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如何维护权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权益论文,民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乡居民,特别是富裕后的农民,将自己的多余资金投入到民间借贷中,以期取得比银行储蓄高的利息。但由于未能依法进行借贷,致使出现了不少民间借贷纠纷。
那么,民间借贷的投资者,应如何依法进行借贷活动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第一,要签订书面借贷合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公民之间的借贷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但实际上,民间借贷合同如果是以口头协议的方式订立,往往会造成不少出借人因无法举证而丧失债权,使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鉴于此,在进行民间借贷活动中,出借人最好要与借款人以书面的形式签订合同。
第二,要注重写全贷款合同的内容。民间借贷投资者,一定要注重写全借贷合同的内容,不但要写明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等,还要写明还款的方式,以及如不能按期还款,担保方应承担的连带责任等内容。另外还要注意,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既不能违反国家法律,也不能违反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将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甚至还要追究违反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责任。
第三,要遵守国家法定利率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第四,要落实好借贷担保对象。民间借贷的借款人,有不少偿还能力有限,即便是有经济偿还能力,也最好还是让借款人提供担保,而且,还要对保证人的担保能力进行必要的调查,看其是否切实可靠。
第五,要重视借款期限届满时的债权保护。我国法律规定,出借人请求债权保护超出诉讼时效,就得不到法律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如果约定的期限届满时,借款人确实无能力偿还借款和利息,出借人就应在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无保证人的,则应在时效届满之前,让借款人出具还款计划。
联系电话:0591-785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