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之路--关于加强社会主义信仰的思考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之路--关于加强社会主义信仰的思考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之路——谈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光明论文,之路论文,中华民族论文,信念论文,坚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更好地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进入小康社会,奔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明天。

一、面对新世纪的新任务

从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起,党中央就反复强调要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邓小平同志1979年3月30日发表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其他重要讲话,也多次强调这一任务要贯穿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这不仅是因为还存在着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和活动,存在着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和倾向,而且还因为在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越性尚未充分发挥出来,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困难和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也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失误,人们难免会有种种疑虑和困惑。因此,针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倾向和人民群众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入情入理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对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是党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虽然是一句老话,但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针对性和不同的要求。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党中央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再次提出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从当前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具有新的针对性和新的重要意义。

第一,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可以使我们在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考验时,保持清醒的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爆发世界大战的条件并不存在;另一方面,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一竞争将决定各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这里有两个趋势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经济全球化,另一个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的发展既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对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判断事物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并把挑战转换为机遇,使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换句话就是说,把握机遇要有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迎接挑战更要靠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第二,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可以使我们在改革攻坚阶段,在结构调整和推动经济发展时,明确正确的方向,把握大局,开拓进取。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显著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大业循序渐进地推进,目前逐渐触及到了这场革命深层次的难题,即如何解决国有企业这种公有制经济同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决不能走私有化的邪路,也不能退回去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而是要努力寻找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以深化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此相联系,还要进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实行生产力的升级换代,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体制改革解放出来的活力成为真正有效益的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这决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解决在改革攻坚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仅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从“左”的偏见或计划经济的习惯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妥善处理好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转变、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一系列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还要排除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失去信心、主张实行私有化等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这就需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宣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党中央采取的改革、调整措施决不是搞私有化,我们也不能搞私有化。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归根到底有利于人民群众,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可以使我们面对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自觉性,凝聚人心,营造新风。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民主法制的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劳动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些已经很难适应这些新情况;一些领导同志忙于日常事务,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邓小平同志批评过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情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内蔓延滋长,一些领导干部放松自身的世界观改造,腐败蜕变,给党和社会主义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宣传教育,更加有效地探索适合今天情况的教育形式和办法,从理想信念教育入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地解决我们面临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增强民族凝聚力,营造社会新风尚。

二、关键在于认清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必须明确,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观念,但又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的观念。它来自于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和现实状况的深入观察和理性思考,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伟大实践活动的目的和精神动力。因此,只有把科学的理论同我们的历史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人们认清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才能使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人们内心深处真正确立起来,这是问题的关键。

在中国,为什么要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归根结底是由近现代中国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历史任务所决定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救亡和发展成了中国要解决的两大基本问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国要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流行的各种“主义”或政治思潮,能否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不在于它们自我标榜有多科学,也不在于旁人对它们的渲染有多热闹,而在于它能否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完成中华民族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地主阶级革新派魏源、龚自珍、林则徐到农民领袖洪秀全,从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他们提出的各种救国主张和发展方案都没有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完成不了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正在中国人民为“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问题苦恼和困惑的时候,19世纪中叶在欧洲诞生的马克思主义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传播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自身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犹如久旱的禾苗遇到了雨露,纷纷抛弃自己原来信奉的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问题,把社会主义作为救亡和发展,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出路。

这是因为,中国救亡问题的发生,有自身落后的问题,但其直接的原因则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的中国,要像西方列强那样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求得发展,充其量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因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让这个文明古国强大起来。中国要发展和繁荣富强,首先要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可能再走资本主义的老路。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描述过的,“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而产生的,既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又能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受到先进的中国人的热烈欢迎,不仅是合乎情理的,而且是十分必然的。当然,如果把中国救亡的希望寄托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上,仅仅是逻辑推理的结果,那还是一种没有经过实践证明的假说,但事实是,中国人找到科学社会主义以后,中国的面目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到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第一次赢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全面胜利到新中国的诞生,从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这一切都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历史实践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的救亡要靠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是否也要靠科学社会主义呢?从理论上作出肯定的回答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联系我们的实践和人们的思想实际,有两个问题必须解答:

