5413±0.049g,DDP+GTW组平均重0.2777±0.0046g。对照组的肿瘤重量最大,GTW组、DDP组及联合(DDP+GTW)组瘤重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DP+GTW组瘤体重量的减小程度最明显。而GTW组和DDP组瘤重次之(P<0.05)。2.各组瘤生存期方面,对照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4.6天、37天,DDP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1.4天、44天,GTW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9.8天、40天,联合(DDP+GTW)组的肿瘤生存期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46.6天、49天。DDP+GTW组的生存期最长,生存期最长可以达到50天。3.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中的CA125、HE4水平时发现:和对照组进行比较,GTW组、DDP及GTW+DDP组使得荷瘤裸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明显下降,以GTW+DDP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in、ILK、AKT、p-AKT、GSK3β、p-GSK3β、slug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显示:GTW组和DDP组移植瘤组织中的E-cadherin水平均上调,N-cadherin、ILK、p-AKT p-GSK3β和Slug水平均下调。DDP+GTW对肿瘤组织中上述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实验再一次证实:GTW可通过抑制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EMT,从而抑制肿瘤细胞EMT相关转移及化疗耐药(DDP-耐药)
李丹阳[2](2021)在《金果胃康胶囊通过Notch4/Snail通路调控PLGC大鼠E-cadherin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初步探讨金果胃康胶囊通过Notch4/Snail通路调控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作用,进一步阐明金果胃康胶囊治疗PLGC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及空白组,前者通过MNNG综合方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随机分别从造模组取3只大鼠,从空白组取2只大鼠,检验是否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金果胃康组、维酶素组和造模组。给药干预8周:金果胃康组和维酶素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造模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空白组大鼠继续正常喂养。之后,处死全部大鼠,取材,进行HE染色查看各组病理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和q PCR法检测胃粘膜Notch4、Snail和Ecadherin蛋白水平及基因表达。结果:1.经HE染色后镜下显示空白组胃组织结构正常、无充血、坏死和炎性浸润。此外,胃腺体完整清晰,排列紧密,核仁清晰,胞浆均匀。在PLGC造模组中,细胞核深染和变性表现出增大,有些还可见异形,腺体数量减少,形态明显不规则,可见炎性细胞、杯状细胞化生、淋巴滤泡形成;中药组予以金果胃康胶囊处理后可改善PLGC状态,观察到粘膜基本完整,非典型增生为轻度或不显,肠上皮化生程度降低,虽然维酶素组也可以改善PLGC细胞形态,但较金果胃康组效果较差。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Notch4和Snail蛋白表达均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显着降低。(2)与造模组相比,金果胃康组、维酶素组中的Notch4与Snail蛋白值均下调,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更丰富。(3)就Notch4而言,金果胃康组<维酶素组,说明金果胃康胶囊能够更有效降低Notch4蛋白表达;就Snail而言,金果胃康组下调Snail作用强于维酶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就E-cadherin而言,金果胃康组蛋白水平高于维酶素组,报告统计学提示有统计学差异。3.q PCR检测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Notch4 m RNA表达显着增加;与造模组相比,金果胃康组Notch4基因表达明显减少;与维酶素组相比,金果胃康组降低Notch4更为明显,结果有统计学差异。(2)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Snail基因表达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与造模组相比,金果胃康组与维酶素组Snail m RNA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只从数值而论,与造模组比较,金果胃康组、维酶素组Snail基因表达均下调,说明金果胃康胶囊和维酶素片都可以减少Snail基因表达水平,而且金果胃康胶囊效果较维酶素组更加显着。(3)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E-cadherin m RNA表达减少;与造模组相比,金果胃康组与维酶素组E-cadherin m RNA表达均增加,而且金果胃康胶囊组>维酶素组。结论:金果胃康胶囊可能通过减少Notch4表达,抑制下游靶基因Snail的表达,从而上调E-cadherin表达,改善大鼠PLGC模型胃粘膜病理形态而起到逆转PLGC的作用。
张箫箫[3](2021)在《冠心Ⅴ号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干预心梗后心室重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临床类型,死亡率极高。AMI引起的病理改变导致心室重构(VR)的发生,VR的发生会进一步增加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冠心V号合剂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临床常用院内制剂,我们前期已有研究表明,冠心V号合剂能显着提高AMI大鼠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从而改善心功能,延缓AMI后VR的发生。然而,冠心V号合剂对AMI后VR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冠心V号对AMI后VR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中药复方制剂干预AMI后VR的作用和机制诠释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60只雄性、8周龄、体重110±20g叙利亚仓鼠经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根据存活情况将48只叙利亚仓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不打结)、模型组(AMI组)、冠心V号组(GX组)和曲尼司特组(Tra组),每组12只。GX组予冠心V号合剂(6g/Kg/d)、Tra组予曲尼司特(105mg/Kg/d)灌胃给药,AMI组及Sham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给药一次。每周称重并记录,并分别于给药后4周及8周时,每组随机抽取6只仓鼠,行经胸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后,腹主动脉取血法留取血液4ml后处死,摘取心脏组织,称重,保存备用。(2)采用Elisa法检测心脏及血清renin、Chymase、Ang Ⅰ及AngⅡ浓度,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脏Chymase及AT1R蛋白表达水平,IHC染色法观察心脏Chymase及AT1R的表达水平,探讨冠心V号合剂对AMI后叙利亚仓鼠RAAS激活的作用。(3)采用HE染色观察心脏大致形态、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IHC染色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TB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聚集程度,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脏TGF-β1、Smad2/3、pSmad2/3和Smad7的蛋白相对水平。探讨冠心V号合剂对AMI后叙利亚仓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的作用及可能机制。(4)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心脏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程度,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脏Caspase3和Bcl-2表达水平。探讨冠心Ⅴ号合剂对AMI后叙利亚仓鼠心肌凋亡的调控及可能机制。结果(1)冠心Ⅴ号合剂能够降低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脏彩超检测的左室内径和容积,提高心功能。(2)冠心Ⅴ号合剂能够降低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脏体重指数及梗死面积。(3)冠心Ⅴ号合剂能够降低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肌纤维化的程度。(4)冠心Ⅴ号合剂能够抑制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脏RAAS的激活。(5)冠心Ⅴ号合剂能够减少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脏肥大细胞的聚集。(6)冠心Ⅴ号合剂能够抑制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脏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表达。(7)冠心Ⅴ号合剂能够抑制心梗后模型叙利亚仓鼠心肌凋亡及Caspase3/Bcl-2的表达。结论冠心Ⅴ号合剂通过降低MCs聚集程度、降低Chymase水平、抑制RAAS活性,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干预AMI模型仓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部分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此外,冠心Ⅴ号合剂还可以减轻模型仓鼠AMI后心肌细胞的凋亡程度,延缓心室重构,这可能是通过下调Caspase3/Bcl-2的表达来实现的。
