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电东送”的区域经济分析

“皖电东送”的区域经济分析

李杰[1]2004年在《“皖电东送”的区域经济分析》文中指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可持续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全面实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叁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综合实力名列各经济圈之首,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受到资源禀赋的影响,长叁角对外地资源具有很大依赖性,长叁角近年的电荒,要求我们通盘考虑区域经济问题,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安徽同长叁角地区一衣带水,具有区位和资源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安徽同长叁角地区的差距在拉大。 省委、省政府正是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着眼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着眼于我省的比较优势并从现实情况出发,提出“皖电东送”战略。 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徽及长叁角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并对“皖电东送”在促进安徽融入长叁角的作用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皖电东送”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皖电东送”在经济上可行的结论。 本文还就“皖电东送”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王志勇[2]2013年在《皖电东送10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需求不断加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要求不断提高,使得特高压输变电成为发展必然趋势。因此,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进行项目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皖电东送10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为背景,研究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并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项目综合评价的研究态势,概述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理论模型;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特高压输变电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电力发展实践需要分析了皖电东送10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再次,概述了该项目的建设规模并分析了项目建设的特点;然后,从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节能降耗叁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该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变电站选址、输电线路路径、投资估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敏感性分析、系统节能、线路工程节能和变电工程节能等方面;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得出皖电东送10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综合效益为优的结论。课题研究成果为该项目决策和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科学判据,同时对该类型工程项目综合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朱群[3]2007年在《安徽省电力工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电力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同时,把安徽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实现安徽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也是安徽在中部率先崛起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安徽电力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作为皖能集团委托项目《皖能集团2007~2010年发展规划》及其子项目《皖能集团2007~2010年电力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安徽省电力工业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皖能集团、皖能股份公司、安徽电力燃料公司,以及其他主要电力企业和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安徽电力工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电力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电源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电力需求仍显不足,龙头电力企业实力相对不强,省内电力市场竞争加剧使本土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等。同时,本文从电力体制改革、相关产业政策和电力市场供需等方面,对安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然后,本文阐述了安徽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的必要性:安徽迫切需要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安徽产业结构调整对电力的需求加大,安徽电力发展空间广阔,以及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安徽发展电力工业提供了有力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安徽电力工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优化电源结构和电源布局;加快电网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电力下游产业;加强与苏、浙、沪等外省市的能源合作;尽快将皖能集团建成区域领先的能源投资集团;对电力行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电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省内电力立法。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安徽电力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这对推进安徽电力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李杰, 丁志刚[4]2004年在《“皖电东送”的经济优势分析》文中指出在“西电东送”的中线通道上,位于华东地区的安徽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保有储量和未开发量分别占到华东电网区域的85%和95%。2003年的原煤产量占全区域的70%,规划到2020年,全省煤炭产量将达到1.7亿吨,占全区域的94%。安徽煤炭资源优势明显。从长远

周伟, 张建平[5]2006年在《实施“皖电东送”战略 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华东电网四省一市和长江叁角洲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重点阐述实施“皖电东送”战略的必要性,并从安徽省煤炭资源、水资源、电力市场空间、电力输送条件和环境容量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实施“皖电东送”战略的可行性,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皖电东送”规模和布局。

丁铭晨[6]2006年在《关于“皖电东送”战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安徽作为中部六省中最靠近长叁角的省份,有着其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因此,省领导提出东向发展的战略。而“皖电东送”是其中一个重要战略。论文主要分析了安徽及长叁角地区用电现状,皖电东送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

张银江[7]2008年在《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电网建设项目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建设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控制电网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对提高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至关重要。论文以电网建设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在对项目管理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从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投标、项目实施和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控制和实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提高电网建设项目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以“皖电东送”500千伏东通道项目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了项目建设过程中造价控制和实现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电网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达到项目效益最佳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郭洪敏[8]2010年在《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文中提出本报讯 2月9日,公司董事长帅军庆、总经理贺锡强、副总经理李晶生会见了来访的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韩庆华、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顾瑜芳、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李斌一行。 帅军庆说,华东电网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上海世博会即将

范金华, 王凯[9]2008年在《安徽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文中指出几年来,安徽电网抓住机遇,跨越发展,科学管理,初步建成了以东通道、西通道和中通道为骨干网架的500千伏输电互联双环网,打通了联络江苏电网和浙江电网的四个输电通道,为安徽经济腾飞和"皖电东送"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戴刚平, 王淑红, 舒方[10]2015年在《皖电东送工程钢管塔焊接生产管理浅谈》文中认为皖电东送工程钢管塔项目首次大规模批量采用了带颈锻造法兰与直缝钢管对接焊的连接形式。由于其焊缝质量等级为一级焊缝,因此对装配质量要求、焊接技术要求都较高。我公司通过技术攻关改进并研发了新工艺,同时采取了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顺利、优质地完成了生产任务。

参考文献:

[1]. “皖电东送”的区域经济分析[D]. 李杰. 安徽大学. 2004

[2]. 皖电东送10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综合评价研究[D]. 王志勇. 华北电力大学. 2013

[3]. 安徽省电力工业发展对策研究[D]. 朱群.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4]. “皖电东送”的经济优势分析[J]. 李杰, 丁志刚.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4

[5]. 实施“皖电东送”战略 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J]. 周伟, 张建平. 华东电力. 2006

[6]. 关于“皖电东送”战略的研究[J]. 丁铭晨.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

[7]. 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 张银江.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

[8]. 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N]. 郭洪敏. 华东电力报. 2010

[9]. 安徽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J]. 范金华, 王凯.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8

[10]. 皖电东送工程钢管塔焊接生产管理浅谈[J]. 戴刚平, 王淑红, 舒方.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5

标签:;  ;  ;  ;  ;  ;  

“皖电东送”的区域经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