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全息性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全息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能力理论简评
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到底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个体的能力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受哪些条件制约和影响?如果弄清了这个问题,对于个体能力的培养,便有了依据。为此,心理学家们对能力的结构,能力的组成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的理论。如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mdike)提出特殊因素理论,塞斯顿(L·L·Shurstone )提出群因素理论,吉尔福特(J·P·Guilford)创立三维智力结构学说;英国的斯皮尔曼(C·Spearman)提出二因素理论,艾森克(H·J·Eysenck)提出能力层次模式,维尔浓(P·E·Vernon)提出智力结构模型。由于能力和智力是两个相交叉较多的概念,故常被心理学家们等同起来使用。
桑代克认为智力结构成分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社会智力,即人际交往的适应能力;二是具体智力,即处理具体事物的能力,如对机械问题的适应能力;三是抽象智力,即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对处理语言和数字符号的能力。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组成的,一般因素是人的全部认识机能共有的能力,特殊因素是关于特殊机能的能力,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决定的。
塞斯顿认为,智力是由一群不同的原始能力所组成,他概括出七种基本因素:第一是计算能力;第二是语词的理解和了解语文意义的能力;第三是词的流畅性,通畅快速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第四是空间知觉能力;第五是知觉速度,即迅速分解图形细节及异同能力;第六是记忆力;第七是推理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
艾森克从智力是多种认识能力的总体这一定义出发,主张有一般智力因素存在,可以把一般智力分解为各种特殊能力。据此,提出人类能力模型,他把一般能力看作一级。一般能力指人们在一切活动中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他把人们在从事某种专业活动中保证成功地完成任务的各种特殊能力,看作二级。他把与各种测验所测内容相应的特殊能力的具体表现看作是三级。由此组成能力层次模型。
维尔浓把斯皮尔曼的一般因素作为最高层次,下面第二层分为两大因素群,一是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群,二是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群;第三层是在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中分言语的、数量的、教育的因素群,在操作和机械方面又分为机械信息、空间信息和用手操作等因素;第四层是指各种特殊能力,即斯皮尔曼的特殊因素。
吉尔福特把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方面,并用立方体的长宽高三个维度来表示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的第一维度是认识操作,所谓认识操作即指个体对于原始信息材料的处理过程,其中包括五种操作,即认识、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评价等五种。认识,指了解和发现事物;记忆,指贮存已知信息;发散思维,指沿着多种方向去思考和探索;辐合思维,指在思想上将全部信息引向最合理的答案;评价,指作出定论。智力的第二维度是内容,内容是指在各种心理操作时,揭示所处理的信息的种类。其中包括图形、记号、意义和行动四种。图形,指具体的东西;记号,指数字、字母等;意义,指词、句子的意义;行动,指人际交往中的能力。智力的第三维度是产品,这是指智力对信息加工的结果,包含单元、种类、关系、系统、转换和含义等六种。单元,指一个词或一个图形;种类,指个别的归类;关系,指事物间的关系;系统,指按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事物系统;转换,指从一个事物的认识转换到另一个事物;含意,指寓意。把三个维度组合起来可以得到一百二十种组合,即一百二十种智力因素。
以上心理学家们对能力因素的研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对能力结构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对能力理论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至今仍没有一种能力理论能为大多数心理学家满意地接受,仍没有一种能力理论真正构画出能力结构的全貌。这是因为心理学家们着重在认识过程里对能力进行探讨,而且主要是在对客体认识的范围内进行探讨,故看不清能力结构的全貌。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贯通相互制约影响的,只有越出认识过程,才能看清能力的全貌。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看清能力的构成因素,须越出人们所说的智力结构,站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外来看能力。
二、能力是全息的
笔者认为,能力具有全息的性质。个体的能力反映着包括着个体的认识活动功能、情感活动功能、意志活动功能、个性倾向性、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知识经验、技能、言语、个性……等等全部信息。是上述各个因素共同制约着个体的能力,个体的能力反映着上述全部因素的组合特点。上述各因素在能力结构中的组合方式不同,所占比例不同,就使个体能力的类型,能力水平高低呈现出多样化。
为什么说能力具有全息的性质?让我们看看个体的能力与其它因素的联系。
个体的能力包含着个体的认识功能。即包含着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活动的功能和特点。这是能力的主要成分。
感知可分为视、听、嗅、味、触等外部感知,运动、平衡、内脏等内部感知,此外还可分为时间感知、空间感知、社会感知、精确感知、模糊感知,以及直觉等等类别。若其中一种或几种感知功能特别突出,便会使人显示出某方面超常的能力,如微雕家的手指动觉特别敏锐精细,可在一粒米上雕刻出一首诗词或一幅图画。走钢丝的演员平衡觉超乎常人,能从百米高空顺利走过百米、千米长的单根钢丝绳。个体某方面的感知能力的强弱,反映着个体相应感官活动的功能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持久的感知,人们通常叫观察。观察力是个体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它是认识能力的基础,是个体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个体能力反映着包含着个体观察能力的强弱状况。
记忆力是个体识记、保持、回忆事物的能力,记忆力强,积累知识和经验的效率就高,信息的编码、储存、查找提取就方便快捷容易。记忆力影响着个体知识经验积累的速度和牢固程度,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个体的能力包含着反映着个体的记忆力功能。