郭秋均[4](2017)在《西黄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其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胃癌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居我国肿瘤发病和死亡率前列,血管生成拟态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血管生成形式,与胃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乏氧微环境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且与瘀毒互结证关系密切。抗癌名方西黄丸具有活血解毒功效并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我们推测,具有解毒活血功效的西黄丸抑制肿瘤的可能机制是通过调控乏氧微环境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拟态来实现的。目的:明确西黄丸调控乏氧微环境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相关机制,探索西黄丸抗肿瘤的内在靶标,丰富活血解毒法治疗肿瘤的内涵。方法:(1)实验分组:空白组、西黄丸组、HIF-1α抑制剂(2-ME)组、结合组;(2)体外采用人胃癌MGC-803细胞系,CCK-8法检测西黄丸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V-PI法检测西黄丸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RNA酶法检测西黄丸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Balb/c裸鼠建立MGC-803移植瘤模型,观察和测量西黄丸对裸鼠移植瘤肿瘤体积和质量的影响;(3)使用低氧工作站建立乏氧细胞培养模型、通过三维培养建立体外肿瘤细胞拟态血管模型,体外实验通过显微镜下管道计数、体内实验通过PAS-CD31免疫化学-免疫组化双染色法计算各组管道形成数目。(4)体内实验采用 RT-qPCR、Western-blot,体外实验采用 RT-qPCR、Western-blot、IHC法检测血管生成拟态相关蛋白VE-Cadherin、EphA2、MMP-2蛋白及mRNA表达、p-EphA2蛋白表达、HIF-1α、Twist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5)HTA2.0芯片筛选西黄丸抗肿瘤和调控乏氧通路相关基因,并进行RT-qPCR验证。结果:(1)西黄丸可以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IC50:24h为50.424μg/ml,48h为35.129μg/ml,72h为28.191μg/ml,并抑制裸鼠移植瘤肿瘤的生长。同时,西黄丸可以促进MGC-803细胞凋亡,并将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2)建立体外和体内MGC-803细胞拟态管道形成模型,西黄丸可以显着抑制体外乏氧条件下和体内MGC-803拟态管道的形成,与2-ME的抑制作用相近,结合组对拟态管道形成的抑制作用最强。(3)西黄丸、2-ME、结合组可以降低体内和体外VE-Cadherin、MMP-2的mRNA表达,可以降低体内和体外VE-Cadherin、MMP-2的蛋白表达及p-EphA2的表达,结合组可以更显着的降低如上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合组可以降低EphA2的mRNA的表达,但不能显着影响其蛋白的表达;西黄丸、2-ME、结合组对EphA2蛋白和mRNA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西黄丸、2-ME、结合组可以降低体外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Twist1的mRNA表达;在体内降低HIF-1α和Twist1的mRNA及蛋白表达。(4)HTA2.0基因芯片筛选西黄丸可能的作用通路靶点,发现西黄丸可以显着下调628个基因表达,上调88个基因表达。显着下调9个lncRNA表达,上调11个lncRNA表达,并对54条信号通路具有显着影响。结合前述研究结果选取乏氧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信号通路进行验证,发现西黄丸可以降低HIF-1α上有蛋白mTOR表达,促进翻译后修饰蛋白PHD2、VHL蛋白基因表达,降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SMC3、CDC25c、CDC6、MCM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西黄丸可以通过(1)抑制乏氧相关mTOR-HIF-1α-Twistl信号通路,(2)促进乏氧相关蛋白PHD2、VHL表达,(3)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相关蛋白VE-Cadherin、MMP-2表达及EphA2蛋白磷酸化,(4)抑制SMC3、CDC25c、CDC6、MCM3等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
寇露露[5](2018)在《十全育真汤加减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晚期肺癌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也是形成VTE,导致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之一。虽然各项指南推荐应予预防性抗凝治疗,但由于存在诸多禁忌症、出血风险及社会个人原因等因素,目前临床应用及推广受限。多项研究证实中医药在防治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改善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及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的:以晚期肺腺癌为研究对象,分析所纳入患者凝血指标与血瘀证的相关性;观察十全育真汤加减联合化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临床疗效、中医症候及安全性的影响。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以及江苏省肿瘤医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IV期或术后复发转移的肺腺癌患者,最终纳入50例患者,分试验组25例,予十全育真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25例,仅予化学治疗,21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记录2组患者凝血相关指标、中医症候疗效积分、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毒副反应以及血栓、出血发生事件。结果:1、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液凝血指标D-D、FIB、AT-Ⅲ、APTT、PT与血瘀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为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提供一定的借鉴。2、十全育真汤加减可有效降低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浆D-D、FIB、(P<0.05),升高AT-Ⅲ指标(P<0.05);并对APTT及PT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提示该方可防治晚期肺腺癌化疗患者的高凝状态。3、十全育真汤可显着改善患者血瘀兼气阴两伤证症候,可有效缓解咳嗽、肌肤甲错、舌质、自汗盗汗等主要临床表象(P<0.05)。4、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十全育真汤联合化疗对晚期肺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具有一定优势。5、十全育真汤可减轻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在缓解消化道副反应方面尤为显着(P<0.05),对骨髓抑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0.05),中药汤剂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伤及出血事件发生,安全性良好。6、目前尚无法有效评估十全育真汤对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的防治作用,尚待大样本数据、长期用药及随访。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血瘀证与血清凝血指标D-D、FIB、AT-Ⅲ、APTT、PT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十全育真汤加减可有效防治晚期肺腺癌患者高凝状态,缓解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刘宇旻[6](2017)在《健脾益气方对β-catenin、GSK3β表达的影响及对CAG大鼠成模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成模过程中血清PGE2、GAS、SS及胃粘膜组织中β-catenin及GSK3β表达的影响和发病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健脾益气方对慢性萎缩性大鼠发病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用35只SD雄性大鼠作为实验用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饲养)、模型组(0.9%Nacl)、健脾益气方低剂量(13.14g.kg-1.d-1)、中剂量(26.28g.kg-1.d-1)、高剂量(52.56g.kg-1.d-1)组,每组7只,模型组采用MNNG配合雷尼替丁制备CAG大鼠模型,健脾益气方不同剂量组在建立模型的同时给予中药干预,每日1次,24周末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胃粘膜病理,采用Elisa法检测PGE2、GAS、SS,观察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各组大鼠胃粘膜组织中β-catenin及GSK3β的表达。