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复杂地形地势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岩土工程勘察因此面临着较高挑战,这种挑战必须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将简单介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策略,并结合某岩土勘察工程实例,深入探讨基于波速检测技术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波速检测技术
前言:在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岩土工程勘察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能够为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天然存在较高难度,为尽可能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水平,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策略
1.1优化地质测绘技术
为应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地质测绘技术的优化存在较高必要性,因此地质人员必须重点关注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并结合实际开展深入的项目调查,以此结合场地的地形与地貌特点,即可准确获取不良地质等信息,地质勘测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可由此得到保障。同时,还需要结合岩土性质及形成原因,确定岩土层风化状况,更好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1]。
1.2推进勘探技术系统性发展
受到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难度大幅提升,因此本文建议重点关注基础样式、结构形式的地形地质条件,以此结合勘察技术手段发展现状,确定勘察深度及间距,提高勘察技术应用有效性。在具体的勘察技术应用过程中,勘探深度的确定需结合不同地质状况,同时设计不同的间距设置勘探点以适应地形复杂程度的不同,结合实际状况的勘探孔深度控制、安全事故的针对性预防、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应用的精度性和准确性均属于其中关键。
1.3创新岩土工程勘查技术
为更好满足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需要,应针对性引进各类先进的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地质人员也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创新探索,勘查工作的水平可由此不断提升。例如,可采用波速检测技术进行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高密度技术和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也能够较好服务于岩土工程勘察的精度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过程中,资料的细致整理也不容忽视,配合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分析相关资料,即可更好为工程项目提供数据支持[2]。
2.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为开展更高水平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新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极为关键,波速检测技术便属于其中代表。因此,本文选择了某地岩土勘察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围绕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波速检测技术应用开展了深入探讨。研究对象工程的场地地层由
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素填土,属于典型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因此工程采用波速检测技术开展岩土工程勘察,最终获得了一系列高精度参数,满足了工程的建设需要,波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由此得到了较好证明。
2.2岩土工程勘察实践
考虑到工程的特殊性,地质人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首先进行钻孔施工,结合钻孔施工,S波波速检测获得了应用途径,由此结合检测结果即可确定覆盖层厚度,其中检测结果分别为205m/s与206m/s,因此可确定覆盖层厚度分别为28m与29m,地质人员面对的是Ⅱ类的施工场地,且场地存在软土地层。基于地质人员钻出的两个孔,进一步应用波速检测技术,可得到场地卓越周期,分别为0.3879与0.3952,进一步的实地测量采用地脉动法,得出的结果分别为0.3871与0.3932,对比实地测量结果可以发现,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发准确性较高,因此波速检测技术能够较好用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在波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中,应用需围绕动力参数、岩土承载力值开展针对性计算,并判断砂性土地震液化势,以此为工程建设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为顺利求得动力参数,需采用波速检测技术中的高速检测技术,以此通过测量获得弹性波速(s波与P波),即可基于下式计算动力参数:
基于压缩波速度(Vp)、剪切波速度(Vs)、泊松比(u),即可完成具体计算。而在工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抗震性能验算中,岩土工程勘察结合波速检测技术开展针对性的单孔法波速检测,参照地层弹性参数检测基础,检测最终得出348m/s的剪切波平均速度,以及下图所示的模型:
图1 二维剪切波波速模型
基于图1,即可为工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弹性动力参数计算提供支持。在进一步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地质人员采用剪切波速法估算工程的岩土承载能力,这一估算以该能力与剪切波速值存在的比例关系为基础,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工程实践,可确定不同地层的承载值区间,由此开展针对性分析可以发现,岩土层局部承载能力直接受到大粒径砂砾与质地较坚硬砂砾的影响,剪切波速值也会随着承载能力的提升而增长,而对于小粒径砂砾及较为粘软的砂砾来说,岩土层的承载力会直接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同时作用于剪切波速值,因此工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承载能力确定可采用波速检测技术。
为准确判断砂性土地震液化势,地质人员基于实际数据及工作实践,确定了分析判断的范围,即15m深度的工程地层,由此针对性计算剪切波速值,即可对砂性土层是否液化进行判断。在对5.0~8.9范围的岩性土层开展的勘察中可以确定,土层以粉砂为主,同时应用的波速检测技术可得出172~178m/s区间的剪切波速实际测量值与115~141m/s区间的剪切波速临界值,因此可确定存在部分砂性土液化,而在15m深的场地范围内,粉砂层剪切波速实测值小于临界值,粉土层剪切波速临界值小于实测值,这说明粉砂层存在部分液化土层,粉土层则不存在,由此工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即可为后续工程推进提供有力依据。
结论
综上所述,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优化地质测绘技术、推进勘探技术系统性发展、创新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及波速检测技术应用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路径。为更好发挥岩土工程勘察作用,勘测方案的完善、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地质人员的培养同样需要得到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党彦.关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 (27):243-244.
[2]黄身灶.基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研究[J].福建建材,2019(06):35-36.
论文作者:刘恩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波速论文; 岩土论文; 地质论文; 地形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