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消化道出血191例胃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健康,艾克帕尔·艾肯,王义霞,西热盼木·祖农,哈斯也提·艾力,艾尼·阿布都热依木,童锦禄[1](2020)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人群上消化道出血的流行病学和病因演变》文中研究表明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青年组(年龄<60岁)中第1位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8.1%,184/483),老年组(年龄≥60岁)中第1位病因为急性胃黏膜病变(27.9%,114/408)。2014至2018年度,维吾尔族人群中急性胃黏膜病变构成比有下降趋势,而汉族人群中变化不大。维吾尔族人群的重度贫血(16.8%,102/606比7.7%,22/285)、极重度贫血患者占比(1.0%,6/606比0)和病死率(2.1%,13/606比0.4%,1/285)均高于汉族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5、4.645、4.035,P均<0.05)。
冯正平,梁杏花,刘佛球[2](2020)在《2191例消化性溃疡的胃镜和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的胃镜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胃镜检查的11 11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有2 191例消化性溃疡(胃溃疡22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 840例,复合溃疡107例,幽门溃疡20例)。对消化性溃疡有影响的因素,以及性别、年龄、发病季节、消化性溃疡的分期与HP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女性占32.1%(703/2 191),男性占67.9%(1 488/2 191),男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明显较女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71,P=0.000);中年组消化性溃疡患者最多,占52.9%(1 158/2 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662,P=0.000);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春季明显较多,占31.1%(682/2 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47,P=0.000)。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HP感染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546,P=0.000)。不同性别、年龄、HP感染和季节变化的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均与消化性溃疡相关。结论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和HP感染情况均与消化性溃疡有相关性,且为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的因素。
王文生,朱光曦,文良志,陈东风[3](2020)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胃镜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胃镜下胃黏膜特征及其与食管胃静脉曲张、溃疡病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867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胃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PHG、溃疡病发生的情况,收集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PHG发生率高达66. 2%(574/867),轻度PHG胃黏膜改变以红点灶(68. 6%)和蛇皮征(56. 8%)为主,而重度PHG以弥漫红斑为主(76. 5%)。PHG在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中发生率差异显着(χ2=304. 712,P <0. 05),并且随着食管静脉曲张加重,PHG程度亦越来越重(r=0. 515,P <0. 05)。不同程度胃静脉曲张的患者PHG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 004,P <0. 05),且PHG程度与胃静脉曲张程度相关(r=0. 292,P <0. 05)。不同部位静脉曲张患者PHG的发生率差异显着(χ2=41. 361,P <0. 05),当患者仅出现胃静脉曲张时,PHG发生率(34. 8%)最低,且均为轻度;而食管和胃均出现静脉曲张时,PHG发生率(85. 6%)最高。未合并PHG患者中有71例(24. 2%)因呕血和(或)黑便就诊住院,而574例PHG患者中有316例(55. 1%)因此而住院,二者差异显着(χ2=74. 562,P <0. 05)。结论不同PHG严重程度的患者胃黏膜特征差异显着,PHG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且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应积极治疗和预防PHG以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和相关并发症。
