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_心理学论文

论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_心理学论文

论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论文,心理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认为心理科学发展的基本精神是批判,批判包含否定和创造这两个互相依存的方面。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是由科学的本性决定的,为了把心理科学基本精神现实化,必须坚持“一”与“多”统一的原则,同时要防止方法正统论和观念正统论对发扬心理科学基本精神的阻碍。

关键词 心理学;批判;否定;创造;正统论

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心理学工作者对于心理科学本性的根本理解,是从事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心理学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家们对于心理科学基本精神的不同理解,反映着他们的哲学观、科学观和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明确心理科学基本精神的要义所在,将使心理科学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反之会窒息心理科学的发展。

一、心理科学基本精神的内涵是批判

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贯穿于心理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一旦人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科学观去审视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就会提炼出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的内涵——批判。我们所说的批判其要义有二。第一是否定。冯特用经验论否定“灵魂说”,开创了实证心理科学的先河,迎来了心理学的独立日。机能主义心理学战胜了“构造主义”心理学,使心理学冲破“学院”樊篱,拓阔了心理学的生存空间。华生高扬“行为主义”大旗,彻底清理传统意识心理学的思辩遗迹,确立了严格实证的方法论原则,成为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规范。“格式塔”心理学吸收物理学的最新成就,引进现象学方法,重新诠释“似动”现象,使认知心理学获得重大进展。一代宗师弗洛伊德敢于嘲讽人类的意识尊严,向人们昭示在智慧神话中藏匿的伊得恶魔,成为当代西方文化的主流之一。托尔曼用“S-O-R”公式取代“S-R”公式。新精神分析向人际关系转向。马斯洛自称“第三种势力”,猛烈抨击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力主健康的人,而不是动物和变态的人,重新回到心理学舞台,成为主角。历史表明,心理学家对前人的理论勇于质疑,指出其局限,揭露其瘳误,在否定的过程中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否定是心理科学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心理科学基本精神的外显特征。心理学家通过否定传统理论学说,也为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心理学基本精神的第二层要义就是创造。批判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心理学家站在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否定为武器,借用和引进其他科学新的观念和方法,寻找观察心理事实的独特视角,建立起了新的范畴体系和理论框架。桑代克迷笼、斯金纳箱和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等等心理学历史所展示的丰硕成果无一不闪烁着心理学大师们的创造才能的智慧之光。批判的否定与创造是心理科学基本精神密不可分的双重含义。心理学家只有否定传统的理论,才能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理论和实验。否定的目的在于创造,在于发展心理科学。否定与创造互为前提。当心理学家对传统理论发疑之端,就已用一种有别于传统理论的思维方式来重新理解心理世界了。只有含有创造性的否定才是符合科学本性的。否则,否定便是苍白的或是徒劳的。因此,我们说,否定是创造的开始,创造是否定的目的,同时创造贯穿于整个否定的过程,否定也是创造。否定和创造是现实科学过程的两个侧面,而不是两个阶段。必须指出的是,心理学历史所显现出的批判精神并不意味着每一次的否定与创造就是一次割裂历史。相反,心理学的历史继承性恰恰是由批判的方式所体现的。在这里,我们使用“扬弃”这个古典范畴似科更为贴切。只有批判的精神才能为心理科学的发展注入生机,任何抱残守缺式的继承只会使心理学的历史停滞,甚至导致倒退。

心理科学的批判精神是人类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符合科学内在本性的根本要求。任何具体的科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发生的。具体地说,每一次科学活动都是由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造就的科学家,运用独到的研究方法,观察相应的科学事实,以特定的概念描述和解释这些事实,形成具体的科学理论。然而,我们都知道客观世界是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学者达成了人的认识能力也是无限的共识,可是在现实的科学活动中,科学家们无疑要时时处处面对着无限与有限的悖论。我们指出这个悖论并不是要把科学活动拖进一个不可解脱的死结之中,宣扬不可知论的悲哀,而是在于乐观地指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表明,科学活动正是在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中大踏步地前进。同时申明,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是所有科学活动的前提公设。这个公设赋于了科学活动以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要求任何科学理论的普适性只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具有绝对的意义,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改变,理论自身所包含的相对意义逐渐凸现。因而任何宣布获得到绝对真理的神话都会被无限与有限辩证统一的铁的公设击碎。于是,从这个公设出发,派生出诸如主观与客观统一,可逆与不可逆统一,必然与偶然统一,决定与非决定统一,简单性与复杂性统一,质与量统一等研究原则。这些原则成为科学活动的具体规则,规定了包括心理学在内的所有科学在其研究中必须符合自然过程和认识过程(从意识发生和实践本性的角度看,认识过程也是自然过程)的辩证本性,阐明时间与空间是理论、定律、公式等存在的先决条件,因而所有的意识成果都具有暂时性,理论的暂时性构成了实践的永恒性。诚如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所认为的绝对真理是无效相对真理之和。但是,这种累加过程不是恶的无限,而是一次次质的飞跃,是认识领域向宇宙的宏观与微观的扩展,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重新理解,是创造的否定和否定的创造。从实践的观点看,科学是实践主体对于呈现在眼前的丰富的现实关系的理解方式和理解过程。理解的本质在于以人的存在为坐标原点判定客观世界的各种现实关系。由语言所表达的范畴体系是描述各种现实关系。由语言所表棕的范畴体系是描述各种关系的工具。人们在科学活动中,运用概念确定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客观事物与自身生存的利害关系。因而,科学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也就表现为人们对于各种现实关系的重新界定的过程。华生的贡献在于提醒人们要关注内隐的意识过程与外显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弗洛伊德的功绩则是向世人重新诠释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所以,无论是从无限与有限的二律背反看,还是从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现实关系看,科学的批判精神是科学生命的灵魂,心理学的基本精神则是科学的普通的批判精神的具体化。

