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论文_陈亚萍

以“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论文_陈亚萍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中心小学 316012

摘 要:以“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依据农村孩子们的共同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特长而组织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科课堂教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关键词:乡村少年宫 社团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综合体现学校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坚持校本化,需要“以生为本”,就是依据校情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本校、本土资源,系统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载体,是促进综合实践课堂活动常态化的有效策略。

一、课程设置现状

1.社团活动

(1)组织随意性,并非学生意愿为主。

(2)管理不到位,活动开展比较随意。

(3)家长不支持,教师似乎唱独角戏。

2.综合实践活动

(1)师资配备兼任为主,教师负担过重。

(2)师生思想上不重视,出现挤课现象。

(3)对教师培训不到位,素质有待提高。

二、活动探索的重要意义

1.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提供借鉴的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具有特别性,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缺乏借鉴性,使得许多老师无所适从,教学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出现严重的挤课现象。而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课模式值得借鉴。

2.综合进行本土实践性学习和社团活动。

新课程要求把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作为综合实践课的必修内容,与社团活动有效整合,将会解决实践、场地、人力方面的巨大冲突,切实解决综合实践课教学上的“老大难”问题。

3.综合提升综合实力,促进素养的全面提高。

以“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推理、创新等能力将得到提高,为教师一专多能提供展示舞台,使校园充满活力,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具生命力。

三、活动探索举措

思想决定行为,“以生为本”的认识高度决定了行动的力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作了如下探索:

1.统筹管理,做好各级保障。

(1)管理先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教师人手缺乏,场地限制,更缺少固定的活动模式,社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困难重重,也成为领导层思考的问题。经过讨论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

(2)结构需明确。

学校以3月读书节、5月艺术节、9月科技节、11月体育节校园四大节日为核心,以体育、绘画、笔行、民俗、其他为四大类别确定了少年宫社团结构。

(3)实施要有效。

以“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分校内外两块进行,在学校四大综合实践课基础上,因生、因师、因地、因时统筹安排:

①时间上的统筹。结合教导处、少先队等部门统筹安排活动,统一时间,防止活动的重复性。

②生源上的统筹。校外社团以各年段交叉方式,根据学生特长和本校特色设立;校内社团以年级段为主线设置板块进行。

③主题、地点上的统筹。以丰富学生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基本活动方式为参观、考察、访问为主,进行体验性学习。

2.整合资源,多种活动相得益彰。

(1)校内社团年级活动多姿多彩:

①特色班、特长班各具特色。一至六年级社团课每周集中一课,分基础班和特长班。基础班根据学生实际开放,逐步形成特色;特长班由各年级段有特长的学生组成,由本年级段有专长的教师任教。

②“主题式”系列活动。旨在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做一做、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主题式”系列活动。

③校园“四大节日”活动。以学校四大主题性节日,结合学校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利用 “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进行专题式展示,形成制度。

(2)校外社团:

①“民俗文化”专题式活动。学校地处城郊,规模较大,周边水果种植广泛。我们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设计活动,引领学生关注民俗文化、热爱家乡,感受勤劳、节俭、勇敢等优秀品质。

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利用镇内优越的乡土资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孩子在校外活动中提高能力;开发社区资源,与社区、工厂、园艺公司等挂钩,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3.规范完善,成绩喜人。

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专家的共同努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喜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等获省、市级奖项,这与我校规范管理与严格执行以“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

论文作者:陈亚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以“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论文_陈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