思维力想象力是个体认识能力的核心,是个体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能力,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反映能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强弱是个体认识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思维力想象力越强,越易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越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个体改造客观的活动效率大大提高,使个体显示出较强的能力。个体的能力包括着反映着个体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言语能力是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支柱,也是思维力、想象力的外在表现,言语能力的强弱,影响着人际间经验的传递、信息的沟通,影响着人们解决问题的效率。言语能力是个体社会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个体的能力包含着言语能力,反映着言语能力。
创造力是个体对已有知识经验加工改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新途径,以新颖独特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的强弱制约着影响着个体能力的强弱,个体创造力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其能力水平越高,反之则低。个体能力包含着反映着个体创造力状况。
能力反映着情绪情感功能。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情感不是能力,但情绪情感是激励人的活动或阻碍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或降低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适度的情绪兴奋性,可使身心活动处于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不适度的情绪兴奋性,可使身心活动处于不良状态,由此降低人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情动水平与工作效率呈倒U型曲线,证实了情绪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积极的激情、积极的应激,能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和智慧,使人焕发出巨大能力,出现超水平发挥现象。消极的激情则降低人的活力,阻碍降低人的活动效率,出现水平发挥失常的现象。就拿文艺创作来说,灵感时有、时无,何时有?何时无?刘勰说:“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水停以鉴,火静而朗,无扰文虑,郁此精爽”。就是说,从事文学创作,主要在于心气的调节和疏通,使心境清静平和,使气息协调酣畅……正如水面平静,才能清晰地反照万物,火光不闪动才能明朗地映射四周,不要让文思受到打扰,不要让心灵闭塞不通吧!这里刘勰实际上强调的是适度的情绪情感对创作灵感的迸发、对聪明才智的发挥所起的作用。情绪情感受认识的影响,并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情绪情感制约着个体解决问题的效率,影响着个体的能力。能力渗透着情绪情感的功能。
个体识别、调控自己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被西方心理学家们称为情商内容之一。情商也叫情绪智慧,智商与情商只是考查个体智慧的侧重方面不同,智商与情商不是截然分裂的,情商侧重于个体对人的情绪情感认识控制能力的测查,智商侧重于个体对客观事物认识理解能力的测查。二者都是人的认识能力的反映,人的能力包括着反映着智商和情商双方的功能。
能力反映着意志的功能。意志力表现为自我确立目标、制订计划、自我约束监督、自我激励、克服困难去实现目标的能力。个体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自觉采取决定,迅速果断地执行决定,坚持不懈地为实现决定而奋斗的魄力,对个体活动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意志的功能对活动方向起着保障作用,对活动效率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故可以说,能力包含着渗透着意志的功能。
能力表现着反映着性格。个体的能力表现着个体性格中理智方面的特征。能力不仅表现着个体性格中理智方面的水平,而且表现着理智方面的类别。如在观察方面,有主动观察型、被动观察型,前者在感知中不易被周围刺激物所干扰,能按自己的目的任务进行观察;后者则明显地受环境刺激所影响。观察中有的特别注意事物的细节,久之,便形成精细型;有的多注意事物的整体和轮廓,久之便形成整体型;观察中有的速度快、不持久,形成快速型;有的观察速度慢,能持久,形成持久型。在记忆方面,有的人偏好理解记忆,有的偏好表象记忆,有的偏好抽象记忆。在思维方面,有的人习惯于动作思维,有的人习惯于形象思维,有的人习惯于抽象逻辑思维,有的人习惯于凭直觉判断。在想象方面,有的人习惯于大胆创造想象,有的人习惯于再造想象。有的想象一贯较广阔,有的想象一惯较狭窄,有的一惯热衷于理想,有的一惯热衷于空想。
以上都是个体的认识能力特点在性格中的种种表现。所以可以说能力表现着性格,反映着性格。
能力反映着个体气质的特点。技能迁移顺利与否,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转换容易与否,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谐调与否,心理定势的形成与解除快捷与否,表现着气质中基本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平衡性特点。注意力能持续集中在一定对象上时间的长短与否,观念、行为可塑性强弱与否,精力充沛与否,抗强刺激能力强弱与否,表现出气质中基本神经过程的强度特性。所以说,个体能力反映着个体的气质特点。
能力反映着个体倾向性。个性倾向是指那些制约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活动的趋向、选择性、积极性的心理因素,是人的心理动力。如兴趣,它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参与某种活动并具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有兴趣的活动,易唤起个体积极的情绪情感,使人的注意力易于集中,观察精确细致,记忆深刻、思维灵活、想象丰富、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速度加快。促进人积极动手积极动脑,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着能力的发展。个体某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会引起个体该方面的兴趣,从对音乐美术系的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音乐美术能力强的学生都对本专业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爱好对工作效率、对能力的影响。
再如需要和动机。需要和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内部推动力。它不是能力,但却影响着能力的发展和发挥。研究表明,各种活动效率都存在着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活动效率下降。在活动动机中,社会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性动机所产生的力量之大,以致会超过和压制人的生物性本能。社会性最丰富的动机表现出最大的力量。从个体能力发挥看,能力反映着个体需要、动机的强度和社会性状况。从个体能力的发展看,持续的起主导作用的需要和动机,会促使个体该方面能力得以突出发展。从能力的发挥发展,也可反映出能力中渗透着需要和动机的功能成分。