黄婷婷,孙刚,闫斌,孟科,杨竞[4](2018)在《白光胃镜规范化培训提高上消化道早癌诊断水平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白光胃镜规范化培训提高初级内镜医师上消化道早癌诊断水平的效果。方法:选择若干名初级内镜医师(每人胃镜操作例数1000例左右)接受为期30天(2016年9月1—30日)的基于白光胃镜的早癌筛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白光胃镜的操作手法、规范采图(部位和数量)、色素胃镜应用时机和操作方法、早癌图像识别等4个方面。收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消化科2015年5月1日—2016年8月31日胃镜下早癌筛查数据作为培训前数据,与培训后3个月(2016年9月1日-12月31日)的诊断数据进行对比。比较受训医师在培训前后上消化道癌检出率、早癌诊断率、癌前病变(各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等,染色内镜使用情况及操作安全性。结果:培训前,受训初级内镜医师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2.1%(76/3703),培训后3个月内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为2.3%(17/756),培训前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差异不显着(P>0.05);培训前受训初级内镜医师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为2.6%(2/76),培训后早诊率为29.4%(5/17),培训后早诊率非常显着高于培训前(P<0.01);培训前结合内镜活检、病理学诊断,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为2.8%(102/3703),培训后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为4.2%(32/756),培训后上消化道上皮内瘤变检出率显着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染色内镜使用率显着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前,内镜诊断过程中因取病理活检导致黏膜出血35例(1.0%);培训后,因取病理活检导致黏膜出血6例(0.8%),培训前后黏膜出血情况差异不显着(P>0.05),且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以白光胃镜检查为基础的胃镜规范化培训,可提高初级内镜医师上消化道癌早诊率、癌前疾病检出率,并未增加内镜诊断相关风险,且培训时间可控、内容规范,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及内镜初学者中推广应用。
周光异,黄坤[5](2017)在《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文中认为目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3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致病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主要病例年龄在4059岁,占总数的53.33%;出血方式中黑便患者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6.67%;患者的致病原因分析如下,有31.67%是因为十二指肠溃疡,20.00%是因为胃溃疡,16.67%是因为胃癌,15.00%是因为复合性溃疡,6.67%是因为糜烂出血性胃炎,5.00%是因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3.33%是因为门脉高压性胃病,1.67%是因为食道癌。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该疾病发生率的关键。
颜世辉,张宇翔[6](2017)在《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不同方法止血治疗效果比较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比较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下不同止血治疗方法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51例,根据常规检查和胃镜检查确定的病情,分别选择不同的胃镜下止血方法,比较不同止血方法的成功率。结果:钳夹或套扎止血治疗14例,成功12例,成功率为85.7%;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止血治疗11例,成功10例,成功率为90.9%;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治疗26例,成功24例,成功率92.3%;胃镜下3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成功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3种方法胃镜下止血效果相近,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杜衍捷[7](2017)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大样本的病例数据资料汇总,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找出实验室检查与临床症状,收缩压、出血量、出血人数三者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延安医院住院的昆明地区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因素、首发症状、发生部位、出血量等观察指标制作表格,找出上述观察指标在各个观察项目上的分布特点,并做统计学分析,计算出数据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该病男性患者有487人,女性患者有159人。2.发病因素(不明原因、饮食、烟酒、药物、手术、劳累)在男女患者各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3.首发临床症状(呕血黑便、呕血、黑便、上腹痛)在男女患者各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2)。4.患者RBCmin中最小值为0.89×1012/L,出现在女性20-29岁年龄组;患者WBCmax中最大值为57.05×109/L,出现在男性40-49岁组;PLTmin中最小值为22.83×109/L,出现在男性80-89岁组;HBmin中最小值为21.44g/L,出现在女性40-49岁组;HCTmin中最小值为8%,出现在男性50-59岁组、女性40-49岁组;BUNmax中最大值为26.12mmol/L,出现在男性80-89岁组。大便隐血试验以阳性最多见,其中以60-69岁年龄组阳性人数最多。各实验室检查指标在男女患者各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5.常见发生部位(胃底、胃体、胃窦、胃角、幽门管、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球后、十二指肠降部、食管、吻合口、鞍部、输出袢)在男女患者各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166,0.377)。6.胃镜、组织活检、消化道钡餐、腹部B超、腹部CT、腹部X线、MRCP检查在患者各发生部位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收缩压在患者各出血量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有休克病人26人,其中低收缩压组有8人,正常收缩压组有17人,1级高收缩压组有1人。