二、贯彻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要坚持“一”与“多”统一的实践原则

我们所说的“一”就是指心理科学的批判精神,“多”则是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当我们在理论上明确批判是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之后,就要把“一”与“多”的辩证统一作为科学实践的原则。我们要在实践中贯彻心理科学的批判精神,首先就要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为前提条件。理论与方法的多样化是发扬心理科学基本精神的保证。心理学工作者只有营造一种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百家争鸣的氛围,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才能,运用各自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心理事实,反映复杂的心理世界全貌。各种理论在平等的争论中,逐渐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局限,确定其在整个心理科学体系中的位置及作用。同时,切实地坚持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必然使理论和方法多样化。心理科学的批判精神鼓励人们不迷信先人,不崇拜权威,也不要固步自封,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从其他科学中引进新的观念和方法,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实践应用中发现新问题,不断更新理论和方法,繁荣心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多样化是心理科学基本精神的表现形态,也是心理科学基本精神赖以存在的条件。坚持“一”与“多”的统一,才能使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过程,融于具体的心理学研究之中。坚持“一”与“多”统一的原则,也要求我们既承认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条件下,心理学家们动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提出不同的范畴体系。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也要明确,人类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的渊源,每一位心理学工作者也有着共同遵循的研究原则和操作规程,也有着能够互相沟通的基本范畴。虽然这些范畴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的,但所指称的对象是基本一致的,把理论之间不可通译性绝对化都会肢解心理科学,用某种心理科学的表现形态取代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这种以“多”取代“一”的做法同样也是违背“一”与“多”统一原则的。“一”与“多”具有不同的内涵规定,是不同互相取代的。

贯彻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坚持“一”与“多”统一的原则,就要防止心理科学中的“正统论”。其一是方法的正统论,认为只有某种特定的实验手段、程序,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正像马斯洛所说的,方法正统论者以研究手段划分科学与非科学,把科学分成不同的等级。其实,任何科学方法都是研究者认识科学事实的工具,是为特定研究目的服务的。研究者根据选定的课题,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随着客观世界,人的认识能力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会不断出现,为心理科学所引进,应用到具体研究当中。因此,只要不违背经验实征原则,研究方法和手段会不断出现,为心理科学所引进,应用到具体研究当中。因此,只要不违背经验实征原则,研究方法是没有等级区分的,也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研究方法。方法正统论以高保真的实验仪器设备和严格的实验操作程序规则,来保证心理科学“纯洁”。然而,心理科学首先应是心理学家的思维活动,任何实验操作都是为了心理学家的科学发现和科学证明。诚然,科学有的创造性思维是通过实验手段和过程实现的,但是现实的实验过程是在科学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在科学观察和科学操作中无不渗透着科学的思维。过分强调实验技术的高保真就会抹煞心理学家的个性特征,心理学就会成为没有生命的机器王国。而且心理学家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不断地冲破“规则”,僵死的不容更改的操作规则就会压抑心理学家的创造力。当我们经过深入思考之后,就会发现实验程序规则的绝对化和强调实验技术的高保真的潜在科学观念是传统的科学无误论。这种无误论看不到在科学活动中存在的诸多现实的辩证关系,看不到在科学实际过程中科学家“失误”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越是追求无误的完美的科学,越是有悖于现实的科学规律,越是有悖于作为科学活动内在动力的人文精神。正是科学本身所固有的合理的可错性,才体现了科学家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人文本性,才符合于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

其二,是观念的正统论。持这种正统论的人认为,只有他们所信仰的理论是科学的,是具有真理性的概念体系。因此,其中的概念是不容修改的。诚然,作为科学的术语是有着严格内涵界定的,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但是,第一,科学的概念和作为表达科学要领的名词不完全的同一。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的。第二,人类的科学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而概念的意义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精确地反映概念的意义,需要言语词汇要适应变化了的概念意义。人们一方面要不断重新界定原有词汇所表达的概念的新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要使用新的词汇反映新的概念,加入科学的概念体系中。因此,在科学发展中,表达概念的词汇变化亦属正常,答科学发展的现实。第三,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使用相同的词汇表达科学概念时,由于文化的、历中的或个性的诸多原因,人们对于同一词汇所表达的意义理解具有差异性,这是由意识和私有性决定的。也就是说,由于认识主体扩观性使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对象的理解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精神世界,他以这个认知模式观照客观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折射,形成不同的认识结果。正是由于认识主体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现实关系上对同一认识对象产生的理解,才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们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用新的认知图式重新解释客观现实的诸多关系。这种认识活动的创造性现实地表现为概念体系的更新。心理科学也是同样。“灵魂”、“统觉”等范畴被淘汰,而“适应”、“行为”、“反映”等范畴被普遍接受,说明了这一点。为此,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也要求心理学的概念要不断创新、引进和发展,才能保证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有必要的思维工具。思维工具的顺利地更新换代,才能使思维的创造性充分发挥。

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反映了当代科学发展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融合的趋向,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既要批判陈旧的观念,又要打破僵死的规则,表达了在心理科学里蕴含的强烈的人文精神。

本文于1995年5月10日收到。

标签:;  ;  ;  ;  ;  

论心理科学的基本精神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