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华100年——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讨论论文,振兴中华论文,会在论文,南京论文,中华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振兴中华100年——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1994年12月18日—20日在南京圆满举行。
中华民国史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较为关注、发展较快、学术成果较多的新兴学科之一。在我国大陆地区,中华民国史的学术研究始于七十年代,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经过一批学者二十多年的艰苦开掘,特别是经1984年的“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和1987年“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推动与促进,中华民国史研究从无到有,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学科,而且是历史学研究领域成果最多、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涉足其间的学者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民国史研究也成为国际学术界“中国学”的一个新热点。进入九十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和成绩不俗的学者,海内外学者间的交流十分频繁,中华民国史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国内外学者普遍希望能开一规模较大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总结经验,交流成果。
1994年,是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一百周年纪念。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决定以“振兴中华100年”为主题,召开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海内外学者的积极支持。会议的议题包括:(1)兴中会成立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2)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与民国时期的对外关系;(3)对外开放与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4)民国时期思想文化研究;(5)民国时期重要人物的研究。
大陆、台港澳地区及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台港澳及外国学者50位),出席讨论会。这次会议有三个特点:一是著名学者多,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学者唐德刚、周锡瑞(美国)、野泽夫(日本)、毕仰高(法国)、张玉法(台湾)等,大陆地区的代表也多是一流学者;二是规模大,是在大陆地区举行的规模最大的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学者,代表着民国史研究已在各地广泛地开展;三是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地的学者共同探讨民国史,台湾学者以正式代表的身份在大陆参加此类讨论会,更是首次。
会议共收到113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对1894年兴中会建立后百年来中国的政治演进、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这些论文提出了不少新的论点,在研究方法上也有突破,代表着民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会不仅学术质量高,在形式上也参照国际标准,每篇论文均有评论人,且有自由发言时间,开得十分紧凑。海内外学者对会议的学术水平和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就研究趋势而言,因为中华民国是距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近的历史时期,国内学者希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外国学者则希望透过研究,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有更透彻的了解。所以,涉足该领域的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学术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可以预言,经过这次会议的推动,在未来几年内,中华民国史的学术研究将会有更大的发展。