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成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斗争_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论文

论日本成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斗争_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论文

论日本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论文,日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近年来日本孜孜以求的外交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可谓苦心孤诣,但成效甚微。其症结何在?前景如何?正是本文的分析重点。

一、日本的基本考虑

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使国际上肯定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政治地位。日本认为,冷战结束后,二战以来形成的国际体制和力量结构发生了变化,一些新的世界强国已经出现,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因此,安理会反映的冷战时代的力量结构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才能反映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前首相宫泽喜一说,重要的是,要彻底考虑调整安理会的作用、组成,使之更能反映新时代的现实,日本准备积极参加这一过程。(注:新华社联合国1992年5月8日电。)前外相河野洋平在第49届联大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同时,要求安理会以能够反映世界现状的形式进行改组。(注:河野洋平外相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说要点,时事社1994 年9月27日。)前驻联合国大使波多野敬雄直截了当地说, 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等于被承认为世界政治大国”,而“没有日本参加的安理会缺乏可信性”。(注:[日]《朝日新闻》,1991年12月20日。)

第二,以联合国为舞台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和发挥国际作用。随着联合国作用的提高,日本认为必须积极地参与联合国事务,加强在联合国的地位,而不是常任理事国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自己的意见。日本不仅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参加其政治决策过程,这样才能表明日本的想法,并使之反映在联合国的决定中。(注:小和田恒在日本记者俱乐部的讲演,1996年9月4日。)现任驻联合国大使佐藤行雄说,日本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就是要提高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发言权,把新的观点和设想带进安理会,而这是冷战后时代和全球化时代日本能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发挥的作用。(注:佐藤行雄:“日本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日]《外交论坛》,2001年第3 期。)前首相中曾根表示,要利用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把日本人的思想和生存方式,把其多元文化和共生哲学反映到国际政治中去”。(注:新华社东京1995年10月9日电。)

第三,将其作为实现日本外交战略的关键步骤。冷战后日本外交战略大调整的核心就是推进大国外交。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对美独立性,二是开展多边外交。日本认为,冷战后像过去那样把问题全部交给美国去解决已经困难了,现在已进入多数国家协调合作的时代,(注:[日]《每日新闻》,1993年4月2日。)而联合国是日本外交“从以经济为中心走向以政治为中心”(注:[日]《每日新闻》,1991年6月14日。)、开展多边外交的最好舞台。河野洋平把日本外交描绘为三个同心圆,其中一个就是以发达国家首脑会议和联合国为轴的全球性合作,成为常任理事国则是确立全球性合作这一外交基轴的关键。(注:河野洋平:“日本外交前进的道路”,[日]《外交论坛》,1995年第1期。)正因如此,共同社在播发日本正式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消息时说,这将使日本外交迎来重大转机。(注:共同社1994年9月27日。)

二、竞争活动和方式

日本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竞争活动和方式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积极进行舆论准备。其一,强调雅尔塔体制瓦解,联合国宪章的某些内容已经过时。因为只有否定战后国际体制,才能改变日本在国际上的不利地位。日本的突破点是要求删除联合国宪章中的“旧敌国条款”,改变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者和战败者的地位。日本认为,只有删除这一条款,才能名副其实地参加联合国的活动。1990年,中山太郎外相在第45届联大上强烈要求删除该条款,并联合德、意等国共同行动,促使联合国通过决议宣布该条款失效。其二,借日本在海湾战争中出钱未出人而受美国批评一事展开讨论,使更多的人接受和赞同其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推行大国外交。有人把海湾战争的作用比之幕末“黑船事件”打破德川时代锁国政治,称它打破了战后45年在“和平主义”名义下的“锁国政治”,使日本人觉悟到日本已经不是美国庇护下的一个远东小国,而要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作用。(注:[日]伊藤宪一:《日本的大战略》,飞鸟新社,1990年,第272—273页。)其三,强调交纳的联合国会费多,应该在安理会占有一席之地,唤起国民和世界的同情。日本认为其交纳的会费仅次于美国而超过其余4 个常任理事国之和,却不能参加联合国的核心决策过程是不合逻辑的。