结果:①一般情况:正常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反应灵敏,毛发雪白密集且有光泽,进食正常及体重增长快等;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度差、毛发粗糙泛黄、进食饮水量减少及体重增长缓慢等;中药不同剂量组精神状态、饮食及体重等方面接近于正常组。②组织形态学:正常组胃粘膜呈淡红色,皱襞明显,粘膜柔软有弹性;模型组大鼠胃粘膜呈灰白色,皱襞较正常组减少且细小,粘膜壁变薄,弹性差,表面有糜烂及点状出血灶,部分大鼠胃粘膜壁粗糙僵硬,有息肉形成。中药不同剂量干预组肉眼观胃粘膜形态接近于正常组。③病理组织学变化:正常组胃粘膜结构层次完整,腺体排列紧密且规则;模型组大鼠粘膜层变薄,腺体排列不规则、萎缩减少,有炎性细胞浸润;低剂量组见腺体排列较正常组不规则,有炎性细胞浸润,未见粘膜变薄;中、高剂量干预组胃粘膜结构完整,腺体排列规则,接近于正常组。④大鼠血清PGE2、GAS及SS含量变化:模型组PGE2、GAS、SS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健脾益气方干预后,低、中、高剂量三组则高于模型组(P<0.05和0.01),而中药三组间比较则无差异(P>0.05)。⑤胃粘膜组织中β-catenin及GSK3β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β-catenin水平表达明显增高(P<0.01),GSK3β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气方不同剂量组干预后,β-catenin表达明显下降(P<0.05),中、高剂量组GSK3β表达明显升高(P<0.01);β-catenin及GSK3β在中药各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健脾益气方能够有效改善CAG大鼠发病过程中的一般情况,具有保护胃黏膜屏障作用,促进胃粘膜修复,并能阻断大鼠胃粘膜萎缩病理组织变化,但无明显量效关系。②健脾益气方预防性给药,能调控模型大鼠发病过程中血清PGE2、GAS及SS含量变化,从而改善胃分泌功能,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CAG的发生、发展和加重。③健脾益气方能下调模型大鼠发病过程中胃组织中β-catenin的过表达,而增加其GSK-3β的表达,从而促使胃黏膜细胞的分化、凋亡,这可能是其预防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文静[7](2017)在《开窍药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艾片(左旋龙脑)、天然冰片(右旋龙脑)、冰片(合成龙脑)、苏合香、安息香五味开窍药的神经血管单元(NVU)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阐释开窍药开窍醒神功效的科学内涵;同时比较五味开窍药的药效强弱,为临床组方选药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大鼠模型,记录各组大鼠从麻醉到苏醒的时间,并参照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2)采用干湿重法测定pMCAO模型大鼠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脑水肿率。(3)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对p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进行染色观察脑组织梗死情况,并测计算脑梗死率。(4)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pMCAO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细胞形态,并计算神经元变性细胞指数(DCI)。(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MCAO模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6)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T-PCR)法、免疫印迹法(WB)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MCAO大鼠模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大肠腺瘤样息肉蛋白(APC)、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及蛋白的表达。(7)采用透射电镜观察p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神经元以及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1)三种冰片能显着延长模型大鼠麻醉后苏醒时间(P<0.01),苏合香与安息香对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艾片与安息香能显着降低模型大鼠术后24 h的神经行为评分(P<0.05),天然冰片与冰片有降低行为评分的趋势。(2)艾片、冰片、苏合香、安息香能显着降低模型大鼠缺血侧脑含水量、Δ含水量、Δ脑指数(P<0.01);艾片、冰片、安息香能显着降低模型大鼠脑水肿率(P<0.01)。(3)TTC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脑组织可见明显的苍白梗死区,开窍药对脑梗死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艾片、冰片、苏合香、安息香能显着降低模型大鼠脑梗死率(P<0.01)。(4)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表现为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网状病灶,与周围组织有较明显分界,五味开窍药可不同程度改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艾片、冰片、苏合香、安息香可显着降低模型大鼠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DCI(P<0.01)。(5)五味开窍药均能显着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显着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P<0.05或P<0.01),对NGF及IL-1β无明显影响。(6)总体来看,开窍药有升高pMCAO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Wnt3a蛋白、β-catenin mRNA、Dsh1 mRNA、GSK-3βmRNA与蛋白、Claudin5 mRNA与蛋白、Bax mRNA与蛋白、Bcl-2 mRNA与蛋白表达的作用趋势,有降低Wnt3a mRNA、β-catenin蛋白、LEF1 mRNA、APC mRNA与蛋白、Caspase-3 mRNA与蛋白表达以及Bax与Bcl-2表达比值的作用趋势。(7)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神经元的细胞核溶解、双层核膜结构不连贯、细胞浆内细胞器溶解消失,胞浆呈空泡状,毛细血管壁层次增厚,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胶质细胞之间的突起之间的间隙增宽,而五味开窍药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和BBB的超微结构。结论:五味开窍药有促进p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脑含水量及脑梗死率、减轻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可能是开窍药发挥“开窍醒神”功效的主要药效学基础。五味开窍药的药效作用强弱依次为艾片>冰片>安息香>苏合香>天然冰片,提示临床在选用开窍药组方治疗脑缺血相关疾病时首推艾片。开窍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微血管新生以及保护BBB而保护神经血管单元,这可能是其综合表达“开窍醒神”的主要生物学机制。五味开窍药的NVU保护机制聚类不同可能与开窍药的寒热药性差异有关。冰片、天然冰片的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寒凉药性有关,而苏合香与安息香的促微血管新生及保护BBB可能与其温热药性有关。本研究以NVU为切入点探讨开窍药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思路具有中医药整体观特色,研究借助了RT-PCR、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并结合了透射电镜等光学成像技术,研究手段具有集成创新,研究结果提示艾片改善脑缺血药效最优,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开窍药提供了参考。
