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志愿者,采取患者静脉血、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室温、不同检测时间点以及不同采血部位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水平(Hb),末梢血的检测值高于静脉血,而末梢血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静脉血,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和末梢血的中间细胞百分比(MXD)无明显差异(p>0.05);2h内,静脉血的血常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6h后PLT交即刻检验下降,而MXD显著上升(p<0.05)。不同保存温度下,WBC、RBC、Hb、PL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检验员应做好检验前和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减少误差。
【关键词】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对策
血常规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手段[1]。但临床受很多外界因素影响,如采血部位、血液标本送检时间、保存方法导致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出现一定误差[2]。基于此,本研究搜集45例健康体检者,并在不同条件下对体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志愿者,入选者包括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23.4~43.2岁,平均(33.3±2.5)岁。
1.2方法
本研究所用仪器为Backman Counter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选用的稀释液均为本仪器标配稀释液,采血管用EDTA-K2真空采血管。采取入选者4ml空腹静脉血,采血部位为肘静脉,采集好的血液标本分装于2支抗凝管中。在入选者左手食指或无名指取末梢血。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在不同室温下,不同测定时间下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
1.3观察指标
测定WBC、RBC、Hb、PLT、MXD。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完整收集,建立数据库,通过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运用(x±s)描述计量资料,进行x?检验,若数据比较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部位血常规检验结果
静脉血及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见表1。
表1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x±s)
3讨论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是由有形细胞和液体组成,血常规检验主要是检验血液的有形细胞部分。众所周知,血液含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种,如果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发生病理改变,会影响人体全身组织器官,相反,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从血液成分的变化中被反应出来,因此,临床医生常根据血液分析的结果了解疾病严重程度,对疾病做出诊断[2]。但临床血常规的的检验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存储条件、采血部位、不同检验时间都会影响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提示,末梢血的WBC、RBC以及HB检测值均显著高于静脉血,分析原因可能是末梢血血管管径狭窄,循环不畅,局部温度低,因此会出现血液成分沉积的现象,使得细胞计数偏高[3]。在采集末梢血时,由于针刺深度不够,通常会反复挤压,使PLT损耗或聚集,从而使PLT降低。本研究结果也提示,末梢血的PLT检测值显著低于静脉血。
在不同检验时间下,血液在放置6h后PLT检测值显著降低,这可能与PLT发生黏附聚集有关,由于PLT黏附聚集,从而出现大量颗粒物,而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是电阻抗原理,因此难以将聚集的PLT纳入计数范围,因此出现了PLT降低的现象。而MXD升高可能是因静置过程使血液出现分层,从而产生不同代谢物,影响了血液的渗透压,使白细胞体积发生改变[4]。在血液静置2h后,血液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采血后2h进行血常规测定,所得到的的检测值最准确。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无论是在温室保存还是在冰箱保存,所得到的血常规检测值均无明显差异。结合上述结果发现,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做好血液标本抽取部位、严格掌握检测时间,做好检测前及检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于广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4):8-9.
[2]赵风雪,张春,王耿新等.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45(4):11-13.
[3]文家远.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50-151.
论文作者:刘正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血常规论文; 末梢论文; 血液论文; 静脉血论文; 差异论文; 因素论文; 部位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