其次,全面参加联合国名义下的各种活动,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创造条件。迄今日本主要从两个方面参加联合国活动。一是参加联合国名义下的国际维持和平行动。日本把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看作是在建立冷战后国际新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和有能力竞争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表现。日本先后向安哥拉、柬埔寨、莫桑比克、萨尔瓦多等国派出自卫队人员参加维和行动,向柬博寨、阿富汗、南非、巴勒斯坦、波黑等派出人员执行联合国监督下的选举与和平斡旋。日本尤其对一些热点地区的和平与重建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如1992年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参加柬埔寨复兴和阿富汗和平斡旋。通过这些活动,日本在国际上显示了实力,获得了自信。在柬博寨维和与重建中,日本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使日本认为是向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当时外务省人士说,在联合国内已经形成了统一认识,即“在柬埔寨问题上不听日本的意见不行”,“这种形势发展下去,日本进入常任理事国行列的道路便会自然开通”。(注:[日]时事社1992年12月5 日。)二是参加联合国名义下的国际开发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日本利用经济力量继续对世界面临的贫困、疾病、难民、环境等问题和有关国家战后复兴提供援助,同时积极支持解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4年提出的“人类安全保障问题”。1999年3月, 日本倡议在联合国设立人类安全保障基金,到2000年末已经提供近100亿日元的资金,实施了8个项目的援助。在联合国千年大会上,森喜朗前首相又倡议成立独立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人类安全委员会”,称日本将在人力和资金方面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注:[日]《产经新闻》,2001年1月5日;高须幸雄:“人道支援与开发支援的间隙”,[日]《外交论坛》,2001年3期。)

再次,推动联合国改革。日本认为,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关键;联合国会员国已从创建时的51个增加到现在的189个, 但安理会的构成却没有变化,而且现在国际上已经出现了能担负更大责任的国家,所以必须以反映世界现状的形式改组安理会。从1992年开始,日本积极推动安理会改革。在第47届联大上,日本与印度、巴西推动通过了关于“安理会席位公平分配和增加成员国问题”的47/62号决议,第48届联大成立关于安理会改革的工作小组,安理会改革进入实质性讨论阶段。(注:《世界知识年鉴1995/199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第835页。)日本又和德国、印度、巴西等国提出应尽快结束一般性辩论,启动政治性谈判进程。同时,日本也就安理会改革提出建议。1993年,日本建议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由现在的15国增至20国(现在主张增至24国(注:日本外务省网站:www.mofa.go.jp.)), 并认为安理会新成员的资格标准应是“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能对全世界施加影响”。(注:[日]共同社1993年7月2日电。)1997年,日本在联大提出尽快决定常任理事国数量和地区分配的框架议案, (注: 共同社1997年9月21日电。)在有关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同美、英、法、 德保持协调。日本还利用8国集团首脑会议等各种场合宣传和推动安理会改革,同时做各成员国的工作,争取对改革的支持。桥本、小渊、森内阁都把推动安理会改革作为联合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呼吁把安理会改革作为当务之急。

最后,为获得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需的选票,日本可谓不遗余力。安理会改革涉及修改联合国宪章,需要得到联合国2/3的成员国的支持,所以获得必需的选票是日本外交的一个重要任务。日本首先要获得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支持。经过努力,日本认为,现在五个常任理事国对改革都持支持态度,其中有的国家已经明确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与此同时,日本更把主要精力放在拉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国的选票上。日本拉选票主要靠对外提供经济援助。去年年底,在讨论削减对外政府援助时,外务省人士说,对外政府援助是日本外交的最主要手段。自民党总务局长铃木宗男说:“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都是接受了政府开发援助的国家。”日本对外援助的60%投放在亚洲,这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扩大政治影响的目的。近几年,日本对在联合国占有多数席位的非洲加强攻势,对非洲的和平与发展表示出前所未有的关心。美国学者指出,这是日本地缘政治策略的一部分,目的在于赢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注:彼得·施雷德:“日本寻求扩大在非洲的影响”,[美]《现代史料》,1999年5月号。)出于同样目的, 去年底森喜朗重提1994年桥本内阁提出的“战略性外交”,派阁僚分赴非洲、中东和拉美访问,他自己还首次访问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注:[日]《产经新闻》,2000年12月25日。)据《朝日新闻》报道,1996年,为了击败竞争对手印度,争取第8次当选非常任理事国, 并为成为常任理事国铺平道路,日本使出浑身解数,捞取发展中国家选票,特别是以经援为武器争取非洲国家支持。在竞选前,池田访问了南部非洲和中东,桥本访问了拉美,都是许诺提供经援和贷款。竞选期间,桥本和池田亲赴联大发表演说,许诺为全球和平与繁荣承担责任。临投票时,又派外务省领导和从墨西哥等国抽调使节10余人去纽约开展劝说支持日本的“总体战”,终于获胜。(注:[日]《朝日新闻》,1996年10月22日。)

