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作业教学策略论文_戴怡敏

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作业教学策略论文_戴怡敏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市北分校 戴怡敏 266000

【摘要】:本文提出了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作业策略。策略分两方面提出,一是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包括设计形式多样化、设计内容多层化和设计主体多元化;二是数学作业的评价策略,包括多元化评价主体、多维度评价内容。

【关键词】: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作业;评价策略

一、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数学教师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多样有趣,设计内容具有层次性,通过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化

1.预习类作业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有效途径。因此,通过精心设计预习类作业,学生不仅会对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产生好奇心,在教师没有教授的情况下自主完成预习作业,还会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预习作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力。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预习作业以阅读、思考、动手操作为主,避免书面形式的预习作业给学生带来压力。

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应尽可能多的将预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感知数学,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此外,预习作业应尽可能将作业要求提得具体、明确,给学生指出一条清晰的、可操作的预习路径。在布置预习作业初期,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给予详细的预习指导,同时也为学生形成自己的预习学习策略做必要的积累。

2.综合实践类作业

北师大新改版的数学教材增加了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这类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与开放性。教科书往往只给出一个最原始的问题,规定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这给了学生一个非常宽泛的研究任务,学生可能需要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制定研究的具体方案以及实施计划,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甚至长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适合作为一项长期作业布置给学生。因此,这类作业对学生的目标设置能力、时间计划能力、学习策略运用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为全面地提升作用。

3.思维导图作业

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Tony Buzan首创的,是表示知识结构关系的图示,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1] 。运用思维导图复习数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系统化[2] 。思维导图作业应安排在复习课之前,让学生利用课本或者课堂笔记独立完成。复习课之后,根据上课的收获,学生再次将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完善,对自己作业不满意但又能力有限的学生也可与其他同学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一份作业。通过二次修改后的思维导图可作为最终作业成果上交。

思维导图作业的这种设计方式,将学生零散的数学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且可将学生头脑中潜在的错误逻辑关系可视化,便于教师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正确的组织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因此,思维导图作业形式对学生的组织策略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数学作业的设计内容多层化

由于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难度、不同作业量的多层次的数学作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学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C层次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数学问题;B层次是在C层次的基础上稍加变式,难度中等;A层次则是以灵活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为主。由于作业内容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会使学生对完成作业这一任务产生自我决定感和责任感,加强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而学生在自主选择作业任务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自己目标设置能力的发展。

(三)数学作业的设计主体多元化

让学生参与数学作业的设计,使得作业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作业设计的主体。教师要充当作业设计过程的“导演”,引导学生按照合适的“剧本”排演“剧目”。

例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首先给出题目的已知条件,没有给出问题,相当于设置了一个半开放的“剧本”给学生。接下来按照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设置不同的“剧情”和“结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设计的问题如果超出或者偏离了当前的课程目标,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筛选和纠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教师共同完成作业设计。一方面学生对完成作业任务的意义了解的更加深入,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后具有成就感,激发了自主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二、数学作业的评价策略

(一)数学作业采取多元化评价主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3]。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够使学生更为客观准确的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使学生思考自评与互评的结果中存在的偏差;教师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起到有效的示范和监督作用,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二)数学作业采取多维度评价内容

数学作业不仅仅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工具,它更是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科学的数学作业评价内容应该是多维度的,将过去只关注作业结果是否正确的单一评价内容,扩展到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作业习惯、作业过程中的学习策略运用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评价能力等多方面,使数学作业评价充分发挥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刘学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齐莫曼等著,姚梅林,徐守森译.自我调节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高春华.《学记》注译析(上)[J].教学与进修,1982(3).

论文作者:戴怡敏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8年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作业教学策略论文_戴怡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