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防弊纠错应严把七重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严把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证实相符
此环节极易出错造假,舞弊多始于
此。因此会计事项的具体经办人在源头
上就要树立防止弊错意识,票据出具方,
应本着对国家、单位和自己负责的严肃
态度,重要项目应填写齐全和规范,防止
日期、接受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和金
额预留空白或不实,不因一己之私而妥
协,给舞弊者有可乘之机;接单人应督促
开票方出具正规合理的票据,仔细检查
单据有无错误和疏漏,发现问题要求立
即纠正;会计编证人员接受原始凭证时,
要严格审核,力求合法、合理、真实和正
确,确认规范无误,方予报销或据以编制
记账凭证。
二、证证相符
记账人员对于编制好的记账凭证,
要和所附的原始凭证认真核对,主要检
查借贷有无用反,对应科目是否准确,金
额有无错位和数字颠倒,多张原始凭证
的还要验证合计,防止因疏忽而出错。设
置会计复核岗位的责任人,要切实履行
职责,切忌走马观花,防止导致企业或他
人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笔者早年曾在天津劝业场第一纸张
批发中心实习,有笔异地托收款,由于制
证人员的疏忽误将金额70000作7000,
而复核人员又过于信任制证人员的工作
态度,草率签名放过,月末编制资金平衡
表(时名)发现失衡,作为当时全国一级
批发站,业务浩繁,想要轻易找出症结谈
何容易,致多名资深会计日夜加班复核,
终于大海捞到这根针。这种因小失大,其
中的艰辛至今仍令笔者颇有感慨。
三、账证相符
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和
日记账时,除应注意常规性出错外,还着
注重核查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账簿记
录上的时间、金额是否一致,防止客观出
错和被人偷梁换柱。
四、账账相符
各种账簿之间都有对应勾稽关系,
调整好因记账主体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忌做账外账。
1.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账的核对。
除了检查记账日期、依据和金额是否相
符外,还要注意方向是否一致,这里的方
向指的是变动方向,一般总账和明细账的
借贷方向应保持一致,特殊账务处理导致
的不一致不一定是错,如某批产品已完工
入库,而材料尚余,假定以后不再生产此
类产品,剩余材料退库,总帐“生产成本”
的方向是贷方,而其明细账则是在借方本
期发生栏用红字登记,两账借贷相反,只
是颜色一红一蓝,这同样是正确的。
2.总账与日记账的核对。主要是现
金、银行存款总账分别与现金、银行存款
日记账核对,这是内部牵制所必须,应注
意的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实际收付日、
会计凭证、日记账与总账应相互一致,金
额更应相符。
3.总账的借方与贷方总额应相等。
总账借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
末余额合计均应相等。不等无疑出错,相
等也不一定绝对正确。重记漏记、借贷用
反、有关科目用混等结果是平的,亦是错
账,应斟酌试算平衡结果。
4.会计部门有关财产物资的明细账
余额应该同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
登记簿所记录的内容,按月或定期相互
核对,保证相符,这是本单位不同记账主
体和不同记账方式、会计人员和非会计
人员之间的账目核对。
5.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违反制度,
应坚决杜绝,亦无对应关系可言。
五、账实相符
这是会计账和财产物资保管部门的
相互核对,主要是通过财产清查的方式,
现金日记账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存储额
用实际盘存法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每月核对
一次,主要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
表的方法核对;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
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核对并
相符;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分类账余额
应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通过“函证核对
法”进行核对,防止个别用心不良的人架
空企业从中牟利。
六、账表相符
会计报表是根据核对无误的总账和
明细账编制,要求严格的有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就资产负债表而
言,其中有些是根据账簿余额直接填制
的,对此要防止因大意而出错,有些则通
过分析计算填列的,这是较难也易混淆
出错,有时错误的方法导致的指标填列
虽然能使表平,但就具体指标而言错误
至少有两处,将于一年内收回的长期投
资或长期负债没有剔除等错误,报表依
然平衡,但对外披露的信息是错误的。轻
则对企业管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
误导决策失误,重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同
程度的麻烦和损失,尤其是上市公司可
能因此而引起股东乃至社会公众的不
满,所以应慎之又慎。
七、表表相符
会计报告包含的报表很多,各表之
间相关指标应一致,本期期初数和上期
期末数应一致;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
润和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本年实
际金额应保持一致;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本
年累计数与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的
本年实际应保持一致;资产负债表中上期
期末应和本期期初相一致。要防止会计主
体因不同需要而出现“橡皮数字,弹簧报
表”,在税务部门检查征收有关税费时用
一套,上级主管部门考察政绩、股份公司
为了吸引投资而使用另一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