朱慧丽[8](2016)在《白藜芦醇的促红系分化与抗缺氧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我国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为辽阔的国家,高原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且高原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与日俱增,高原低氧对新入高原人员、高原建设者、移居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探讨高原低氧损伤的防治措施,对于维护和提高高原作业者的身心健康和作业能力,满足高原地区国防安全、重大工程建设、应急抢险救灾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性低氧调节反应摄取更多的氧以改善组织供氧,其中红系造血的代偿性调节至关重要。红系造血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红系优势定向分化、促进红系祖细胞朝向成熟红细胞的分化,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减轻低氧对机体的损伤。K562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外诱导,可以向红系、单核系或巨核细胞系方向分化,是研究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常用的细胞模型。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天然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已有研究显示Res可以促进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但具体机制及其对血红蛋白(Hb)合成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有关Res在抗缺氧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Res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及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及机制;并通过小鼠密闭缺氧实验,初步探讨Res的抗缺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Res在高原医学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观察常氧和低氧条件下不同浓度Res作用于K562细胞后,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及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同时,通过体外小鼠的常压密闭缺氧实验,初步探讨Res的抗缺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细胞实验:1.Res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增殖和凋亡实验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Res实验组,实验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的Res工作液,对照组给予等量的含1%DMSO的1640溶液。分别放入常氧和低氧(2%O2)培养箱中培养,24h、48h和72h后采用CCK-8法检测Res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试剂盒,以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Res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确定下一步实验Res的干预浓度和时间。2.Res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影响:该部分实验分为未诱导实验和诱导实验两个部分,未诱导实验部分分为空白对照组(含1%DMSO的1640溶液)、25μmol/L Res组和40μmol/L氯化血红素(Hemin,阳性对照)组。分别在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作用细胞24h。诱导部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Res组(处理同上),预处理24h后两组均再用Hemin诱导48h。实验结束后采用联苯胺染色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率(Hb阳性率)、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和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3.Res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含1%DMSO的1640溶液)和25μmol/L Res组,干预24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在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Res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相关基因α-珠蛋白、β-珠蛋白、γ-珠蛋白、GATA-1、NF-E2 m RNA表达的影响,检测低氧条件下Res对HIF-1α、EPO、EPOR m RNA表达的影响。动物实验:小鼠常压密闭缺氧实验: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es低剂量组、Res中剂量组、Res高剂量组和新复方党参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0.5%的羧甲基纤维素(溶剂),Res低、中、高剂量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25mg/kg体重、50mg/kg体重、100mg/kg体重,新复方党参组给予新复方党参250mg/kg体重,以0.1ml/10g体重的灌胃体积给予灌胃,连续灌胃14天。于末次灌胃1h后进行常压密闭抗缺氧实验,以小鼠最后一次呼吸停止的时间为准,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心、肝和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水平。研究结果:1.Res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不同浓度Res干预K562细胞24h、48h和72h后,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增加(P<0.05)。K562细胞的抑制率在25μmol/L10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100μmol/L时抑制率达到最高;在同一作用浓度下,K562细胞的抑制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72h时抑制率达到最大值。在相同的时间和浓度下,低氧(2%O2)条件下Res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常氧条件下细胞的抑制率(P<0.05)。2.Res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不同浓度Res作用K562细胞24h、48h和72h后,各Res干预组K562细胞的凋亡率与其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大(P<0.05);在同一作用时间下,K562细胞的凋亡率在25μmol/L10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3.Res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影响:1)Res对K562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Res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24h后(未诱导实验),常氧条件下Res组OD值为0.067±0.001,与空白对照组(0.069±0.001)相比无明显差异,与Hemin组(0.087±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条件下Res组OD值为0.069±0.001,与空白对照组(0.068±0.001)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与Hemin组(0.081±0.001)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在Res预处理24h再用Hemin诱导48h实验(诱导实验)中,常氧条件下,Res预处理组OD值为0.121±0.001,与未预处理组(0.106±0.002)相比明显增加(P<0.05);低氧条件下Res预处理组OD值为0.121±0.001,与未预处理组(0.104±0.002)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在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Res作用于K562细胞均不能直接引起其血红蛋白含量变化,但Res预处理可以增加Hemin诱导的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2)Res对K562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的影响未诱导实验结果显示:常氧条件下Res组MCH(pg)为3.54±0.53,与空白对照组(3.20±0.64)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Hemin组(5.27±0.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条件下Res组MCH为4.45±1.17,与空白对照组(4.20±0.31)相比无明显差异,与Hemin组(6.44±0.31)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诱导实验结果显示:常氧条件下Res预处理组MCH为4.46±0.30,与未预处理组(3.56±0.34)相比明显增加(P<0.05);低氧条件下Res预处理组MCH为7.69±0.19,与未预处理组(5.88±0.91)相比显着增多(P<0.05)。提示在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Res作用均不能直接增加K562细胞的MCH,而Res预处理能够增加Hemin诱导的细胞MCH。3)Res对K562细胞Hb阳性率的影响未诱导实验结果显示:常氧条件下Res组细胞Hb阳性率(%)为0.60±0.20,与空白对照组(0.60±0.2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却明显低于Hemin组(4.87±0.31);低氧条件下Res组Hb阳性率为1.87±0.31,与空白对照组(1.73±0.31)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显着低于Hemin组阳性率(10.93±1.01)(P<0.05)。