一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的相当长时间里经济发展不快,开始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后来连同东南亚一些国家比都成问题了,这是为什么?应该讲,社会主义制度从本质上说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因为这种优越性来自于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能够把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正是根据这样的理性思考,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社会主义的因素,适时地领导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建立头七年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很快稳定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不仅能够救中国,而且能够发展中国。这样的事实不仅使共产党人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而且也使这样的信念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但是,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自从50年代中期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开始出现失误,特别是60年代中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失误以后,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生怀疑;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以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而且,历史实践的逻辑往往比理论逻辑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更大。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这种曲折性,不仅影响到了一般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而且影响到了一些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挫折,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它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实践者的工作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的。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早已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要解放思想,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然而,过去我们对此认识不很深刻,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形势和时代特点的变化研究不够,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认识不足,提出了一系列不适合时代和国情的“左”的方针政策,导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犯了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短短20多年的时间就使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只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能产生巨大的威力,推动中国迅速地发展。

二是一些国家在独立以后没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的一二十年时间里,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为什么?我们能否像他们一样,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来发展自己?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十分复杂,各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前苏联解体以前,出现了一个冷战的格局,西方发达国家从他们的战略利益出发支援和帮助一些新独立的国家,一些新独立的国家也通过为他们提供港口、加工定货等形式发展自己,这是他们能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这样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已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了。与此同时,有的新独立的国家注意到新科技革命到来、第三产业兴起等特点,能够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也是一个原因。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学习。但是,必须看到,中国是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看重我们的庞大市场,但又不甘心我们挤进他们占有的世界市场,他们把我们视为潜在的对手而绝不会真心诚意地帮助我们发展,即使我们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起来了,也不过是他们的一个附庸国;而且,一旦中国实行了资本主义,势必带来巨大的经济混乱和社会动荡,不仅不利于中国的发展,而且会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总结近百年中国历史得出的唯一正确的结论。

三、最重要的是要毫不动摇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讲要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建立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认识基础上的,具有崭新的内涵。这就是,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是既不丢“老祖宗”、又根据今天时代的要求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有新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也应该以历史经验为鉴,防止陷入抽象谈论姓“社”姓“资”的误区,切切实实地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也难以保证其科学性。比如,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对立起来,大肆批判所谓“唯生产力论”;把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大二公三纯看作是社会主义完善的标志;把扩大化的阶级斗争看作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表现;把平均主义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混同起来;等等。这些错误观念,给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造成了两方面的困难:有些人从“左”的方面认为,这些错误观念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观念,谁对这些观念提出质疑或不同意见,或在改革中冲破了这些观念的束缚,谁就是怀疑或否定社会主义;另一些人从右的方面认为这些错误观念是科学社会主义观念,认为要发展生产力、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否定阶级斗争扩大化、纠正平均主义就必须否定社会主义。现在则不同了,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一系列新的认识,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我们已经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等等。这是我们今天开展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一个崭新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

我们必须确立这样一个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不仅是因为这一理论旗帜鲜明地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不能丢,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调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强调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在改革开放中解决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因此,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时候,必须澄清: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毫不动摇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千方百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在真正地坚持社会主义。这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而且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生产力的大发展为前提。

——因此,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时候,必须澄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探索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决不是搞私有化;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决不是搞两极分化。党中央的这些决策,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也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这是由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也证明,排斥非公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十分不利。事实上,在处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以及反映这种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控制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能简单地同资本主义划上等号,它们在总体上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时候,必须澄清: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才能赢得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本来是建筑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文明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列宁对此都有大量的论述。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文化条件不很充分,有的甚至不完全具备。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就要学习、研究并且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经营方式以及组织形式。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江泽民同志强调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决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都是在对现代资本主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决策。只要我们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和坚定信念,就可以一方面坚决拒绝走资本主义道路,一方面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

标签:;  ;  ;  ;  ;  ;  ;  ;  ;  ;  ;  

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之路--关于加强社会主义信仰的思考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