8.治疗方法(药物、内镜)在患者各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0)。结论:(1)该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1。(2)该病人群的好发年龄为40-79岁的中老年患者。(3)不明原因发病的最多见,药物引起溃疡出血的人数占居第二位。(4)首发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黑便,其次是呕血、黑便,再次是上腹痛。(5)该病患者红细胞下降最严重的年龄组为年轻女性组,血红蛋白下降最严重的年龄组为中年女性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下降程度,女性比男性严重。白细胞升高最严重的年龄组为中年男性组,血小板减少最严重的年龄组为老年男性组。白细胞的升高程度、血小板的减少程度,男性比女性严重。红细胞压积下降最严重的年龄组为中年男性和中年女性组。红细胞压积的下降程度两个年龄组持平。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居多,约占71%。(6)该病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十二指肠球部。(7)患者确诊该病依靠胃镜检查,同时胃镜检查也是最常用的检查之一。腹部B超检查也是最常用的筛查方法。(8)通过数据研究发现,当患者的收缩压从低升至正常时,出血人数呈现升高趋势,与收缩压的变化成正比。当收缩压从正常升至>180mm Hg时,出血人数反而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与收缩压的变化成反比。当患者的收缩压由低压到高压变化时,相应血压区间最多出血人数所对应的出血量呈现减少趋势,与收缩压的变化成反比。出血量从<5ml升至1501-2000ml时,这两个区间的出血人数呈现升高趋势;出血量从1501-2000ml升至>3500ml时,这两个区间的出血人数呈现下降趋势。通过计算血红蛋白的降低值来估算昆明地区该病患者的出血量主要波动在401-2500ml之间,其中出血人数最多的在1501-2000ml。(9)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和内镜,其中内镜治疗以氩气止血和注射止血为主。
黄惠娥[8](2016)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厦门部分地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peptic ulcer bleeding, PUB)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掌握该地区PUB的流行病学特点,为PUB的临床准确辨证提供临床数据,以便制定更有效的中医相应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PUB中医证型分布与相关因素的观察病例报告表》,对首次就诊的327例PUB患者的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出现兼夹证者,以患者实际表现的证型为准,并对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收集,最终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327例PUB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脾虚湿热瘀血证112例(34.25%),脾虚不摄证68例(20.48%),脾胃湿热证41例(12.54%),肝火犯胃证34例(10.40%),胃中积热证30例(9.17%),瘀阻胃络证27例(8.25%),气虚血脱证15例(4.59%),各证型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脾虚湿热瘀血证显着多于其他证型(均P<0.05)。2.男性271例(82.87%),女性56例(17.13%),男女比例约为4.8:1,男性患者显着多于女性患者(P<0.05)。性别在各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就诊患者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6岁~29岁与其他年龄段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在各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各个证型的主证归纳如下:①脾虚湿热瘀血证:大便漆黑、便溏、渴不欲饮、神疲懒言、头身困重,舌紫黯、苔黄腻、脉滑细数;②脾虚不摄证:大便漆黑、便溏、胃脘喜按、神疲懒言、面色苍白,舌质淡白或淡红、边齿痕、苔薄白、脉细;③脾胃湿热证:大便漆黑、渴不欲饮、口苦、头身困重、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④肝火犯胃证:大便漆黑、心烦易怒、尿黄、口干喜饮、口苦、胃脘胀闷,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数;⑤胃中积热证:大便漆黑、吐血鲜红、口干喜饮、口苦、胃脘灼痛拒按、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滑数;⑥瘀阻胃络证:大便漆黑、渴不欲饮、胃脘刺痛、胃脘拒按、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紫黯有瘀斑、苔薄白、脉细;⑦气虚血脱证:大便紫黯、面色苍白、头晕眼花、便溏、尿少、神疲懒言,舌淡白、苔薄白、脉细无力。4.PUB中医各证型表现最明显的症状:①脾虚湿热瘀血证:黑便、神疲懒言、口干口苦;②脾虚不摄证:黑便、神疲懒言、面色苍白;③脾胃湿热证:胃脘胀闷、口干口苦;④肝火犯胃证:吐血、口干口苦、胃脘胀闷;⑤胃中积热:吐血、口干口苦;⑥瘀阻胃络证:黑便、胃脘疼痛;⑦气虚血脱证:黑便、吐血、心慌心悸、头晕眼花、面色苍白。5.PUB脾胃湿热证、肝火犯胃证、胃中积热证、瘀阻胃络证<脾虚湿热瘀血证、脾虚不摄证<气虚血脱证。6.PUB患者Hp感染在各证型分布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Hp感染多发为脾胃湿热证及脾虚湿热瘀血证。7.PUB患者常见相关因素依次为饮食无规律(56.88%)、嗜烟(50.15%)、劳累过度(49.54%)、嗜食辛辣(48.32%)、嗜酒(47.40%)等。其中嗜烟者及嗜酒者多发为脾虚湿热瘀血证及脾胃湿热证(P<0.05),饮食无规律在脾虚不摄证与气虚血脱证中发生最多(P<0.05),嗜食辛辣为脾胃湿热证与胃中积热证的主要诱因(P<0.05),嗜食生冷者多发为瘀阻胃络证(P<0.05),情志不畅、工作紧张为肝火犯胃证中发生最多(P<0.05)。8.