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基于江苏和江西的实证分析_教育论文

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江苏和江西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西论文,实证论文,江苏论文,差异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然而,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总体的地区差距,特别是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经济差距也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1]。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太过悬殊,不仅会影响到国内的消费需求、社会的公平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还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乃至是政权的频繁更替[2]。因此,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快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如何才能有效地缩小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呢?为此,我们首先要寻找到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驱动因子。已有的研究已在我国地区经济差异的因素分析中取得了不少有用的成果。概括地讲,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林毅夫教授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战略理论,钱颖一教授为代表的财政分权理论以及开放理论[2]。应该说,这些基于宏观战略层面的思考对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解释力是比较强的。社会在进步,理论也在不断深化。近来的一些研究也进一步探索了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4][5][6]。可见,教育作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也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然而,相关的研究却未能深入地分析教育对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机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对教育发展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究竟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是如何导致经济差距的缩小或进一步拉大的?这一问题还有待我们深入探讨。

本文拟以江苏和江西两省为例,结合实证分析探索地区间的教育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机理。最后为地区间教育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调整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2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早在两百多年以前,经济学界的先驱们就已开始认识到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当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就具体阐述了教育的资本价值,并断言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到了20世纪下半叶,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逐步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而且不少经验研究也不断证实了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舒尔茨1961年研究美国1929~1957年的经济增长时就认为,美国整个国民收入增长额中33%的贡献率是通过教育投资获得的(转引自张铁明[8]);而张铁明对广州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即广州市1978~1993年教育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3%[7]。

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社会经济中人的因素间接地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具体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可以用图1所示的简单图形反映。也就是说,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两个层次来传递的。一方面,教育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特别是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或生产效率。一般来说,所受到的教育越多,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也就越高;而知识和技能越高的人也越容易更快、更好的工作。在相同的时间里,他们可以更准确、更多地完成工作任务。从劳动力市场的薪酬表现上我们也可以判断出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由于工作绩效相对较高,因而所获得的收入也比较多。另一方面,教育可以改善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通过对生存环境的优化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例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婚姻往往更稳定,在生育行为上更重视人口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视健康;人的教育程度对消费行为、资产管理和选择也具有积极影响;而且教育发达也有利于减少失业和犯罪现象[8]。

图1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Fig.1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3 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既然教育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那么教育发展的差异必然也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的不少研究还只是简单地用区域教育发展程度上的差异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显然,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下面我们将通过对江苏和江西两省的比较分析来探索地区间的教育差异与经济发展差异的深层关系。

众所周知,江苏和江西两省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代表之一。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江苏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到江西省的3倍。然而,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到1998年两者的经济差距扩大了一倍。不可否认,教育发展上的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然而,与其他学者所不同的是,我们认为教育发展差异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投入规模的差异上。确切地讲,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总体规模和结构特征两方面共同作用才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教育层面的影响。

3.1 规模效应

它是指由于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程度的差异所引起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从江苏和江西两省的统计数据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以GDP表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见图2),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上[9]。加上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然可以断言教育投入越多,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这也正如沈利生等人在对中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教育经费支出的增加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有累积效应,并会带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9]。从1985~1998年的13年间,江苏和江西两省的教育投入差距在不断拉大。这一时期,江苏省财政支出中的教育事业费从9.24亿元上升到89.7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7.01%;而江西省财政支出中的教育事业费从5.5亿元增加到31.27亿元,年均递增36.04%,江苏省教育投入的增速是江西省的近两倍。不可避免地,教育投入规模上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两省间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图2 江苏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985~1998年)

Fi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3.2 结构效应

江苏和江西两省间经济发展差异的拉大并不能完全归于经济规模上的差距。教育发展结构上的差异同样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而对于发展不同类型教育的侧重不同,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缪尔达尔早年对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就提到了教育发展结构上的扭曲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10]。不难想象,对于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如果它还没有形成一个广阔的高技术人才的市场就一味地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高等教育,那么这个地区就必然会产生过多的各学科大学毕业生,最终还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才的大量流失。相反,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些地区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正符合其经济发展的需求。

江苏省和江西省作为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其最佳的教育发展模式应该是江苏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其次才是中等教育;而江西省则相反,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中等教育的发展应该优先于高等教育。为此,我们基于一个普适生产函数普适生产函数原名为mega-production function,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波斯金和刘遵义教授提出的。其基本形式是:Yit=F(Kit,Lit,Hit)i=1,2,…,n;其中,Yit,Kit,Lit,和Hit分别表示第t个国家或地区的等效的产出量、资本量、劳动和人力资本。分别估计出了江苏和江西两省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ln GDP=C+ln LABOR+ln CAPT+ln UNIVER+ln MIDDLE+μ

这里GDP为国内生产总值,LABOR和CAPT分别是劳动力和固定资产投资,而UNIVER和MIDDLE则分别表示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由于难以收集到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投入额,因此,我们用相应的在校生人数来反映其各自的发展状况),C和μ为常数项和随机扰动项。

各变量指标的具体数值可参见附表。

图3 江西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Fig.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in Jiangxi provence

为避免多重共线性,这里利用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来估计上面的生产函数模型。同时,为便于比较模型中各自变量对因变量贡献的重要程度,我们直接列出了标准化后的回归模型,标准化回归模型是在回归时使用标准化的变量所得到的估计结果。标准化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即标准化系数,用来描述多元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由于回归模型中自变量有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方差,因而不利于我们对各自变量间的相对重要性作出比较,而标准化回归模型使我们有可能直接比较标准化系数来描述这种相对重要性[10]。分别如下(括号中的数值为对应变量的标准差):

附表 江苏和江西两省教育与经济发展指标

Tab. The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su and Jiangxi province

数据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从估计的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远大于中等教育(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74和0.164);而江西省的情况恰好相反,相对高等教育而言,中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这里显得更为重要(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12和0.274)。可见,在社会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配套还相对较落后的江西,快速发展初中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大于高等教育的作用。但是,现实却并非完全如此。从附表的数据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从1978-199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要快于中等教育的发展(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58%和0.07%)。但是江西省这些年的教育发展计划并非合理,中等教育的发展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8%和16.58%),不同教育层次的比较优势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相同的教育投入下,江西省的这种教育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经济绩效必然要大大低于江苏省。虽然教育的发展对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发展结构的失衡往往会限制教育规模扩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甚至阻碍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知,教育发展所引起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是从两个层面来作用的。一方面,教育发展的整体规模与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正向关系,教育投入上的差距是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教育发展结构的不同同样也会促进或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概括地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其发展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也正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机理。清楚地了解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这一作用机理无疑也能为我们今后完善区域教育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显然,要通过发展教育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规模地发展全民教育事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展带动的效应不仅要大于其他物质资本投入所产生的经济增长,而且还远大于其本身投入的增加[2]。所以,扩大教育规模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其次,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结构的优化。不同层次教育的发展要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不能舍本逐末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地追求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只有真正做到各层次教育的协调稳定发展才能使教育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并对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签:;  ;  ;  ;  ;  ;  ;  

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基于江苏和江西的实证分析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