能力反映着个体的理想信念。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可唤起个体巨大的精神力量,唤起个体的内在潜能。司马迁写出宏篇巨著《史记》,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与其说是他写作能力的产物,不如说是他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支撑的结果。他有一个强烈的追求,一定要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文明史传给后人,决不让中国历史在自己手中中断。所以说,个性倾向制约着能力,能力反映着个体的个性倾向性功能。
能力反映着知识经验和技能。能力与知识经验技能有别,但能力与知识经验技能是互相渗透、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互反映的。个体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知识经验技能的掌握速度和熟练程度,也影响着个体对知识经验技能的运用。个体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会促进能力的提高发展。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以知识技能为手段,以螺旋式的运动状态完成的。能力强的人,掌握知识技能相对于能力弱者要快捷牢固,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促进着个体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说,能力包含着技能,反映着个体的知识技能。
个体能力反映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状况。自我意识影响着个体的一般能力。当个体对自我进行观察、分析、评价、反省、归因、调节、监督、教育、激励、设计的同时,便会促进个体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一般能力也反过来促进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个体的能力结构中反映着包含着自我意识能力的发展状况。
能力反映着个性。每一个体的能力都表现出个性差异。布鲁纳等人的实验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个人的作法并不完全相同,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认识模式,但结果都能完成作业。他们在实验中概括出四种“策略”,“同时扫描型”、“继续扫描型”、“保守的集中型”、“集中的赌博型”。这四种认识方式,反映出人们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个体能力虽然是组成个性的成分之一,但个体能力却表现着反映着个性的特点。
能力反映着个体的生理特点。个体的生理素质,为个体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生物学前提。良好的生理素质,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不良的生理素质,阻碍着能力的顺利形成与发展。先天生理素质差的个体要想达到一定的能力水平,要比生理素质好的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个体能力类型和水平包含着反映着个体先天的生理素质类型状况。人们各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数学能力、言语能力……这些特殊能力既是一般能力在这些特殊活动领域里的特别发展,也是个体生理素质类型的表现。个体的能力反映着个体的生理素质特点。
鉴于个体能力反映着个体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特点,反映着个体的性格气质特点,个性倾向、自我意识特点,反映着个体的生理素质特点、知识经验技能特点……故说能力具有全息的性质。
三、能力培养的途径
个体的能力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着教育的影响、环境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状况等条件的影响,这些都以知识经验的形式影响着个体的能力。所以,个体的能力还折射出个体受教育的状况,折射出个体所处家庭、社会环境状况,反映着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状况,也反映着个体的主观努力状况等等。如受过声乐教育和训练的演唱者,与没有受过声乐教育训练的演唱者,其演唱能力、风格特点,就明显不同,从个体的活动能力特点,可以看出个体所受过的教育训练状况。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人的实践活动影响着人的能力的发展。染色工能精确地辨别出几十种不同的黑色,车工能准确地目测出产品的微小误差。这些能力是实践活动造成的,从个体的能力特点,可折射出个体的实践活动状况。
个体的能力是在先天生理因素、后天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个体的能力不仅反映着个体心理现象的全部信息,而且反映着个体生理的、所处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全部信息,只是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才造成了个体能力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等。
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个体的能力?鉴于能力的全息特性,在教育方面,除了对个体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对个体的智力因素进行训练,如对个体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进行专门训练,开设智力训练课程。要培养个体的非智力因素,宜开设非智力因素训练课,如美国学校中开设的情商课程一样。学习对自己的情绪情感进行清醒地认识、对他人的情绪情感进行洞察了解,学习对自己的情绪情感进行调控,学习对他人的情绪情感进行影响调节。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进行意志训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个体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韧性。培养个体良好的兴趣爱好,唤起高尚的动机需要,培养远大的理想信念,塑造良好的性格、高尚的人格。
在实践方面,注意向个体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和实践机会。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出真知,能力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对个体不可在书斋里培养能力,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就要尽可能的从事哪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环境方面,要为个体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避免不良环境的影响,注意为个体营造良好的班组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在生理方面,对个体既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先天遗传素质条件(教育好每个将为人父母的青年人),又要对个体加强生理卫生的、体育的指导训练,努力提高每一个体的健康水平。
能力是全息的。对个体进行马克思所倡导的全面发展教育,并落实到各项素质的培养上,是促进个体能力迅速发展的唯一正确有效途径。
收稿日期:199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