患者文化程度在PUB发病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专及大学以上学历的患者(119例、36.39%)显着多于大专及大学以下学历的患者(P<0.05);不同职业在PUB发病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专业技术人员的患者均显着多于其他职业的患者(均P<0.05)。结论:1.PUB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湿热瘀血证最常见,说明“虚”“热”“湿”“瘀”是PUB的发病机理,治疗上应注重健脾利湿清热化瘀。2.PUB患者男性为多,青年为主,中医各证型的分布不受性别及年龄因素的影响,男性青年患者应更加注重防治PUB。3.PUB中医各证型主证如下:①脾虚湿热瘀血证:大便漆黑、便溏、渴不欲饮、神疲懒言、头身困重,舌紫黯、苔黄腻、脉滑细数;②脾虚不摄证:大便漆黑、便溏、胃脘喜按、神疲懒言、面色苍白,舌质淡白或淡红、边齿痕、苔薄白、脉细;③脾胃湿热证:大便漆黑、渴不欲饮、口苦、头身困重、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④肝火犯胃证:大便漆黑、心烦易怒、尿黄、口干喜饮、口苦、胃脘胀闷,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数;⑤胃中积热证:大便漆黑、吐血鲜红、口干喜饮、口苦、胃脘灼痛拒按、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滑数;⑥瘀阻胃络证:大便漆黑、渴不欲饮、胃脘刺痛、胃脘拒按、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紫黯有瘀斑、苔薄白、脉细;⑦气虚血脱证:大便紫黯、面色苍白、头晕眼花、便溏、尿少、神疲懒言,舌淡白、苔薄白、脉细无力。4.PUB中医各证型表现最明显的症状:①脾虚湿热瘀血证:黑便、神疲懒言、口干口苦;②脾虚不摄证:黑便、神疲懒言、面色苍白:⑧脾胃湿热证:胃脘胀闷、口干口苦;④肝火犯胃证:吐血、口干口苦、胃脘胀闷;⑤胃中积热:吐血、口干口苦;⑥瘀阻胃络证:黑便、胃脘疼痛;⑦气虚血脱证:黑便、吐血、心慌心悸、头晕眼花、面色苍白。5.PUB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较实证的症状表现更加严重。6.Hp感染与病理因素湿热密切相关,易导致脾胃湿热证及脾虚湿热瘀血证,故临床上在西药抗Hp治疗的同时,可配合服用清热利湿中药。7.在治疗PUB时个体化指导患者,避免摄生不当、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过度劳累、等因素,做到防病于未然。8.要预防PUB发生,脑力劳动人群是值得关注的群体。
孙金锋,张智高,高瑞莲[9](2016)在《内镜下胃黏膜肾上腺素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胃镜下胃黏膜肾上腺素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探讨其优点与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入选的108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胃镜治疗组(57例)与常规治疗组(51)例,胃镜组于入院12 h内行胃镜下胃黏膜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止血,常规组予静滴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冷生理盐水等内科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输血例数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胃镜组术中即时止血率100%,2例胃镜下血管裸露患者术后48 h内发生再出血,该行外科止血,5例溃疡面较大者出现钛夹脱落。常规组10例内科止血效果不佳者改行胃镜止血措施,8例成功止血,2例改行外科止血。治疗中,胃镜组输血比例(1.8%)明显低于常规组(11.8%)(P<0.05);治疗48 h后两组总体止血效果构成差异显着(P<0.05),胃镜组总体有效率(96.5%)显着高于常规组(84.3%)(P<0.05),平均住院时间[(5.4±1.7)d]显着低于常规组[(7.7±2.1)d](P<0.05)。结论胃镜下胃黏膜注射肾上腺素与放置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协同止血作用,较常规内科药物止血效果明显提高,且极大减轻了外科手术率。
姜莉莎[10](2016)在《胃镜下药物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经胃镜下注射或喷洒止血药物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比三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胃镜喷洒组和胃镜注射组的即刻止血率、再出血率和急诊手术率,评价胃镜下喷洒和注射止血药的效果。方法将105例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胃镜喷洒组(简称喷洒组)33例和胃镜注射组(简称注射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胃镜检查过程中未应用特殊止血药物。喷洒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镜下喷洒血凝酶;注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记录三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比较观察喷洒组和注射组即刻止血率、一周内再出血率、急诊手术率。结果1.总有效率(三组):三组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27)0.01)。注射组(97.6%)、喷洒组(78.8%)均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注射组(97.6%)明显高于喷洒组(78.8%),有统计学差异(P(27)0.05)。2.即刻止血率:注射组(90.5%)高于喷洒组(72.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27)0.05)。3.一周内再出血率:注射组(2.4%)低于喷洒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4.喷洒组和注射组急诊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P(29)0.05)。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结论1.胃镜下药物止血,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一种快速有效的止血措施。比单纯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效果显着。2.胃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的止血效果优于胃镜下喷洒血凝酶。
