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的临床输液反应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40例静脉输液时发生的输液反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其中输液反应较轻者33例,反应较重者7例,轻者立即停止输液或更换液体,2小时后输液反应症状全部消失。轻重者经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均转危为安。结论:对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加强预防,加强巡视,发生不良反应时给予及时的处理。
【关键词】静脉输液;输液反应;护理措施;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229-02
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即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人体内。合理的用药、规范的输液流程、加强环节管理是减少输液反应。
1.临床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输液反应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35±2.5岁。静脉输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胖瘦、病程长短选择合适的部位,这对于能否及时、准确地完成输液治疗有密切的关系。输在输液后15~60min,突然发生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
2.输液反应的护理与预防
2.1 发热反应护理
发热反应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是因输入致热物质所引起的。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液体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所致[1]。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继而高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后可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41℃,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输液前应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器的包装及灭菌日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反应轻者可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并注意体温的变化。对反应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引起;或由于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2]。输液过程中,要控制点滴速度和输液量,尤其注意对心肺功能不良、老年人、儿童等患者要慎重。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配合紧急处理。若病情允许可使患者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并将湿化瓶内溶液换成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可逐渐解除止血带。
2.3 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或在输液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引起局部的静脉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输液速度宜慢,避免药物漏出血管外。同时要注意保护静脉,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3]。停止在发炎时的静脉输液,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可用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配合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min。中药治疗,用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并发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4 空气栓塞
输液时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在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拔针或添加药液等情况下,就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形成栓子,首先随血流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人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果空气量大,则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的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患者有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有濒死感,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输液中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要有专人守护;输液过程中注意加强巡视。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头低足高位。此体位有利于气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人口。由于心脏舒缩,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地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可提高患者血氧浓度,改善严重的缺氧状态。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如果患者安置有中心静脉导管,可从导管中把空气抽出,这是快捷的救治方法。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3.讨论
通过临床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度平衡;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输入药物,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补充营养,供给热能,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能经口进食及胃肠道吸收障碍,如昏迷、口腔疾病等患者。静脉留置针虽然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也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但护理人员必须正确实施置管操作,加强护理,避免护理不当所致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痛苦。除上述静脉留置导管输液反应处,还可能引起皮下血肿、导管脱出、静脉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感染等不良后果,只要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患者密切配合,就会最大限度地减轻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损害,增进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燕,周爱莲,陈红梅,等.门诊静脉输液的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3):130.
[2]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3.
[3]贺秋灰,孟荣芳,王敏英,等.探讨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和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766-767.
论文作者:刘莹,陈桂英,赵丽丽,李东秀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导管论文; 空气论文; 液体论文; 药物论文; 肺动脉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