三、困难与阻力

日本从一开始就知道安理会改革的难度,认为这将“打开潘朵拉盒子”,(注:中川融:“新大国时代的到来与日本”,[日]《正论》,1991年11期。)而讨论哪个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就会像“捅了马蜂窝”。(注:斋藤邦彦:“1995年的世界形势与日本”,[日]《世界经济评论》,1995年3期。)日本原来乐观地认为3至5年就可以实现这一愿望,(注:时事社1992年11月21日电;[日]《朝日新闻》,1991年12月20日。)但历10年竟未能如愿以偿则是始料未及。日本至今未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安理会改革方案迟迟难以确定。一是难以确定安理会扩大的规模。这涉及安理会扩大的原则和担任常任理事国的条件。美国等西方国家首先提出可先解决日、德进入安理会的快速解决方案;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主张改变目前安理会成员中西方发达国家占多数席位的局面,要求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席位,同时增加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后来虽然美国同意增加发展中国家和非常任理事国席位,但各方仍然在安理会扩大到多少席位上难以取得一致。目前安理会扩大方案有20—21国方案、24国方案、25国方案、26国方案以及在常任理事国席位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时可先增加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方案,因为由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巴基斯坦、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组成的俱乐部坚决阻止扩大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而发展中国家又要求大幅度增加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二是在由哪些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上各国意见不一。据认为,目前有10个左右国家具有竞争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条件,但各方案中均主张增加5个,于是如何分配这5个席位便成为问题。从现在看,日本和德国由于经济实力强,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乏反对的国家,意大利坚决反对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朝鲜则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按照地区分配的原则,亚非拉将各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安理会。但在亚洲,巴基斯坦反对印度进入安理会;在非洲,尼日利亚、埃及、南非之间如何协调也是难事;在拉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之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此外,英法对于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加拿大和韩国是否也会参与争当常任理事国的角逐,都难以预料。而且,随着安理会改革的方向日益明确,申请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多。曾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明石康说:“问题拖得越久,纠纷就越多。”(注:[日]《东京新闻》,1996年 9月10日。)三是否决权问题。联合国成员国普遍认为,为制止安理会成员国滥用权力,要缩小和限制使用否决权。对安理会扩大后的新常任理事国是否应该具有否决权,各国也有争论。美国等国主张新增加的常任理事国不拥有否决权,因为如果新常任理事国的对抗意识较强,则在安理会内就难以达成妥协,影响安理会的效率和作用。这就使否决权问题同最后究竟选出哪个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也有关系,这需要在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之间和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间进行必要而困难的调整。

其次,安理会成员国的态度也未必完全有利于日本。安理会改革意味着安理会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现在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无疑不希望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受到损害。美国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是想借以巩固美日同盟,并使日本更多地承担联合国的费用,以减轻自己的压力。但它也担心日本日益增长的独立倾向,未来在安理会内日美在亚洲政策上可能出现不一致。日本《产经新闻》曾报道,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文件认为,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将会助长国内要求成为“普通国家”和开展独立外交的势力,追求独立于美国的政策和利益。该文件还认为,日本经济不景气,政治不稳,难以发挥常任理事国的作用。尽管美方解释说,这份文件不是美国政府的正式见解,美国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立场没有改变,(注:[日]《产经新闻》,1996年5月26日。 )但美国显然要继续保持其在安理会的地位和继续利用联合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态度未必真正积极。(注:参阅1997年9月2日美国传统基金会报告:《美国应反对扩大联合国安理会》。)事实上,正如日本外务省官员所抱怨的那样:“美国只是口头上支持日本和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并没有采取具体行动。”(注:[日]《朝日新闻》,1997年3月3日。)日本十分重视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态度,自桥本内阁以来一直在做美国的工作,以促其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