诱导实验结果显示:常氧条件下Res预处理组Hb阳性率为9.13±0.81,与未预处理组(5.00±1.00)比较增加明显(P<0.05);低氧条件下Res预处理组Hb阳性率(%)为33.00±1.00,与未预处理组(14.40±1.44)相比显着性增加(P<0.05)。提示在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Res作用于均不能直接增加K562细胞的Hb阳性率,而Res预处理均能增加Hemin诱导的细胞Hb阳性率。4.Res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Res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24h后,常氧条件下Res组α-珠蛋白、β-珠蛋白、γ-珠蛋白、GATA-1、NF-E2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2±0.13、1.41±0.14、1.23±0.08、1.24±0.10、1.25±0.04;低氧条件下Res组α-珠蛋白、β-珠蛋白、γ-珠蛋白、GATA-1、NF-E2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4±0.17、1.23±0.06、1.23±0.08、1.16±0.04、1.24±0.05,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提示Res在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均可以上调红系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5.低氧条件下Res对K562细胞HIF-1α、EPO、EPOR m RNA表达的影响:低氧(2%O2)条件下Res作用于K562细胞24h后,Res组HIF-1α、EPO、EPOR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2±0.14、1.45±0.03、1.91±0.02,与对照组比较显着性提高(P<0.05)。提示Res在低氧(2%O2)条件下可以上调HIF-1α、EPO、EPOR的表达。6.Res对缺氧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常压密闭缺氧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Res低剂量组、Res中剂量组、Res高剂量组和新复方党参组小鼠的生存时间(min)分别为:25.91±2.35、25.78±2.74、26.21±2.48、33.34±3.86、33.03±6.12,其中Res高剂量组和新复方党参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的生存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Res高剂量组与新复方党参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提示Res能够延长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具有抗缺氧作用。7.Res对缺氧小鼠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心脏、肝脏和肺脏组织T-SOD、T-AOC和MDA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es组(除肝脏组织外)和新复方党参组小鼠血清和组织中T-SOD和T-AOC活性均明显提高(P<0.05);Res组和新复方党参组血清和组织中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Re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增强小鼠的抗缺氧能力。结论:1.白藜芦醇可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2.白藜芦醇可以浓度依赖性地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3.白藜芦醇不能直接增加K562细胞的血红蛋白合成,但可以通过上调红系分化相关基因α-珠蛋白、β-珠蛋白、γ-珠蛋白、GATA-1、NF-E2及低氧条件下HIF-1α、EPO、EPOR的表达增强Hemin诱导的血红蛋白合成能力,发挥其促红系分化作用。4.白藜芦醇可以显着延长常压密闭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具有抗缺氧作用;白藜芦醇可以增强小鼠血清和组织中T-SOD和T-AOC活性,降低MDA含量,这可能是其抗缺氧的机制之一。
张寅[9](201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特点与基于细胞动力学表型的调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特点的无监督数据挖掘研究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被明确定义为胃癌前病变,是我国的常见多发疑难病。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阻断其恶性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与社会意义,对胃癌的早期预防非常关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的研判、对类证组合及其分布规律的归纳、对证候要素及四诊信息间关联规律的解析、对核心四诊信息组合的发现,可以明确病机关键、确立临床治疗的核心靶点,从而为治则治法的确立奠定临床理论基础,并为重要效验治法的临床应用合理性、优越性提供证候学研究证据。方法基于横断面调查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四诊信息,建立四诊信息数据库。鉴于不同数据分析策略的方法学优势,联合应用包括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简单对应分析、多重对应分析、关联规则算法分析、基于关联规则的复杂系统熵聚类在内的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学信息进行系统剖析。具体包括:1、基于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进行证候要素及类证提取;2、应用简单对应分析与最优尺度算法多重对应分析阐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内部相关性;3、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核心四诊信息群的构成;4、基于熵的关联系数法模型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1、基于因子分析的证候要素提取与分布规律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候要素包括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热、阳虚,就分布趋势而言,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热相对多见,阳虚相对少见;2、基于对应分析的证候要素关联性研究显示:在全部6个证候要素中,气滞、气虚、热、痰浊、血瘀5个证候要素聚集构成了内部关系相对最为紧密的核心证候要素集群;3、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的四诊信息群研究结果显示:在普通筛选建立条件下,相对核心四诊信息群可以涵盖全部6个证候要素的特征;在苛严筛选建立条件下,纳入核心四诊信息群的仅有12项四诊信息,涵盖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热5个证候要素的特征;4、基于熵的关联系数法模型的证候要素研究显示:提取的证候要素包括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热、阳虚、阴虚。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病机由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热、阳虚、阴虚共同构建,"虚、滞、瘀、毒"四端作为重要共同基本病机贯穿全病程。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热为临床治疗核心靶点,调气(理气、益气)、活血化瘀、化痰、清热解毒为临床最为关键的四项治则。基于对证候要素、核心证候要素群、核心四诊信息群的系统全面无监督数据挖掘获得的以上结论,凸显了上述治则临床联合应用的重要性。调气活血解毒法临床应用取得优异效验的证候学基础,正是其调气(理气、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联用的治则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要点与关键证候要素靶点的全面涵盖。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基于细胞动力学表型的调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研究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进展是一个具备多时相、多阶段特点的典型恶性转化病程序列,胃上皮细胞动力学紊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转化的重要细胞学机制。Ezrin蛋白是细胞骨架与细胞膜之间的连接蛋白,其567位苏氨酸磷酸化介导蛋白分子构象改变实现Ezrin的活化,在细胞迁移、增殖、侵袭、凋亡、极化维持、胞内运输等一系列细胞动力学行为中承担关键功能。Ezrin是慢性萎缩性恶性转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其表达水平与病理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Ezrin也是调控胃壁细胞泌酸过程的关键节点蛋白,其对胃酸分泌的调控影响胃内微环境的稳态。调气活血解毒法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临证遣方策略,临床研究部分已证实其临证应用优异效验的证候学基础,消痞灵是以此立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典代表方剂,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转化进程具有确切阻断作用。