二、上消化道出血191例胃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消化道出血191例胃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2191例消化性溃疡的胃镜和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不同性别、年龄、发病季节、消化性溃疡的分期与HP感染的关系 |
2.3 不同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及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 |
3 讨论 |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胃镜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特征 |
2.2 不同程度PHG内镜下胃黏膜特征 |
2.3 PHG与门静脉高压之间的关系 |
2.4 PHG与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
2.5 PHG与溃疡之间的关系 |
2.6 PHG与HE、SBP、HCC之间的关系 |
3 讨论 |
(4)白光胃镜规范化培训提高上消化道早癌诊断水平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设备和材料 |
1.3 培训及考核方法 |
1.4 诊断标准及相关定义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培训前后上消化道癌检出率比较 |
2.2 培训前后上消化道癌早诊率比较 |
2.3 培训前后癌前病变 (上皮内瘤变) 检出率比较 |
2.4 化学染色使用情况 |
2.5 安全性评估 |
3 讨论 |
(5)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及相关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不同方法止血治疗效果比较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仪器与止血药 |
1.2.1 主要仪器 |
1.2.2 止血药 |
1.3 方法 |
1.4 内镜下止血与再出血判断标准 |
1.4.1 止血判断标准 |
1.4.2 再出血判断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胃镜下诊断结果 |
2.2 不同止血方法止血成功率比较 |
3 讨论 |
(7)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方法 |
1. 诊断依据 |
1.1 PUB西医诊断标准 |
1.2 PUB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 病例选择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临床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研究内容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PUB中医证型分布 |
2.1 PUB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2.2 PUB中医各证型症状体征频次分布情况 |
2.3 PUB中医各证型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情况 |
2.4 PUB证型与性别的分布关系 |
2.5 PUB证型与年龄分布的关系 |
2.6 PUB各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分析 |
3. PUB的相关因素分析 |
4. 职业、文化程度情况 |
4.1 PUB患者文化程度分布 |
4.2 PUB患者职业分布情况 |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9)内镜下胃黏膜肾上腺素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资料来源 |
二、治疗方案 |
三、观察指标 |
四、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0)胃镜下药物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上消化道出血191例胃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人群上消化道出血的流行病学和病因演变[J]. 朱健康,艾克帕尔·艾肯,王义霞,西热盼木·祖农,哈斯也提·艾力,艾尼·阿布都热依木,童锦禄. 中华消化杂志, 2020(12)
- [2]2191例消化性溃疡的胃镜和流行病学分析[J]. 冯正平,梁杏花,刘佛球. 重庆医学, 2020(07)
-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胃镜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J]. 王文生,朱光曦,文良志,陈东风.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3)
- [4]白光胃镜规范化培训提高上消化道早癌诊断水平效果观察[J]. 黄婷婷,孙刚,闫斌,孟科,杨竞. 人民军医, 2018(05)
- [5]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及相关因素[J]. 周光异,黄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16)
- [6]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不同方法止血治疗效果比较观察[J]. 颜世辉,张宇翔. 人民军医, 2017(06)
- [7]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分析[D]. 杜衍捷. 云南中医学院, 2017(02)
- [8]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 黄惠娥.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02)
- [9]内镜下胃黏膜肾上腺素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 孙金锋,张智高,高瑞莲.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01)
- [10]胃镜下药物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D]. 姜莉莎. 泰山医学院,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