最后,联合国成员国在关键时刻是否会支持日本仍难肯定。广大联合国成员国的态度对于日本能否成为常任理事国至关重要,日本一直竭力争取得到各成员国的支持。在平时进行的调查中,日本获得的支持率逐年升高。在第49届联大日本正式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前,表明支持日本这一要求的有41个国家,其中亚洲国家12个,特别是东盟国家态度积极。(注:[日]《东京新闻》,1994年9月20日。 )日本报纸乐观地认为在亚洲出现了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合唱。(注:[日]《东京新闻》,1994年9月5日。)然而,在日本外相发表正式申请成为常任理事国报告后的大会辩论中,竟没有一个亚太国家在讲话中表明支持日本的要求。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小和田恒在给外相的电报中说,在170多个国家的代表中,仅有17 个国家的代表表示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而东盟各国在关键时刻却令日本失望。这使日本原来设想在联合国50周年时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目标落空。小和田恒就此建议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日本还“需要在外交场合不断地得到各国表示支持”。(注:[日]《朝日新闻》,1994年10月25日。)此后日本更积极地做各国工作,表示支持日本的国家越来越多。外务省统计,1995年表示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国家达73个,1996年达86个。但从前述事例看,这种统计数字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有关国家的正式态度很值得怀疑。事实上,日本要想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重要的是要取信于世界,特别是取信于亚太地区,因为许多国家对日本对待侵略历史的认识态度不满,对日本未来的安全政策和国家走向怀有疑虑。日本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能赢得亚太以至世界各国的信任,只靠“拉票”这种机会主义外交,未必收到预想的效果。(注:青木一能:“非洲应成为日本外交的重点”,[日]《时事解说》,2001年1月30日。)

四、前景分析

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前景如何,现在似难做出准确预测。但它应该与以下几个因素相联系。

首先,日本是否为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作好准备。从目前看,日本国内尚未对是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形成一致意见。各政党意见不一,政府的热情态度与民间的冷漠反应形成对比,一般民众并不太关心。(注:佐藤行雄:“日本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日]《外交论坛》,2001年第3期。 )对日本能否承担常任理事国的义务还有不同意见。如曾任经济企划厅次官和细川首相顾问的田中秀征说,日本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应该对上次大战作出明确的令人信服的总结;要有明确的为国际作贡献的设想;要与世界加深相互了解,让世界理解日本和与日本产生共鸣,不能简单地争取这个地位。(注:[日]《经济社会政策》,1993年2期。 )对于在联合国内发挥军事作用问题,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军参团成员并要履行参加军事行动的义务,这会同日本宪法发生抵触。日本外务省认为,军参团不同于直接指挥兵力,不违背宪法第九条,日本自卫队仅限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注:时事社1994年9月2日电。)但国际上有意见鼓励日本作出军事贡献,甚至为此修改宪法。(注:共同社1993年2月4日电。)最近针对美国调整亚太安全战略,又有意见认为日本只有修宪,才能承担维和任务,才能配合美国承担地区安全责任,美国才能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注:[日]《产经新闻》(晚版),2001年6月12日。)日本也有人表示愿意扩大军事贡献, 如组建联合国部队日本也应参加。(注:[日]《读卖新闻》(晚版),2000年4月26日。 )这就使日本能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修宪联系在一起,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复杂。

其次,国际上特别是亚太国家对日本担任常任理事国的态度如何。日本经济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联合国面临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日本的经济条件更具有诱人的力量。但安理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重要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方面的使命仍没有变。国际上判断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标准也没有变。日本对待其侵略历史的态度及未来安全政策的演变仍然是许多国家发展对日关系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一些国家希望日本在地区和世界上发挥经济作用,而对其安全作用仍有保留,这也是亚太国家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态度谨慎或表示反对的主要原因,各国在第49届联合国大会上的态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大国关系调整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情况。如前所述,日本能否成为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和安理会改革联系在一起的,而安理会改革和成员的扩大涉及世界各国特别是现在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和有可能竞争成为新常任理事国的几个国家的利益。因此,如何确定新常任理事国以及如何平衡安理会各常任理事国之间的权利,无疑是国际政治力量及其权益的一次重新组合或分配。这在上个世纪是经过世界大战的激烈暴力斗争之后确定的,而冷战结束和由此引起的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在和平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它需要一个过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将使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和构图进一步明朗,从而为安理会改革和安理会构成的确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而这同样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标签:;  ;  ;  ;  

论日本成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斗争_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