以消痞灵为载体开展基于细胞动力学表型的调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研究,有助于阐明调气活血解毒法对胃上皮细胞动力学紊乱可能的干预作用、明确其临床效验的细胞动力学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别制备消痞灵中药生药粗提物与含药血清、对照血清,以原代极化培养兔胃壁细胞、人永生化胃上皮GES-1细胞、MNNG诱导恶性转化后人永生化胃上皮MC细胞、人胃腺癌AGS细胞为胃上皮细胞模式体系开展以下工作:1、基于免疫荧光实验评估其对原代培养兔胃壁细胞酸分泌能力与泌酸相关重要节点蛋白Ezrin、Thr567位磷酸化Ezrin、H,K-ATPase亚细胞定位的调控;2、基于活细胞迁移实验与划痕实验综合评估其对GES-1、MC、AGS细胞迁移能力的调控;3、基于MTS实验、三维培养实验评估其对GES-1、MC、AGS细胞活力的调控;4、基于Transwell实验评估其对AGS细胞侵袭能力的调控;5、基于Western-blotting实验评估其对MC细胞、AGS细胞Ezrin蛋白表达及EzrinThr567位磷酸化的调控规律。结果1、生药粗提物及含药血清对原代极化培养兔胃壁细胞泌酸动力学表型及Ezrin、H,K-ATPase亚细胞精确定位无显着调控作用;2、生药粗提物可减低GES-1细胞迁移的路程、速率,增加GES-1细胞迁移的位移、速度;生药粗提物可抑制MC细胞迁移能力;生药粗提物及含药血清均可抑制AGS细胞迁移能力;3、生药粗提物可提升GES-1细胞活力,含药血清对GES-1细胞活力无调控作用;生药粗提物及含药血清可抑制MC、AGS细胞活力;4、生药粗提物与含药血清可抑制AGS细胞侵袭能力;5、伴随上述动力学表型的调控,生药粗提物与含药血清均可下调MC细胞、AGS细胞Ezrin蛋白表达水平与EzrinThr567位磷酸化水平。结论调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良好效验的机制,可能与其对伴随慢性萎缩性胃炎全病程的胃上皮细胞动力学紊乱的调控作用有关。在体外研究中,以消痞灵为载体的调气活血解毒中药抑制了恶性潜能及癌变后胃上皮细胞高迁移、高侵袭、高增殖和(或)低调亡特征的动力学表型,并且对于模拟正常胃上皮细胞迁移、增殖动力学表型及胃壁细胞泌酸动力学表型无显着调控作用。上述调控作用是通过下调恶性潜能及癌变后胃上皮细胞Ezrin蛋白表达水平、抑制Ezrin Thr567位点磷酸化修饰水平直接介导的。
潘星星[10](2013)在《冠盖藤抗癌镇痛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抗肿瘤和镇痛实验,探索冠盖藤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和镇痛作用,筛选出具有明确抗癌药理活性的物质及镇痛作用的提取部位,为进一步研究冠盖藤抗肿瘤活性剂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冠盖藤不同提取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建立小鼠移植S180肉瘤模型,以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瘤重为观测指标,探讨冠盖藤四种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其免疫调节作用;以S180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以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瘤重为观测指标,探讨冠盖藤四种提取物同环磷酰胺联用的增效作用;以S180腹水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冠盖藤四种提取物对小鼠的生存周期的延长情况。通过小鼠压痛法和醋酸扭体法筛选出冠盖藤镇痛有效部位,从而最终明确冠盖藤抗癌镇痛的作用。结果:①MTT法和集落形成法测定的结果均显示,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水层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胃癌细SGC7901均有抑制作用(P<0.01)。②通过测定瘤重可得知,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肿瘤块的生长(P<0.05);通过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相对于阳性药环磷酰胺,冠盖藤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提取物对胸腺和脾脏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P<0.01);与模型组比较,冠盖藤四种提取物和环磷酰胺联合用可以增强抗癌疗效(P<0.01)。③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明显延长S180腹水鼠的生存时间(P<0.01)。④冠盖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冠盖藤石油醚提取物,均能显着延长小鼠的痛阈,能显着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显示出一定的镇痛作用。
二、益气活血方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和促凋亡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活血方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和促凋亡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部分 GTW对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 结果 |
2.1 不同浓度GTW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2.2 不同浓度DDP对A2780/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2.3 小剂量GTW对 A2780/DDP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
2.3.1 Transwell迁移实验 |
2.3.2 Transwell 侵袭实验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2部分 GTW通过ILK/AKT/GSK3β/Slug信号通路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结果 |
2.1 转染si RNA-Slug沉默Slug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2 转染si RNA-ILK沉默ILK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3 应用AKT抑制剂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2.4 应用GSK3β抑制剂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3部分 GTW抑制人上皮性耐顺铂卵巢癌裸鼠体内成瘤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结果 |
2.1 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对荷瘤裸鼠生长情况以及肿瘤大小重量的影响 |
2.2 GTW、DDP及两者联用治疗对荷瘤裸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 水平的影响 |
2.3 GTW、DDP及两者联用后,肿瘤组织中IL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上皮性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铂耐药上皮性卵巢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金果胃康胶囊通过Notch4/Snail通路调控PLGC大鼠E-cadherin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上皮-间充质转变及Notch信号通路与PLGC相关性探讨 |
1 上皮-间充质转变与PLGC相关性研究进展 |
2 Notch4/Snail信号通路对于E-cadherin的调控 |
二 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对PLGC的认识 |
1 现代医学对PLGC的认识 |
1.1 PLGC重要危险因素及相关发病机制研究 |
1.2 PLGC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
2 中医对PLGC的认识 |
2.1 病因 |
2.2 病机 |
2.3 中医治疗及现代机制研究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一 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主要药物及试剂(见表1) |
3 实验主要仪器(见表2) |
二 实验步骤 |
1 实验动物分组及PLGC模型复制 |
2 动物药物干预 |
3 一般情况观察 |
4 标本收集及处理 |
4.1 标本收集 |
4.2 相关指标检测 |
4.3 主要实验操作步骤 |
5 统计学处理 |
三 结果 |
1 大鼠胃粘膜组织学评价 |
2 Notch4、Snail及E-cadherin Western-blot表达结果 |
3 Notch4、Snail及E-cadherin基因表达 |
四 讨论 |
1 化毒解瘀法在PLGC中的应用 |
2 金果胃康胶囊药物配伍机理 |
3 实验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冠心Ⅴ号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干预心梗后心室重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中医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
1.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2. 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
3. 冠心Ⅴ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
二、现代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
1. 发病机制及进展规律 |
2. 治疗研究进展 |
3. Chymase和肥大细胞 |
4. 与重构有关的信号通路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1. 主要药物、试剂及实验器材 |
2. 主要仪器设备 |
二、实验方法及过程 |
1. 冠心Ⅴ号制备及有效成分检测 |
