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人民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其中26例选择了手术治疗的方式,24例选择了药物治疗的方式。对选择药物治疗的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长期记录、分析。同时对进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术后10~15d患者的活动和感受进行记录。结果 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的26例患者中,完全治愈20例,疗效显著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6.2%。进行药物治疗的24例患者中,完全治愈2例,疗效显著8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6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对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相对更为显著,临床疗效也较为确切,值得在治疗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50 cases of severe lumbar disc herniation,26 of them were treated by surgery,and 24 of them were treated with drugs. Long term docum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disease changes in selected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activities and feelings of the patients from 10 to 15d after opera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in 26 cases after operation,20 cases were cured,3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2 cases were improved,1 cases were ineffective,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2%. Among the 24 patients treated with drugs,2 cases were completely cured,8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5 cases improve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2.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lumbar disc herniation,the surgical treatment is more effective,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is more accurate,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the treatment.
Keyword:severe lumbar disc herniation;surgical treatment;clinical efficacy
腰间盘突出症又称腰间盘纤维破坏症,系腰间盘纤维环破裂。脱出的髓核及(或)破裂的纤维环压迫神经根及马尾引起腰腿痛,一侧下肢或双侧下肢出现麻木的症状[1]。现对其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进行研究、观察,对具体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选取自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50例。选取的患者无其他疾病史,各项生理功能健康或良好,患者病程2~6年。其中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由23例,长期从事办公室案桌前工作的19例,在校读书8例。50例患者经过诊断,均被认定为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其中19例患者表现为一侧下肢或双侧下肢时常出现麻木,并伴随腰椎不稳定症,有21例患者为腰间盘突出复发症,另外10例患者表现为椎旁压痛向患肢放射,并有不同程度上的脊椎侧弯现象。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纳入疗效评估的过程,一组26例手术治疗,一组24例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结构、患者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组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之上应用相应的药物:腰痛宁片、丹鹿通督片再加上菟丝子、桂枝、仙茅、狗脊、鸡血藤、黄芪、怀牛膝、白芍、甘草等煎服。每个患者用药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过后进行1次检验和记录,跟踪患者的病程,了解药物治疗方法的疗效。
1.2.2手术治疗组
将患者采用全麻、使患者身体俯卧于手术台上,之后准备进行手术。手术操刀时,先由后正中入路,再以手术节段为中心逐层切开,骨膜下剥离至椎板以及关节突的外缘,术中用咬骨钳提起棘突并确定峡部位无断裂。然后根据不稳节段,先行打入椎弓根钉,同时咬除后侧相应的节段椎板以及肥厚的黄韧带,使患侧的神经根通道扩大,以此达到充分减压的作用。之后就是要安装金属棒,金属棒的作用主要是稳定脊柱。在对神经根减压时,要将神经根通道一直扩大到椎管侧壁的神经根出孔处,大部或全部切除融合相邻节段的内侧小关节,神经根通道扩大后,可移动超过 1cm。在植入Cage时注意尽量轻拉神经根,并在术中时常检查神经根的松紧度,要避免神经根的张力过高或过低。椎弓根钉要充填压满减压时切除的小关节、椎板和棘突制成的颗粒骨并将多余的颗粒骨置于椎弓根螺钉的周围以利于融合。患者术后20d不能离床活动。经过大约20d的术后休养之后方可离床,但须佩戴腰部支具,并避免做弯腰动作,保护腰围处5~6 个月。
1.3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率、复发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疗效判定标准包括:①显效:经治疗后的患者,病痛彻底治愈,无复发现象及后遗症;②有效:经治疗后的患者,病痛基本治愈,遗留剧烈运动下轻度神经疼痛症候,生活基本自理;③无效:经治疗后的患者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别,时常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每组总人数×100%[2]。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输人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算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经临床手术治疗,26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后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工作。明显好转和有一定起色的有5例,病情有很大的缓解,表示经手术后治疗无起色的仅有一例(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6.1%)。两组患者的比较,无论从治疗周期,还是疗效上,选择手术治疗方式的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在病情的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3 讨论
腰间盘突出的病情可大可小,对其病因的分析,目前医学界主要认为是和腰椎间盘的客观规律有关,简要来说就是退行性变。这是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生理功能决定的,椎间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长期受体重的压迫,再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这些经常性的运动很容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从而使椎间盘,特别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产生退行性改变。这就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较其他组织器官要来得更早的原因,腰间盘突出的病情也自然来得较快[3]。
长期在办公室从事伏案工作的人员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员更容易发生腰间盘突出的病症。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腰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重症腰间盘突出,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临床上一致认为手术治疗是重症腰间盘突出的首选治疗方式,现阶段,临床医护人员对于重症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有了更加深刻认识,并且逐步探索出了较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特别是1~2个月内,早期正确的手术能为腰间盘突出症引起运动功能减弱的患者提供快速缓解的机会。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在完成手术后,20~30d内避免离床活动,按照医护人员要求休养,可以在在短期内实现快速恢复。因此,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重症腰间盘突出,效果比较显著,临床疗效也较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不断地推广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宏旺.30 例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172.
[2]姜富祥,武琪,王永贵,等.手术与保守治疗伴有运动无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估[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3(3):9-13.
[3]廖玉长.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2(6):11-13.
论文作者:张大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患者论文; 腰间盘突出论文; 重症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疗效论文; 神经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