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白广阔中医医学研究院 院长 北京 100089;2.甘肃兰州安宁区兰飞社区卫生服务站 站长 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目的 对中医辨证后运用中医经络微创疗法治疗经络型中风病的应用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经络型中风患者108例,将所选患者随机抽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经络微创疗法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生命质量(QOL)评分。结果 对照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无明显差别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取中医辨证后运用中医经络微创疗法对经络型中风病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中医辨证;中医经络微创;经络型中风病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234-01
从很多中医研究中得知,人体机制中由于气血内虚不足,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嗜酒吸烟、过于受气等会导致患者出现脏腑失控或气血失调等症状,诱导经络麻痹,进而出现经络型中风病,患者患病期间,出现痰毒、热毒等毒邪侵扰,对患者的身体机制造成破坏[1]。本研究中, 选取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经络型中风患者108例,将所选患者随机抽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生命质量(QOL)评分。对中医辨证后运用中医经络微创疗法针刺治疗经络型中风病的应用进行观察,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经络型中风患者108例,将所选患者随机抽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为43-68岁,平均年龄为(57.1±0.2)岁。研究组患者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42-71岁,平均年龄为(56.6±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且患者及患者家属都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被确诊为经络型中风疾病。(2)无出现其他心、脾、肺等器官的疾病。
排除标准:(1)患者体质不适合进行微创针刺(2)存在精神方面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中药疗法,选择对患者疾病有治疗效果的中药,让患者水煎服进行服用,每天分两次服用,五天为一个疗程。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经络微创针刺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侧头皮的运动区、上肢和下肢的患侧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时间约为30分钟-40分钟左右,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2]。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下个疗程的针灸。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口歪舌斜和肢体不协调等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正常恢复)、有效(口歪舌斜和肢体不协调等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得到了显著恢复)和无效(口歪舌斜和肢体不协调等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加重,肢体功能没有恢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专业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QOL(生命质量)评分包括身体状况、行为、社会活动和自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QOL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具体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例,%)
3讨论
中医辨证后运用中医经络微创针刺是治疗中风的手段,而经过中医辩证后,能够对患者中风疾病全面性的进行分析,抓住患者疾病的本质,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4]。很多中医研究中得知,中风症多数是由于风邪和毒邪侵体,在对患者进行针刺主要是以阳明经穴位进行治疗,继而对患者的经络起到一定的疏通作用,使患者的瘫痪肢体功能有所缓解[5]。本研究中,对照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中医辨证后运用中医经络微创疗法对经络型中风病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治疗效果好,对患者肢体功能有所改善,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后运用中医经络微创疗法对经络型中风病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炜, 骆路, 曹丽娟,等. 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J]. 中国针灸, 2016, 36(10):1023-1026.
[2] 李宏彦, 王燕平, 张维波,等. 小型猪经脉不通病理模型的宏观定量观察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2(4):525-528.
[3] 胡龙涛, 蔡芳妮, 王亚丽,等. 相关因素对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证候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45(3):354-356.
[4] 韦勇, 张庭庭, 邓丹琼,等. 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MRI-DWI及其预后差异性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4(7):1360-1363.
[5] 胡利娟, 侯静, 谢琰,等. 耳穴压豆联合头面部经络梳理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8,12(2):304-306.
论文作者:白广阔,陈丽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患者论文; 经络论文; 中医论文; 针刺论文; 有效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微创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