1.1. 中药复方冠心Ⅴ号及冠心Ⅴ号含药血清的制备 |
1.2.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检测冠心 V 号入血有效成分 |
2. 动物实验 |
2.1. 实验动物饲养 |
2.2. 造模及给药 |
2.3. 标本留取 |
3. 实验步骤 |
3.1. 心脏超声检查 |
3.2. 心脏重量指数及心脏梗死面积(TTC染色法)测定 |
3.3. RAAS活性的检测 |
3.4. 心肌纤维化程度检测及机制探究 |
3.5. 心肌凋亡程度检测及机制探究 |
4.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5. 结果分析 |
5.1.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脏彩超的影响 |
5.2.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脏体重指数及梗死面积的影响 |
5.3.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
5.4.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脏RAAS的影响 |
5.5.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脏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 |
5.6.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脏TGFβ/Smad通路的影响 |
5.7. 冠心Ⅴ号对心梗后叙利亚仓鼠心肌凋亡及Caspase3、Bcl-2的影响 |
结论 |
讨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篇: Meta分析 |
英文缩略语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一、参加的科研项目 |
二、发表的论文 |
三、获得的奖励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西黄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其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血管生成拟态是导致胃癌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 |
(一) 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 |
(二) 临床研究:血管生成拟态是导致胃癌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三) 中医药抑制VM形成的可能靶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解毒活血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西黄丸抗肿瘤的机制概述 |
(一) 解毒活血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概述 |
(二) 西黄丸抗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及展望 |
(三) 西黄丸临床研究进展——西黄丸联合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西黄丸对MGC-803细胞的增殖作用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乏氧模型、三维共培养体系和血管生成拟态模型的建立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三 西黄丸对MGC-803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四 西黄丸对MGC-803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五 西黄丸对MGC-803细胞对乏氧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六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对西黄丸干预MGC-803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机制探讨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十全育真汤加减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肺癌血瘀证的认识 |
1.1 病名、症状及体征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则治法 |
2 肺癌前血栓状态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理机制 |
2.3 高凝状态促进肿瘤进展及血栓形成 |
3 “血瘀证”、“阴虚证”与“高凝状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
3.1“血瘀证”与“高凝状态 |
3.2 “阴虚证”与“高凝状态” |
4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 |
5 活血化疲法防治肺癌高凝状态的治疗现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或终止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3.4 观测时间 |
3.5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基线资料 |
4.2 血癖证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 |
4.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相关指标比较 |
4.4 肺癌中医症候疗效判定: |
4.5 近期疗效 |
4.6 毒副反应比较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十全育真汤加减方义分析 |
1.1 方义分析 |
1.2 方药分析 |
2 本研究结果分析 |
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健脾益气方对β-catenin、GSK3β表达的影响及对CAG大鼠成模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CAG的相关理论论述 |
1 发病因素及病理机制 |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 |
1.2 免疫因素 |
1.3 基因、遗传因素 |
1.4 十二指肠-胃反流 |
1.5 饮食因素 |
1.6 其它因素 |
2 诊断方法 |
2.1 胃镜诊断 |
2.2 病理诊断 |
3 诊治现状 |
3.1 一般治疗 |
3.2 药物治疗 |
3.3 根除HP治疗 |
3.4 内镜下干预治疗 |
二、β-catenin与CAG及GC发病的相关性 |
1 β-catenin的发现历史 |
2 β-catenin生物学特征 |
3 Wnt/β-catenin的信号转导参与了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 |
4 β-catenin与CAG及GC的相关性 |
三、GSK-3β与CAG及GC发病的意义 |
1 GSK3β生物学特征 |
2 GSK3β生物学作用 |
2.1 GSK3β双向调节Wnt/β-catenin通路 |
2.2 GSK3β双向调节细胞凋亡 |
2.3 GSK3β平衡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 |
3 GSK3β与CAG、GC的相关性 |
四、中医药对CAG的临床研究状况简述 |
1 病因病机认识 |
2 中医药诊治现状 |
2.1 辨证分型治疗 |
2.2 复方治疗 |
2.3 针灸治疗 |
五、健脾益气方对CAG疗效作用的立项依据 |
1 健脾益气方组方意义的解释 |
2 健脾益气方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作用 |
3 健脾益气方前期研究概要 |
六、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药物及试剂 |
2.1 实验药物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设备 |
2.4 健脾益气方药液配置 |
二、实验方法 |
1 实验性模型大鼠建立、分组及给药方法 |
2 标本采集 |
2.1 血清标本 |
2.2 胃粘膜组织标本 |
3 指标观测及检测方法 |
3.1 一般情况 |
3.2 病理学方法 |
3.3 血清PGE_2、SS、GAS检测(Elisa法) |
3.4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 |
3.5 β-catenin、GSK3β结果判定方法 |
3.6 统计学方法 |
三、实验室结果 |
1 大鼠一般情况 |
1.1 大鼠大致形态观察 |
1.2 大鼠粘膜形态观察 |
2 各组大鼠之间体重的变化 |
3 各组大鼠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 |
4 各组大鼠血清PGE_2、GAS及SS含量变化 |
5 各组大鼠胃粘膜中β-catenin、GSK3β的表达 |
四、讨论 |
1 CAG大鼠模型建立的讨论 |
2 健脾益气方对CAG大鼠成模过程中胃黏膜组织形态及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
3 健脾益气方对CAG大鼠血清PGE_2、GAS及SS的影响 |
4 健脾益气方对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开窍药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受试药物 |
1.2.1 药物的质量检测 |
1.2.2 药物的配制 |
1.3 仪器与试剂 |
1.3.1 主要仪器 |
1.3.2 主要试剂 |
1.3.3 相关溶液配制 |
1.4 实验场地 |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
2.1 五味开窍药对pMCAO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 |
2.1.1 动物分组、给药及造模方法 |
2.1.2 造模成功的标准 |
2.1.3 麻醉后苏醒时间的记录 |
2.1.4 神经功能学评分 |
2.1.5 脑组织含水量测定 |
2.1.6 脑组织形态观察及脑梗死率的测定 |
2.1.7 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 |
2.2 五味开窍药对pMCAO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2.2.1 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病理变化 |
2.2.2 ELISA法检测pMCAO大鼠血清中VEGF、NGF、IL-1β、TNF-α含量 |
2.2.3 RT-PCR法检测p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mRNA的表达 |
2.2.4 Werstern-blot法检测p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Wnt3a、GSK-3β、β-catenin蛋白的表达 |
2.2.5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APC、Bax、Bcl-2、Caspase-3、Claudin5蛋白的表达 |
讨论 |
1 选题意义 |
1.1 理论意义 |
1.2 临床意义 |
2 本研究相关选择依据 |
2.1 代表开窍药选择的依据 |
2.2 NVU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选择依据 |
2.3 给药剂量选择依据 |
2.4 溶剂的选择依据 |
2.5 pMCAO模型选择依据 |
2.6 大鼠性别选择依据 |
3 芳香开窍药脑保护及NVU保护机制的讨论 |
3.1 芳香开窍药对pMCAO大鼠的相关药效的影响 |
3.1.1 对麻醉后苏醒时间的影响 |
3.1.2 对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
3.1.3 对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
3.1.4 对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
3.1.5 对脑组织形态的影响 |
3.1.6 综合分析 |
3.2 芳香开窍药对pMCAO大鼠NVU保护的影响机制 |
3.2.1 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3.2.2 神经元生长及修复机制 |
3.2.3 对血管及BBB的影响机制 |
4 综合分析结果讨论 |
4.1 对pMCAO模型大鼠脑保护作用强弱的比较 |
4.2 五味开窍药对pMCAO模型大鼠NVU保护作用机制的分析 |
4.2.1 与Wnt/β-catenin调控相关结果分析 |
4.2.2 与细胞凋亡相关结果分析 |
4.2.3 与血管及BBB机制的相关分析 |
4.3 综合分析 |
结论 |
创新与特色 |
问题与展望 |
综述一 |
综述二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白藜芦醇的促红系分化与抗缺氧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白藜芦醇的促红系分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 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
2.2 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
2.3 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联苯胺染色率的影响 |
2.4 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5 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HIF-1α, EPO, EPOR mRNA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白藜芦醇的抗缺氧作用及机制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白藜芦醇对缺氧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 |
2.2 白藜芦醇对小鼠血清中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 白藜芦醇对小鼠心脏中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4 白藜芦醇对小鼠肝脏中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5 白藜芦醇对小鼠肺脏中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特点与基于细胞动力学表型的调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Ezrin在上皮细胞动力学调控中的功能与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Ezrin在胃壁细胞泌酸动力学调控中的功能与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特点的无监督数据挖掘研究 |
研究背景 |
研究概述 |
研究一、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及类证提取的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研究 |
研究二、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特征的简单对应分析研究 |
研究三、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特征的最优尺度算法多重对应分析研究 |
研究四、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四诊信息群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研究 |
研究五、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提取及分布特征的基于熵的关联系数法模型分析研究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基于细胞动力学表型的调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研究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案概述 |
研究一、调气活血解毒法对原代极化培养胃壁细胞酸分泌的调控 |
研究二、调气活血解毒法对人永生化胃上皮GES-1细胞、恶性转化人永生化胃上皮MC细胞、人胃腺癌AGS细胞迁移能力的调控 |
研究三、调气活血解毒法对人永生化胃上皮GES-1细胞、恶性转化人永生化胃上皮MC细胞、人胃腺癌AGS细胞活力的调控 |
研究四、调气活血解毒法对人胃腺癌AGS细胞侵袭能力的调控 |
研究五、调气活血解毒法对恶性转化人永生化胃上皮MC细胞、人胃腺癌AGS细胞Ezrin表达水平、Ezrin Thr567磷酸化水平的调控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冠盖藤抗癌镇痛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体外抗肿瘤实验 |
1.冠盖藤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实验(win法) |
2 冠盖藤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实验(集落形成法) |
3 分析与讨论 |
第二章 体内抗肿瘤实验 |
1. S180腹水瘤肿瘤模型的建立 |
2. S180肉瘤小鼠抑瘤实验 |
3. 冠盖藤提取物和环磷酰胺联合用药增效实验 |
4. S180腹水小鼠存活时间实验 |
第三章 镇痛实验 |
1. 醋酸扭体法 |
2. 压痛法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冠盖藤及中药抗肿瘤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四、益气活血方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和促凋亡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雷公藤多苷对人上皮性耐药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丰颖. 南昌大学, 2021(01)
- [2]金果胃康胶囊通过Notch4/Snail通路调控PLGC大鼠E-cadherin实验研究[D]. 李丹阳.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冠心Ⅴ号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干预心梗后心室重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箫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西黄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其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机制探讨[D]. 郭秋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十全育真汤加减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寇露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6]健脾益气方对β-catenin、GSK3β表达的影响及对CAG大鼠成模抑制作用的研究[D]. 刘宇旻.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7]开窍药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机制研究[D]. 文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8]白藜芦醇的促红系分化与抗缺氧作用及机制研究[D]. 朱慧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02)
- [9]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特点与基于细胞动力学表型的调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研究[D]. 张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8)
- [10]冠盖藤抗癌镇痛实验研究[D]. 潘星星.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